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处北半球,农耕为主的汉人盖房子,一般都是坐北朝南。
这样采光好,感觉舒服。
坐北朝南的屋宇也被称为正房,其他朝向都属于偏房。
但是大同华严寺不仅规模宏大,寺院的朝向也极其另类,整个建筑方位是坐西朝东。
作为高端大气上档次的皇家寺院,又是“奉安诸帝石像铜像”具有祖庙性质的地方,华严寺的坐西朝东,当然不可能是设计者找不着北或心血来潮的搞怪所致,而是与契丹人的信仰和生活习俗有关。
契丹族除相信鬼神外,还特别崇拜太阳,把太阳当作神,作为民族的图腾。
在他们的眼里,草原是太阳给的,鲜花是太阳给的,牛羊是太阳给的,一切都与太阳有关。所以每天早晨都要朝拜太阳,一些宗教礼拜活动也必须朝着太阳,连自己住的帐篷和房屋、宫殿都朝东修建,门窗也朝东开着。修建寺庙自然也不敢违背了这一习俗,这也是契丹习俗与佛教信仰相吻合的产物。
华严寺整组建筑方位为坐西朝东,有别于我国一般佛寺坐北朝南的习惯。对于这一问题,著名建筑家梁思成先生也曾经有过解释:“辽人信鬼,拜日为神”。
据《五代史·契丹传》记载:“其俗随畜牧,素无屋宇。”《新五代史·四夷传附契丹传》则又说:“契丹好鬼而贵日,每月朔旦,东向而拜,其大会聚视国事,皆以东为尊,四门楼屋皆东向。”
这就是说,契丹族把太阳当成神来崇拜,把太阳升起的东方奉为上方。契丹族独尊佛教,视佛如日。同时,契丹族原居黑龙江一带,为游牧民族,有迎着太阳搭帐蓬、门为东向的居住习俗。可见,契丹族的原始信仰与生活习俗,才造成华严寺坐西朝东的格局。
千年时光带走了,曾经叱咤北中国的草原健儿契丹人,却在辽国的西京——大同,留下了一座方位奇特的寺院。
在中国,还有好多座这种朝向的大型寺院,而看过华严寺,你就能了解了辽代皇家寺院的布局精妙所在!
相关介绍
华严寺始建于辽重熙七年(1038年),依据佛教经典《华严经》取“慈悲之华,必结庄严之果”的大乘教义而命名。清宁八年(1062年)建华严寺,奉安诸帝石像、铜像。辽末因为战争,寺院局部建筑被毁,金天眷三年(1140年)重修。辽、金两代,平城(今大同)都是当时的别都,该寺受到皇室的重视。
辽保大二年(1122年),寺内部分建筑毁于兵火,后重建,至金熙宗天眷三年(1140年),通悟法师等重建大殿、观音阁、山门、钟楼等殿堂。后省学、慈慧法师又广植花木,征集藏经,使华严寺得到恢复,但规模已逊于辽代。金大定六年(1166年),金世宗曾到此巡视。
元朝武宗至大年间(1308一1311年),慧明法师主持重修,大殿、方丈、厨房、堂寮都修缮一新,并新建浴室、药房及房屋数百间。元末战乱,华严寺遭到严重破坏。
明初,寺院被没收为官产。明宣德(1426一1435年)、景泰(1450一1456年)年间,又重新作为佛教寺庙并予以重修。明中叶以后,华严寺分为上、下二寺。
清初顺治五年(1648年),华严寺又遭战火,只有大雄宝殿和薄迦教藏殿幸存。清朝时,其余殿堂又陆续予以重修,但规模和结构都不如前朝了。清朝末年,华严寺千疮百孔,一片荒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十分重视佛教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多次拨款维修华严寺。1961年,经国务院批准,上、下华严寺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百度百科)
来源:大同华严寺景区、时空家国
原标题:中国人习惯坐北朝南的建筑格局,而辽金巨刹山西大同华严寺为什么坐西朝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