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伊始,中方迎来一位重要的客人——马科斯总统访华有何深意?

Part
1
图片
菲律宾总统 马科斯:
“几十年前,作为一个年轻人,我曾有过一次类似的中国之旅,见证了菲律宾外交的一个历史性里程碑,我于1976年陪同我的母亲伊梅尔达,为我们两国之间建立外交关系奠定了基础,最终我的父亲在1975年7月正式签署了外交协议。”
这是菲律宾总统马科斯在出发访问中国之前,回顾起自己与中国的渊源。可能是即兴发言,或许还有点激动,马科斯记错了日期,他与母亲那次访华不是1976年,而是1974年。马科斯的父亲老马科斯是菲律宾第十任总统,老马科斯执政期间中菲正式建交。当时只有18岁的马科斯,见证了中菲关系的破冰时刻。这样的特殊渊源,让马科斯难免对中菲关系有着特殊的感情。
2023年新年伊始,应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邀请,菲律宾总统马科斯踏上了访华之旅。这是马科斯当选总统后首次访华,也是他首次出访东盟以外的国家。马科斯也是中国在2023年接待的首位外国元首。
中国社科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研究员 张洁:
“之所以在这么多周边国家当中,菲律宾访华引起特别的关注,不仅国内的媒体在分析,国际的很多媒体也在关注,我觉得本身和中菲关系的跌宕起伏有非常大的关系,因为对于中国周边地区来说,海上问题就是南海问题,不仅关系到中国和东南亚国家的关系,也关系到整个亚太地区秩序发展的走向。菲律宾在一段时间内实际上成为南海问题一个主要的搅局者,现在杜特尔特时期,中菲关系这种趋稳向好,实际上在小马科斯竞选时,大家就特别关注他上台之后中菲关系会有怎样的走向。所以这次会晤访问,大家关注的不仅是双边关系,同样也关注地区性的重要问题。”
图片
2023年1月3日晚上约6点10分,马科斯的专机抵达北京机场。陪同马科斯一同访问中国的还包括一个规模庞大的商业代表团,大约有40人,涵盖矿业、能源、农业、废水处理等多个行业领域,阵仗之大创下马科斯总统外访新纪录。
图片
1月5日,中菲两国发表联合声明,声明指出菲律宾总统马科斯在新年伊始之际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展示了他对中菲关系未来发展的坚定信心。根据联合声明,中菲同意深化多领域合作,并签署14项合作文件。包括中菲两国外交部门就南海问题建立沟通渠道、就数字合作制定谅解备忘录、中国提供15亿元人民币援助、关于建设菲律宾三座主要桥梁和泄洪桥项目的协议、旅游合作谅解备忘录等。此外,菲方还计划重申参与“一带一路”倡议的承诺。在南海问题上,中菲联合声明指出,双方同意建立外交部司级直接沟通机制,以和平方式处理争议。
图片
中国社科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研究员 张洁:
“这个协议的数量还是非常大的,涵盖的范围也比较广。过去几年,实际上菲律宾在这种基础设施,包括农业、数字经济,还有一些网络方面,对各国的援助需求是比较大的,而在这方面中菲是有比较好的基础,包括‘一带一路’倡议和菲律宾‘大建特建’战略的对接,新的协议应该还是会在这个基础上有一些升级。过去是以基建为主,那么现在更多的是倡导高质量的发展,会有一些小而美的民生项目,建路、加强港口合作、农业发展,尤其是菲律宾的香蕉、椰子、榴莲会大量的进入中国的市场,使中菲双方的合作更接地气也更务实。”
图片
菲律宾外交部助理部长英佩里亚尔介绍,此次访问对菲中双边关系意义重大。英佩里亚尔专门介绍了两项协议,一是菲律宾榴莲将获准出口到中国市场,这对于菲律宾农业来说是件大事,所以马科斯此次访华也被称为“榴莲外交”;二是中菲将签署旅游合作协议,这将有力推动菲旅游业复苏。2019年,也就是新冠疫情暴发前一年,超过180万中国游客访问菲律宾,成为菲律宾第二大游客来源国。
图片
中国社科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研究员 张洁:
“实际上不仅仅是中菲合作,中国经济发展实际上对各国的经济来说,都有非常大的拉动作用。周边国家都在分享中国的发展红利,所以美国重返亚太或者在推动印太战略的时候,主要是以安全合作为主,那么中国为什么能够稳住周边国家,过去几十年的经验来说,大家致力于这种经济的合作,共同的发展,就会对双方的关系起到一个压舱石的作用,所以我觉得继续加强中菲合作,即使有外部干预的这种因素存在,也有南海问题在,但总的来说会稳住双方发展的大盘。”
图片
Part
2
作为隔海相望的近邻,中菲睦邻友好源远流长,早在宋元时期就已“舟舶相继,商使交属”。随着1975年两国正式建交,中菲关系发展驶入新纪元。尤其是2001年起菲律宾前总统阿罗约执政的9年间,更堪称中菲关系的“黄金时代”,两国人民从中获得了实实在在的好处。不过,阿罗约的继任者阿基诺三世上台后,由于奉行向美国“一边倒”政策,导致中菲关系急速下挫。直到2016年杜特尔特执政后主动调整外交政策,中菲关系才重返健康发展轨道,双方也确立了全面战略合作关系的新定位。
图片
自美国在2010年宣布重返亚太以后,东盟国家便成为美西方重点拉拢的对象。早在数月前,美国总统拜登便对马科斯发出了访美邀请。而马科斯最终选择率先访问中国。在此背景下,针对马科斯的出访顺序,外界普遍认为,这就是菲方发出的“对华友好”的信号。
中国社科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研究员 张洁:
“到现在为止,他上任快半年时间了,还是比较好地完成了中菲关系从杜特尔特时期向小马科斯时期过渡,但还有更重要一点就是现在实际上中国和所有周边国家的关系,都受到了整体上周边大的地区秩序的影响。最主要就是中美战略博弈,尤其是美国对华战略竞争的这种态势下,美国在加强军事盟友和伙伴关系,有一种联合遏制中国的态势。像菲律宾,首先是美国的一个军事盟友,这个实际上是它安全和整体外交的一个基石,它在安全上高度依赖于美国,所以我觉得在考虑小马科斯时代的中菲关系的时候,他个人的因素,他的团队的因素,国内的因素,包括美国的因素,我们要统筹来考虑。”
Part
3
图片
马科斯,全名小费迪南德·马科斯,昵称“邦邦马科斯”,出生于1957年,是菲律宾前总统费迪南德·马科斯的儿子。和军人出身、风格冷峻的父亲不同,马科斯长着一张颇有亲和力的娃娃脸。他从小在马尼拉总统府长大,原本想成为一名宇航员,但最终还是追随父亲的脚步,步入政坛。
1970年,13岁的马科斯被送到英国一所寄宿制男童学校学习,之后进入牛津大学、圣埃德蒙学堂,学习哲学、政治学和经济学。1979年,他前往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攻读工商管理硕士学位。但两年后他从沃顿商学院退学,在家族的支持下回到家乡,出任故乡北伊罗戈省副省长,首次步入政坛,那时他年仅23岁。
在菲律宾历史上,马科斯的父亲是一个毁誉参半的人物,马科斯家族的命运也随着他父亲的政治生涯大起大落。他父亲统治菲律宾长达18年之久,在统治前期治国有方,这一时期成为老一辈菲律宾人口中津津乐道的“黄金时期”。在统治后期,马科斯的父亲因为军事管制而备受争议,最终政权被推翻,全家流亡美国。
中国社科院东南亚研究中心主任 许利平:
“小马科斯的成长经历应该说跟很多的贵族家庭成长经历有类似的地方,经历了最辉煌的时代,另外一个他们家从神坛跌下来了,他父亲被迫流亡到夏威夷,这对他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打击,生活经历了一个从天堂到地狱的转变。这个家族经过了1986年到1991年一个屈辱的历史。”
1991年,小马科斯的命运之路迎来转折,在时任总统阿基诺夫人准许下,马科斯家族以应对诉讼为契机,重返菲律宾。回国后,小马科斯积极投身全新体制下的政治活动,第二年当选了众议员,志在为家族“重整河山”。从1998年起,他连续3届当选北伊罗戈省省长,大力发展旅游业、风力发电等产业。2010年小马科斯成功当选参议员。人口超过1亿的菲律宾采取参众两院制,在全国仅有24名参议员,因此,参议员职位的政治分量很足。
图片
2022年大选,小马科斯取得了绝对优势。在十位总统候选人中,小马科斯获得超过3000万张选票,得票率高达56%,其获得的选票数量,超过其余9位候选人之和,也超过了2016年杜特尔特所获选票数量。这是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菲律宾总统候选人首次以绝对多数的支持赢得大选。支持者相信小马科斯可以像他的父亲一样,让菲律宾重新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恢复“昔日荣光”。
中国社科院东南亚研究中心主任 许利平:
“小马科斯非常具有自我管理的能力,他不会轻易的被其他人所左右,他还是具有他父亲的那种坚定的性格。其实小马科斯1991年随着他的家族重新回到了菲律宾,应该说是卧薪尝胆,时刻准备东山再起,他的从政的历程,特别是在他的家乡担任省长的时间,政绩还是非常突出的。特别是在农业方面,推动农业的现代化,所以在2000年左右的时候,他所在的那个省曾经是菲律宾国家中农业搞得最好的。”
在菲律宾史上,马科斯家族与中国关系密切,虽然小马科斯的父亲任职总统期间,美菲关系较为亲密,但是中菲关系也有所突破。
Part
4
图片
1974年,小马科斯随母亲伊梅尔达访华,为中菲建交和马科斯访华作前期准备。很不巧,马科斯母子抵达时,当时毛泽东主席不在北京,无法接见他们。伊梅尔达非常失望,以至于当着中方官员的面,忍不住抽泣起来。中方不得不调整安排,特意安排伊梅尔达一行前往湖南长沙,与毛泽东主席会见。伊梅尔达后来回忆道,毛主席知道我喜欢唱歌,就请我演唱。我用中文唱起了《我爱北京天安门》。毛主席听了非常高兴。也正是在那次会见中,毛泽东主席还行了一个著名的吻手礼。据说,这张照片,一直挂在马科斯家里。当时站在毛泽东主席右侧的,就是只有17岁的小马科斯。
1975年,马科斯携夫人伊梅尔达访问中国,菲律宾与中国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
1983年,26岁的小马科斯率领菲律宾青年官员对中国进行了为期10天的外交访问。
2007年,时任北伊罗戈省省长的小马科斯率7人代表团,先后访问了福建省厦门市、北京市、内蒙古自治区和辽宁省大连市,就风能发电等问题与有关部门及企业进行了交流。
中国社科院东南亚研究中心主任 许利平:
“小马科斯和中国有很深的渊源,他17岁的时候,就随他的母亲访问了中国,开启了中国的破冰之旅,可以说是这种中菲外交关系建立的见证者,也是一个创立者。所以说他应该说对中国还是有一定的感情的。”
2021年,中菲建交46年,小马科斯受邀,为中国驻菲律宾使馆新设的“中菲高层交往照片墙”揭幕仪式剪彩。中国驻菲律宾大使黄溪连表示,马科斯家族过去为开启中菲关系新阶段和推动双边关系发展、作出杰出贡献。
图片
中国社科院东南亚研究中心主任 许利平:
“所以我们通常所说的是两个菲律宾,一个是比较亲美的菲律宾,另外一个是比较务实的菲律宾,包括是对华友好的菲律宾。美国在菲律宾毕竟殖民了50年,菲律宾和美国签订了共同防御条约,后来又签订了防务部队协议,双方是盟友,也有一些分析家说,马科斯总统上台可能得益于美国,下台也可能是得罪了美国,所以美国因素是非常重要的。那么对于小马科斯来说,如何处理对美关系也是一个严峻的考验。”
在马科斯专机还没抵达北京前,部分西方媒体就开始大肆炒作中菲两国存在的“南海争议”。海上问题是中菲关系的焦点话题。杜特尔特执政期间,中菲建立了南海问题双边磋商机制,妥善处理海上分歧,推动在海上搜救、油气开发、海洋渔业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马科斯上任后主张不能让海上问题定义整个菲中关系,双方可就此进一步加强沟通。此前,时任中国外长王毅在与菲律宾外长会晤时亦强调,双方应始终从战略和全局高度妥善处理海上问题,将其置于双边关系的适当位置。
图片
马科斯访华期间,中菲签署联合声明,声明指出两国元首就南海局势深入坦诚交换意见,强调南海争议不是双边关系的全部,同意妥善管控分歧。双方重申维护及促进地区和平稳定、南海航行和飞越自由的重要性,同意在《南海各方行为宣言》以及《联合国宪章》和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基础上,以和平方式处理争议。
中国社科院东南亚研究中心主任 许利平:
“未来的小马科斯的外交路线,一定会延续杜特尔特的这种大国平衡的务实的外交,也就是说不会向任何一个大国一边倒,因为这不符合菲律宾的自身的国家利益。”
图片
对于这次访华,小马科斯说,他会延续菲律宾与中国人民之间的友谊,并进一步提升双边的合作关系,中方则说,这一次访问是中菲关系的开门红。而美国和西方对中菲关系的预判显然出现了失误,小马科斯领导下的菲律宾在大国博弈之间不选边站队,而是从自身利益出发,采取平衡的战略。小马科斯这次访华在一定程度上也牵动着南海角力,他用“做朋友,不做敌人”来形容中菲关系,而两国未来的合作显然更值得期待。
图片
制片人:曹峰
编导:魏文婷
编辑:王津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