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殷弘:2022年中美关系面临的最紧迫挑战,就是台湾问题|新春观察

虎年新春之际,直新闻推出特别策划《新春观察》,约访多位知名国际关系学者,与您共度知识年。在百年变局与世界疫情相互叠加,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的当下,我们将迎来一个怎样的新年?又该以怎样的姿态面对新一年呢?《新春观察》第二期,带来的是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时殷弘的专访。专访由直新闻驻京记者站记者朱恩地采写。
图片
【记者手记】
时殷弘老师深耕国际关系领域研究近四十载,出版并发表多本著作与学术文章,被认为是圈内“大咖”。他曾任国务院参事,直接向中央决策层建言献策,其观点的份量不言自明。
我注意到,时老师最近表态称中美关系整体将“向下波动”,美国的对华态度正在不断恶化。而此次有幸对时老师进行专访,主题正是围绕中美关系展开,我希望在更加完整的语境之下,理解时老师为何做出上述研判,也希望能了解他对当今世界有何最新的观察与解读。
跟时老师对谈的时间虽然不长,但内容“干货十足”,仅关键词我就记了满满一张纸。总体而言,时老师认为在可预见的未来,美国会持续对中国进行打压,而且它的整个“扇面”或者说“战场”已经铺开。时老师强调,未来中美之间最为严重的危机将在台海,而近期中国驻美大使秦刚就台海问题的公开表态,某种意义上也说明了这一问题。
专访中,时老师屡次提到2021年4月这个重要的时间节点。他认为,自去年4月以来,拜登政府的对华政策一以贯之的就是保持“强硬竞争”同时避免直接冲突。而当我问时殷弘老师,能否认为他对于中美关系的研判是“比较悲观的”,他回应道“这不是悲观,也不是乐观,而是实事求是”,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图片
【专访实录】
中国在乌克兰问题上的态度:“亲俄”并不准确
朱恩地:近日,美国国务卿布林肯与中国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通电话,外界认为此次通话释放的信号相对积极。您对此怎么看,为什么布林肯要在这个时间节点寻求与中方通话?
时殷弘:美国和它的盟国,特别是北约面临乌克兰危机,形势应该说是非常紧张,但也存在着很多不确定的因素,因为谁也不知道普京打算干什么。
在这个情况下,美国愿意跟中国——作为安理会五常之一,同乌克兰特别是和俄罗斯有密切关系的中国,进行通话。我注意到,这个不是中国主动要通话,因为中国在乌克兰问题上应该说是态势谨慎。中国到目前为止没有采取任何纯粹中国的initiative(倡议)来跟其他大国主动谈论乌克兰问题。
根据外界的广泛报道,通话含义非常明确:布林肯要求中国作为安理会五常之一,对乌克兰问题至少持一种“中立的态度”。以美国来说也情有可原,在中美以及俄美近乎全面的“竞斗”情况下,中国俄罗斯一段时间以来,已经显著提升了互相之间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用我的话来说,这个关系已经达到了一个“准军事同盟”的地步。
外界广泛报道,王毅表示的立场最重要是两点。第一,俄罗斯合理的安全关切,不仅必须得到注意,而且说必须得到解决。这个(表态)必然被广泛解读为中国整体“亲俄”。当然,这个不是在乌克兰问题上,因为在乌克兰问题上王毅接着说,所有各方都应该保持冷静,所有各方都不应该采取任何加剧危机的行动。“所有各方”当然包括俄罗斯,也就表明中国不会为了任何原因,就乌克兰危机火上浇油。中国希望所有各方能够在欧洲保持稳定,不但是有利于欧洲,也不会损及中国至关重要的利益。
总之一句话,在乌克兰问题上,形势非常严峻,也正是因为严峻,一向主张和平、在世界维持和平局势的中国,在乌克兰问题上我相信将会继续相当审慎。同时,我相信中国也会尽中国所能,维护中俄之间至关紧要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
图片
拜登“强硬竞争”的对华如意算盘 中方绝不会接受
朱恩地:拜登政府在处理对华关系时,有的官员会说一些比较平缓的话,有的官员又会说一些比较激进的话,您怎么来?
时殷弘:有的时候美国需要防止跟中国之间关系过于紧张,导致增加军事冲突的风险,所以有的时候就某些问题说话比较平缓,有的时候当然说话非常强硬。美国对中国的施压、威慑和局部制裁,已经近乎全面。所以不能说美国行政当局内高官有分歧,我个人没有看见有这种(现象)。
朱恩地:像您刚刚说的,拜登政府官员表态时而平缓时而强硬,到底想要达成什么目的?
时殷弘:从2021年4月份以来,拜登对华政策第一条,就是无论怎样“强硬竞争”,如果用沙利文的话说,无论如何“绝对不能爆发中美军事冲突”。首先不能因为台湾问题爆发,其次不能因为南海和东海问题爆发。这个意思就是说,美国要在绝对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加深加宽对台湾几乎全面的支持,包括军事支持。
中国到目前为止坚决不接受这个,所以秦刚大使(1月28日)在华盛顿还非常强调(这一点),而且受到了美国媒体和世界媒体的广泛注意。因为他说得非常明确,说得比以前任何事情都要强硬,就是说如果台湾当局在美国鼓励下,在“台独”道路上走下去,不能排除中美两个大国陷入军事冲突的可能,这是最强硬的(一种表态)。
也因此,中国绝对不会作出“绝对保证台湾问题上不使用武力”这样一种表态。否则美国就毫无顾忌会继续全面加深加宽对台湾的全面支持,民进党当局也会毫无顾忌加速在“台独”道路上的迈进,中国绝不会作出这样的保证。
朱恩地:您刚刚说的“不能起冲突”是美国的某种“底线”,您觉得当前中美间不起冲突面临什么样的挑战?
时殷弘:美国希望能够在安全且不引起中美军事冲突的(情况下),全面加深加宽对台湾的支持,中国绝对不接受(这一点)。为此美国反复宣布的就两个工具,第一是以威慑对中国威慑,第二是以外交对中国外交。但无论如何,中国不会作出让美台能够确信“中国大陆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在台湾问题使用武力”这样一种确信,因为这个确信是绝对直接损害中国的根本利益。
(美国)基本上还是维持所谓“战略模糊”,也就是说,只强调美国帮助台湾维持自卫能力,但是吞吞吐吐,没有明确地说,如果台湾爆发战事美国是否要用武装部队来介入。但是,在几个月前,美国国家安委会“印太”协调员坎贝尔就说,“战略清晰有很多弊端,但是如果爆发战事,一定会扩大”,后面半句话就表明美国是有一定提升战略清晰度的准备的。
图片
美国对升级同中国的对抗有顾忌 但也不会缓和
朱恩地:那您觉得这个是比较危险的一种态势吗?
时殷弘:我不说危险不危险,但台湾问题爆发中美军事冲突的可能性,跟一年、两年前甚至2021年4月份以前相比,正在增长。
朱恩地:您觉得拜登政府的对华政策是连续的、一贯的吗?
时殷弘:总的方向来说,从拜登就任第一天到现在一年是一贯的。但是在 operation(行动执行)的层次上,在情势性的层次上,由于多种原因,特别是美国溃逃出阿富汗,美国国内再度面临新冠疫情的严重打击,再加上目前在乌克兰非常紧张的局势,美国对继续升级同中国的对抗是有很大顾忌的。
朱恩地:所以(美国)有一些微调?
时殷弘:这个也很复杂,从退出阿富汗开始,美国基本上总的来说,不再明显升级对华态势,但同时也不明显地降级对华态势。特别是从2021年11月16号中美两国元首视频通话以来,美国几乎在全方位采取一系列措施,这个正在加大美国今后继续提升对华关系紧张的可能性,或者说减少不再升级对华紧张的可能性。
朱恩地:那(美国)具体会在哪些领域增加对华紧张的可能性呢?
时殷弘:多得很!美国宣布“外交抵制”冬奥会;美国还同墨西哥、加拿大和欧洲非常高调地强调要针对中国进行供应链重组。此外,美国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非常频繁、非常密集地对中国高科技企业,包括中国军队的高科技研究机构进行制裁;美国加强了同日本以及同澳大利亚、印度和英国在南海、东海和台海附近的大规模军事演习,已经有数次几艘航母再加上其他多艘战舰进行目的在于对华震慑的大规模军演;美国照常在南海和台湾海峡区域进行所谓“航海自由”行动;美国加紧同“印太”四国的合作和同“印太”四国以外的若干强国,特别是英国的合作。
我觉得美国越来越清楚地感到,中国无论如何,不管有什么干扰,不管有无乌克兰危机等等,都是美国短期、中期、长期的头号敌手。
第二,美国已经判断台湾对于美国有重大的战略利益和重大的所谓“美国威望”考虑。同时美国确认同其他海洋性发达国家,特别在“印太”地区,同日本和澳大利亚的联盟至关紧要。美国正在把和这些国家之间的军事同盟做得越来越具体,越来越细致,越来越落实。同时美军自己,作为美国在“印太”地区首要依靠,也在不断加强驻“印太”的数量和质量。
图片
中美关系的未来无所谓悲观乐观,而在于实事求是
朱恩地:您觉得对华强硬已经是美国的一种“政治正确”了吗?
时殷弘:早就是如此,美国没有任何政党,没有任何国会议员,更没有任何总统敢于显示出非常明显的对华所谓“软弱”。
朱恩地:美国这样子的立场会如何影响中美之间的沟通呢?
时殷弘:中美之间的沟通还在,但是大部分沟通都变得少有成果,甚至毫无成果。由于美国强调必须“无条件保证中美绝对防止军事冲突”,而由于我刚才所讲的中国方面的考虑,中国现在对军方高层沟通持一个不那么积极的态度,正是因为美国想要中国作出承诺,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使用武力,但就台湾问题不使用武力是中国所不能作的承诺。总的来说美国政府的一些具体立场正在严重妨碍本来确有成效的中美间沟通。
朱恩地:您认为2022年中美关系面临的最紧迫的挑战是?
时殷弘:最紧迫挑战就是台湾。在2022年目前有许多迹象表明,有可能甚至很有可能中美就台湾的军事对抗会继续加剧,甚至有所升级,特别是台湾当局以及日本政府在其中起了非常重要的推波助澜的作用。
朱恩地:像您一直是说要战略审慎,美国是审慎的吗?
时殷弘:我觉得如果说战略审慎,2021年4月份以来,拜登政府一再强调,绝对不能有中美军事冲突,这不能说是战略不审慎。但是它的其他一些措施充分表明了有很多方面战略不审慎,所以这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
朱恩地:所以您对于中美关系未来一年乃至是未来很多年的发展,可能都是持一个比较悲观的态度,是吗?
时殷弘:这个不叫悲观,也不叫乐观,这是实事求是。目前从我们有的迹象来看,中美双方在今后短期、中期甚至是长期,争斗和对抗还可能加剧。
作者 | 朱恩地,深圳卫视驻京记者
编辑 | 张思南,深圳卫视直新闻主笔,《直播港澳台》特约评论员
专题统筹 | 曾子瑾,深圳卫视直新闻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