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无疑问,哈尔滨是一座教堂之城。由于中东铁路的兴建,先后有三十多个国家、十多万外侨来此定居;根据史料记载,1912年前,外侨人口占哈尔滨总人口的60%以上。大量外侨的涌入,也带来了各地的宗教文化,包括东正教、天主教、基督教、犹太教、伊斯兰教、佛教等等不同的教派在此布道。因此,哈尔滨早期的教堂文化呈现出多元化的状态。
据不完全统计,哈尔滨城内曾经存在过超过70座不同教派的教堂。宗教种类之多,建筑风格之繁,放眼全国城市都属罕见。现在,经历百年风雨,留存下来的教堂转化为城市中的建筑经典,组成了街头一道道亮眼的人文风景线。这篇文章,我们就来盘点一下哈尔滨城市内的10大经典教堂建筑,先从闻名全国、游客们初来冰城必打卡的索菲亚大教堂说起。
1、圣索菲亚教堂(东正教)
地址:透笼街88号
交通:公交13路/2路/74路 建筑艺术广场站
门票:外部免费,内部15元/人
开放时间:外部全天,内部8:30-17:00
哈尔滨最知名的教堂,也是远东地区最大的东正教教堂,毗邻市中心的中央大街,是当今哈尔滨最重要的人文地标。始建于1907年,现在看到的建筑是1923年在现址奠基、并于1932年建成的。
教堂最醒目的洋葱头主穹顶、四周错落有致、大小不一的帐篷顶,形成主从式的布局;是俄罗斯拜占庭建筑的标志。教堂的外立面以清水红砖砌成,在冬日冰雪的妆点下格外庄严圣洁。
这是哈尔滨少数可以入内参观的教堂,现在内部是建筑艺术馆,展览部分做得比较一般,主要还是欣赏建筑本身。虽然教堂的外部已修缮一新,但是修缮了一半的内部看起来仿佛不是同一个教堂。由于WG期间教堂受到了严重的破坏,教堂内壁画、乐钟、十字架丢失。直到现在,依旧可以看到四周的墙体斑驳、墙皮脱落,壁画部分也模糊不清。
但是从精致的雕刻、宏伟的穹顶,以及依稀留存的彩绘图案中可以想象到,当年的教堂是何等的富丽典雅和气度不凡。
2、伊维尔教堂(东正教)
地址:道里区霁虹街工厂胡同7-4号(近霁虹桥)
交通:2号线尚志大街站2号口
门票:无
开放时间:全天,内部暂不开放
它坐落在哈尔滨火车站北广场的出口处,比起索菲亚关注它的人少之又少;紧邻熙熙攘攘的火车站,却一直遗世而独立。与大气磅礴的哈站同框,显得两者一刚一柔,各具亮点。这也是哈尔滨唯一有附属建筑的教堂,马路对面的一层平房就是它的附属建筑,原为1924年建造的教堂附属育婴院。
这是一座建于1908年的东正教教堂,与圣索菲亚一样,都是当年沙俄军队的随军教堂。砖木结构的折衷主义风格建筑,红色砖墙与白色石膏镶边,配以阳光下闪闪发光的墨绿色洋葱头,极尽梦幻。从不同的角度欣赏,能获得不同的视觉印象。可惜内部不对普通游客开放,只能路过欣赏外观。
查看前几年的照片,能发现教堂过去遭到了过严重破坏,标志性的五个洋葱头惨遭拔除,此后长期被当作仓库使用。好在大体结构被保留了下来,经过2017年的大修,再度光彩照人。大约2020年的时候,新修复的7个洋葱头上新增设了十字架,视觉上终于圆满。
3、圣母帡幪教堂(东正教)
地址:南岗区东大直街268号
交通:地铁1号线 医大一院站
开放时间:全天,内部暂不开放
门票:无
喜欢教堂的朋友来哈尔滨一定要去南岗的鞍山街东直大街路口,因为站在路口,能同时看到三座哈尔滨经典的老教堂汇聚于此。圣母帡幪教堂(也称圣母守护教堂、圣母庇荫教堂、乌克兰教堂)就是其中之一。
教堂始建于1902年,1930年时从乌克兰俱乐部迁至现在的东大直街,目的是为了纪念日俄战争阵亡俄国军人。设计师仿照土耳其伊斯坦布尔的圣索菲亚大教堂,典型的拜占庭风格砖石结构教堂,配色与索菲塔大教堂有异曲同工之妙。平面为希腊十字式,通顶高达30米的主穹顶高大宏伟,为整座教堂的视觉焦点,气派又厚重。
教堂内目前是国内唯一的对外开展宗教活动的东正教教堂,也是哈尔滨的东正教教会所在地。不过由于教会活动不多,因此长期大门紧闭。内部还存有1899年在莫斯科浇铸的重达2600公斤的大钟,也只能想象一样、无缘亲眼一观了。
4、尼埃拉依教堂(基督教)
地址:南岗区东大直街252号
交通:地铁1号线 医大一院站
开放时间:全天,内部暂不开放
门票:无
鞍山街东直大街路口三大教堂之二,又称哈尔滨基督教堂、德国路德会基督教堂、南岗礼拜堂。建成于1916年,德国人提议建造,建成后也只对德国人和各国领事馆信徒开放。哥特式砖木结构建筑,带有朴实无华、小巧简洁的北欧风格;外部没有什么多余的装饰,只有尖顶、尖拱、尖窗等元素,同样是典型的哥特式建筑风格。
橙红色的墙面、白色的线脚与翠绿色的尖顶形成对比强烈的色彩组合,原来红配绿也可以丝毫不违和。上次大修是1981年,如今教堂的侧面已经显现出了一丝“年代感”,更显老建筑的底色。虽然教堂规模不大,但是这样小而美的教堂依然让人过目不忘。看之前游客的评价发现教堂平时是开放参观的,可惜现在因为疫情的原因大门紧闭。
5、南岗天主堂(天主教)
地址:东大直街211号
交通:地铁1号线 医大一院站
开放时间:全天,内部暂不开放
门票:无
鞍山街东直大街路口三大教堂之三,老教堂的鳞次栉比彰显着这座城市文化的多元与交融,于是出现了东正教、基督教、天主教三大教派三足鼎立、和睦共存的宗教奇观。
南岗天主堂又称耶稣圣心主教座堂、波兰天主堂、圣斯坦尼斯拉夫教堂;1907年落成,为波兰侨民建造的哥特式天主教堂。目前我们看到的版本是2004年重建的,也是黑龙江规模最大的天主教堂。最吸引眼球的就是两座高耸的尖塔,也最能代表哥特式风格。钟楼和屋顶的四周竖有多个带小型十字架的尖塔,连四周围栏的立柱柱头也是尖塔状的,透着教徒对上帝和天堂的诚挚向往。
6、犹太总会堂(犹太教)
地址:道里区通江街82号
交通:地铁2号线中央大街站
开放时间:10:00-20:00
门票:免费
20世纪初,现在的通江街、经纬街、红专街一带形成了中国最大最完备的犹太社区,社区里教会、学校、商店、银行、文化、娱乐、医院和养老院等功能机构一应俱全。社区最重要的设施是两座雄伟豪华的教堂,1909年落成的犹太总会堂便是其中之一,也称老会堂、总会、旧教堂、老教堂。
这是哈尔滨第一座犹太会堂,目前我们看到的是1932年重建后的建筑格局,2013年也有一场大修与改造。整体为二层砖石结构建筑,马蹄形窗、镌刻在门柱上的希伯来文、巨大的绿色穹顶、顶部大卫之盾六角圣星仍在演绎着犹太“神韵”。建筑的黄绿配色在阳光下相当明艳轻快,分外动人。
这也是哈尔滨目前少数开放的教堂建筑,现在内部一二层为音乐厅主体,演出以弦乐重奏为主,会不定期举办演出;三楼则是一家以音乐为主题的文创店铺。内部还有一家小小的咖啡馆,则是游客欣赏老建筑之余,休息歇脚的好地方。坐在老建筑里喝咖啡,是来哈尔滨难得的体验。
7、新犹太会堂(犹太教)
地址:道里区经纬街162号
交通:地铁2号线中央大街站
开放时间:全天,内部暂不开放
门票:无
当时的哈尔滨犹太社区最豪华的两座教堂之二,建成于1921年,年代晚于老会堂。建筑为砖混结构,风格深受伊斯兰文化影响;外墙红白相间,带有阿拉伯建筑风格,与老会堂的风格截然不同。主入口处为三开门,突出部分的4个廊柱擎起尖券高门;正殿呈正方形,屋顶覆盖了一个巨大的鼓座双圆心式穹顶,顶上耸立一个六角星。造型新颖,气势磅礴,是东北地区最大的犹太会堂。
犹太人离开后,会堂也随之冷落;后来新犹太会堂一度被用作哈尔滨市公安局俱乐部,会堂屋顶上的圆穹顶也曾被拆除。2014年大修以后,作为犹太历史文化纪念馆对外开放,不过目前暂时关闭了。
8、鞑靼清真寺(伊斯兰教)
地址:道里区通江街108号
交通:2路、13路、114路到通江街站下
开放时间:全天,内部不开放
门票:无
始建于1901年,1922年重建,1937年建成,是哈尔滨历史资历最老的宗教建筑之一。在过去,土耳其人和来自俄国的依特尔人,在俄国被称为鞑靼人;当地人又称鞑靼清真寺为鞑靼教堂,为远东少见的鞑靼人建筑,也是我国北方地区唯一的鞑靼族清真寺。
建筑的外立面为对称布局,砖石结构;风格十分独特,既有伊斯兰教建筑特征的对称圆顶、尖券拱形高窗、挺拔高耸的宣礼塔;又受到拜占庭建筑风格的影响,有一个中央大穹顶。建筑外观颜色呈咖啡色与白色相间,呈现出俄罗斯民族建筑的特征。两种风格在此交融碰撞,建筑形式新颖而有趣。
这座清真寺紧邻中央大街,距离老犹太会堂也不远;它藏在路边的小院子里,很少有人会注意到。和哈尔滨留存下来的其他教堂建筑不同,鞑靼清真寺不但不对外开放,目前也不作为宗教场所使用,也不确定将来会作何用途。只有堆满积雪的小院子里,仍然留存着一丝静谧庄严的历史氛围。
9、圣母安息教堂(东正教)
地址:南通大街208号哈尔滨游乐园内
交通:地铁1号线 工程大学站
门票:无
开放时间:全天,内部暂不开放
建于1908年,又称圣母升天教堂或乌斯平卡娅教堂。砖木结构的俄罗斯建筑风格建筑,是一座为死者举行祭奠活动的教堂,教堂附近曾经是俄侨墓地;相对圣母帡幪教堂周边是“老墓地”,这里则被称为“新墓地”。过去这里埋葬着一百多名抗日牺牲的苏军烈士以及几位在哈尔滨去世的苏联专家;更多的则是平民、医生、流亡者和神职人员。无论贵贱贫富,终究在这座教堂边尘归尘,土归土。
教堂白色的外墙整肃简洁,庄重而不死板。入口处有圆拱形门廊,四个形体巨大的鼓型柱墩支撑着十字相交的坡屋顶,其上放置洋葱头式小穹顶。两个侧面分别开了巨幅的子母窗,窗格玲珑而古朴。如今,这座历经百年的洗礼如今破败不堪,爬满了藤蔓形同废墟;只保留了基础建筑,洋葱型尖塔已倒塌消失。
墓地也早已迁移,教堂背后是来自新时代的公园摩天轮,仿佛宣告着旧时代的结束。
10、圣阿列克谢耶夫教堂(天主教)
地址:南岗区士课街47号
交通:地铁2号线工人文化宫,公交17路/7路/8路 革新街站
门票:无
开放时间:全天,内部暂不开放
原为设在公主岭的随军教堂,屡次易址后迁至哈尔滨,现在的教堂建于1931年。圣阿列克耶夫教堂是原名,经历了从东正教转给天主教会后,现在已经改名为圣母无染原罪天主教堂,不过大家还是更习惯前者。教堂是经典的巴洛克式教堂建筑,虽然没有索菲亚教堂那么大的体量,但是精致度与美观度丝毫不逊色,人气方面已是哈尔滨教堂类景点中仅次于索菲亚的一处。
教堂整体呈砖红色,少量白色线条装饰,色彩既鲜艳又和谐。建筑结构复杂,屋顶有巴洛克式塔楼、洋葱头式钟楼和天主堂;底层窗户上还有精美金色十字架点缀,装饰线脚丰富,整个建筑高低错落、充满着韵律美。这座教堂曾经对游客开放过,目前也关闭了;但是因为交通方便,位于果戈里大街区域,就算是仅欣赏外观也值得一来。
不得不说:圣尼古拉教堂(东正教)
既然介绍哈尔滨的教堂,那自然跳不过圣尼古拉教堂,俗称喇嘛台。这曾是哈尔滨最大的教堂,可惜在动荡年代中首当其冲被毁掉了;不仅是大家永远的遗憾,也是所有老哈尔滨人们难忘的痛。
圣· 尼古拉教堂建于1900年,曾经是哈尔滨最负盛名的东正教堂之一,也是最宏伟的木结构建筑。它当年所处的位置,正是如今市中心的红博广场。立于中央的教堂作为整座城市街道的汇聚点,赋予哈尔滨一个心理和视觉上的中心。即使在教堂遍布的哈尔滨,喇嘛台仍属于最重磅的教堂。作为俄罗斯即旧沃洛哥托夫斯基式(古典哥特式)八面体木结构建筑,从各个方向欣赏都堪称完美。
也许是树大招风,喇嘛台没有躲过当年的那场浩劫。2008年,在哈尔滨市郊的伏尔加庄园里,按原图纸复建了圣·尼古拉教堂,可惜真正失去的永远不会再回来。另外,在南岗博物馆的陈列里,放置了微缩模型,标注了喇嘛台过去的位置,唤醒了大家尘封许久的记忆。
结语
如今,哈尔滨教堂虽多,但是索菲亚大教堂独领风骚的局面多年未改。笔者作为游客,在有限的游玩天数内、也只能去到市区里这10座方便到达的教堂。而那些深藏在闹市街角、寂静深巷、或是偏远郊外的老教堂依旧鲜为人知,带着各自的故事,等着被人记起或是遗忘。
查看原图 1.07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