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快哉风
它是中国最贵的一颗白菜。
它是台北故宫博物院里,最有人气、最受欢迎的文物,没有之一。
它被民间誉为台北故宫的“镇馆之宝”,连同肉形石和毛公鼎合称“故宫三宝”。
它,就是“翠玉白菜”,民间也称为“翡翠白菜”。
台北故宫藏“翠玉白菜”
清代“翠玉白菜”,长18.7公分、宽9.1公分、厚5.07公分,以一块半白半绿的翡翠为原材雕刻而成,形象浑然天成细腻逼真,白菜上还卧着一只螽斯和一只蝗虫,维妙维肖。它原本是紫禁城“永和宫”里的一个摆件,为光绪帝的瑾妃所有,象征其清白,祈求其多子多孙,1949年连同大批故宫文物被国民党装箱运到台北。
“翠玉白菜”细节
谁也想不到,运到台北的珍稀藏品那么多:比如范宽的《溪山行旅图》、颜真卿的《祭侄文稿》、苏轼的《寒食帖》、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北宋汝窑“莲花温碗”、西周的“散氏盘”等等,这么多年来最出尽风头的,却是这颗白菜。
台北故宫藏《溪山行旅图》
在台北故宫,“翠玉白菜”是超人气明星,无数展品中,唯独它全年无休迎接观众,还曾和肉形石一道远赴日本展出引起轰动。它的名声之大,以至于这些年来凡参观台北故宫博物院的游客,不亲眼看看它就好像白来一样。
台北故宫的“翠玉白菜”指示牌,可见其地位
但是,翠玉白菜虽然巧夺天工,在专家眼里却算不上什么稀世珍宝,无论是本身价值还是文化传承上,都只能算精美艺术品,距离“国宝”的距离差得很远。
台北故宫藏“翠玉小白菜”
事实上,翡翠材质+白菜造型风行于清中晚期,白菜与草虫的搭配更是屡见不鲜。在中国,同样出自清宫的“翠玉白菜”,就有好几件。台北故宫一共三件:“翠玉白菜”、“翠玉小白菜”和“翠玉白菜花插”;内地有两件,一件是藏于天津博物馆的“翡翠蝈蝈白菜”,一件是藏于故宫博物院的“玉镂霜菘花插”。另外,当年孙殿英盗挖慈禧太后墓时,还盗走了两件“翠玉白菜”(已流失),绿叶白心,菜梗上有一只振翅的蝈蝈和两只红白相间的马蜂,更加匠心独特。
天津博物馆藏“翡翠蝈蝈白菜”,民间戏称为“冻白菜”
只不过,现存其他四颗白菜的知名度,远远比不过这一颗。
北京故宫博物馆院长单霁翔曾公开表示,台北故宫的“镇馆之宝”翠玉白菜和东坡肉在北京故宫只能算是“三级品”,台北故宫真正厉害的藏品是唐元书画、珐琅彩瓷器、青铜器。
台北故宫博物院
什么叫“三级品”?按照文化部《文物藏品定级标准》,珍贵文物分为一、二、三级。具有特别重要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代表性文物为一级品;具有重要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为二级品;具有比较重要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为三级品。
对于来自北京故宫的评价,台北故宫的回应很婉转:第一,各博物馆所藏文物具不同时空背景,有其时代性与工艺表现,也有不同社会民情的审美喜好,迳予优劣区分等级并不合适。第二,台北故宫博物院典藏文物并无所谓“镇馆之宝”的分类,只是分为国宝、重要古物、一般文物。拿民间所说的“故宫三宝”来说,毛公鼎属于国宝,翠玉白菜和肉形石属于重要古物。
两岸的文物标准看来几乎一致,单霁翔没说错,翠玉白菜的确算不上顶级文物,更算不上镇馆之宝。
但是,来自专家的“精准打击”,丝毫不妨碍人们对这颗白菜的喜爱。时至今日,“翠玉白菜”依旧是台北故宫头号人气明星,每年无数观光客慕名而来,指名要看这颗白菜,台北故宫光是卖“翠玉白菜”的文创作品,就赚得盆满钵满。
为什么这颗白菜如此有魅力?
七个字:亲民、有趣、接地气。
专业评价和民间评价是两码事。对于老百姓来说,翠玉白菜、肉形石就像是我们餐桌上常见的一盘菜、一块肉,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就算没有什么艺术鉴赏力,也能与这“一菜一肉”萌生共鸣,产生亲近感,而那些价值更高的文物,却因专业性太强而显得有点冰冷和高高在上。
中国最著名的“一菜一肉”
一个普通游客,在展厅里看到范宽的《溪山行旅图》,没几个能看懂,但看到翠玉白菜,多半会眉开眼笑,由衷赞叹:“像!真像!”
瞧,一件“三级品”,就这样轻松打败了一众国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