廉颇客走他乡,李牧被陷害至死,白起被逼自杀,为何只有王翦善终

廉颇、李牧、白起、王翦四人被合称为战国四大名将,战国七雄中,出名将最多的就是赵国和秦国这两个善战之国。
廉颇是赵国名将,以勇气闻名,一生仕三代赵王,廉颇率领的赵军几乎吊打周围诸侯国,他曾深入齐境,攻取阳晋,击败魏军,夺取几邑、防陵、安阳,在几之战中击败秦军,长平之战中,廉颇坚守阵地,虽然损兵折将,但未能让秦军攻破防线。
即使在长平之战后赵国实力大为受损的情况下,廉颇仍然率领赵军大败燕军,俘虏了燕军主将,还包围了燕国都城,差一点让燕国亡国。
赵悼襄王即位后,想夺取廉颇的兵权,用乐乘来代替廉颇,廉颇居然违抗王命,攻击乐乘,廉颇就无法在赵国立足,于是逃离赵国到魏国,不受魏王重用,于是廉颇来到楚国,没有立下战功,最终死在楚国,也算是客死他乡。
图片
战国四大名将
李牧是赵国最后的名将,最初是一名边防军官,多年守卫赵国北境以防御匈奴入侵,在长达十余年的时间中,李牧用计一战歼灭了匈奴十余万骑兵,匈奴十多年不敢侵犯赵国边境。
李牧在肥下之战中用计大破秦军,在番吾之战中,李牧再次秦军,在邯郸保卫战中,李牧镇守的邯郸城无法攻破,虎狼之师的秦军屡屡败在李牧手下,即使是名将王翦也得用反间计除掉李牧,才能灭亡赵国,而李牧本人则受人陷害,被赵王迁解除兵权后杀害。李牧一死,赵国没多久就灭亡,李牧是赵国最后的顶梁柱。
白起是四大名将之首,也是秦国名将之首,在伊阙之战中,白起利用防一打一、先弱后强的战略,歼灭韩国与魏国24万联军,还斩杀了魏军主将,在伐楚之战中,白起先后攻破了楚国的陪都与都城,堂堂强国楚国,居然都城也被白起攻破。
图片
李牧
在长平之战中,白起采取诱敌深入、围而聚歼的战略,包围了赵国40余万军队,除了留下少数年龄较小的员工之外,其他赵军全部被白起坑杀。
白起是冷兵器时代最杰出的歼敌之王,在他一生所有的战争中,杀死了近一百万的军队,这个战绩至今无人可比,但是白起在长平之后建议秦王直接攻打邯郸,但秦王拒绝了,后来秦军攻打邯郸,在损兵折将之际,秦王命令白起上战场,但白起三番五次拒绝了,最终秦王在范雎忽悠下,赐死了白起,一代名将之花结果死于自己人之手。
王翦是秦国名将,是当之无愧的灭国之王,秦灭六国,除了韩国之外,其他诸侯国都是王翦和他的儿子王贲灭亡,就连李牧之死,据说也是因为王翦成功实施了反间计。
那么问题来了,廉颇客走他乡,李牧被陷害至死,白起被逼自杀,战国四大名将中,为何只有王翦善终?
图片
王翦
一、情商
但凡是名将,总会心高气傲,而且越是有才能的人,就越会看不起人,这是人的本性。战国四大名将中,按情商来排名,王翦最高,李牧次之,白起第三,廉颇垫底。
情商也可以理解为为人处事的智慧,看看四大名将各自的行为,就知道为什么王翦能善终了。
廉颇作为军队中的将领,当新一任的君主把他换下时,廉颇居然攻击对方,这种操作完全就是作死行为,君主就算是错误的,当臣子的也不能抗命,一旦违抗君主的命令,就是谋逆的重罪,廉颇除了接受君主的安排,没有任何办法。
如果廉颇老老实实地接受任命,即使暂时在赵国不能得到重用,但并不会因此而客走他乡,而且廉颇的才能摆在那里,赵国总有一天还会重新需要廉颇的,廉颇最好的办法就是等待机会,一定可以东山再起,就算不能东山再起,在赵国终老一生也不是太大的问题,起码能善终。
图片
廉颇
由此可以看出,廉颇性格偏激,他的情商是垫底的,他很容易暴露出自己的不满,并付出行动,至于这种行动会带来何种后果,廉颇根本没有考虑,或者廉颇仗着自己的才能,以为赵国离不开他,他的这种想法是错误的。
白起的情商也不高,长平之战后,白起建议直接攻打赵国都城邯郸,秦昭襄王研究后决定不打,白起就不高兴了,后来赵国失言,没有割让城池,秦国再次发兵攻的赵国,秦将王陵无法攻破邯郸,而且秦军损兵折将。
秦昭襄王就命令白起率军作战,但是白起却以反讽的口气嘲笑秦昭襄王,白起说道:当初秦王不听我的计谋,结果如何?这种话能说吗?秦王虽然错了,毕竟是君,白起再厉害,毕竟是臣,君为臣纲,在封建社会,臣要无条件服从君。
图片
白起
当秦王知道白起所说的话后,勃然大怒,强行命令白起出战,白起以生病为由拒不出战,秦王三番五次强令白起出战,白起只能被迫出战,但在半路却被秦王赐剑自尽。
白起公然嘲笑君主,有意拖延时间上任,这种行为在君主看来就是谋逆,说到底,白起就是仗着自己巨大的军功,有一丝丝不在意的感觉,连秦王也敢嘲笑,注定了被赐死的结局,这只能说是白起自己作死的。
相对来说,李牧的情商要高一些,李牧非常重视将领的独自领兵权,他在镇守赵国边境时,坚持用自己的战略来对付匈奴人,也就是主动示弱,但是赵王不同意,于是派其他将领代替李牧,但是很快损失很大,只得重新召回李牧。
李牧同意回来的唯一条件就是不干涉他的军事决策,这也没错,君主总是干涉前线将领,是没法打仗的,李牧一直坚信将在外,君命有所不授,这也没有问题,但是李牧遇到的是却是昏庸的赵王迁。
图片
王翦情商最高
在对待赵王的问题上,李牧并没有随机而变,如果李牧遇到的是明君,这么做没问题,一旦遇到昏君,这么做就容易得罪君主,应该随机而变,当赵王派出其他将领取代李牧时,李牧居然也抗命了,没想到赵王还有后手,派人暗杀了李牧。
李牧不知道是情商不高,还是根本不在乎自己的性命,又或者是他为了赵国无视自己的生命,有李牧在,秦国一时半会无法打败赵国,为了抵御秦国,李牧不在乎自己,但他没有死在战场上,却死在自己人手上,这就是一种悲哀。
情商最高的自然就是王翦,王翦这个人非常懂人情世故,能够揣摩君主的心思,最好的例子就是秦灭楚之战,王翦要求秦王给他60万大军,要知道这可是秦国的倾国之兵了,把全部的军队都交给一个将领来指挥,任何一个君王都会有所担心。
图片
秦王政
王翦看出秦王的担心,于是一心营造自己贪财的表象,连续五次向秦王政讨要房产田地,这太明显了,对于君主来说,一个无所欲求而且手握重兵的人是最需要担心的,一个贪财、好色的将领是无需担忧的。
王翦深刻地明白这一点,宁愿自污也要让秦王相信他是贪财的,只要王翦贪财,他就营造一种不重权力的气氛,就能减轻君王对自己的猜忌之心,汉初的萧何不也是如此吗?萧何故意贪污,把自己关进监狱,才让刘邦不再猜忌他,这都是情商。
王翦是情商高手,不仅仅表现在向秦王要房产上,在秦国统一天下之后,史书就几乎没有王翦的任何记录了,显然他是全身而退了,很可能是辞官回乡了,毕竟要了那么多房屋田产,可以安心养老了,他继续在营造自己贪财,不重权的形象,这就是情商高手,善终也是必然的了。
图片
白起被赐死
二、君主为人
能够善终的将领,除了自己有高超的情商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君主的为人,遇到一个好君主,大多数臣子都能善终,比如汉光武帝刘秀,不杀功臣,遇到一个心狠手辣的君主,是会清洗功臣的,比如朱元璋,很多明朝开国功臣死得不明不白。
廉颇遇到的君主是赵悼襄王,也是个糊涂君主,娶娼女为妃,重用奸臣郭开,一上任就无缘无故换掉廉颇,有能力的将领在他手上得不到重用,这就是昏君,廉颇在他手上自然没有好结局。
李牧遇到的君主是赵王迁,比赵悼襄王还要昏庸,有人用反间计挑拨李牧与赵国的关系,赵王迁不加考证,直接就换掉李牧,还安排后手杀李牧,他根本就不明白李牧是赵国最后的顶梁柱,李牧死,赵国亡,赵王迁杀李牧就是自毁长城,李牧遇到赵王迁这样的昏君就不可能会善终。
图片
赵王昏庸
白起遇到的是秦昭襄王,秦昭襄王的确是明君,但明君也是人,也有七情六欲,白起以臣子的身份嘲笑君主,君王的颜面何存,秦昭襄王并不是个大度的人,他很计较白起的抗命,再加上秦军在前线损兵折将,白起在后方托病不去,这就让人非常恼火了。
此外还有范雎的挑拨离间,多种因素加在一起,导致白起被秦昭襄王赐死,从君主的角度来看,一个不能为自己所用,并对自己忠心的臣子,即使有再大的功劳,留着也没有用,白起被赐死更多是自己的原因。
王翦遇到的是秦始皇嬴政,作为君王来说,嬴政有狠毒的一面,作为皇帝来说,他懂得用人,至少秦始皇没有杀过任何一个功臣,哪怕是犯有错误的臣子,秦始皇也没有杀,比如李信,率领20万大军攻楚,结果大败,仍然可以毫发无损,这是大度。
王翦遇到的是明君,再加上他的情商高,为自己营造了贪财不重权的形象,在各方面因素的影响下,得以善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