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西洋(Atlantic Ocean),是世界第二大洋,占地球表面积的近20%,原面积9165.5万平方千米,在南冰洋成立后,面积调整为7676.2万平方千米,平均深度3627米,最深处波多黎各海沟深达9219米。大西洋呈“S”型,以赤道为界被划分成北大西洋和南大西洋。此外,大西洋还有数个附属海,较大的如地中海、加勒比海、北海、波罗的海、墨西哥湾等。大西洋南北距离甚远,故气候多样,自北部格陵兰岛的极地气候,直至西非、巴西沿岸的热带沙漠或雨林气候,大西洋都囊括其中。而在欧洲、美国、加拿大以及巴西和几内亚湾以南的海域则常年出现大风浪。
地理环境
地球上第二大洋。位于欧洲、非洲与南、北美洲和南极洲之间。北以冰岛-法罗岛海丘和威维尔-汤姆森海岭与北冰洋分界,南临南极洲并与太平洋、印度洋南部水域相通;西南以通过南美洲最南端合恩角的经线同太平洋分界,东南以通过南非厄加勒斯角的经线同印度洋分界;西部通过南、北美洲之间的巴拿马运河与太平洋沟通,东部经欧洲和非洲之间的直布罗陀海峡通过地中海,以及亚洲和非洲之间的苏伊士运河与印度洋的附属海红海沟通。大西洋的赤道区域,宽度最窄,最短距离仅约2400多千米。
大西洋的面积,连同其附属海和南大洋部分水域在内(不计岛屿),约9165.5万平方千米,平均深度为3597米,最深处位于波多黎各海沟内,为9218米。
大西洋东西两侧岸线大体是平行的。南部岸线平直,内海、海湾较少;北部岸线曲折,沿岸岛屿众多,海湾、内海、边缘海较多。岛屿和群岛主要分布于大陆边缘,多为大陆岛。开阔洋面上的岛屿很少。主要的岛屿和群岛有大不列颠岛、爱尔兰岛、冰岛、纽芬兰岛、古巴岛、伊斯帕尼奥拉岛及加勒比海——地中海中的许多群岛,格陵兰岛也有一小部分位于大西洋。在几个大洋中,大西洋入海河流流域面积最广,流域面积达4742.3万平方千米。主要河流有圣劳伦斯河、密西西比河、奥里诺科河、亚马孙河、巴拉那河、刚果河(扎伊尔河)、尼日尔河、卢瓦尔河、莱茵河、易北河以及注入地中海的尼罗河等。
地理分区
根据大西洋的风向、洋流、气温等情况,通常将5°N作为南、北大西洋的分界。大西洋在北半球的陆界比在南半球的陆界长得多,而且海岸蜿蜒曲折,有许多属海和海湾。
气候特征
大西洋南北延伸、赤道横贯中部,气候南北对称和气候带齐全是明显特征。同时受洋流、大气环流、海陆轮廓等因素影响,各海区间气候又有差别。大西洋赤道带是低气压带,又是东南信风和东北信风的辐合带,风力微弱、风向不定,称无风带。同时上升气流强盛、多对流性云系降水,年降水量多达2000毫米,为大西洋中的多雨带。副热带是高压带 ,气流以下沉辐散为主,云雨稀少,天气晴朗,蒸发旺盛。一般降水量500-1000毫米,高压中心(大洋东部亚速尔群岛附近)海域年降水量只有100-250毫米,大大少于蒸发量 ,成为大西洋中的干燥带。从副热带高压带下沉流向赤道低压带的气流称信风带,北半球为东北信风,南半球为东南信风。信风风向稳定、风力较大(3-4级),成为大西洋中重要风带,并是大洋表层洋流形成和维持的动力。从副热带高压下沉流向副极地低压带的气流,称盛行西风带,是中高纬度强大的行星风带,也是南北纬40°-60°西风漂流形成的动力。西风带还经常同来自极地的冷空气相汇。形成锋面和气旋,产生多变天气和较多降水,尤其冬季常常带来暴风雪,给高纬海区造成狂风巨浪,严重影响航运和海上渔业、石油工业生产。60°N以北的高纬海区(主要是东部)受暖流和气旋影响,年降水量可达1000毫米左右;而南半球60°以南海域 ,因空气干冷和没有暖流调剂,降水量很少 ,一般在100-250毫米间。
大西洋上的气温分布与太平洋基本相似,既沿纬度方向延伸,又从赤道地区向高纬递减。赤道地区气温最高。年均温25-26℃,气温年变幅很小(一般不超过3℃)。南北纬20°附近,最热月气温达25℃左右,最冷月为20℃左右。南北纬40°附近,北大西洋因受暖流影响,气温高于南大西洋,最热月为20℃,南大西洋只有15℃,最冷月分别为13℃和10℃。南北纬60°附近,北大西洋暖流增温效应更为明显,最热月气温达10℃,南大西洋则为0℃,最冷月分别为0℃和-10℃,因而北大西洋上的气温暖于南大西洋。同时大西洋东西沿岸受寒、暖流的不同影响,造成南北纬30°间的大洋西部气温高于东部约5℃左右。北纬30°以北的大洋东部气温高于西部约5-10℃,而南纬30°以南,因陆地变窄、海域宽阔以及西风漂流影响,大西洋东部和西部气温之差不太明显。
大西洋的气候,南北差别较大,东西两侧亦有差异。气温年较差不大,赤道地区不到1℃,亚热带纬区为5℃,北纬和南纬60°地区为10℃,仅大洋西北部和极南部超过25℃。大西洋北部盛行东北信风,南部盛行东南信风。温带纬区地处寒暖流交接的过渡地带和西风带,风力最大。在南北纬40-60°之间多暴风;在北半球的热带纬区5-10月常有飓风。大西洋地区的降水量,高纬区为500-1000毫米,中纬区大部分为1000-1500毫米,亚热带和热带纬区从东往西为100-1000毫米以上,赤道地区超过2000毫米。大西洋水面气温在赤道附近平均约为25-27℃,在南北纬30°之间东部比西部冷,在北纬30°以北则相反。在大西洋范围内,南、北两半球夏季浮冰可分别达南、北纬40°左右。
大西洋全年气温变化不大,赤道地区年温差不到1℃。副热带5℃,中纬地带10℃,仅在西北部和极南部超过20℃。海水平均温度为17℃,稍低于太平洋。而含盐度则稍高于太平洋,平均为35.4‰。在北大西洋,北纬15°-30°之间为副热带高压带,往南为东北信风带。北纬40°-60°之间为盛行西风带。在南大西洋,到热带高压带位于南纬30°附近,盛行西风带从南纬40°几乎延伸到南极洲。在南北纬度5°-20°的大西洋面上,每年7-10月多飓风。夏季在纽芬兰沿海常有海雾;冬季在欧洲大西洋沿岸多海雾;非洲西南沿海四季多雾。大西洋洋流南北各成一个环流。北部环流由北赤道暖流、墨西哥湾暖流、加那利寒流组成。南部环流由南赤道暖流。巴西暖流、西风漂流、本格拉寒流组成。墨西哥湾流是大西洋中最强盛的暖流,对欧洲西北部气候有显著的调节作用。
水文特征
大西洋的水文特征具有明显区域特性。在大气环流直接作用下,在南北副热带海区各形成一个巨大的反气旋型环流系统,北大西洋为顺时针环流,南大西洋为逆时针环流。在两大环流系统之间的海区有一支赤道逆流,其流向与南北信风相反,从西向东流。在北大西洋的中纬度海区和南大西洋的高纬度海区,又各形成一个完整的副极地气旋型环流。
形成条件
大西洋赤道流是由南北信风直接作用形成,并在赤道两侧自东向西流动。南赤道流自非洲沿岸以日平均20-55千米速度向西流,流至南美巴西桑罗克角时,受陆地“尖角”作用分为两支:北支为圭亚那暖流,南支为巴西暖流。南支厚度约100-200米。沿南美东岸南流,流至南纬48°拉普拉塔河口南方与北上的福克兰寒流相汇,之后进入西风带汇入西风漂流,西风漂流沿南纬45°向东流动,在南纬42°-48°间直抵非洲西南海域,主流继续随西风漂流东流进入印度洋;另一支流沿非洲西岸北流,形成本格拉寒流,寒流宽度、厚度较薄,流速较缓,向北直抵赤道附近,并与南赤道暖流相汇,构成一个南大西洋反时针的洋流系统。
北赤道流始于佛得角群岛,以日平均35-40千米速度横渡大西洋,流至小安的列斯群岛附近分为两支:一支沿群岛北侧流向西北,称安的列斯暖流;另一支穿过群岛进入加勒比海,与圭亚那暖流相汇称加勒比暖流。加勒比暖流从尤卡坦海峡进入墨西哥湾,然后从佛罗里达海峡流出,称佛罗里达暖流,流至北纬35°附近与安的列斯暖流汇合称墨西哥暖流,沿北美东岸北流,至北纬40°又同北来的拉布拉多寒流相汇,并进入西风带东流,称北大西洋暖流。暖流自北纬40°向东北方偏东方流动,并呈扇形散开,流到大西洋东岸,主流转向西欧以至西北欧沿岸,并继而向东北伸展至北冰洋。另一支洋流转而向南流,沿非洲西北海岸南下形成加那利寒流,流至佛得角群岛附近又分两支,一支与北赤道流相汇,构成北大西洋顺时针洋流系统;另一支继续南下并逐渐变暖,进入几内亚湾形成几内亚暖流。几内亚暖流与进入几内亚湾的赤道逆流汇合增强了几内亚暖流的强度,使几内亚湾内常年存在着一个热低压,有助于热带季风的形成和维持。
墨西哥暖流
墨西哥暖流简称湾流,是世界大洋中最强大的一支暖流。一般把自佛罗里达海峡至美国东南部的哈特勒斯角段称为佛罗里达暖流;哈特勒斯角至西经45°一段称墨西哥湾暖流,可见墨西哥暖流并不在墨西哥湾内。自西经45°以东称北大西洋暖流。以上3部分合起来统称湾流系统。湾流系统中自佛罗里达海峡流出的暖流,宽度60-80千米,深度800米 ,暖流中央部分表层水温达30.5℃,10米深处水温为27.5℃,每昼夜流速为130-150千米 ,每小时平均流出暖水量约900亿吨以上,约为世界河流总径流量的20倍。暖流从海峡流出后,又有巨大的安的列斯暖流汇合,同时东北信风还不断把马尾藻海域的暖水吹来补充,以致热水量不断增多,使得暖流在沿北美大陆北流中尤其是跨越大西洋抵达西欧、北欧沿海流动中对流经海区产生着巨大增温作用。
暖流效应
据估算,每年供给北欧1米长海岸的热量相当于燃烧6万吨煤发出的热量,使挪威沿海1月气温比同纬度带要高出15-20℃之多,使极圈内部分海域并不结冰,摩尔曼斯克港(俄罗斯)等成为不冻港。来自北冰洋沿拉布拉多半岛南下的洋流称拉布拉多寒流,它在纽芬兰岛东南北纬40°附近与墨西哥暖流相汇,造成这一海域经常大雾弥漫及温水性鱼群和冷水性鱼群相汇聚,形成世界有名的纽芬兰渔场。拉布拉多寒流还经常从北冰洋或格陵兰带来巨大冰山或浮冰,不仅降低海水温度,也给海上航运带来严重威胁。南大西洋海冰形成于南极大陆近岸海区,并可扩展到南纬55°以南的广大海域,甚至可漂浮到南纬40°-45°附近。估计每年从北冰洋和南极大陆边缘进入大西洋的冰量分别达900和1600km³。北冰洋冰山一般都可漂至北纬40°~45°的纽芬兰岛南部海域,少数非常巨大或离岸较远的冰山甚至可以漂到更远的南方。南大洋冰山由于强西风带和西风漂流的作用,一般北漂只能漂到南纬50°。只有极少数南极冰山才能越过西风带,漂到较远的北方。
大西洋表层海水温度的分布和变化同气温的分布、变化相联系。赤道地区水温最高,年均温为25-27℃,并从赤道向高纬逐渐降低。水温的年变幅以赤道海区最小,一般在1-3℃之间,北纬30°-50°和南纬30°-40°间增大到5 -8℃,而高纬度海区年变幅又有些变小,近北极海区约4℃,南极海区大约只有1℃。但受大陆气候或寒、暖流、锋面等因素季节变动影响明显的局部海区,表层水温的年变幅可达10℃以上。从总体来看,大西洋南北两端地形开敞,受北冰洋和南极水域的冷水和浮冰影响明显,因而其表层水温平均只有16.9℃,低于太平洋和印度洋。
大西洋表层海水平均盐度为35.9‰。在副热带海域因蒸发强盛,降水量少,盐度高达37.3‰,尤其亚速尔群岛西南的信风带内,平均盐度达到37.9‰,南纬10°-20°之间的巴西近岸海区年均值也达37.6‰。赤道海区因年降水量多于年蒸发量,盐度降至35.0‰左右。大洋的表层洋流对盐度分布也有影响 ,例如湾流和北大西洋暖流把盐度较高的海水输向高纬度的大洋东侧,而盐度较低的北冰洋海水(低于34‰)输向大洋西侧,因而高纬度大西洋东侧表层海水盐度大于西侧。南纬45°以南的西风漂流区,表层海水等盐度线几乎与纬圈平行。
由于两侧大陆均向其倾斜,接纳地球上一大部分大河的河水,如圣罗伦斯河、密西西比河、奥利诺科河、亚马逊河、拉布拉他河、刚果河、尼日河、罗亚尔河、莱茵河、易北河以及地中海、波罗的海沿岸的大河均注入大西洋,因此大西洋(包括北极海)的流域面积广达4322.97万平方千米,几为太平洋流域面积的4倍,正好相当于印度洋流域面积的4倍。
洋流
大西洋的洋流南北各成一个环流系统:北部环流为顺时针方向运行,由北赤道暖流、安的列斯暖流、墨西哥湾暖流、加那利寒流组成,其中墨西哥湾暖流延长为北大西洋暖流,远入北冰洋;南部环流为逆时针方向运行,由南赤道暖流、巴西暖流、西风漂流和本格拉寒流组成。在两大环流之间有赤道逆流,赤道逆流由西向东至几内亚湾,称为几内亚暖流。
海底与属海
大西洋海沟
名称 深度
波多黎各海沟 9219米
南桑威奇海沟 8428米
罗曼什海沟 7856米
开曼海沟 7680米
多米尼加海沟 6200米
希腊海槽 5121米
海陆地形
洋面狭长,呈S形。以赤道为界分为北大西洋和南大西洋。北大西洋海岸曲折,属海和岛屿众多。重要的属海︰西侧有加勒比海、墨西哥湾、圣罗伦斯湾、哈得逊湾和巴芬湾;东侧有地中海、黑海、北海和波罗的海。重要的岛屿有︰斯匹茨卑尔根岛、熊岛、格陵兰岛、冰岛、不列颠群岛、法罗群岛、谢德兰群岛、亚速群岛、维德角群岛、大小安地列斯群岛、百慕大群岛、马德拉群岛、卡纳里亚斯群岛等。南大西洋的海岸线比较平直,主要岛屿有亚森欣岛、圣赫勒拿岛、特里尼达岛、特里斯坦-达库尼亚群岛、马尔维纳斯群岛、戈夫岛等。
属海和海湾
加勒比海、墨西哥湾、地中海、黑海、里海、北海、波罗的海、比斯开湾、几内亚湾、哈得孙湾、巴芬湾、圣劳伦斯湾、威德尔海、马尾藻海等。
岛屿和群岛
大不列颠岛、爱尔兰岛、冰岛、纽芬兰岛、古巴岛、伊斯帕尼奥拉岛及加勒比海和地中海中的许多群岛,格陵兰岛也有一小部分位于大西洋。
海底地形
大西洋的平均深度为3300米。最深处波多黎各海沟为9219米。洋底地貌的突出特征是有一条纵贯南北呈S形的海岭,宽达1610千米,称为大西洋中脊,它是环球海岭(72450千米)的一个组成部分。中脊两侧海盆平均深度在4200-6300米之间。北大西洋有北亚美利加海盆、圭亚那海盆(西侧)和加那利海盆、维德角海盆(东侧)。南大西洋有巴西海盆、阿根廷海盆(西侧)和安哥拉海盆、开普海盆(东侧)。
大西洋海底地形特点之一是大陆棚面积较大,主要分布在欧洲和北美洲沿岸。超过2000米的深水域占80.2%,200-2000米之间的水域占11.1%,大陆棚占8.7%,比太平洋、印度洋都大。其二是洋底中部有一条从冰岛到布韦岛,南北延伸约1.5万多千米的中大西洋海岭,在赤道地区被狭窄分水鞍所切断,一般距水面3000米左右,有些部分突出水面,形成一系列岛屿。整条海岭蜿蜒成S形,把大西洋分隔成与海岭平行伸展的东西两个深水海盆。东海盆比西海盆浅,一般深度不超过6000米;西海盆较深,深海沟大都在西海盆内。在南半球,中大西洋海岭主体向东、向西还伸出许多横的山脊支脉,如伸向非洲西南海岸的沃尔维斯海岭(鲸海岭),伸向南美洲东海岸的里奥格兰德海丘。在中大西洋海岭的南端布韦岛以南为一片水深5000多米的地区,称大西洋-印度洋海盆。南桑威奇海沟深达8428米,为南大西洋的最深点。中大西洋海岭的北端则相反,海底逐渐向上隆起,在格陵兰岛、冰岛、法罗群岛和设得兰群岛之间,海深不到600米。大西洋东部地区,特别在北半球的热带和亚热带,有许多水下浅滩。
大陆边缘带
包括大陆架、大陆坡和大陆隆起,其面积约占洋底面积的1/3。其中大陆架面积921万平方千米,占洋底面积的1/10,略小于太平洋,而超过印度洋大陆架面积近2倍。大陆架的宽度从几十千米到上千千米不等,以大西洋东北部的波罗的海和北海,以及西北欧大不列颠岛周围和挪威海沿岸海域最宽广,最宽处达1000千米以上,是世界海洋中最宽、最大的大陆架之一。南美沿岸大陆架最宽处也近于1000千米,北美纽芬兰、佛罗里达附近大陆架也较宽广。然而比斯开湾以南非洲沿岸大陆架很窄,不超过100千米,有的地段只有20-30千米。北美大陆东岸、南美大陆北岸加勒比海沿岸大陆架都较狭窄。大陆架外缘是大陆坡,面积约768万平方千米,其中沿欧非大陆架的大陆坡比较陡,坡度大约为5°-10°,宽度一般只有20-30千米;在美洲的大陆坡比较和缓,坡度多在3°以内,宽度超过50-80千米;而墨西哥海盆西缘和阿根廷东侧的大陆坡形态呈阶梯状,大致从100-200米逐级降至深5000米以上,这同大陆地壳的间歇性抬升运动相联系。大西洋大陆坡的平均坡度为3°5′,小于太平洋。大陆坡与洋盆之间有些地方有大陆隆起分布,其坡度远比大陆坡为小,如格陵兰—冰岛隆起、布莱克隆起和马尔维纳斯隆起等。大陆坡上还分布有上百条海底峡谷,以北美东侧的大陆坡上最多,是浊流冲刷、侵蚀而成或构造作用形成。
过渡带
包括岛弧、边缘海盆、海底高地及深海沟,面积很小。大西洋中的岛弧带和深海沟有两条:一条是由大、小安的列斯群岛组成的双列岛弧带和其北侧的波多黎各海沟(长1550千米,平均宽度120千米,最深处9218米);另一条是南美南端与南极半岛之间由南乔治亚岛、南桑威奇群岛和南奥克尼群岛组成的向东延伸的岛弧带及岛弧东缘的南桑威奇海沟( 长约1450千米,平均宽70千米 ,最大深度8428米)。
大洋中脊
大洋中脊又称海岭,是大西洋洋底地形中最为特殊的洋底奇观,它北起冰岛,纵贯大西洋,南至布韦岛,然后转向东北与印度洋中脊相连,全长约1.7万千米 ,宽度1500-2000千米,约占大洋宽度的1/3。面积达2228万平方千米,占大西洋底面积的1/4,是大西洋底最重要和最突出的地形单元。大洋中脊形似S,系由一系列狭窄和被断裂分割的平行岭脊组成,脊顶距海面2500-3000米,峰脊突出海面者成为岛屿,如冰岛、亚速尔群岛、圣佩德罗—圣保罗礁、阿森松岛、圣赫勒拿岛、特里斯坦-达库尼亚群岛、布韦岛等。中脊的轴部有一条纵向的中央断裂谷地,谷地一般深3000-4000米 ,宽度10多米。从中轴向两侧还有逐级降低的纵向岭脊,岭脊之间有12~40千米的裂谷。沿中脊特别是沿脊轴的中央裂谷绵延分布着一条活跃的地震带,表明大西洋中脊是地质构造不稳定地带。大洋中脊还被无数横向断裂带切断并错开,横向断裂带走向与中脊近于垂直,在地形上表现为深切的线状槽沟,其中位于赤道附近的罗曼什断裂带(最深处罗曼什海沟达7856米,位于南纬0°16′,西经18°35′),把大西洋中脊截成南北两段并错开1000余千米,北段称北大西洋中脊,纵贯大西洋北部,长约1.05万千米 ,最宽处1500 千米,脊顶距海面约2000-2500米。南段称南大西洋中脊,纵贯大西洋南部,长约4500千米,脊顶距洋面2000-3000米。大西洋中脊是全球洋底中脊的组成部分。
海盆
大西洋底部比较平坦的海盆,由于中脊中隔分为东西两列海盆。东侧自北而南有西欧罗巴海盆、伊比利亚海盆、加那利海盆、佛得角海盆、几内亚海盆、安哥拉海盆、开普海盆;西侧有北亚美利加海盆(位于马尾藻海东南)、巴西海盆和阿根廷海盆。另外,在南极洲附近还有一个宽阔的大西洋-印度洋海盆。这些海盆平均深度4000 -6300米,面积约占大西洋底面积的1/3。大西洋洋底的深海沉积物以抱球虫软泥和翼状虫软泥为主,其次有硅藻软泥和放射虫软泥以及红粘土,它们占大洋洋底深海总面积的80%。
海洋资源
大西洋中的海洋资源相当丰富,已勘探和利用的资源主要是矿产资源和水产资源。
矿产资源
大西洋中的矿产资源主要有石油、天然气、煤、铁、重砂矿和锰结核等。加勒比海、墨西哥湾、北海、几内亚湾和地中海均蕴藏有丰富的海底石油和天然气。
大西洋两岸边缘的海盆中构成两个油气带,即东大西洋带和西大西洋带。西大西洋油气带主要包括:①委内瑞拉北部的马拉开波湖海底油田和委内瑞拉和特立尼达岛之间的帕里亚湾油田。已探明储量40.2亿吨,天然气8624亿立方米。油田年开采量近1亿吨 ;天然气50亿立方米。②墨西哥湾海底油田,主要分布在西南部的坎佩切湾和美国得克萨斯州和路易斯安那州沿海。其中坎佩切湾石油探明储量近50亿吨(1978),美国所属墨西哥湾大陆架区石油储量为20亿吨,天然气储量3600亿立方米。
东大西洋油气带包括:①北海大陆架油田,已探明储量超过40亿吨,天然气为3万亿立方米(1977)。石油年产量达1 亿多吨,天然气年产量近1000亿立方米。北海油田的开采极大地改善了北欧国家的能源条件,然而北海海域秋、冬季多风暴,且多阴雨,给海上钻探、开采带来艰巨性,并提高了采油成本。②几内亚湾一带以尼日利亚为主的海洋油区,其储油量约26亿吨。此外在大西洋西岸的加拿大、巴西、阿根廷的近海大陆架也相继发现油气资源,部分已投产。
海底煤炭主要分布在英国东北部苏格兰的近海和加拿大新斯科舍半岛外侧的大陆架。英国的海底煤藏量不少于5.5亿吨,每年采煤量达2000-2500万吨。此外在西班牙、土耳其、保加利亚、意大利等国沿海海底也发现有煤的储藏。在北美加拿大的纽芬兰岛东侧有世界最大海底铁矿。估计储量超过20亿吨,已开采。波罗的海、芬兰湾也有海底铁矿。大西洋还有重砂矿,美国、巴西、阿根廷、挪威、丹麦、西班牙、葡萄牙、塞内加尔等海岸外都有发现。大西洋深4000-5000米海底广泛分布着锰结核,总储量约1万亿吨,主要分布在北美海盆和阿根廷海盆底部,其富集程度和品位均不及太平洋和印度洋。
洋底蕴藏极为丰富的锰核。在非洲西南部岸外海底有大量金刚石砂矿。英国诸岛岸外有少量的煤和锡。世界溴产量的70%产自大西洋海水。
生物资源
大西洋生物资源丰富,最主要的是鱼类,其捕获量约占大西洋中海洋生物捕获量的90%左右。大西洋的渔获量曾居世界各大洋第一位,20世纪60年代以后低于太平洋,退居第二位。但单位面积渔获量达250kg\km²,居世界首位。捕获量最多的是东北诸海域,即北海、挪威海、冰岛周围,年渔获量约占大西洋总渔获量的45% ,单位面积产量平均达830kg\km²,大陆架区域约1200kg\km²。其次是大西洋西北海域,渔获量占总渔获量的20%,单位面积平均渔获量690kg\km²。其中纽芬兰 、美国、加拿大东侧大陆架海域单位面积产量高达1500kg\km²,是世界大洋中单产最高的渔场。另外,加勒比海、比斯开湾、安哥拉、纳米比亚沿海也是重要的捕渔区。大西洋靠近南极洲的海域是磷虾和鲸的重要捕获区。大西洋海域捕获的主要鱼类有鲱鱼、北鳕鱼、毛鳞鱼、长尾鳕鱼、比目鱼、金枪鱼、鲑鱼、马古鲽鱼、海鲈鱼等。这些鱼主要分布在大陆架和岛屿附近陆架区。开阔水域特别是热带海域尚有帆鱼和飞鱼。西欧和北美沿岸区盛产牡蛎、贻贝、海扇、螯虾和蟹类。当前大西洋沿海一些国家在积极发展人工养殖贻贝、沙噀等软体动物。
大西洋有5个水层构成的生物带。自洋面至洋底为:1.海滨底栖带,最大深度在60米以内,包括各种近岸的动物和大部分海藻;2.光亮带,最大深度在180米以内,属阳光能照亮的部分,栖息在该带的生物包括大量浮游动植物,提供海洋中营养物质的90%;3.中深带,深度在200-900米,是抹香鲸和乌贼的生活带;4.深洋带,深度在900-4000米,为黑暗带,是发光动物栖息带;5.底栖带,深度在4000米以下,栖息著结构原始的动物。
加拿大新斯科舍布雷顿角外海捕龙虾的情形 加拿大新斯科舍布雷顿角外海捕龙虾的情形 大西洋海洋资源丰富,西北部和东北部的纽芬兰和北海地区为主要渔场,盛产鲱、鳕、沙丁鱼、鲭、毛鳞鱼等,其它尚有牡蛎、贻贝、螯虾、蟹类以及各种藻类等。海洋渔获量约占世界的1/3-2/5左右。南极大陆附近产鲸、海豹和磷虾,海兽捕获量也很大。
大西洋占有世界上一半以上的渔场。高产区在南北美沿岸。纽芬兰岸外地处湾流与拉布拉多洋流汇合处,是世界上最富的渔场。20世纪后半期的过度捕捞,使几个传统渔场造成鱼荒,在北大西洋尤为严重。
交通运输
大西洋在世界航运中处于极为重要的地位,它西通巴拿马运河连 太平洋,东穿直布罗陀海峡、经地中海、苏伊士运河通向印度洋,北连北冰洋,南接南极海域,航路四通八达、十分便利。同时大西洋沿岸几乎都是各大洲最发达的地区、经济水平较高的资本主义国家,贸易、经济交往频繁,是世界环球航运体系中的重要环节和枢纽。在全世界2000多个港口中,大西洋沿岸占有3/5,其中不少是世界知名港口。每天在北大西洋航线上的船只平均有4000多艘,拥有世界2/3的货物周转量和3/5的货物吞吐量,是世界航运最发达的大洋。有5条主要航线:①欧洲与北美间的北大西洋航线;②欧洲与亚洲、大洋洲间的远东航线;③欧洲与墨西哥湾和加勒比海间的中大西洋航线;④欧洲与南美间的南大西洋航线;⑤从欧洲沿非洲大西洋岸到开普敦的航线。其中北大西洋航线最繁忙,世界商船的1/3以上航行在这条航线上。海运的主要货物是石油和石油制品,其次是铁矿石、谷物、煤炭、铝土及氧化铝等。米,其中16条是连接西欧与北美间的海底电缆。大西洋的上空是联系西欧、北美、南美和非洲间的交通要道。
沿岸港口
(逆时针顺序,自北向南)
格陵兰(丹):努克
加拿大:伊卡卢伊特、科纳布鲁克、圣约翰、七岛港、魁北克市、圣约翰斯、夏洛特敦、哈利法克斯
圣皮埃尔和密克隆群岛(法):圣皮埃尔
美国:波特兰、波士顿、普罗维登斯、纽黑文、纽约、费城、大西洋城、巴尔的摩、弗吉尼亚海滩、威尔明顿、查尔斯顿、萨凡纳、圣奥古斯丁、代托纳比奇、西棕榈滩、迈阿密、科珀斯克里斯蒂、加尔维斯敦、休斯顿、博蒙特、新奥尔良、格尔夫波特、莫比尔、彭萨科拉、坦帕、圣彼德斯堡、迈尔斯堡
巴哈马:拿骚
古巴:卡德纳斯、巴拉德罗、马坦萨斯、哈瓦那、曼萨尼约、圣地亚哥、关塔那摩
墨西哥:坎昆、梅里达、坎佩切、夸察夸尔科斯、韦拉克鲁斯、坦皮科、切图马尔、坎昆
牙买加:金斯顿、蒙特哥贝
英属维尔京群岛:罗德城
美属维尔京群岛:夏洛特阿马利亚
海地:太子港、莱凯
多米尼加:圣多明各
安圭拉(英):瓦利
圣基茨和尼维斯:巴斯特尔
安提瓜和巴布达:圣约翰斯
蒙特塞拉特(英):普利茅斯
瓜德罗普(法):巴斯特尔
多米尼克:罗索
马提尼克(法):法兰西堡
圣卢西亚:卡斯特里
圣文森特和格林纳丁斯:金斯顿
巴巴多斯:布里奇顿
格林纳达:圣乔治
特立尼达和多巴哥:西班牙港
委内瑞拉:拉克鲁斯港、加拉加斯、巴伦西亚、蓬托菲霍、科罗、马拉开波
库拉索(荷):威廉斯塔德
阿鲁巴(荷):奥拉涅斯塔德
哥伦比亚:巴兰基亚、卡塔赫纳
巴拿马:科隆港
洪都拉斯:拉塞瓦
伯利兹:伯利兹市
圭亚那:乔治敦、新阿姆斯特丹
苏里南:帕拉马里博、新尼克里
法属圭亚那:库鲁、卡宴
巴西:马卡帕、贝伦、圣路易斯、福塔莱萨、纳塔尔、累西腓、马塞约、阿拉卡茹、萨尔瓦多、塞古罗、维多利亚、里约热内卢、桑托斯、巴拉那瓜、弗洛里亚诺波利斯、克里西乌马、阿雷格里港、佩洛塔斯、里奥格兰德
乌拉圭:埃斯特角城、蒙得维的亚
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拉普拉塔、马德普拉塔、布兰卡港、里瓦达维亚海军准将城、圣胡利安港、圣克鲁斯港、里奥加耶戈斯、乌斯怀亚
智利:蓬塔阿雷纳斯
福克兰群岛(英阿争议):阿根廷港(英国称斯坦利)
南乔治亚和南桑德威奇群岛(英):南乔治亚岛
南非:开普敦
纳米比亚:鲸湾港、斯瓦科普蒙德
安哥拉:木萨米迪什、本格拉、洛比托、罗安达、卡宾达
刚果民主共和国:博马
刚果共和国:黑角
加蓬:利伯维尔
赤道几内亚:巴塔、马拉博
喀麦隆:克里比、杜阿拉
圣多美和普林西比:圣多美
尼日利亚:卡拉巴尔、哈科特港、拉各斯
贝宁:波多诺伏、科托努
多哥:洛美
加纳:特马、阿克拉、海岸角
科特迪瓦:阿比让、圣佩德罗
利比里亚:蒙罗维亚
塞拉利昂:弗里敦
几内亚:科纳克里
几内亚比绍:比绍
塞内加尔:济金绍尔、达喀尔
冈比亚:萨拉昆达、班珠尔
毛里塔尼亚:努瓦克肖特、努瓦迪布
佛得角:普拉亚
摩洛哥:阿加迪尔、索维拉、萨菲、卡萨布兰卡、拉巴特、纳祖尔、丹吉尔
西班牙:马拉加、阿尔梅里亚、梅利利亚、休达、穆尔西亚、帕尔马、巴伦西亚、巴塞罗那、圣克鲁斯-德特内里费、加的斯、比戈、拉科鲁尼亚、毕尔巴鄂
法国:马赛、土伦、戛纳、阿雅克肖、波尔多、南特、圣纳泽尔、坎佩尔、布雷斯特、圣布里厄、瑟堡-奥克特维尔、勒阿弗尔、迪耶普、加来、敦刻尔克
意大利:热那亚、比萨、那不勒斯、卡利亚里、墨西拿、巴勒莫、雷焦卡拉布里亚、塔兰托、巴里、威尼斯、的里雅斯特
克罗地亚:普拉、扎达尔、斯普利特
阿尔巴尼亚:都拉斯
希腊:帕特雷、干尼亚、雅典
土耳其:恰纳卡莱、伊斯坦布尔、科贾埃利、布尔萨、伊兹密尔、安塔利亚、梅尔辛、阿达纳
叙利亚:拉塔基亚、塔尔图斯
塞浦路斯:拉纳卡、利马索尔
黎巴嫩:贝鲁特
以色列:海法、特拉维夫
巴勒斯坦:加沙
埃及:塞得港、亚历山大、马特鲁
利比亚:班加西、苏尔特、米苏拉塔、的黎波里
突尼斯:斯法克斯、苏塞、突尼斯城
阿尔及利亚:安纳巴、斯基克达、阿尔及尔、奥兰
葡萄牙:法鲁、塞图巴尔、里斯本、波尔图
比利时:奥斯坦德、布兰肯贝尔赫
荷兰:泰尔讷普、米德尔堡、鹿特丹、海牙、哈勒姆、登海尔德、阿姆斯特丹、阿尔梅勒、莱利斯塔德
德国:埃姆登、威廉港、不莱梅、库克斯港、汉堡、弗伦斯堡、基尔、吕贝克、罗斯托克、施特拉尔松德、格赖夫斯瓦尔德
英国:伦敦德里、贝尔法斯特、格拉斯哥、阿伯丁、邓迪、爱丁堡、纽卡斯尔、米德尔斯伯勒、赫尔河畔金斯顿、格里姆斯比、大雅茅斯、洛斯托夫特、伊普斯维奇、科尔切斯特、切尔姆斯福德、滨海绍森德、伦敦、多佛尔、黑潭、利物浦、切斯特、斯旺西、加的夫、南安普敦、伯恩茅斯、普利茅斯
爱尔兰:斯莱戈、韦斯特波特、戈尔韦、利默里克、科克、沃特福德、都柏林
丹麦:埃斯比约、奥尔堡、奥胡斯、欧登塞、哥本哈根、瓦埃勒、腓特烈西亚、奥本罗、罗斯基勒
挪威:腓特烈斯塔、奥斯陆、德拉门、克里斯蒂安桑、斯塔万格、海于格松、卑尔根、纳尔维克、特罗姆瑟
波兰:什切青、科沃布热格、科沙林、格丁尼亚、格但斯克
立陶宛:克莱佩达、帕兰加
拉脱维亚:利耶帕亚、文茨皮尔斯、尤尔马拉、里加、萨拉茨格里瓦
爱沙尼亚:派尔努、帕尔迪斯基、塔林、马尔杜
俄罗斯:加里宁格勒、索斯诺维博尔、圣彼得堡、喀琅施塔得、维堡
芬兰:科特卡、波尔沃、赫尔辛基、艾斯堡、图尔库、波里、瓦萨、科科拉、奥卢
瑞典:卡利克斯、吕勒奥、皮特奥、谢莱夫特奥、于默奥、松兹瓦尔、耶夫勒、诺尔泰利耶、斯德哥尔摩、诺尔雪平、奥斯卡港、维斯比、卡尔马、卡尔斯克鲁纳、卡尔斯港、马尔默、赫尔辛堡
冰岛:伊萨菲厄泽、雷克雅未克
航运
大西洋航运发达,东、西分别经苏伊士运河及巴拿马运河沟通印度洋和太平洋。海轮全年均可通航,世界海港约有75%分布在这一海区。主要有欧洲和北美的北大西洋航线;欧洲、亚洲、大洋洲之间的远东航线;欧洲与墨西哥湾和加勒比海之间的中大西洋航线;欧洲与南美大西洋沿岸之间的南大西洋航线;从西欧沿非洲大西洋岸到开普敦的航线。大西洋海底电缆总长20多万千米。从爱尔兰的瓦伦西亚岛和从法国的布列塔尼半岛西北端开始通到加拿大纽芬兰岛的东南端,或一直通到加拿大新斯科舍半岛北端的线路是大西洋海底电缆的主要干线。
大西洋的航运业极为发达。西部通过中美巴拿马运河,直通太平洋;也可绕过南美南端合恩角,穿过德雷克海峡或麦哲伦海峡,到达太平洋。东部穿过直布罗陀海峡进入地中海,穿过苏伊士运河经过红海,抄近路到达印度洋;也可绕过非洲南端的好望角,进入印度洋。大西洋与北冰洋的联系,比其他大洋都方便,有多条航道相连通。大西洋有多条国际航线,联系欧洲、美洲、非洲的沿岸国家,货运量居各大洋第一位。尤以北大西洋更为繁忙。联系大西洋与北海的多佛尔海峡和英吉利海峡,是世界海上交通最繁忙的地方。大西洋沿岸港口很多,主要有波士顿、纽约、巴尔的摩、新奥尔良、哈瓦那、阿姆斯特丹、哥本哈根、威尼斯等。
人文地理
由来及影响
大西洋:大西一词,出自古希腊神话中大力士阿特拉斯的名字。传说阿特拉斯住在大西洋中,能知任何一个海洋的深度,有擎天立地的神力。1845年,伦敦地理学会统一定名为大西洋。
大西洋英文名称叫ATLANTIC OCEAN,古称OCEAMUS ATLANTICUS,得名于古希腊神话中的大力士神阿特拉斯的名字。阿特拉斯神能知道任何一个海洋的深度,并支撑石柱使天和地分开。传说大西洋是他居住的地方。最初希腊人以阿拉斯神命名非洲西北部的山地,随后扩大到直布罗陀以外的海洋。此名称在1650年为荷兰地理学家伯思哈德·瓦寺尼(1622-1650年)所引用。
“大西洋”这一中文名称最早见于明代记载。在明代,习惯上东西洋分界,大体以雷州半岛至加里曼丹岛一线为界,其西叫“西洋”,其东为“东洋”,故中国习惯上称欧洲人为“西洋人”,而把日本人称“东洋人”。随着明末欧洲地理知识的增多,于是改称印度洋为“小西洋”,而把欧洲以西的海域称为“大西洋”。西方地理学和地图传入以后,对ATLANTIC OCEAN一词,翻译家颇感难以译成贴切的汉语,便按习惯译成“大西洋”,并一直沿用至今。
相关战争
诺曼底登陆、日德兰大海战、敦刻尔克撤退
其他
大西洋海底大部分的海岭都隐没在海底3000米以下,只有少数山脊突出洋面形成岛屿。大部分的岛屿集中在加勒比海的西北部。当年哥伦布错把北美洲当成了印度,因此给他们取了一个十分不恰当的名字“西印度群岛”。传说中大西洋底是古代的亚特兰蒂斯文明。
大西洋奇特的“S”型海岸线还触发了德国气象学家魏格纳的灵感,使他大胆的提出了著名的大陆漂移学说。
在北大西洋,也有一个顺时针环流,由北赤道流、墨西哥湾暖流、北大西洋暖流和加那利寒流组成。其中,墨西哥湾暖流是世界最大的暖流,它的流量相当于全世界河流量总和的120倍,像一条巨大的暖气管,供应巨量的热,使西北欧的气候温暖如春。南大西洋的环流是逆时针方向,由南赤道流、巴西暖流、西风飘流和本格拉寒流组成。大西洋的潮汐,大多属于半日潮。在开阔洋面上,潮差不明显;在近岸或狭窄的海湾,潮差很大。英国南岸的布里斯托尔湾潮差高达11米多,北美的芬地湾潮差高达21米。南美的亚马孙河口的涌潮,比中国钱塘江大潮还要壮观。
研究历史
古代对大西洋的有关知识,均载于托勒密的地图里。1440-1540年间,大西洋上的几乎全部岛屿以及大洋的陆界基本测绘清楚。1819-1821年间,发现南极大陆及其周围的岛屿。1770年,B.富兰克林组织编绘的北大西洋海流图(主要描述了湾流的路径)制版付印。19世纪以后,进入海洋学调查研究阶段,在各国组织的调查中,较重要的有英国的“挑战者”号(1872-1876)、“发现”号(1925-1927和1929-1938)、俄国的“勇士”号(1886-1889)、德国的“羚羊”号(1874-1876)和“流星”号(1925-1927)等考察活动,以及美国海岸及大地测量局对湾流的调查等。20世纪70年代以来,对大西洋进行了海-气相互作用联合研究、多边形-中大洋动力学实验、全球大气研究计划大西洋热带实验和法摩斯计划等专题调查和海上现场试验,使人们对大西洋有了更多的了解。
大事记
1492年,克里斯托弗·哥伦布在巴哈马某处登陆。
1858年,第一条跨大西洋电报电缆由西场生产,但快速失败了。
1865年,第一个成功的跨大西洋电报电缆由大东方号产生。克里斯托弗·哥伦布 克里斯托弗·哥伦布 1912年4月15日,泰坦尼克号撞上冰山沉没,并有1593人丧生。
1919年,美国的NC-4成为第一架飞机横渡大西洋(
1919年后期,由阿尔科克与布朗驾驶的英国飞机成功成为第一架飞机不停站横渡大西洋。(由纽芬兰岛至爱尔兰岛)
1921年,英国人成功驾驶第一架飞艇横渡北大西洋。
1922年,葡萄牙人成功驾驶第一架飞艇横渡南大西洋。
1927年1月7日,第一个成功的跨大西洋电话打通。
1927年,查尔斯·林白成功完成第一个个人不停站横渡大西洋的航程。(由纽约至巴黎)
1932年,阿梅莉亚·埃尔哈特成为第一位独自飞越大西洋的女飞行员。
1952年,安·大卫逊成为第一个女性单独地驾船航行横渡大西洋。
1980年,Gérard d'Aboville成为第一个人类划船横渡大西洋。
1994年,Guy Delage成为第一个人类游泳横渡大西洋(由佛得角至巴巴多斯)。
1998年,Benoit Lecomte成为第一个人类游泳横渡北大西洋,而只在亚速尔群岛停留一星期。
1999年12月3日,Tori Murden成为第一个女性划船横渡大西洋(由加那利群岛至瓜德罗普),过程花了81日及距离4767千米。
转载请注明转载网址:
http://www.qudili.cn/news/world/2012601153D7HDD7BGK67446EJDH1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