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期间,美军有两大战线,一个是欧洲西线战场,另一个是太平洋战场,而太平洋战区上的美军大部分都是海军陆战队,他们被称为“四等人”,武器装备不如陆军,后期补给不如陆军,但打的总是硬仗,不过当年所使用的武器装备,针对日军也是绰绰有余。
那本期就来为大家盘点一下,二战期间美国海军陆战队在太平洋战场上,所使用的那些武器装备。
单兵武器类
M1加兰德步枪刺刀
它是M1加兰德半自动步枪的标准刺刀,正常可安装在枪口前部,也能拆卸下来当作匕首使用。刀刃使用锰钢制成,刀柄一部分使用橡胶和金属制成,刀鞘使用玻璃钢材质。刀身全长40厘米,刀刃长度24厘米,刀刃厚度5毫米,刀刃宽度2.6厘米,重量530克。
柯尔特M1911半自动手枪
柯尔特M1911是世界上最优秀的半自动手枪之一,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就作为美国军队的制式手枪,在二战期间又被大量采用。它的结构简单,性能可靠,发射11.43×23毫米弹药,威力也要比多数手枪大很多。柯尔特M1911不仅是二战名枪,也更是世界著名手枪之一,到了21世纪,M1911仍然没有被淘汰,依旧有一部分装备在美军特种部队当中。
温切斯特M1897泵动式霰弹枪
温切斯特M1897在19世纪末期原本是一种猎枪,不过在二战期间,也有一部分成为了美军制式武器,装备了美国陆军步兵和海军陆战队。在堑壕、防御工事、突袭地堡当中,M1897霰弹枪非常占优势,在20~40米的距离内几乎无敌,还能发射燃烧霰弹,就算没有射中要害,但弹丸附带的火焰也极其致命。与此同时,M1897也被美军士兵称作为“堑壕枪”。
雷兴M50冲锋枪
雷兴M50冲锋枪实际上也归属汤普森枪族,但属于一个系列之外的产物,它的发射原理、工作方式、以及枪管都与汤普森系列冲锋枪相同,只不过它更加简易。同样发射点45ACP弹药,也就是11.43×23毫米手枪弹,使用10发或20发垂直弹匣供弹,有效射程150米,每分钟理论射速450~600发,空枪重量3.05千克。但雷兴M50冲锋枪并不是很常见,在太平洋战争初期,海军陆战队每一个班组,仅装备一支这样的冲锋枪,但后期都被汤普森和M3冲锋枪所代替。
汤普森M1冲锋枪
汤普森是二战著名冲锋枪,也被称作为“芝加哥打字机”或“芝加哥小提琴”,20年代安装弹鼓的版本还被称作过“手提机关枪”。在二战期间汤普森冲锋枪大量装备盟军部队,到太平洋战争中期,汤普森冲锋枪也被装备到美国海军陆战队当中,代替之前的老式雷兴M50冲锋枪。汤普森发射11.43×23毫米柯尔特手枪弹,可以使用30发标准弹匣供弹,或50发弹鼓供弹,每分钟理论射速720发左右,实际战斗射速每分钟40发,有效射程200米。
盖德M3冲锋枪
M3冲锋枪是二战中末期的产物,由于当时的汤普森冲锋枪结构复杂,造价较高,所以不能大量供应,只能选择生产一种比较廉价,结构简单的冲锋枪,因此就由美国的通用汽车公司打造出了M3冲锋枪,别名也叫做“盖德M3冲锋枪”。整个机匣使用钢管冲压而成,安装了基础的复进机、复进簧和以及枪膛和撞针,组合成了一支简易冲锋枪,同样是发射11.43×23毫米柯尔特手枪弹,使用30发弹匣供弹,但该枪的射速较慢,理论射速每分钟只有450发,不过它的结构简单,坚固耐用,可靠性强,很多盟军士兵也开始渐渐的接受它,还有因为它的外观比较独特,所以也被士兵们戏称为“注油枪”和“黄油枪”。在1943年左右,美国海军陆战队也开始装备,并一直使用到上世纪60年代初期。
M1卡宾枪
M1卡宾枪是最早意义上的个人自卫武器,它的定义处于常规步枪和手枪的之间。在1940年期间,M1卡宾枪开始研制,同时还专门为它研制了一种7.62×33毫米中间威力弹药,射程比手枪远,但比步枪近,枪口初速为570米每秒,有效射程200米,该枪操作性灵活,点射速度快,后坐力也很小,在二战期间M1卡宾枪一般配发给驾驶员、坦克车组、炮兵、后勤人员、后方指挥官、以及步兵班当中的士官使用,后期还衍生出多种型号,并一直被使用到60年代才被淘汰。
加兰德M1半自动步枪
加兰德M1半自动步枪,在二战期间作为美军的主力,发射7.62×63毫米弹药,使用8发弹夹供弹,有效射程750米,枪口初速865米每秒,空枪重量4.37公斤,全枪长度1.1米 ,开火到最后一颗子弹时会出现“砰”的一声,弹夹从枪膛中退出,这也是加兰德M1半自动步枪独有的特点,在太平洋战争中期,加兰德M1也全面取代美国海军陆战队手中的老式春田M1903步枪。
春田M1903栓动式步枪
春田M1903由美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就已完成设计,模仿德国毛瑟M1898步枪的特点,包枪机,内部构造都比较相似,发射7.62×63毫米步枪弹,有效射程550米,枪口初速853米每秒,弹容量5发,空枪重量3.95公斤,全枪长度1098毫米。在太平洋战争初期,春田M1903步枪作为美国海军陆战队的主力,之后到中期,已经被更先进的加兰德M1半自动步枪所代替。
春田M1903A1栓动式狙击步枪
它是春田M1903的狙击步枪型号,A1型曾大量装备海军陆战队,同样发射7.62×63毫米弹药,有效射程600米,空枪重量3.95千克,弹容量5发,在外观方面上大体相同,不过春田M1903A1型的握把部分稍有改进,呈现C型状态,并在机匣顶部安装了一个长筒8倍光学瞄准镜,在海军陆战队当中,春田M1903A1是主力狙击步枪。
勃朗宁M1918自动步枪
勃朗宁M1918自动步枪在一战末期进行研制,由约翰·西摩·勃朗宁亲自设计,发射7.62×63毫米步枪弹药,有效射程550米,枪口初速860米每秒,全自动每分钟理论射速500~650发左右,空枪重量7.25千克,全枪长度1110毫米。但勃朗宁M1918自动步枪一直处于尴尬位置,虽然是自动步枪,但重量太高,接近机枪的重量,要是当做轻机枪,但火力持续不足,弹匣容量仅有20发,不过这支枪的性能很好,在二战期间,一直在美军班组当中扮演着轻机枪的角色。
勃朗宁M1919A6轻机枪
它是M1919系列机枪的衍生型号,在M1919A4重机枪的基础上改进而来,它的诞生是为了代替美军步兵班中的勃朗宁M1918自动步枪,而M1919A6将要作为一种轻机枪,在枪管前面安装了一个双脚支架,可便于卧倒射击,发射7.62×63毫米弹药,每分钟理论射速400~500发左右,枪口初速823米每秒,全枪长度1346毫米,可以使用100发弹链或250发弹药箱供弹,但是M1919A6装备美国海军陆战队后并没有受到欢迎,士兵则还是喜欢之前的M1918自动步枪。
勃朗宁M2重机枪
M2是美军从二战到现在一直装备的一种大口径重机枪,它发射12.7×99毫米大口径弹药,这种弹药破坏力很强,可以穿透很多金属器材,发射金属被甲弹甚至可以穿透轻型坦克的装甲。M2重机枪的枪身总重量38.2公斤,可以使用三脚支架或安装在威利斯吉普车、坦克、装甲车上使用,全枪长度1653毫米,每分钟理论射速450~500发左右,枪口初速930米每秒,有效射程1800米,最大射程2500米,可以使用弹药箱或弹链供弹,这种机枪无论是在二战还是现代,都深受美军士兵的欢迎,而且在太平洋战争当中,M2重机枪甚至可以穿透当时日军的94式轻型战车。
勃朗宁M1919A4重机枪
它是在勃朗宁M1917水冷式重机枪的基础上改进而来,去除了粗犷的水冷套筒,改为了风冷式散热,枪管上还带有密集的散热孔,在实战中,散射效果要比水冷枪管更好。该枪发射7.62×63毫米弹药,可以使用弹链或弹药箱供弹,每分钟理论射速400~500发左右,枪口初速860米每秒,有效射程1000米,在战斗时,可以使用三脚支架或者安装在坦克炮塔上作为车载武器。
勃朗宁M1917A1水冷重机枪
M1917在一战末期作为美军的重机枪,模仿马克沁系列重机枪的水冷散热方式,发射7.62×63毫米弹药,使用100发或250发布制弹链供弹,每分钟理论射速450~600发左右,枪口初速854米每秒,最大射程3154米,全枪长度980毫米,全枪重量15.2千克,一般作战时都会安装在三脚支架上使用。在太平洋战争初期,这种机枪就作为美国海军陆战队的主要武器,不过到中期被更轻便的M1919系列所代替。
巴祖卡M1火箭筒
巴祖卡是美军在二战期间所采用的一种单兵火箭筒,也是二战期间单兵反坦克武器当中的佼佼者之一,口径60毫米,炮管长度1.38米,在1942年开始装备海军陆战队,可以发射M6和M4系列锥形装弹弹头,后期型号还可加装光学瞄准镜,可对太平战场上日军各型号的坦克造成重创。
M2火焰喷射器
M2火焰喷射器在1940年到1941年期间研制,最后在1943年装备美国海军陆战队,在夺岛作战当中,可对隐藏的敌军、地堡、防御等造成有效的破坏,在近距离作战中,火焰喷射器也更是步兵的“噩梦”。 M2型火焰喷射器,在没有燃料的情况下重量为19.5公斤,装满燃料的重量为30.84公斤,有效射程19.96米,最大射程50米,它配有两个气油罐,中间有一个氮气罐,可起到加速推进的作用,在太平洋战场上,M2火焰喷射器一般用于摧毁碉堡和躲在地洞里的敌军。
M14铝热剂手雷
M14铝热剂手雷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装备美国陆军、空降部队和海军陆战队,它的主要特点就是能产生3000度的高温,可以对金属材料,比如装甲车和坦克的装甲,或者一些金属防御设施进行高温熔化和燃烧,手雷内部装有混合燃烧剂,打开保险与空气融合,就会产生燃烧,以高温燃烧的方式,来破坏金属器材。
MK II型防御手雷
它是二战期间美军最常用的手雷之一,同时还衍生出发烟弹、训练弹等,重量0.59千克,内装有少量的TNT和混合炸药,爆炸延时4~4.8秒,爆炸范围5~10米,同时还能安装在步枪榴弹发射器上,当作榴弹使用。
MK3A2进攻型手雷
MK3A2进攻型手雷,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就作为美国军队的制式武器,到二战期间继续采用,而且还有很多它的改进衍生型号。MK3A2进攻型手雷的延迟时间4~5秒,重量442克,内有TNT炸药和杀伤性碎片,炸药爆炸范围两米,而爆炸后所溅出的碎片可能超过10米远。
火炮类
M2型60毫米迫击炮
M2型60毫米迫击炮原本仿制于法国的布兰德60毫米迫击炮,在1938年开始采用,美军的每一个步兵连当中,大概会配备4门,海军陆战队也是同样如此。它的口径为60毫米,炮口初速158米每秒,最大射程1840米,方向射界14度,高低射界-40度~+85度,最快射速每分钟25发左右,炮管长度730毫米,全炮重量19.07千克。当年在太平洋战争中,这种迫击炮在美国海军陆战队当中,几乎成为了班到排级别的支援武器。
M20型75毫米无后坐力炮
M20型无后坐力炮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装备美国陆军和海军陆战队,火炮重量47千克,总长度2.1米,炮管长度1.7米,口径75毫米,发射75×480毫米的炮弹,弹药重量9.3~10.3千克,炮口初速300米每秒,最大射程6300米,可以使用M1917重机枪的支架射击,也可以安装在威利斯吉普车上进行射击。火炮仰角-27度~+65度,回旋角度360度,它除了可以发射常规炮弹外,还能发射穿甲弹、破甲弹,可对坦克、碉堡等进行有效打击。
M1型75毫米榴弹炮
M1型75毫米榴弹炮,在上世纪20年代研发,1934年正式定型,并装备美国陆军和海军陆战队,该型火炮的最大射程9000米,每分钟最快射速5发,炮弹初速381米每秒,炮组成员需要6人,运输时可以使用威力斯吉普车托运或军用卡车托运。后期还有很多M1型75毫米榴弹炮被改为了自行火炮,在二战太平洋战场当中,这种火炮也得到了发挥。
M1型81毫米迫击炮
M1型81毫米迫击炮在上世纪30年代开始装备,口径81毫米,方向射界5度,高低射界-40度~+85度,炮身长度1278毫米,全炮重量61.5公斤,最快射速每分钟25~30发左右,最大射程3000米,炮口初速217米每秒。在二战太平洋战争当中,M1迫击炮也被美国海军陆战队大量采用,而且它很轻便,可以将炮管、炮架、和座板分离,士兵能分开带走,再次使用时也能快速组装。
M2/101型105式榴弹炮
M2/101型105毫米榴弹炮在40年代初期开始装备,也包括海军陆战队,用它来取代之前的M1型75毫米榴弹炮。该型火炮的全重2.3吨,全炮长度5.9米,方向射界45度,高低射界-5度~+65度,最快射速每分钟12发,弹药重量14.98公斤,弹药爆炸范围20~30米以内,弹药种类还包括烟幕弹、榴霰弹、燃烧弹、弹化学等等,炮组成员为8人,运输时可以使军用卡车或半履带车托运。在太平洋战场当中,M2/101型105毫米榴弹炮也发挥出很大作用,并且这种火炮一直使用到上世纪60年代才被淘汰。
军用车辆
GMC-353通用卡车
它是二战期间美军最常用的军用卡车之一,无论是陆军还是海军陆战队都装备很多,它能够胜任弹药运送任务、物资运送任务、作战人员运送任务、火炮牵引任务、救护任务和通讯任务等等,全车长度6.93米,宽度2.32米,高度2.24米,正常是采用敞篷设计,在运兵时也可以安装帆布车顶。动力系统搭载了一台GMC270型4.4升6缸汽油发动机,最大功率104马力,最快行驶速度每小时71公里,车身载重量2~4吨。
DUKW-353轮式两栖运输车
DUKW-353两栖运输车在1942年开始装备,它基于一个六轮卡车的底盘改进而来,车体呈现船状,车身长度9.3米,宽度2.4米,高度3米,车身全重6.5吨,车身尾部带有一个螺旋桨式推动装置,水面最大行驶速度每小时12公里,陆地最大行驶速度每小时45公里。DUKW-353两栖运输车,当年除了在诺曼底登陆中使用外,也在太平洋岛屿作战当中大展身手,它可以将弹药、火炮、士兵,甚至是威利斯吉普车运送到陆地。
道奇T214通用车
道奇T214在上世纪40年代初期开始装备美军部队,它经常与威利斯吉普车一起使用,还被大兵们称为“中型吉普车”。T214要比威利斯吉普车更大,更重,车身重量达到3吨,同时它也是一种多用途车辆,还衍生出救护型、运兵型、通讯型、侦察型、指挥型、人员乘用型、战地救护型、火炮牵引车型、以及自行火炮等,车身长度4.88米,宽度1.98米,高度2.06米,它搭载了一台直列6缸两气门发动机,排量3.7升,配备手动4速变速箱,最大功率92马力,最快行驶速度每小时85公里。
道奇WC54战地救护车
它是道奇系列当中的一个战地救护车版本,安装了全封闭式金属舱,该车可以在战场当中快速运送伤员或执行战地医疗任务。在二战期间这种型号大概生产了23000辆左右,除了美国海军陆战队和陆军使用外,也援助到其他同盟阵营当中,并且也收到很好的反馈。
威利斯多用途吉普车
威利斯是二战期间美军大量采用的吉普车,也是现代民用越野车的鼻祖,在上世纪40年代初期开始装备美军,并且一直使用到上世纪70年代末期,直到悍马战车出现将它代替。在二战期间,美军的每一个步兵营都会装备很多威利斯,它能运送士兵、战场侦察、通讯指挥、火炮牵引、物资运输,甚至能执行伤员运送任务,多用途能力特别强。它的战斗型还可在车身顶部安装一挺M2重机枪,或者是无后座力炮。
装甲战车/坦克
M3轮式侦察车
M3轮式装甲车在上世纪40年代初期开始装备美国军队,也包括海军陆战队,它一般主要用于侦察和运兵任务,车身顶部安装一挺12.7毫米重机枪,采用敞篷式车舱,它还具备一定的防护,装甲厚度6~12毫米左右,车身战斗全重5.62吨,车组成员1~2人,车舱可承载5~7名士兵。车身总长度5626毫米,宽度2032毫米,高度1994毫米。动力部分搭载了一台大力神JXD直列6缸汽油发动机,最大功率110马力,最快行驶速度每小时91公里。当年除了美军自己使用外,也有很多援助给其他同盟阵营,包括英、苏等。
M3半履带式运兵车
M3半履带车在1939年研制成功,1940年开始装备部队,它属于一种战场运兵车辆,车身战斗全重8.89吨,车组成员为3人,车舱可承载10人,车身总长度6.13米,宽度2.22米,高度2.69米,履带宽度305毫米,长度1.184米。动力部分搭载了一台怀特160AX型六缸直列汽油发动机,最大功率94马力,最快行进速度每小时64公里,车舱顶部还可架设一挺12.7毫米重机枪,又可防空,既可平射。M3半履带车在二战太平洋战场当中也被广泛使用。
“灰狗”M8轮式装甲车
“灰狗”M8轮式装甲车由美国福特在上世纪40年代中期完成设计,并装备美国陆军和海军陆战队,到1945年这种装甲车大概生产了8500辆左右。“灰狗”M8装甲车的最大特点就是机动性强,反应能力快,虽然装甲防护较弱,但行进速度快,能在战场中胜任侦察任务、步兵支援任务,或跟随坦克进行反装甲任务。车身战斗全重7.89吨,车身长度5.63米,车身宽度2.54米,车身高度2.47米,车组成员为4人。它的动力系统搭载了一台大力神JXD型6缸直列汽油发动机,最大功率110马力,并配备4速手动变速箱,最快行驶速度每小时90公里。主武器安装了一门37毫米火炮,炮塔顶部配备一挺12.7毫米重机枪,可用于高射防空,炮塔内侧还有一挺7.62毫米同轴机枪,主炮备弹80发,并列机枪备弹1500发,重机枪备弹量400发,火炮俯角-10度~+20度。在二战太平洋战争期间,“灰狗”M8装甲车也有少量配发给美国海军陆战队使用。
LVT-4两栖登陆车
LVT系列两栖登陆车是二战期间美国海军陆战队最常见的作战装甲载具,当中包括作战型、运兵型、自行火炮型、救护型、通讯型等等,总之,多用途能力特别强。图中的是LVT-4运兵登陆型,属于LVT-1型的衍生型号,车舱部分加宽,并增强了装甲防护,车舱内可容纳30名全副武装的士兵,也能运载4吨以内的货物,车身顶部安装了2挺M2重机枪用于防护,车身战斗全重17.5吨。当年LVT-4型两栖登陆车,不仅参加了诺曼底登陆战,也被大量投入太平洋岛屿作战当中。
LVT-1两栖登陆车-战斗型
它是LVT-1的作战型,安装了一个斯图亚特轻型坦克的炮塔,主武器内置一门37毫米火炮,副武器为1挺7.62毫米并列机枪,车身自重13.72吨,车身长度6.55米,车身宽度2.94米,车身高度2.47米,搭载了一台水冷汽油发动机,最大功率120马力,陆上最大行进速度每小时19公里,水上最大行进速度每小时10公里,最大航程96公里,车身装甲厚度10~30毫米,在太平洋岛屿作战当中,它充当两栖坦克的角色。
LVT-1两栖登陆车-75毫米自行榴弹炮
它是LVT-1的自行火炮版,在车舱顶部安装了一个露天式战斗舱,内置一门75毫米榴弹炮,副驾驶位置有一挺7.62毫米并列机枪,车身战斗重量15吨,其余的尺寸,长度,以及发动机都与上一个版本相同。
斯图亚特M3轻型坦克
斯图亚特系列轻型坦克在上世纪40年代初期开始装备,并分发到陆军和海军陆战队当中。它的战斗全重为12.5吨,车身装甲厚度25~44毫米,主武器配备了一门37毫米火炮,副武器为2挺7.62毫米机枪,炮塔侧面也可以安装额外的M2重机枪或M1919A4重机枪。动力系统搭载了一台由凯迪拉克所生产的直列汽油发动机,最大功率250马力,最快前进速度每小时40公里。虽然它是一种轻型坦克,但在二战太平洋岛屿作战当中也非常实用。
谢尔曼M4中型坦克
谢尔曼M4中型坦克也是美军在二战期间大量装备的坦克之一,在1940年期间研制,1942年开始装备,当中还出现很多衍生型号,具体功能不同,作战用途不同,还包括火箭炮车,喷火坦克等。在二战期间,M4中型坦克也作为美国海军陆战队的主要武器,对比当时的日军各型号坦克,谢尔曼M4的火力、机动、防御都要高出一大截。它的动力部分搭载了一台Ford GAA型汽油发动机,最快行驶速度每小时38公里。主武器安装了一门75毫米M3坦克炮,副武器为2挺7.62毫米并列机枪,车身顶部还可分别安装1挺M1919A4和M2重机枪,车身装甲厚度13~76毫米,战斗全重33.65吨。
M10坦克歼击车
M10坦克歼击车在1942年开始装备美军,它采用了谢尔曼中型坦克的底盘,并在外面加装了一层倾斜式装甲,防弹性能更好,车身战斗全重29.6吨,成员为5人,车身长度6.83米,车身宽度3.05米,车身高度2.57米,搭载一台水冷汽油发动机,最快行进速度每小时51公里,主武器为一门76.2毫米M7型反坦克炮,副武器为1挺M2重机枪,车身装甲厚度9~57毫米。虽然M10属于美国陆军的装备,但在二战期间也有少量曾随同海军陆战队参与太平洋战役。
谢尔曼T-34 “风琴” 火箭发射车
T34“风琴”火箭炮在二战中期开始使用,当年应用在诺曼底登陆战和太平战场当中,这种火箭炮并不是独立的,而安装在谢尔曼中型坦克的炮塔上,火箭炮口径114毫米,炮管长度2286毫米,装弹数60发,最大射程4800米,它外部有一个电动发射装置和电线,炮手可以在坦克车内控制发射。
那本期有关二战美国海军陆战队在太平洋战场所使用的武器装备,就为大家盘点到这里,如果你还有哪些想要补充的,或者不同的想法,欢迎在评论区中表达,想要了解更多武器装备内容,请记得关注,下期继续为大家更新。
查看原图 48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