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西津渡我们直接驱车来到了江南佛教圣地,著名的金山寺。这次来金山寺的原因,一则是这里离西津渡很近,不到2公里的路程,更主要的是围绕着金山寺有很多的景点和传说,它被称为“江南名胜之最”。金山原为扬子江中一个岛屿,由于江滩淤涨,至清光绪末年这里与陆地连成一片。围绕着金山发生过众多的历史故事,并充满历史传说与神话故事,如:《白蛇传》中的水漫金山、《西游记》中的唐僧的出家之地、苏东坡妙高台赏月起舞、宋代巾帼英雄梁红玉擂鼓战金山、民族英雄岳飞和金山方丈道悦的情谊等等,更使金山成为了江南名山。金山也因有金山寺而名闻遐迩,历经千年,与普陀寺、文殊寺、大明寺并列为中国佛教禅宗四大名寺。
金山寺,原名泽心寺,亦称龙游寺,始建于东晋,至今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到了唐朝,有个名叫法海的禅师在此开山得金,并重建古刹,于是寺院更名为金山寺,全盛时期这里有和尚3000多人,僧侣数万人。这座江南佛教圣地是中国佛教诵经设斋、礼佛拜忏和追荐亡灵的水陆法会的发源地。优异的环境,丰富的人文风情也吸引历代文人墨客在此留下了众多的诗话,历代帝王也为巩固他们的统治地位而来金山朝拜,使得金山拥有一批价值非凡的文化遗存。
整座寺庙依山而建,殿宇厅堂幢幢相衔,亭台楼阁层层相接。从山麓到山顶,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楼、念佛堂、方丈室等建筑,通过廊、檐、石级的巧妙串联,形成楼上有楼、楼外有阁、阁中有亭的布局。七峰顶、妙高台、楞伽台等点缀山腰;留玉阁、大小观音阁围绕山顶;慈寿塔、江天一览亭矗立在山巅。从山脚到山顶,鳞次栉比,将金山密集地包裹起来,只见庙堂,不见有山,金山由此获得了“寺裹山”的称号。
按照古代佛教习惯,有寺就有塔,金山宝塔建于1400多年前的齐、梁时代,塔高30米,耸立于金山之巅,拔地而起,突兀云天。在唐、宋时期有双塔,宋朝叫“荐慈塔”、“荐寿塔”,后来双塔毁于火灾,明代重建将二塔归一塔,起名“慈寿塔”。
祸不单行,清代咸丰年间,慈寿塔又毁于战火。现在的这座塔是光绪二十年由金山寺住持隐儒受命募捐重建的。共募得银两近3万两,边募捐边建设,经过5年多的努力重新建成,也就是现在的慈寿塔。其实金山的高度仅为44米,但你来到山前,会觉得高耸孤兀,产生高耸庄严感,这也得益于这座金山峰顶塔高约36米的慈寿塔所造成的视觉差。
清朝康熙皇帝曾为金山寺亲笔题写“江天禅寺”,但人们还是习惯地将其称为“金山寺”。离慈寿塔不远处有一凉亭,因视野良好,宜于赏云望江,被称为“留云亭”、“吞海亭”,亭内立一石碑,上刻有康熙御书的“江天一览”四个大字,故此亭又名“江天一览亭”。
来镇江就应该去金山寺看看,它不仅是中国佛教四大名寺之一,更重要的是它的建筑格局和规模,鳞次栉比的殿宇楼阁,将金山密集地包裹起来,山与寺浑然一体。整个金山仿佛就是一座宏伟壮丽的寺庙,形成了一种金碧辉煌“寺裹山”的奇特建筑风格。此后北京颐和园万寿山的“佛香阁”、承德避暑山庄天宇咸畅的“金山亭”、扬州瘦西湖中的“小金山”等都借鉴了这一独特的建筑特色。
查看原图 28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