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兴安盟索伦牧场境内的哈干河段,每年4月,成百上千只鸳鸯飞来这里栖息筑巢、繁衍后代。而高元智建造的200多个人工鸟巢,让这些回家的鸳鸯不再为“住房”发愁,鸳鸯数量逐年递增,为内蒙古增添了一抹靓色。
早上4点,57岁的高元智按时起床,像往常一样收拾行装,准备到索伦牧场境内的哈干河段巡护鸳鸯栖息地。
高元智:“每天早上我们四点就起床了,开始从咱们哈干河就鸳鸯谷主要这个路段我们开始巡视,是怕有放牧的、有打鱼的惊扰鸳鸯。”
土生土长的高元智,从2012年开始学习摄影,拍摄家乡索伦河谷的美景。2015年,高元智发现每年春天都会有一群鸳鸯飞到这里栖息繁殖。之后的每个春天,高元智和鸳鸯的“约会”都不曾中断。渐渐,高元智发现春天鸳鸯初到河谷时,食物较为短缺,于是每天下午投放玉米也成为老高“赴约”的固定动作。
高元智:“从2017年开始一直连续到现在一直我们这么做的。”
等高元智对鸳鸯的观察更加细致后,他又发现来到这里繁殖的鸳鸯和其它候鸟总会发生争夺鸟巢的情况。为此,他在查阅大量资料和咨询相关人员后,决定制作人工巢箱,为这些鸟儿搭建“别墅”。2020年,第一批36个人工鸟巢亮相索伦河谷各处的树干上,很快,一窝窝鸳鸯成功入住。
高元智:“我们春天就挂到树顶了,当年就入巢了八巢,没想到真就成功了。”
备受鼓舞的高元智,也在守护鸳鸯的路上越走越远。多年来,高元智为鸳鸯栖息地建设4000多米网围栏,建造200多个人工鸟巢,并在河滩上种植几千棵树苗。现在,当地鸳鸯数量达到500多只。
高元智:“鸳鸯本身就是咱们的生态的鉴定师,他是哪里生态好就在哪里繁殖。给鸳鸯有一个稳定的家,也是给子孙后代留点生态的财富。”
监制:侯爱文
审核:岳 楠
编辑:佳 妮
记者:王 乐
图片来源:新华社
声明:内蒙古新闻广播原创稿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新闻广播》官方微信
查看原图 109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