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苏格拉底曾说:未经省察的人生,是不值得一提的。
所以,每个人都该问问自己,人为什么活着?
我想,很多人在心底都问过自己这样的问题。
为了金钱、为了地位、为了名声,或是为了家庭、为了亲人、为了孩子......
每个人都会为各种各样的目的而活,但如果这一切都不存在呢?活着还有什么意义呢?
稻盛先生对于人生的思考或许能给我们答案。
本文结合稻盛先生著作《活法》《心与活法》《心法》《企业家精神》中的内容,分享给大家:
一、人生究竟由什么构成
1、人生=命运+因果
我出身是技术员,当初研究开发新型陶瓷, 27 岁时创建了京瓷公司,经营企业至今已超过了半个世纪。
在这期间,我独自思考:“人生该是这样的吧!”我逐步形成了自己的人生观。而且实际上,我就按照这样的人生观走着自己的人生之路。
人生是什么?对这个问题,是知还是不知,是懂还是不懂,人生的态度、人生的道路将会完全不同。
因此,我们有必要掌握“人生究竟是什么”。
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思考之后,我得出了以下结论:
每个人各自的人生,都是由命运这条经线和因果报应法则这条纬线交织而成的一匹布。
根本而言,人生由看不见的手所主宰,这无形之手有两只。一只叫命运。
每个人来到世上,都带着各自固有的命运。命运的来龙去脉难以知晓,但是我们的人生却处在命运的引导或影响之中。
有人对此持有异议,但我却认为,命运的存在乃是毋庸置疑的事实。
我们确实被某种超越自己意志和愿望的命运之神所支配,它把我们的喜怒哀乐抛在一边,犹如奔腾的江水,裹挟着我们,一刻不休,滔滔流入大海。
那么,我们在命运面前完全无能为力吗?那也不然。因为还有一只无形的大手在驾驭我们的人生,它叫“因果报应法则”。
所谓因果报应法则,即善因、善事会产生好的结果,恶因、恶事会导致坏的结果善因生善果,恶因得恶果。
“因”是指人生在世,自己的所思、所想、所为,我称之为“念”。由念生业。我们常以为“想想无碍”,然而,这岂是无关痛痒的小事?
实质上,一思一念都会造成“因”,更何况怨恨、委屈如此种种,闪念之间,“因”已形成。因必生果。
释迦牟尼佛祖曰“因缘果报”,因不会一成不变,有因必有果。念生业。业即为因缘。有因缘,必会生结果。
一言以蔽之,存善念,行善事,得善果;动恶念,行恶事,得恶报——这就是因果报应法则。
所以,我们的人生主要由“命运和因果报应法则”这两大因素所构成,其他因素都不怎么重要。
2、关于因果法则:知因果,就能改命
如上所述,命运和因果,这两项重大的原则支配了所有人的人生。命运是经纱,因果报应法则是纬纱,两者交织而成人生之布。
人生超脱命运的轨迹,那是因为因果法则这个力量在发挥作用;而另一方面,善行有时并不立即产生善果,那是因为命运的力量在干扰。
在这里,关键的是因果报应的法则要强于命运的法则。
主宰我们人生的这两种力量之间也存在着力学上的关系,因果的力量多少要超过命运的力量。
正因为如此,我们运用因果报应的法则,甚至可以扭转我们与生俱来的命运。
所以,想好事、做好事,就可以改变命运的走向,使命运向好的方面转变。我们人在受命运支配的同时,又可以因思善行善而改变自己的命运。
3、人生箴言:不必担心结果,因为因果必报
因果报应法则中,与因相应的果并不一定立即出现。因此,我们往往很难认同这一法则。
某人做了无数好事,为何还在受苦?又有某人,人品一流,常年行善,却为何不幸倍受病痛折磨?
而另一些人呢,一肚子坏水,作恶多端,外人看来他却事事称心如意,家庭和睦。这类情形也屡见不鲜。
因此,虽然僧人总在讲因果报应法则,我们却常不以为然。
究其原因,符合因果报应法则的结果并不总是即时显现,需要一定的时间。
为何如此不得而知,总之会有滞后。
依我的经验,因果报应的“果”的确有可能兑现,但大多很难如此。然而,倘若将时间跨度延长,纵观20年、30年的人生,则必无例外。
因此,或许三年五载都不见结果,但纵观自己的一生,从20年、30年这样的时间跨度上去看,存善念,行善事,必得善果;动恶念,行恶事,必有恶报。
这也是有目共睹的。
确实如此!拓展至30年的时间跨度,恶人不会一直兴旺,而好人却也不会总是坎坷一好人终将幸福。纵观30年,一切顺理成章。
原因和结果之间,简直可用等号连接,原因和结果吻合的程度之高甚至可以用“可怕”两个字来形容。
短期来说或许不尽然,从长期看,善因结善果,恶因招恶果,因果报应准确无误。
所以,因果必报,但需要时间。
记住这句话,不要因为一时不见效果而焦躁,重要的是平日里不弛不倦,行善积德,坚持不懈。
二、人生的意义是什么?人为什么活着?
我们人生的意义是什么?人生的目的在哪里?对于这个人生最基本的问题,我认为必须从正面回答。
我的答案是:提升心性,磨炼灵魂。
人生在世,为欲所迷,为欲所困,可以说是我们人这种动物的本性。
如果放任这种本性,我们就会无止境地追求财富、地位和名誉,就会沉湎于享乐。
当然,生活需要丰衣足食,自由活动需要相应的资金,希望立身出世也是进步的动力,这些都不应一概否定。
然而,上述一切只能限于现世,再多也不能带往来世,今世的事情必须在今世清算完结。如果说人生有不灭之物,那就是“灵魂”。
当死亡来临的时候,你在今世所创造的地位、名誉、财产就得统统放弃,只能带着你的“灵魂”开始新的征程。
因此,如果有人问我:“你为何来到这世上?”
我会毫不含糊地回答:“是为了在死的时候,灵魂比生的时候更纯洁一点,或者说带着更美好、更崇高的灵魂去迎接死亡。”
我们降临俗世,经受各种风浪的冲击,尝尽人间的苦乐,或幸福或悲伤,一直到呼吸停止之前,我们都不懈地、顽强地努力奋斗。
这个人生的过程本身,就像磨炼灵魂的砂纸,人们在磨炼中提升心性,涵养精神,带着比降生时更高层次的灵魂离开人世。
我认为这就是人生的目的,除此之外,人生再无别的目的。
今天比昨天做得好,明天又比今天做得好,每一天都付出真挚的努力、不懈的工作、扎实的行动、诚恳的修道,在这样的过程中就体现了我们人生的目的和价值。
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有时我们甚至怨恨神佛,为什么只让我经历那么多的苦难?但正是这些苦难才能磨炼我们的灵魂,提升我们的人格。
把苦难看作考验、看作机会,我们需要这样来思考问题。
能够把考验看作机会的人——只有这样的人,才能在有限的人生中让自己的生命绽放光彩。
所谓“现世”,是上苍赐予我们提升心性的一段时间,是上苍赐予我们磨炼灵魂的一个场所。
人活着的意义和人生的价值就在于提升心性,磨炼灵魂。简单地说,就是这样。
三、我们该以怎样的态度面对波澜万丈的人生?
1、诸行无常就是人生
我们眼前的人生是由命运与因果报应法则交织而成的,释迦牟尼佛祖称为“诸行无常”。
释迦牟尼看透了由各种好的因素、坏的因素所交织而成的人生,教导我们,“人生皆苦,诸行无常”。
拿人的健康来说,虽然今天可能是健康的,但明天就可能卧病在床。企业经营也是一样,今天可能很顺利,但明天就可能遇到意想不到的困难。
在我们身边所发生的这个世上的各种现象,都不是恒定和安定的,释迦牟尼将其称为“诸行无常”。
所谓诸行,就是指所有的现象,而这些现象都是无法保持常态的。人生就是波澜万丈,变幻无常的。
一切事物都是无常的,千变万化的,新的考验会不断降临。因此,释迦牟尼还说“人生即苦”。
“因为无常所以痛苦”,意思就是人生因为变化无常,所以是痛苦的连续。
此时,我们应该如何思考?以何种态度应对?就决定了最终我们的人生会发生怎样的转变。
2 、不管遭遇怎样的命运,都要以感谢之心去应对
祸福如同交织的绳索——坏事好事交替发生,这就是我们的人生。
因此,好也罢,坏也罢,晴天也好,阴天也好,一概怀抱感谢之心。不仅幸运时,即使遭遇灾难,也要说声谢谢,表示感谢。
好歹现在自己还活着,上苍还让自己活得好好的,就冲这一点,也该感谢。
我常在内心告诫自己,只要实践这一条,就能提升自己的心志,走出开启幸运的第一步。
但是,这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不管是晴是雨,都不忘感谢,人要达到这种境界简直太难了。
碰到灾难,你说这也是修行,也该感谢,人家哪有这样的情绪。“为什么就我这么倒霉!”不仅不感谢,还要怨恨,恐怕这就是人性吧。
那么,好运惠顾,事情一帆风顺的时候,感谢之心就自然而生了吗?那也未必。
“好事!那是我该得的,理所当然。”——人往往这样想。“这点好处怎么够!”——还一心想得寸进尺。
人一起贪念就把感谢丢在脑后,也从此远离了幸运。
“无论遇到什么事情都要感谢。”我们必须用理性把这句话灌进自己的头脑。
即使感谢的情绪冒不出来,也要说服自己。就是说,随时都准备说一声“谢谢!”持有这种心态非常重要。
困难来了,那是成长的机会,应该感谢。好运降临,更是难得,当然也要感谢——时刻准备说“谢谢!”有意识地在自己心中预留感谢的空间。
我们应以这样的心态面对人生,这一点十分重要。
四、度过幸福的人生,在于这六项修行
那么,为了磨炼心灵,应该做些什么呢?
佛教中有被称为“六度”的修行方法,也就是所谓的六波罗蜜,其中有“精进”一项,所谓“精进”就是努力的意思。
我由衷祈愿,大家都可以通过从六个方面践行这个“精进”,让自己的命运转向更好的方向。
第一条就是“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这项精进。
“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就是“朝着设定的目的、目标,拼命努力”。这正是首要的“精进”。
第二条是“谦虚戒骄”。
稻盛和夫这个人作为经营者很成功,但这种成功,是不是有非稻盛和夫不可的必然性呢?
实际上并非如此,而是甲也行、乙也行丙也行,上天不过是很偶然地把才能赐予了稻盛和夫这个人。
必须用“谦虚戒骄”这样的思维方式去思考事物。因为世间需要有这种才能的人,上苍才偶然赐予我这种才能。
所以,仅仅因为自己经营着大企业,就渐渐傲慢起来,变得不可一世,认为“我有才能,脑子聪明,所以才建立了这样的企业”,这是绝对不行的。
在中国的古代典籍中,就有类似的教诲,凡是将来成就大业的人,身上都闪耀着某种谦虚的美德。
也就是说,那些成功者都是具备谦虚、谦逊的美德之人,而不是厚颜无耻之人。在中国古代典籍中,将谦虚的人视为具备了极其崇高品德的人。
凡是能持续成长的人,都是从年轻时起就很谦虚的人,而不是那种喜欢引人注目的人。
我还要为大家介绍一句名言:“唯谦受福。”不谦虚的人没有资格获得幸福,因为不谦虚,所以才抓不住幸福。
为了获得幸福,无论如何都要谦虚,将来能够成就一番事业的人,一定都是谦虚的人。
第三条是“天天反省”。
这一条讲的是,要反省那个自私、只要自己好就行的利己的自己,然后努力消除这种利己心。这一点非常必要。
为了抑制这种利己心,我们必须每天反省。
第四条“活着就要感谢”。
我们每天都要感谢,拥有一颗能够随时感受到幸福的心灵非常重要。那么,什么才是一颗能够随时感受幸福的心灵呢?
那就是“知足”之心。能够感受到幸福的,都是“知足”的人。刚才讲过关于“感谢”的内容,在这里不再赘述了。
六项精进的第五条是“积善行、思利他”。也就是“为社会为世人做贡献”。在我一直强调的理念之中,这点最为重要。
最后是第六条:“不要有感性的烦恼”。
这就是说不要有那些伴随着感性的担忧。虽然要这么去想,但世事无常,很多事情都会出乎我们的意料。
我们要知道的是,不如意之事其实天天在发生,而且是频繁发生,所以对此无须烦恼或担忧。
对于已经失败的事情,我们就要完全忘记它,只把心思留在以后的事情上。这一点很重要。
有人总是因为拿不到订单而忧愁烦恼,“这样下去的话,要倒闭了,就发不出工资了”,我告诉大家,决不能这样。
正是因为我们有这种担心,公司才会越来越不行。
我们要这样去想:“既然已经到这种地步了,与其担心倒闭,还不如拼命努力工作。”
所以我说,“不要烦恼,不要担忧”。这样去想人就能保持轻松的状态,心灵就能保持自由。
确切地说,践行这六条,就是用理性的方法去探求真我,这也是开悟的方法。这不是苦行,不是修行,也不是每天坐禅,而是全部可以通过讲道理搞明白。
但如果只是随随便便做个一两次,那是不行的,必须每天坚持。只要坚持下去,命运就会发生巨大的转变。
只要坚持践行这六条,所有事情都会慢慢朝着顺利的方向发展,命运也一定会好转。即便现在面对种种难题,也全都会消失,这一点真实不虚。
但是,其中最重要的是践行第一条:“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光考虑后面几条,悠闲懒散,那就什么事情也做不成。
宇宙中,存在着推动森罗万象,也就是一切事物朝着幸福的方向发展的法则,或者说是意志。
只要能时时践行六项精进,解放我们心中的“真我”,所有事情就绝对都能顺利进展。
只要这样坚持去做,“真我”就能呈现出来。这个“真我”可以说就是宇宙的法则本身。只要打破这样的外壳,就能走向幸福的存在。
每个人都可以拥有美好的命运,都能度过幸福的人生。当我们努力不足时,就无法获得幸福。
所以,请大家一定要意识到“六项精进”的重要性并付诸行动,从而度过幸福的人生。
文章来源公众号:盛和利他
查看原图 16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