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年联合国大会纪念北京世界妇女大会 25 周年高级别会议上,习近平主席指出,在中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最紧要的时刻,来自中国全国各地驰援湖北的 4 万多名医护人员中,三分之二是女性…… 正是成千上万这样的中国女性,白衣为甲,逆行而上,以勇气和辛劳诠释了医者仁心,用担当和奉献换来了山河无恙。
在 3 月 8 日女神节来临之际,丁香园有幸对话了一位满怀柔情又极具力量感的女性医者,她就是来自北京大学肿瘤医院的沈琳教授。
学医路上每一个优秀的人
都是她的引路人
与沈琳教授的对话发生在一整天的忙碌之后,在明亮、整洁的办公室中,沈琳教授面带微笑地聊起自己的从医之路。第一个话题,来源于「医生既是医者也是师者」的成长路径。作为消化系统肿瘤诊疗领域的领军人物之一,沈琳教授几乎完美地诠释了「三人行必有我师」这句话。
沈琳教授认为自己的从医道路上有许多的引路人,在不同的医学教育阶段,沈琳教授都像海绵一样,从身边的优秀医者身上汲取进步的能量。
既有沈琳教授学医时期的每一位导师、带教 ——
「如果没有金懋林教授,我不可能从事消化肿瘤,他在我国胃癌防治方面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研究生时期我有幸接受了来自药学院副院长的指导,他对科研的严谨性和对学生的责任心深深地影响着我。」
「在我做课题的时候,医科院肿瘤医院电镜室的一位老教授每天都会跟我们一起吃饭,他对我的科研、课题、职业生涯的指点让我到现在都记忆犹新。」
……
也有她承担教职、管理职位之后遇到的后辈们 ——
「在团队成长过程当中,团队内的学生和医生们(的成长)也会回馈给我,因为我从他们身上又学习了很多一些新的品质,他们也为这个学科发展所带来了新的认知和感悟,这是一个双向的学习,我们能够取得今天的成就绝不是因为我单方面的付出。」
接过他人的伞,也为他人撑伞。沈琳教授把从前辈身上汲取的能量,传递给了更多医学后辈。
在带教学生的时候,沈琳教授说:「我也是从学生过来的,我非常清楚在不同的阶段,学生们需要什么。作为带教,不仅要严格要求学生的科研和临床技能,更要关心他们的工作、生活和个人成长。」对于学生的培养目标,她说:「我希望把每一个学生都培养成我生病的时候可以放心托付的医生,这样,我相信他们也会成为被患者相信的好医生。」基于这样的目标和信念,沈琳教授在带教过程中毫无保留地培养每一个学生。
曾经作为沈琳教授的研究生,目前也在北京大学肿瘤医院任职的曹彦硕博士这样形容沈琳教授:「沈老师就像我们的大家长,对我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业都非常关切,她也常常对我们『爱之深,责之切』,所以我们每个人都成长得特别迅速。」作为学生,曹医生对沈琳教授的关心也毫无保留:「沈老师的精力总是特别充沛,每天除了临床工作和带教,还有很多行政方面的工作需要处理。作为学生,我们还是希望她可以多多休息,关注自己的身体。」
在带教方面,沈琳老师真正做到了知行合一。在面对患者时,沈琳教授也做到毫无保留:「我认为医生最重要的品质就是同情心,当患者将痛苦展现给你,把生命托付给你,医生应该要做到感同身受。」
责任和使命
是她的职业关键词
从旁观者视角回顾沈琳教授的从医生涯,她从消化科大类转向消化肿瘤这一细分领域的过程有种「偏向虎山行」的孤勇。但在沈琳教授眼中,这只是基于责任的必然 ——「在从事消化科工作的时候,我发现好多病我都治不了,所以我必须不断地学习。」而来到北医、从事消化系统肿瘤临床和科研工作后,沈琳教授意识到,北医是全国较早开展消化系统肿瘤细分诊疗的医院:「当时我的老师把这个学科交到我的手上,我很清楚他是怎么一步步带我们建设起这个学科的,我认为自己有责任把这个学科发扬光大。」
这份责任感也体现在了对患者的诊疗当中。沈琳教授表示,消化系统肿瘤太难治疗,从临床工作中可以感受到大量的、未被满足的治疗需求。缓解患者病痛、达成治疗诉求的责任感不停地鞭策着沈琳教授和她的团队:「为了解决患者的疾苦,我们必须加紧研究,想办法找寻新的解决方案和治疗策略。」
我国消化系统肿瘤的高发趋势也让沈琳教授体会到了更多的压力和使命感,沈琳教授表示:「我希望肿瘤医学的发展能够解决全国患者的治疗需求!」。为了达成这一使命,多年来她致力于团结身边的医生团队开展基于临床需求的消化系统肿瘤医学转化研究,进而推动全国消化系统肿瘤诊疗的发展。
在达成这一使命的征途上,沈琳教授所带领的北医肿瘤的诊疗能力和诊疗团队也获得了进一步壮大 —— 在诊疗范围方面,北大肿瘤医院从以胃癌为主线发展到覆盖食管癌、肠癌、胆道肿瘤、胰腺肿瘤等其他癌种,在罕见的胃肠间质细胞瘤、神经内分泌肿瘤领域也有涉及;在医生团队方面,北京大学肿瘤医院的医师年龄差距进一步缩小,呈现出「江山代有才人出」的良性发展。
在职业使命感之外,回到女性医者的视角,沈琳教授对女性医者的付出和价值也有深刻的洞见。
兼顾理性与感性
女医生们值得被更多人看见
在社会生活中,女性需要承担母亲、女儿、妻子等多种角色,而在医疗场景中,女性医者又需要展现自己专业的一面。在沈琳教授看来,女性往往是家庭的凝聚力所在,同时女性医生也在临床诊疗中具有天然的优势:「女性具有更细腻、温柔的情感触觉,对于患者的痛苦可以感同身受,给患者情感上的支持,更容易获得患者的信任。」
患者的支持和信任也会进一步地回馈到女性医生的诊疗决策中,这也是女性医生的理性的一面 ——「肿瘤科我们不可避免地要去进行一些两难的决策,这时候基于理性和专业的分析能够支持女性医生做出正确的医疗决策,而对于患者及其家属的共情又能够给患者提供情绪上的支持,最终达成良好的策略执行效果。」
沈琳教授认为,女性医者的柔情和力量都值得被看见,因为她们的经历并不仅仅是诊疗体会或者学术上的领悟,更重要的是,女性医者在支持患者、鼓励患者的过程中能够调整自己对于人生、对于生命、对于职业的感悟。为了记录这些感悟,沈琳教授和另外 16 名肿瘤科女性医者一起,撰写了《在人间-肿瘤科女医生亲历记录》一书。
《在人间-肿瘤科女医生亲历记录》/图源豆瓣
「生命是很脆弱的,每一位我们救治的患者去世后,他们就像是变成一道又一道刻在我们身上的伤痕,这些痕迹不会消失,然后成就了现在的我」
——《在人间-肿瘤科女医生亲历记录》
此外,沈琳教授还表示,女性医生往往具有更强的表达能力,能够与患者更好地沟通,女性医生在学习的动力和记忆力、专业理解力方面也很优秀:「我认为在医生这个职业,女性是有明确优势的,微创技术和人工智能的发展也降低了一些学科对体力的要求,所以我希望年轻的女性医生能够保持学习,多多总结,我们非常欢迎你们加入医师队伍!」
毫不回避职场困境
巾帼未必弱须眉!
尽管女性在医学领域具有难以忽视的优势,但在相关调研中,仍有 64% 的女医生认为男医生比自己获得了更多的晋升机会。当记者谈到女性医生的职场困境时,沈琳教授毫不回避:「这一点都不奇怪。我们女生对家庭付出更多,并且生育、怀孕方面也需要更多时间恢复,在子女的成长中也付出得比男性更多。」
这些客观和主观的因素是女性医生面对的重重壁垒,而如果这些壁垒暂时无法被消解,沈琳教授选择的是直面他们:「我们女性要学会用碎片时间把自己充实起来,例如现在一些医院的晋升会对女医生增加 2 年的时间,虽然 2 年可能远远不够,但也应该好好利用起来,我始终相信女医生的晋升不会比男性差。」
诚然,在取得同样职业成就的过程中,女性可能需要比男性付出更多努力,时间也更加紧迫,但在努力提升、抓紧学习之外,「会休息」也被沈琳教授看作一种重要的能力。她坦言,自己也会脆弱,也会「蔫」:「工作性质决定了医生需要高强度地工作,所以在不工作的时候,大家要尽可能全身心地放松,尽快让自己处于『无所事事』的状态,恨不得忘掉所有的烦恼,这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种能力!」
在采访的最后,沈琳教授通过丁香园,向所有的女性医者发来 3.8 女神节祝福:「希望我们所有的女同胞女士们能够健康快乐,能做一个孩子爱戴的母亲,老公亲爱的夫人,也希望能够给全社会、给患者呈现了一个非常温柔大气的一个好医生形象!」
祝医生姐妹们:
女神节快乐!永远幸福、健康、美丽!
—— 沈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