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制造业灵活用工大数据构建出的指数具有精准性、高频性和先行性的优势。此外,由于底层数据是灵活用工数据,本指数很大程度上也反映了就业,尤其是农民工群体的就业状况。
文|向宽虎 陆铭 张月
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这意味着,经济的发展仍是今后党和国家的关键任务。
今年3月以来,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经济的发展一度受到较大的冲击。在新的历史起点充分认识到当前的经济状况,并在制定短期和长期的应对措施,是保持今后经济稳定增长的重要前提。基于此,我们利用灵活用工大数据构造了2020年以来的制造业景气先行指数,并分析了今年以来的制造业景气状况,以为后续的经济决策提供参考。
制造业景气先行指数反映制造业实时发展状态
在今年上海疫情期间,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发展研究院城市酷想家团队联合新市民产业与创新研究院,利用“我的打工网”的制造业灵活用工大数据构建了制造业景气先行指数(Leading Index of Manufacturing Prosperity,简称LIMP),以反映制造业实时发展状态。当前,在制造业中,随着柔性制造和灵活用工的发展,企业更倾向于通过灵活用工规模的调整,来应对订单的灵活变化,这使得企业可以在订单规模较小的淡季保持相对较低的劳动力成本,而在订单规模较大的旺季,也可以通过扩大灵活用工的规模按时交付订单。因此,灵活用工情况的变化,能够灵敏地反映出宏观经济环境变化给制造业带来的影响,从而先行地反映出宏观经济的变化。而企业相对固定的用工和其他投入要素的调整,却有可能因为各种调整成本而无法敏锐地反映出宏观经济的波动。
相比于其他数据,用制造业灵活用工大数据构建出的指数具有精准性、高频性和先行性的优势。此外,由于底层数据是灵活用工数据,本指数很大程度上也反映了就业,尤其是农民工群体的就业状况。通过对灵活用工大数据的分析,截止到2022年9月30日,我们得到以下主要结论。
第一,今年从三月份开始,LIMP指数即落入“极不乐观”区间,且截至9月底保持在低位运行。
第二,从招工数量来看,今年仅有2月和8月的用工数量指数位于“适中”区间,其他月份均落入“极不乐观”区间。工价指数四月开始至今处于“极不乐观”区间且距离“不乐观”区间较远。
第三,从区域来看,今年第二季度,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LIMP指数都有明显的下降;在第三季度,珠三角地区有明显的反弹,但长三角地区仍维持在低位。
指数测算情况
总指数构建。LIMP指数的构建采用了来自于互联网灵活用工平台“我的打工网”2018年9月1日至2022年9月30日的实时招聘订单数据,主要利用的信息为招聘时薪和面试通过人数两个指标。该数据主要覆盖长三角和珠三角,其他城市的数据相对较少。在构建LIMP指数时,我们对原始的招聘订单大数据进行了一些处理,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剔除季节性因素的影响;采用相对稳定的企业权重;剔除企业固有特征对招聘时薪的影响;同时利用招聘价格信息和招聘人数的信息,并进行加权处理。该指数以50为基准,理论取值范围在0-100;越接近50则代表该期的景气状况和整个观测时期的中位数值越接近;大于50和小于50则分别代表好于和差于中位数值,和50的差距越大代表偏离程度越高。按照标准正态分布的概率表,我们将LIMP指数分为极不乐观、不乐观、适中、乐观、极乐观5档,五档对应的预期出现概率分别为15%,15%,40%,15%和15%。例如,指数落入“极不乐观”区间,则意味着制造业同比增长的状况落入不乐观的15%的情形。截至2022年9月,LIMP指数的具体数值以及五档的划分情况如图1所示。
图 1:制造业景气先行指数:2020年1月至2022年9月
今年LIMP指数1月的数值是42.9,2月为48。相较于1月,2月数值从“不乐观”区间回升至“适中”区间。受疫情冲击,3月份数值为38.8,刚好跌入“极不乐观”区间。同时从整个观测时期来看,仅有2月LIMP指数位于“适中”区间,4月首次探底“极不乐观”区间,5月和7月略有回升,8月和9月再次下跌探底。
工价指数。工价指数是合成总指数的构成之一,其在总指数中的权重为0.6。截至2022年9月,工价指数的具体数值以及五档的划分情况如图2所示。1月工价指数为47.5,位于“适中”区间。2月和3月数值为分别为44和40.9,相较于1月、2月,3月工价指数从“适中”区间下滑至“不乐观”区间。从整个观测时期看,今年前三季度中第一季度工价指数水平最高,4月开始,该指数落入“极不乐观”区间并持续到当前。
图 2:工价指数
用工数量指数。用工数量指数是合成总指数的构成之一,其在总指数中的权重为0.4。截至2022年9月,用工数量指数的具体数值以及五档的划分情况如图3所示。用工数量指数2月数值为53.8,1月为36,2月较1月大幅度回升,从“极不乐观”区间跃升至“适中”区间。由于疫情的冲击,3月数值为35.6,3月较2月大幅度下滑至“极不乐观”区间。从整个观测时期看,除了2月和8月,用工数量指数均位于“极不乐观”区间,4月受疫情冲击最为严重,探底“极不乐观”区间。
图 3:用工数量指数
分区域测算
长三角。如图4所示,今年长三角LIMP指数2月数值为48.2,1月份为43.9,2月较1月有所回升。3月数值为39.3,受上海疫情冲击,3月数值较于2月大幅度下滑至“极不乐观”区间,4月继续探底。从整个观测时期看,4月至9月,长三角LIMP指数处于“极不乐观”区间且距离“不乐观”区间比较远,其中8月和9月位于历史低点。
图 4:长三角地区制造业景气先行指数
珠三角。如图5所示,今年珠三角LIMP指数2月数值为46.1,1月为38.2,2月较1月大幅回升,从“极不乐观”区间回升至“适中”区间。疫情冲击下,3月的数值为43,较2月有所下降。相比于长三角,珠三角地区在3月受到疫情冲击的受损程度更小。从整个观测时期看,珠三角4、5两月连续下探极不乐观区间,5月达到历史谷底,距离不乐观区间较远,6月大幅度回升逼近“不乐观”区间并持续到当前。
图 5:珠三角地区制造业景气先行指数
因此,我们对制造业前三季度形势主要概括为:
首先,虽然年初制造业总体状况受春节因素影响较大,但第一季度的总体情况是前三季度最好,二三季度由于疫情冲击及恢复乏力,制造业总体的景气状况一直处于“极不乐观”区间。3月疫情的冲击使LIMP指数跌落“极不乐观”区间,并在4月进一步下探。5月-7月,LIMP总指数虽仍处在“极不乐观”区间,但环比来看,在逐月恢复。而在8月-9月,LIMP指数同比恢复的趋势终端,反而趋向于恶化。
第二,三月以来制造业景气状况的恶化更多地体现在用工价格的变化上。从招工数量来看,今年仅有二月份和八月份的用工数量指数位于“适中”区间,其他月份均落入“极不乐观”区间。工价指数四月开始至今处于“极不乐观”区间且距离“不乐观”区间较远。相对而言,三月以来,工价指数的取值比用工数量指数的取值更低,这意味着价格同比增长比用工数量同比增长恶化的程度更高。
第三,从区域来看,3月疫情的冲击以来,长三角地区制造业不景气的情况更为严重,但珠三角地区也遭受了明显的负面冲击。目前长三角LIMP指数仍徘徊在“极不乐观”区间且距离“不乐观”区间较远,珠三角已经向“不乐观”区间趋近。
综合来看,截至9月底位置,制造业形势仍不容乐观,第四季度要花大力气稳增长。做出这一判断的依据主要有三点。
(1)LIMP指数在2季度-3季度总体运行在“极不乐观”区间。前三季度中,只有在第一季度,LIMP指数总体在“正常”范围,二三季度LIMP指数都较低。此外,根据前三年的经验,制造业灵活用工每年的旺季主要出现在第三季度,而今年第三季度呈现出“旺季不旺”的特征,这将对今年全年制造业景气状况和农民工就业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
(2)从LIMP指数的趋势来看,4月之后的恢复情况并没有持续。5月-7月期间,LIMP指数环比来看有一定程度的恢复,但到了8月,恢复的趋势被打断,9月基本和8月持平,维持在低位。
(3)由于LIMP指数的先行性,LIMP指数低位运行的结果还会陆续反映在其他宏观指标上。LIMP指数会实时反映制造业订单的变化,而订单变化的结果,例如企业的出口、工业增加值、利润等指标,在后续月份才会逐渐反映出来。而这些指标的滞后变化,也会汇总到滞后的宏观指标上。
综上,在疫情冲击之下,制造业出现一定的下滑不可避免,政策上需要积极应对。在第四季度,各级政府需要花大力气稳增长,强化推动实体经济加速恢复的各类政策手段,以使得经济增长维持在合理区间,并稳定就业,尤其是对就业比较脆弱的农民群体。
作者向宽虎为上海大学经济学院讲师;陆铭为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张月为新市民产业与创新研究院研究助理。编辑:王延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