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天吹泡泡,夜里起来嗨,说的竟然是珊瑚?

今天是世界海洋日暨全国海洋宣传日,今年的主题是“保护海洋生态系统,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在中国近海这个神秘、壮阔、活力的蔚蓝之境中,生活着各种各样的海洋生物,约2万余种,占全球海洋生物种类的约10%。果壳与自然资源部宣传教育中心、人民日报联合打造和发布了一首海洋版康康舞曲——《游游游游游游游》!歌曲由“果壳科学合唱团”填词创作并演唱,通过欢乐又魔性的歌声带大家潜入海底,感受海洋的奇妙与美好。
一个AI插嘴
多样迷人的生物一直是人们探索海洋的动力,其中造礁珊瑚这类动物形成的珊瑚礁,庇护了海洋中25%的生物。
所谓“造礁”,就是构成礁石的意思。树枝形的鹿角珊瑚、小球形的“东方伪角杯珊瑚”、灵芝形的“石芝珊瑚”、蜂窝状的“蜂巢珊瑚”……形态各异的造礁珊瑚共同构筑了“海中的热带雨林”——珊瑚礁。全球珊瑚礁的面积占海洋面积不足0.1%,却有超过25%的海洋生物生活在其中。
图片
“海中的热带雨林”珊瑚礁,以其多样性著称|Ritiks / wikipedi
珊瑚的世界也有软萌
造礁珊瑚通常有个共同特点,就是能在体内形成大块的石灰质骨骼。正是这些石灰质骨骼为其他生物提供了复杂的栖息空间。也正是由于体内的这些石灰质骨骼,造礁珊瑚们摸上去有一定的硬度,也曾被称为硬珊瑚
你以为今天要看些“硬汉”了?别着急,先来看看这张动图:
图片
这不是金针菇,它也是造礁珊瑚!摄于越南芽庄国家海洋博物馆,10倍加速。|千野youko
惊不惊喜,意不意外?今天我们要特别介绍的,是一种颠覆人们认知的、软乎乎的造礁珊瑚——Plerogyra sinuosa。它看上去就像一串葡萄大小、吹弹可破的小泡泡,中文名“泡囊珊瑚”,英文名“bubble coral”也是形象生动。正是因这种有趣的形象,它也被国内外水族爱好者从大海中移入了自家水族缸,叫它“气泡珊瑚”。
图片
一大群泡囊珊瑚|Bryan Harry/Wikimedia Commons
白天夜晚两副面孔
泡囊珊瑚分布在太平洋-印度洋域,在中国南海也曾有发现。它有着“水下葡萄串”的特别形象,若是在白天的潜水中遇到,相信是一见难忘。夜潜,可就不一定了。因为,泡囊珊瑚白天、黑夜可不是同一般面貌
图片
这是泡囊珊瑚白天的面貌|Paul Kli/Wikimedia Commons
白天,泡囊珊瑚会吹起泡泡,煞是可爱。到了晚上,它们不仅会收起鼓起的囊胞,还会伸出肉质的、布满刺细胞的触手,以捕食者的形象重新登场,开始捕食海水中的浮游生物。
图片
瘪了的泡囊珊瑚|Nhobgood Nick Hobgood/Wikimedia Commons
图片
吹泡泡的小夜猫子
想知道为什么泡囊珊瑚会有白天小天使、夜晚小恶魔的两副面孔,还得说回它所属的造礁珊瑚群体。除了形成大块的石灰质骨骼,大部分造礁珊瑚还有一个共同特点——同时具有两种新陈代谢方式:与虫黄藻共生进行光合作用的自养方式,以及捕食浮游生物的异养方式。
研究者通过实验发现,比起触手,泡囊珊瑚鼓起的囊胞里存在着更多的虫黄藻。白天,泡囊珊瑚吹起泡泡,让虫黄藻充分接收阳光,光合效率达到最大值;虫黄藻进行光合作用,也把大量能量共享给共生的珊瑚,供其维持正常的生活及制造石灰质骨骼。而对布满刺胞的触手来说,夜晚则是更为轻松愉悦的时光;比起白天挤在鼓鼓的囊胞之间艰难捕食,在失去阳光、珊瑚收起囊胞的夜晚,触手可以肆意摇摆,捕食效率大增。
图片
在白天,要从这堆圆球球中伸出触手可不容易。|RevolverOcelot/Wikimedia Commons
形象点来说,泡囊珊瑚就像一个白天晒太阳、吹着泡泡呼呼大睡夜幕降临时起来嗨的小夜猫子。
泡囊珊瑚和它的小伙伴
不同于人类的夜行者常隐于夜色、疏于社交的形象,茫茫大海中的泡囊珊瑚通常还有着玩得来的小伙伴——共生的珊瑚虾或是珊瑚蟹
图片
和泡囊珊瑚共生的日本英雄蟹(Achaeus japonicus)|Bernard DUPONT /Wikimedia Commons
在鼓起的小囊胞之间,身形小巧的珊瑚虾、珊瑚蟹进出自如,在缝隙中的求生让它们远离被捕食者一口吞的危险。与此同时,泡囊珊瑚表面分泌的富含蛋白质的粘液、沾上的藻类,甚至泡囊珊瑚吃剩的“夜宵”残渣,也是这些共生小伙伴的美食。
图片
一种珊瑚虾(Thor amboinensis):“暗中观察,今晚吃啥?”|berniedup / flickr
珊瑚虾、珊瑚蟹享受着珊瑚给予的保护与美味,而泡囊珊瑚也享受着小伙伴的清洁服务——珊瑚虾、珊瑚蟹吃掉了其他藻类,不致于遮挡共生藻所需要的阳光。而珊瑚蟹甚至还可以提供一定的保安服务——赶走泡囊珊瑚的捕食者。
图片
其中也有不受欢迎的客人,比如寄生在泡囊珊瑚里的无腔动物,看似漂亮,对珊瑚有害。|Bernard DUPONT/Wikimedia Commons
今天的故事只是多彩的珊瑚礁生态系统的一个缩影,珊瑚礁的存在对海洋生态至关重要。目前国家正逐步加大对珊瑚礁的法律保护,更多的研究者和志愿者投入到对于珊瑚的研究、保护、科普和宣传中。还有生物学家们帮助珊瑚进行辅助进化,在野外找到适应力强的品种,在实验室进行选择性的培育后、再放回野外进行严格培养。
随着人们越来越深的探索,海洋的神奇和美丽不断浮现,人们对海洋保护的思路也逐渐明晰。
作者: 千野youko
编辑:日历娘、耳可力力、黑jio妹妹
封面图来源:RevolverOcelot/Wikimedia Commons
本文来自果壳,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