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
又名竹子
品种繁多,有毛竹、麻竹、箭竹等
多年生禾本科竹亚科植物
茎多为木质,也有草本
在热带、亚热带地区
东亚、东南亚和印度洋
及太平洋岛屿上分布最集中
竹枝秆挺拔,修长,四季青翠,傲雪凌霜,备受中国人喜爱,与梅、兰、菊并称为“花中四君子”,与梅、松并称为“岁寒三友”,自古文人墨客,爱竹咏竹者众多,很多竹子的原产地在中国,也是中国的文物标志之一。
翠竹长廊
竹子是极具生态价值、经济价值和文化价值的自然资源。其枝繁叶茂、四季常青,生长3—5年就可成材成林,在固碳减排、水土保持、美化环境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据统计,1公顷毛竹林年均固碳量达4.91—5.45 吨,是杉木人工林的1.5倍,是热带雨林的1.33 倍。
全世界约有竹亚科植物70至80属1000多种,而我国是世界上竹类资源最丰富、竹类栽培和利用历史最悠久的国家。
丛生类
车筒竹
Bambusa sinospinosa McClure
又称箣楠竹、鸡爪竹(四川)、车角竹。
特征:秆高15-25m,直径8-15cm,基部第1、2节具白色绢毛环,秆壁厚1~3cm;秆下部节间光滑无毛;箨环初时具暗棕色刺毛。秆分枝习性低,小枝多短缩为硬刺,成密刺丛。箨鞘先端近截形,两箨耳的大小近相等,常外翻。笋期5~8月。
分布:产我国华南和西南地区。生于低海拔的河流两岸和村旁。
用途:秆材坚硬而带韧性,供建筑、竹排、抬扛、扁担等用。笋味苦。
粉单竹
Lingnania chungii (McClure) McClure
特征:秆高7~10m,直径4~5.5cm;节间长40~55(100)cm,幼时密被厚白粉,无毛;秆壁薄;节内被白粉,无毛。秆分枝习性较高,每节具多分枝,枝条粗达2.5mm,近等粗。箨鞘背面初时有白粉,箨片外翻;叶片下面起初被微毛。笋期8月中旬至9月中旬。
分布:产湖南南部、福建、广东、广西、海南、云南南部。
用途:优质观赏竹。
鼓节竹(鼓节青秆竹)
Bambusa tuldoides Munro f.
特征:秆下部节间短缩,并在基部肿胀。
分布:产广东肇庆;福建厦门有引栽。
黑毛巨竹
Gigantochloa nigrociliata (Büse) Kurz
特征:秆高8~15 m,直径4~10 cm,基部数节节内具气生根;节间绿色,具淡黄色纵条纹,幼时被棕色小刺毛;秆节内及箨环下方具灰白色绒毛环。秆每节分枝多数,主枝较粗长。箨鞘背面密被棕黑色贴生刺毛,鞘口一肩高耸,箨舌高约4mm,箨片狭卵形。
分布:产云南南部西双版纳;印度、缅甸、泰国、印度尼西亚有分布。
用途:笋品质颇佳,供食用。秆篾性好,编织竹器。用作观赏竹。
花撑篙竹
Bambusa pervariabilis McClure var.
viridi-striata Q. H. Dai et X. C. Liu
特征:秆黄色,具绿色纵条纹。
分布:产广西融水县;广西南宁、四川长宁有栽培。
花皮竹
Bambusa sp.
特征:广西南宁市的观赏竹资源调查记载,中型,秆绿色,间有淡黄色条纹。
黄麻竹(青甜竹)
Dendrocalamopsis stenoaurita
(W. T. Lin) Keng f. et W. T. Lin
特征:秆高达10m,直径7cm;节间长22~32cm,亮绿色,无毛,秆壁厚约1cm;秆基部数节节内常贴生一圈灰白色柔毛环。秆分枝较高,每节具多枝,主枝稍粗长。箨鞘较坚韧,顶端弧形稍下凹,两肩稍耸起,背面被贴生棕色刺毛。笋期7~9月。
分布:产广东;福建厦门有引栽。
用途:笋味美,软滑香脆。竹秆做棚架
梁山慈竹
Dendrocalamus farinosus
(Keng et Keng f.) Chia et H. L. Fung
特征:秆高7~12m,直径4~8cm,梢端长下垂;节间长20~45cm,平滑,幼时被白粉,秆壁厚0.4~1cm;节内下方紧贴一圈灰黄色绒毛环。秆分枝较高,每节多数,主枝1,长达2.5m。箨鞘早落,背面被棕色小刺毛,箨耳及鞘口两肩繸毛均缺失;花枝节间密被白粉和短柔毛;颖果锥状卵圆形。笋期9月。
分布:产四川、贵州、云南、广西。生于低海拔地区江河两岸、平地、丘陵地、浅山地和房舍附近,尤石灰岩地区分布最多。
用途:笋可鲜食。秆作各种柄具或竿具,破篾供编织竹器。
龙丹竹
Dendrocalamus rongchengensis Yi et C. Y. Sia
特征:秆高14~17m,直径8~12cm,梢端微弯;幼时被白粉,节下有一圈黄褐色小刺毛,秆壁厚1.5~3.2cm;基部数节上常有气生根。秆分枝高。箨鞘新鲜时棕黄色,常有梭形紫斑,箨耳由箨片基部延伸而成,狭窄,边缘具繸毛。笋期8月下旬至9月上旬。
分布:成都望江楼公园发现并命名发表的竹种。成都望江楼公园于1960年引栽后保存下来。
用途:优质景观栽培用大型竹,笋食用。
马来甜龙竹
Dendrocalamus asper (J. A. et J. H. Schult.)
Backer ex Heyne
又称马来麻竹、高舌竹。
特征:秆高15~20m,直径6~10(12)cm,梢端长下垂;节间长30~50cm,幼时贴生淡棕色刺毛,被薄白粉;节内及箨环下方均具一圈淡棕色绒毛环,秆基部具气生根。秆分枝高,每节多数,主枝粗壮。箨鞘背面仅被刺毛。
分布: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泰国、老挝、缅甸有分布。云南、香港、台湾均有栽培。
用途:笋质细嫩鲜美。秆为建筑和造纸原料,栽培供观赏。
青丝黄竹(惠阳花竹)
Bambusa eutuldoides McClure var.
viridi-vittata (W. T. Lin) Chia
特征:秆节间黄色具绿色纵条纹;新鲜箨鞘绿色并具黄色纵条纹;箨耳大的一枚强烈波状皱褶,较原变种短。
分布:产广东惠阳。
小佛肚竹
Bambusa ventricosa McClure
特征:秆有正常和畸型的两类:正常秆的节间为圆筒形,高达10m,直径5cm。小枝有时短缩为软刺,畸形秆高达5m,直径稍细,下部节间短缩下部肿胀呈瓶状。常具单枝,其节间明显肿胀。箨舌高0.5~1mm。
分布:产广东,南方各地普遍盆栽。亚洲和美洲均有引栽。
用途:竹秆形态独特,是我国广泛栽培的观赏竹种。
云南龙竹(大竹、越南巨竹)
Dendrocalamus yunnanicus Hsueh et D. Z. Li
特征:秆高18~25m,直径11~18cm,梢端下垂;节间长42~52cm,幼时被薄白粉及小刺毛状的白色绒毛;节下方具棕色绒毛环。秆分枝高,每节枝条多数,主枝发达。箨鞘早落,背面贴生棕色小刺毛,箨鞘口凹下,箨舌高5~8mm;叶片长25~35cm,宽4.5~6.5cm。花枝节间密被黄褐色柔毛。
分布:产云南东南部和中部;越南北部有分布。
用途:笋味美。秆供建筑、编制竹筏、作引水管、农具等用。
地被类
白纹椎谷笹
Sasaella glabra (Nakai) Nakai ex Koidz.f. albo-striata Muroi
特征:秆高(30)50~80cm,粗2~2.5mm,节间长(5)~12(15)cm,节下常具一圈白粉;枝条在秆每节上1枚。叶片披针形,绿色,具白色纵条纹。笋期4月下旬至5月上旬。
分布:原产日本,我国有引种栽培。“笹”在日本是指矮而细小的竹子。
用途:具观赏价值,适宜作庭园地被竹。
翠竹
Sasa pygmaea (Miq.) E. G. Camus
特征:秆高0.2~0.4m,直径1~2mm;节间无毛;节处密被毛。秆环平或稍隆起。叶片密生,二行排列;叶片线状披针形,长4~7cm,宽7~10mm。叶耳不发达,叶鞘口具繸毛。
分布:上海、江苏、浙江、安徽、重庆、四川、云南有栽培。
用途:盆栽或作地被植物。栽培供观赏。
菲白竹
Sasa fortunei (Van Houtte) Fiori
特征:秆高0.5~1(1.5)m,直径(1)3~4(6)mm;节间圆筒形,长15~22 cm,上部被灰白色细毛,节下方毛较密;箨环隆起;秆环平或稍隆起;秆节上不分枝或分枝1枚。叶片绿色,具黄色、淡黄色或近白色纵条纹,两面被白色柔毛。笋期5月。
分布:江苏、浙江、福建、湖北、四川等有栽培。日本有栽培。
用途:优美的园林地被竹种。
菲黄竹
Sasa auricoma E. G. Camus
特征:秆高60~80cm,直径2~2.5mm;节间长10~17(20)cm,绿色;箨环隆起,深紫色;秆环稍隆起。不分枝或少有每节具一分枝。叶片披针形,下面被灰白色柔毛,叶片幼嫩时淡黄色有深绿色纵条纹,夏季时变为绿色;笋期4月。箨鞘口繸毛微弱。笋期4月。
分布:原产日本,我国有引栽。
用途:作观叶地被植物栽培。
铺地竹 爬地竹
Sasa argenteostriata E. G. Camus
特征:秆高0.3~0.5m,直径2~3.5mm;节间长约10cm,绿色,节下被白粉一圈。箨鞘宿存,箨鞘口两肩各具数条繸毛,长5~7mm;叶片宽达1.7cm,无毛,绿色,有时具白色或黄色纵条纹。笋期5月。
分布:产江苏、浙江;上海、成都、昆明等地有栽培。
用途:作地被竹种,或造景。
灌木类
阔叶箬竹 泡箬
Indocalamus latifolius (Keng) McClure
特征:秆高达2m,直径5~15mm;节间长达22cm,被微毛,节下方毛更多;秆环稍隆起。箨鞘宿存,小枝具叶1~3片或更多;叶片长10~45cm,宽2~9cm,下面被微毛,小横脉明显;圆锥花序排列疏松,长达18cm。笋期4~5月。
分布:产山东、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广东、重庆、四川。
用途:秆作竹筷和毛笔杆,叶作斗笠、船篷或包裹粽子。
倭竹 五叶笹
Shibataea kumasasa (Zoll. ex Steud.) Makino
特征:秆散生兼小丛生。高达1m,直径3~4mm;节间长达15cm,在分枝一侧扁平;秆环肿胀;枝条在秆每节上3~5(6)枚,分枝短,常生1-2片叶,叶片下面被短柔毛。笋期5~6月。
分布:产我国东南沿海各省,上海、杭州、广州、台湾等地栽培作观赏。日本有分布。
用途:常作庭院植被栽种
棕巴箬竹
Indocalamus herklotsii McClure
特征:秆高达2m,直径5~6mm;节间无毛,近实心;秆环稍隆起。小枝常具叶3片;叶片长14~29cm,宽1~5cm,叶片两面均无毛,上面先端有时幼时被短柔毛;箨耳常不存在或微弱。笋期5月。
分布:产广东和香港。生于海拔500m左右的疏林下或灌丛中。
散生类
斑竹 湘妃竹
Phyllostachys bambusoides Sieb.
et Zucc. f. lacrima-deae Keng f. et Wen
特征:秆绿色,节间有紫褐色或淡褐色斑点。
分布:产黄河至长江流域各地,抗冻耐寒,适应性广。
用途:著名的观赏竹种,有“斑竹一枝千滴泪”的传说。
龟甲竹
Phyllostachys edulis (Carr.)
H. de Lehaie f. heterocycla (Carr.) Yi
特征:竹秆中部以下的一些节间极度短缩并一侧肿胀,相邻的节交互倾斜而于一侧彼此上下相接或近于相接。竹秆外观似龟甲、龙鳞、人面。
分布:在毛竹产区的林中零星生长。
用途:著名的观赏竹,常见栽培于园林中。
寒竹
Chimonobambusa marmorea (Mitford) Makino
特征:秆高1~1.5(3)m,直径0.5~1cm;基部数节环列刺状气生根;节间圆筒形或在分枝一侧扁平并具沟槽,长10~14cm;箨环初时具棕褐色绒毛;秆环稍隆起;基部数节内具少数气生根刺。秆每节上枝条3枚。叶片长6~15cm,宽8~12mm。
分布:产浙江、福建、四川、云南、广西北部。庭园观赏竹种。
花秆早竹
Phyllostachys violascens (Carr.)
A. et C. Riv. f. viridisulcata
(P. X. Zhang et W. X. Huang) G. H. Lai
特征:不同于早竹在于秆与枝条节间金黄色间有少量绿色条纹,其沟槽部位绿色;笋箨略显黄色,部分叶片有少量金黄色条纹。
分布:产浙江安吉。
用途:优良笋用竹;竹秆黄绿相间,珍稀观赏竹种。
黄槽竹
Phyllostachys aureosulcata McClure
特征:秆高达9m,直径4cm,在小径竹的基部有2~3节常“之”字形曲折;秆节间长达39cm,有黄色或绿色的异色纵条纹,分枝一侧的沟槽为黄色,幼时被白粉和柔毛;秆环高于箨环。箨鞘背面无毛,但具乳白色纵条纹。花期5~6月。
分布:产北京、浙江。美国有引栽。
黄秆京竹
Phyllostachys aureosulcata McClure
f. aureocaulis Z. P. Wang et N. X. Ma
特征:与黄槽竹的区别在于秆节间全为黄色,或仅基部的1、2节间上有绿色纵条纹;叶片有时也有淡黄色条纹。
分布:产浙江安吉。
黄秆乌哺鸡竹
Phyllostachys vivax McClure f. aureocaulis N. X. Ma
特征:秆节间黄色,在秆中下部以下几个节间偶具1或数条绿色纵条纹,可与乌哺鸡竹相区别。
分布:产河南永城;浙江、陕西有引栽。
用途:高大的观赏竹种。
黄皮毛竹
Phyllostachys edulis (Carr.)
H. de Lehaie f. holochrysa (Muroi et K. Kasahara) Ohrberger
特征:幼秆和枝鲜黄色,有光泽,有时具紫红色晕斑;2年生秆和枝金黄色,3年生以上者暗黄色,仅极少数节间偶有1~2枚绿色细纵条纹;部分叶片有淡白色纵条纹。
分布:产安徽、江苏和浙江。
黄纹竹
Phyllostachys vivax McClure f. huanwenzhu J. L. Lu
特征:节间分枝一侧沟槽具黄色纵条纹,不同于乌哺鸡竹。
分布:产河南永城。
金镶玉竹
Phyllostachys vivax McClure f. huanwenzhu J. L. Lu
特征:节间分枝一侧沟槽具黄色纵条纹,不同于乌哺鸡竹。
分布:产河南永城。
螺节竹
Pleioblastus gramineus (Bean)
Nakai f. monstrispiralis Muroi et H. Hamada
特征:秆高2~4m,直径1~4 cm;其秆下部有时有一段的多个节畸形呈螺旋状;畸形节上的箨鞘上部开展,不贴生。
分布:原产日本中部和南部。江苏、浙江、福建、四川有引栽。
绿纹竹
Phyllostachys vivax f.viridivittata
特征:秆黄色,秆分枝一侧有沟槽,槽内纵贯绿色条纹。
分布:江苏常州引进。
毛竹 楠竹
Phyllostachys edulis (Carr.)
H. de Lehaie in Le Bambou 1: 39. 1906.
特征:秆高达20m,直径20cm;节间长达40cm,幼时密被柔毛和厚白粉,秆壁厚约达10mm。箨鞘黑褐色斑点较大,较密,箨舌强隆起至尖拱形;叶片较小,长4~llcm,宽0.5~1.2cm,下面沿中脉基部具柔毛。笋期5月。
分布:毛竹在我国分布广泛,自秦岭、汉水流域至长江流域以南和台湾,黄河流域一些地区有栽培。是栽培历史悠久,经济价值大的笋材两用竹种。
筇竹 罗汉竹
Qiongzhuea tumidinoda Hsueh et Yi
特征:秆高2.5~6m,直径1~3cm;节间长15~25cm,分枝的一侧有沟槽;秆环极度隆起成圆脊,犹如算盘珠。秆每节上枝条3枚。箨鞘背面被棕色刺毛,向基部则刺毛尤密;叶片宽0.6~1.2cm,次脉2~4对。笋期4月下旬至5月中旬。
分布:产于四川南部和云南东北部。生于海拔1500~2100m山地林下。
用途:笋味美。大熊猫主食竹种。珍稀观赏竹种。
圣音毛竹 圣音竹
Phyllostachys edulis (Carr.)
H. de Lehaie f. tubaeformis (S. Y. Wang) Ohrnberger
特征:秆基部向下呈喇叭状强烈增粗,常略呈三棱形,节间短缩,中部以下者长5~10cm,节多少倾斜。秆外形似重叠的金元宝,为观赏竹新贵。
分布:产湖南岳阳君山及桃江;由湖南益阳林科所发现并栽培。
藤本类
匍匐镰序竹
Drepanostachyum stoloniforme S. H. Chen et Z. Z. Wang
特征:秆匍匐藤本状,不能直立;高3~5m,直径0.3~0.6cm;节间长(9)13~18cm,秆壁厚约1 mm。箨鞘背面无毛;秆每节簇生5~14枝条,有时具粗壮主枝,侧枝较细。叶片无毛,长2~6cm,宽0.3~0.6cm,次脉3~4对。花期3~4月。
分布:产贵州。福建厦门植物园引栽。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天府之国,沃野千里
郁郁葱葱,包罗万象
让我们一起期待
2024成都世园会
势如破竹!
-END-
来源 2024成都世园会 文字 孙晓容 图据 成都市望江楼公园 王道云 责任编辑 何齐铁 实习编辑 卢娅芮
查看原图 79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