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暮四先生
车图腾出品,未经许可,谢绝转载
● ● ●
直到今天,看到轻型卡车,很多人还是会习惯性的称之为130。但你知道吗?几乎所有的130,都源于这家企业。
每一段历史都应该被铭记,欢迎收看本期节目,今天我们聊聊北京二汽和BJ130的故事。
-1-
这要从上世纪50年代说起。
1952年,北京市公用局将建中汽车公司、利华贸易公司修理部、永茂实业公司新生汽车修理厂、协成铁工厂等四家汽车修理单位合并,成立了北京市汽车修配厂,后来又建立了多个分厂,其中就包括1955年在北京西郊二里沟建立的二分厂,主要工作是柴油汽车维修。到1961年时,二分厂已经发展为华北地区最大的柴油汽车修理厂。
(北京市汽车修配厂资料)
1958年下半年,为改变北京市主要靠人力车搞客运的状况,清华大学汽车专业师生开始研究设计微型汽车。年底,北京市汽车修配厂二分厂被选定为试制厂家,1959年试制出第一辆样车,命名为卫星牌轿车,到年底生产了33辆。
(卫星牌微型汽车)
资料显示,北京市汽车修配厂二分厂一共试制了9种不同外形的样车,它的外观设计即使用今天的眼光来看,也还非常Q萌非常可爱。
1960年5月,二分厂将40辆卫星牌微型车交付给出租车公司试运营,还在北京儿童医院设立了出租车站点。
不过由于质量不过关,影响正常使用,卫星牌微型车并没有正式投产,在累计生产了146辆样车(一说为126辆)后,最终还是被放弃了。
(卫星牌微型汽车)
这是二分厂造车的第一次尝试,虽然以失败告终,但却锻炼了队伍,为后续发展提供了助力。
-2-
1965年7月,北京市汽车修配厂更名为北京市汽车修理公司,二分厂也随之变成了北京市汽车修理公司第二修理厂。
同年,为解决北京市马车进城搞运输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同时满足日益繁重的货运需求,北京市决定组织生产轻型载货汽车,并再次把任务给到了第二修理厂。
那么,马车进城到底有什么问题呢?
最主要的,其实是环境问题。要知道,马的“吃喝”人们可以控制,但“拉撒”却根本管不了,虽然进城时每匹马的屁股后面都会带上一个兜儿,但还是拉得满地都是,很影响首都形象,也影响到了人们的正常出行。
所以,用汽车代替马车,势在必行。
经过第二修理厂职工几个月的努力,1966年4月20日,两辆BJ130轻型载货样车试制成功。当天先是在厂区进行了路试,晚上又开到了八达岭进行制动性能测试。现在看的话,当时的汽车人可真是够拼的。
BJ130试制成功的消息,引发了广泛关注,瞬间便收到了大量订单。如果那时候有互联网的话,这一定是能上热搜的大事件。因为在当时的中国,轻型车保有量只有1.7万台,远远不能满足需求,而且当时国内也没有轻型货车量产。
为了尽快形成量产能力,第二修理厂自行制作了专用设备和工装模具,选用了北京内燃机总厂生产的BJ492汽油机,并和全国60多家零部件工厂建立了协作关系,初步形成了BJ130轻型载货汽车的生产协作体系。
在多方努力下,1968年,BJ130投入小批量生产,1973年开始转入批量生产。
在此期间,由于主要工作内容发生了变化,北京市汽车修理公司第二修理厂于1972年更名为北京市二里沟汽车制造厂,并在第二年开始了“四五”技术改造,投资1046万元,扩建、翻建了厂房和车间。
1975年5月,在一机部主持召开的全国130型汽车经验交流会上,北京市二里沟汽车制造厂被确定为全国轻型载重汽车重点发展基地之一,BJ130则被列为统一设计车型,全国2吨轻型货车都要按BJ130的设计图纸进行生产。
当时,只要你是轻型车生产企业,还有一机部的介绍信,就可以到二里沟汽车厂免费索取BJ130的全套图纸。据说,二里沟汽车厂光图纸就送出去了100多套。
现在看来,这样无私送设计图纸的景象似乎有些不可思议,但在那个年代却并不鲜见。由于单个工厂的生产能力有限,由国家主导的汽车统型设计,切实解决了全国各地的用车需求,为我国的工业生产、经济建设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不过并不是所有拿到图纸的企业都真正造出了车,厂里的老人说,最后成功的车厂大概有20多家,不过从我认为绝不会这么少,因为全国几乎所有的省份、地级市都在生产130。即便是如今大红大紫的长城汽车,也曾用BJ130的图纸生产过长城CC130。
(长城CC130轻型货车)
-3-
我们继续说二里沟汽车厂。
1976年1月,北京市二里沟汽车制造厂再次更名,换成了我们熟悉的北京第二汽车制造厂。
(一辆BJ130轻型货车驶出北京第二汽车制造厂大门)
也是从这一年开始,为满足市场需求,提高产品竞争力,北京二汽在继续生产BJ130标准型的同时,开始开发变型产品,同年试制出10辆BJ130A型长轴距样车,载重3吨,并在第二年(1978年)获得了全国科学大会奖。
(BJ130A长轴距载货汽车)
此外,北京二汽还推出了BJ130S双排座客货两用车、BJ130C柴油车等产品。
(BJ130S型双排座客货两用车)
1983年,北京二汽与北京内燃机总厂、北京齿轮厂及相关配套厂家合作,在BJ130轻型货车上试装了492QA1型发动机、五速变速器、子午线轮胎、84型真空助力式双管路制动泵、双级空气滤清器等,进行了27项总成及零部件的改进,生产出了BJ130J2型节油车。
北京二汽的汽车产量也持续攀升,1978年生产7000辆,1980年生产11250辆,1984年,BJ130汽车的累计产量达到十万辆。此外,北京二汽还为全国50多个汽车改装厂提供BJ130汽车底盘。
(第十万辆BJ130轻型货车)
1985年,在技术引进大潮中,国家耗资300万美元,以技贸结合形式引进了日本五十铃N系列轻卡车型,北京二汽被确定为消化吸收单位。
不过由于五十铃N系列轻卡和BJ130属于同类产品,载重也是1.5-3吨,北京二汽研究后认为,五十铃轻卡只是驾驶室更漂亮,发动机更先进,同时出于对老产品的依赖,北京二汽并不愿意做大的改动,于是只套用了五十铃的部分发动机和驾驶室,其他部件继续沿用BJ130。
经过这样的改动之后,北京二汽于1987年10月试制出三辆样车,定名为BJ136。国家新标准实施后,更名为BJ1041。1989年,经过多次改进后,BJ1041开始小批量生产,1990年完成了9个系列化产品的试制工作。
(BJ136轻型货车)
以上是北京二汽老工程师的说法。但在我看来,这应该只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原因应该是“没钱”。
要知道,不管是直接国产五十铃N系列,还是以CKD组装入手逐步国产,都需要大量的资金,当时的北京二汽并没有足够的财力。同时有关资料显示,当时上报七五计划立项时,等了三年才批准在顺义厂区征地扩建。在这样的前提下,只更改驾驶室等力所能及的部分,其实是最优解。
(BJ1041轻型货车)
很多年之后,北京二汽的老人们想起这件事时,依旧唏嘘不已:如果那时彻底上五十铃轻卡,也许北京二汽的历史就改写了。不过历史没有假设,做了怎样的选择,就要承担怎样的后果。这是后话,暂且不提。
-4-
我们继续回到上世纪80年代中期。
当时,除了技术引进,我国还开始了合资潮。北京二汽也跃跃欲试,在1985年10月便上报了项目建议书,准备通过与中信投资公司、香港肖特吉有限公司合办合资企业,筹集资金,以加速吸收引进的技术。
1988年,在北京第二汽车制造厂的基础上,北京二汽与中信投资公司、香港肖特吉公司共同投资,创办了中外合资企业北京轻型汽车有限公司,注册资金2亿元,北京二汽持股70%,中信投资公司持股5%,肖特吉公司持股25%,合资期限为15年。
(1988年,北京轻型汽车有限公司正式成立)
这段时间,北京二汽的产量也有较大幅度提升。1985年,在刚筹备合资公司时,其年产量为1.9万辆,名列同行业第二;1988年时,年产量达到2.91万辆,增长了53.2%。
从1991年开始,北轻汽根据引进的五十铃N系列轻型车技术,相继完成了BJ1045三个车型(BJ1045CA5D、BJ1045CE5D、BJ1045QM5D),以及BJ1061系列三吨普及型及高档型六个车型的设计工作,不过这9款车直到1995年、1996年才通过技术鉴定,投入生产。这时,距离国家引进五十铃技术,已经过去了十年。
(BJ1045C5DG轻型载货汽车)
(BJ1061CN5D三吨级轻型载货汽车)
在开发新产品的同时,八五期间,北京轻型汽车有限公司还投入7.99亿元进行技术改造,其中顺义新厂区建设工程投资5.23亿元,顺义老厂区改造工程投资663万元,北京老厂区投资1.53亿元。
1998年1月12日,北轻汽顺义新厂正式投产,同日,第30万辆轻卡下线。
至此,北轻汽形成了7万辆汽车的年生产能力,拥有BJ1040、BJ1041、BJ1045 、BJ1061四个系列,25个品种的轻型载重汽车。1998年实际生产21305辆,销售21000辆,产销量居全国第二。
有意思的是,资料显示,北轻汽还曾生产过兰陵牌CL532B-II型小客车。知道这段历史的朋友,还请不吝分享下。
在合资的十年时间里,北轻汽累计生产各类载货汽车324501辆,销售32万辆,销售收人104.86亿元,实现利税6.76亿元。
这也成了北轻汽最后的荣光。
2001年,在距离当年签订的北轻汽15年合资协议只剩最后两年的时候,北京二汽的母公司——北汽控股与其他合资方签署了股权转让协议,获得了北轻汽100%的股权。
2002年,北汽控股公司与韩国现代汽车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决定以北轻汽顺义新厂区的1000亩土地和厂房、设备等优良资产及部分现金入股,合资成立北京现代汽车有限公司。
(北京轻型汽车有限公司顺义厂区)
其实早在1998年,北汽便有意依托北轻汽的生产条件,引进海外技术,发展乘用车项目。当时,北汽曾与法国雷诺汽车洽谈,计划引入“风景”汽车,并为此做了大量工作,但经过近两年的准备工作后,项目最终却并没有落地。
(雷诺风景)
2001年,北汽开始运作韩国现代项目,终于如愿以偿,北轻汽也自此成为了历史。
虽然北轻汽没有了,但北汽的轻型车业务却并没有停下,北汽福田接过了接力棒,同样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成绩。
-5-
值得一提的是,在1988年成立合资公司时,北京二汽虽然注入了优质资产,但并没有把全部资产纳入,还有部分剩余。此后,北京二汽搬离北京市区,迁到了北郊的昌平区东小口镇,开始生产特种专用改装车。
不过由于车型设计老旧,且没有适时调整产品结构,加之经营不善,企业负担沉重,进入90年代后,北京二汽逐步陷入困境。从1992年起,开始了长达十年的连续亏损。资料显示,1998年时,北京二汽拥有4000辆汽车和30万台千斤顶的年生产能力,不过实际仅生产汽车55辆,千斤顶3.9万台,入不敷出。
2002年,北京二汽停产。
三年后,由于资不抵债,无法偿还到期债务,北京二汽宣告破产。
在2006年的拍卖会上,荣佳农业耗资1.16亿元拿下了北京二汽。据说,荣佳农业看重的主要是北京二汽的地皮。这块地皮建筑面积33334平方米,位于昌平区东小口镇中滩村,立水桥附近,紧邻地铁5号线和13号线,交通便利,有着很大的升值空间。
至此,北京第二汽车制造厂彻底退出了历史舞台。
纵观北京二汽50年的发展历程,有高潮、有低谷,有意气风发,也有蹉跎无奈,但不管怎样,它所打造的BJ130都无愧神车称号,不仅为我国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也承载了很多国人的美好回忆。
车图腾
资深汽车媒体人暮四先生(刘小闷)领衔打造
腾爷文化 · NDIMedia旗下新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