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蜱虫病离我们不远,但也没那么可怕

▼江苏省以外来(返)句人员报备系统▼
▼句容市疫情常态化防控系统申报▼
图片
图片
蜱虫,又名壁虱、扁虱、 草爬子,学名蜱,隐匿在草丛、田地、森林中,静静地等待经过栖息地的寄主:老鼠、刺猬等野生动物,羊、牛等家禽家畜以及人类。
蜱虫是一些人兽共患病的传播媒介和贮存宿主,可以携带多种病原体,如果人类被携带有病原体的蜱虫叮咬,可能会感染相应的疾病。如携带新型布尼亚病毒的蜱虫叮咬了人,则可能引起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俗称“蜱虫病”)。
图片
图片
(蜱虫图片)
疾病分布特征
1. 地理分布:目前已在河南、湖北、山东、安徽、辽宁、江苏等省发现该病病例,病例主要分布在以上省份的山区和丘陵地带的农村,呈高度散发,因疫源地分布差异,发病率地区差异较大。
2.季节分布:本病多发于春、夏季,高峰在5-10月,不同地区可能略有差异。
3.人群分布:人群普遍易感,在丘陵、山地、森林等地区生活、生产的居民和劳动者以及赴该类地区户外活动的旅游者感染风险均较高。中老年人是主要发病人群。
发病时会有哪些症状和表现?
一般认为,经蜱虫传播潜伏期是5-14天,经血人际间传播潜伏期为7-12天。。
急性起病,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体温多在38℃以上,重者持续高热,可达40℃以上,部分病例热程可长达10天以上。
伴乏力、明显食欲减退、恶心、呕吐等,部分病例有头痛、肌肉酸痛、腹泻等。查体常有颈部及腹股沟等浅表淋巴结肿大伴压痛、上腹部压痛及相对缓脉。
绝大多数患者预后良好。少数病例病情危重,出现意识障碍、皮肤瘀斑、消化道出血、肺出血等,可因休克、呼吸衰竭、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等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
诊断的重要依据
依据流行病学史(流行季节在丘陵、林区、山地等地工作、生活或旅游史等或发病前2周的蜱叮咬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测结果进行诊断,确诊需要病毒核酸检测阳性、病毒IgG抗体恢复期滴度较急性期4倍以上增高或分离到新型布尼亚病毒的证据支持。
治疗原则
本病目前尚无特异性治疗手段,主要为对症支持治疗。患者应当遵医嘱卧床休息,流食或半流食,多饮水。
防止蜱虫叮咬
为了避免被蜱叮咬而感染相关疾病,在蜱出现的高峰季节尽量避免去森林、丘陵地区草地等环境。
如有需要,应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
穿浅色长衣长裤,扎紧裤腿。
裸露的皮肤涂抹含避蚊胺、驱蚊酯等有效成分的驱蚊液(霜)。
回家后及时洗澡,检查腋窝、腹股沟、头皮、颈部、腰部及脚踝下方等皮肤褶皱、薄弱部位有无蜱附着。
如果同时携带宠物,需及时检查宠物耳部、腹股沟等部位有无叮咬的蜱。
人畜被蜱虫叮咬后的处理措施
蜱的口器很复杂,上面长着倒刺,一旦不恰当的拔除正在吸血的蜱,很可能让它的口器折断在皮肤里。
一旦发现了叮在身上的蜱,切不可自行去除蜱,应立即前往医院。在不具备麻醉条件时,可使用平头镊子紧贴皮肤夹住蜱虫拉起,当皮肤出现张力左右晃动缓慢拔出。如蜱的口器已经残留在皮肤内应行手术取出。局部发生细菌感染的,应当给予必要的抗感染治疗。
被蜱虫咬伤后,有一定几率会患上蜱虫病,因此蜱虫暴露后14天内出现发热等疑似症状或体征,应及时就医,并告诉医生相关暴露史。
编辑:张萌萌
来源:句容疾控微健康
球分享
球点赞
球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