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12月19日消息 为更好地为北京对外文化传播提供智库服务,助推北京国际传播能力建设高质量发展,12月15日,北京对外文化传播研究基地举办2022学术委员会工作会议。
本次工作会议由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北京对外文化传播研究基地主任、首席专家曲茹教授主持,基地学术委员会委员新华社原副社长、高级编辑严文斌,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爱泼斯坦对外传播研究中心主任史安斌,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姜飞教授,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新媒体传播研究中心主任张洪忠教授,大连外国语大学特聘教授、国际传播研究院名誉院长唐润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公共外交研究院副院长雷蔚真,中国传媒大学人类命运共同体研究院副院长姬德强教授,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国际问题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刘波,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文化与传播学院院长李洪波教授,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中日韩研究中心主任江新兴教授,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欧洲学院副院长、白俄罗斯研究中心主任许传华教授参加了会议,对北京对外文化传播研究基地科学、高效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基地学术委员会委员合影(主办方供图,央广网发)
会议开始,曲茹教授向各位委员汇报了基地的发展情况,“北京对外文化传播研究基地”是北京市社科规划办和北京市教委批准成立的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依托二外的多学科资源优势,发挥资政建言、理论创新和社会服务的功能,推动首都北京文化发展,特别是对北京城市形象传播、对外文化传播、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等推出优质资政成果。近五年来,基地承担省部级以上立项58项,其中国家级科研立项20项,省部级科研立项38项,基地研究员发表论文251篇,发表范围涵盖多种权威性期刊,并出版学术著作62部,均具有高水平的学术价值。基地研究员共提交资政报告47篇,多篇资政成果获得了相关领导的肯定性批示。除此以外,基地举办了多场较有特色的学术活动,基地研究人员赴国内外重要学术会议、各企事业单位做报告或讲学115人次。希望基地在未来的发展中可以更好地整合研究力量,聚焦研究领域,对政府的政策及文件的制定能够起到推动和资政献言的作用,进一步打破学科校际壁垒,建立培养综合性的科研团队。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北京对外文化传播研究基地主任、首席专家曲茹教授汇报基地发展情况(主办方供图,央广网发)
与会期间,委员们认真听取汇报,肯定了北京对外文化传播研究基地现阶段工作所取得的成果,并从框架设计、目标定位、重点任务、优化资源配置等方面发表意见建议。
新华社原副社长、高级编辑严文斌提出,第一要开阔视野,特别要进一步学深悟透党的精神,使研究工作更加紧密契合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第二要拓宽领域,加强自我宣传,通过对首都文化的系统梳理,挖掘更多有传播价值的文化元素,采用多元化的传播方式,提高传播效能;第三要构建体系,针对北京对外传播的前沿热点话题构建基地的文化传播话语体系;第四要拓展信息来源,通过信息共享了解真实的舆论环境;同时要重视差异,防止文化符号的过度消费。
新华社原副社长、高级编辑严文斌发言(主办方供图,央广网发)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爱泼斯坦对外传播研究中心主任史安斌建议,针对国际传播新形势,基地未来可以尝试将中国式现代化与北京对外传播相结合,同时突出北京作为大国首都为构建人类文明新形态在数字文明建设方面作出的贡献;同时要把握好2023年是中国正式设立政府新闻发布制度40周年的关键节点,基于中外视野对北京疫情新闻发布会的经验进行总结交流;基地还可以尝试开展深研会来展示青年学术力量,加强基地的梯队建设。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爱泼斯坦对外传播研究中心主任史安斌发言(主办方供图,央广网发)
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姜飞教授提出,基地未来要坚持把握后疫情时代国际传播新形势的总原则,将围绕“魅力北京”的建设与研究作为总落脚点,将助力北京对外传播的高质量发展作为总出发点,把握问题意识作为总路径,针对国际传播序列中北京的缺位等问题展开深入研究。
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姜飞教授发言(主办方供图,央广网发)
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新媒体传播研究中心主任张洪忠教授建议,要更加突显基地的特色,可以针对明确的领域或问题进行凝练;还要更加突显二外的特色,将多语种的优势在北京对外传播过程中发挥出来,实现“小语种,大传播”;同时要独辟蹊径,在有特色且具备一定市场关注度的海外社交平台上开设频道以推广北京形象,实现“小平台,大传播”。
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新媒体传播研究中心主任张洪忠教授发言(主办方供图,央广网发)
大连外国语大学特聘教授、国际传播研究院名誉院长唐润华教授指出,基地要形成特色,首先要从北京的传统文化、都市文化、当代文化三个维度来确定研究内容,突出北京的历史特色、地域特色及定位特色;其次要把握二外的多语种优势,并以此为基础使基地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平台;再次要继续加强中外都市文化的比较研究,坚持北京特色与二外特色相结合、学界和业界相结合,使基地的特色愈发鲜明。
大连外国语大学特聘教授、国际传播研究院名誉院长唐润华教授发言(主办方供图,央广网发)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公共外交研究院副院长雷蔚真建议,可以面向北京的文化产业需求如电竞、网漫、影视剧等结合二外的外语优势与青年学子的资源力量,有效提升国际传播效能;还可以结合具体实践加强针对性研究,搭建连接市场与政府的桥梁。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公共外交研究院副院长雷蔚真发言(主办方供图,央广网发)
中国传媒大学人类命运共同体研究院副院长姬德强教授指出,首先要将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与中华文明走出去相结合;其次,可以尝试举办更多“走出去”与“请进来”的活动;再次,针对北京国际交往中心建设的效能建立评价机制,为北京进一步提升国际传播能力提供专业指引;最后,结合基地当前布局围绕相关主题设计公开课,实现学术影响力、社会影响力与政策影响力的有效结合。
中国传媒大学人类命运共同体研究院副院长姬德强教授发言(主办方供图,央广网发)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国际问题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刘波建议,在基地学术创新方面,可以整合二外资源形成叠加效应,发挥二外旅游学科的优势,打造北京文化旅游的宣传平台,围绕首都的主场外交活动打造特色旅游产品;在基地品牌建设方面,针对北京的友好城市形成专题性的对外传播规划与研究,特别是围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城市提出具有针对性、落地性的专项规划,推动友好城市之间长效的合作机制;同时要继续讲好北京故事、中国故事,推动运河品牌的宣传与国际传播。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国际问题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刘波发言(主办方供图,央广网发)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中日韩研究中心主任江新兴教授指出,要继续深入对国际传播中多语种叙事的研究,同时,在新的国际环境下,对民间交流的历史、现状和实施途径的研究,可以在提高国际传播效能中发挥重要意义。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中日韩研究中心主任江新兴教授发言(主办方供图,央广网发)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欧洲学院副院长、白俄罗斯研究中心主任许传华教授表示,首先要结合二外的特色优势,形成对学界具有一定理论贡献的学术成果,并建设相应的传播路径以提高影响力;其次要加强历史意识与现代性的结合,提高北京文化对外传播的效能;再次在传播路径上实现多元化传播平台的联动,突破国际传播平台的局限性;最后要继续发挥外语人才多元化培养的优势,借助个体来叙说北京故事、中国故事。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欧洲学院副院长、白俄罗斯研究中心主任许传华教授发言(主办方供图,央广网发)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文化与传播学院院长李洪波教授表示,北京对外文化传播研究基地是二外文传院开展中国文化研究与对外传播的重要合作平台,许多老师积极参与其中并得到了锻炼、且取得了一定成果,未来我们将会与基地一起参考专家所提出的建设性意见,把二外的北京文化对外传播基地做出特色。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文化与传播学院院长李洪波教授发言(主办方供图,央广网发)
在随后的自由交流讨论环节中,史安斌教授提出要加强对年轻学者的培养,通过学校间的合作、与资深学者的交流互动提高学术能力和水平,加强对梯队的培养。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文化与传播学院新闻系主任邵云老师,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北京对外文化传播研究基地副研究员、科研秘书魏子杭老师,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北京对外文化传播研究基地副研究员、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联合培养博士后孔亮老师也作为年轻学者的代表表示深受启发,并向与会专家表示感谢,在未来的科研工作中会参考专家学者的建议推进北京对外文化传播的落地落实。
会议的最后,曲茹教授首先向出席的各位学术委员致以诚挚的谢意,并表示今天的会议中对基地研究方向的凝练、二外特色的再聚焦以及对于北京文化传播的深入解析,都为下一步基地的研究工作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方案,未来会继续加强研究以期基地可以更好地为北京的城市传播、为北京的文化传播作出贡献。
查看原图 604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