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张到崩盘 许家印如何输掉了这场2万亿“赌局”

图片
风口浪尖中的恒大,违约节奏不断。最近更是引得广东省政府派工作组正式进驻,央行、银保监也齐齐就恒大问题发声。
吃瓜之余,其实有许多待解的疑问。为何一家世界500强企业,总资产规模2.3万亿,比广西省一年GDP都要多的巨无霸房企,一夜之间就变得摇摇欲坠了?
事实上,从恒大诞生以来,许家印就善于利用高额的回报承诺,将机构投资者、朋友圈、供应商乃至于高管和员工绑定在其狂奔的“战车”上。过去的十几年里,恒大通过与资本共舞,博弈腾挪,增加杠杆,总资产也迅速从不足百亿膨胀至两万亿元以上。
然而,资本即是解药,也是毒药。无尽地扩张,对调控决心的低估,最终戳破了绚丽的泡沫,恒大财富的挤兑引爆了整场危机。
为了更好地剖析与理解恒大,我们将从恒大庞大的资产扩张之路做切入,为您探寻恒大轰然倒下的背后原因。
风起羊城
与许多富豪的经历类似,许家印的创业之路也是被“逼”出来的。
1996年底,在中达做职业经理人的许家印,向老板提出涨工资的要求,被拒绝后辞职并创立了恒大。
日后谈起此事,许家印曾表示:“如果当时我能拿到10万、20万年薪,可能就不会去想自己创业的事了,也就不会有今天的恒大。”
图片
对于刚刚起步的恒大,许家印意气风发,准备大干一场。但以当时一个高级打工人的积蓄来说,涉足资金密集型的房地产业,很可能收获“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的结果。
当时许家印看上了位于广州工业大道的广州农药厂地块,厂方对于土地出让的要价超1亿元。在谈判中,许家印没有对土地价格做出丝毫还价,只提了一个要求,分期付款。第一笔费用只需付款500万元。
但其实恒大连这500万元都拿不出来,经过一番思考,许家印想到了贷款,希望以此来解决资金问题。这是许家印第一次触碰金融杠杆,日后他和恒大都将深度沉迷其中。
最后,凭借人脉关系,许家印为恒大拉来了600万元的银行贷款。除去交付500万元的首期土地出让金,恒大还剩下100万元的公司运营费用。
钱和土地的问题解决后,为了进一步降低公司前期的资金压力,许家印还要求合作的施工方代发建设工资,这样的做法甚至延续到了2021年。
就这样近似于空手套白狼一般,加了杠杆的恒大,如同长了翅膀,开发的第一个项目金碧花园,开盘当天便销售一空,回笼资金八千多万元。
许家印长舒了一口气,恒大也在广州站稳了脚跟。风,从这时起,即将从羊城刮向全国。
豪赌上市
在广州扎根后,许家印的野心并不止于广州10强,他还有更大的野望与梦想。
2002年,许家印控股琼能源,不久后将其更名为绿景地产,这是中国最早上市的A股的房地产企业之一,许家印曾打算将恒大的房地产业务尽数注入,如果成真,后续恒大的历史或将就此改写。
但是,为追求利益的最大化,让许家印做出了完全不同的决定。
2006年开始,房地产市场进入大牛市,但A股中的地产股却还处在熊市之中,市场对于房地产企业的估值明显低于港股。于是,许家印放弃原有整合计划,一边将A股上市的绿景地产出手;另一边将恒大的房地产业务集中整合于恒大地产,试图通过港股上市的计划来绑定机构投资者。
图片
前期如许家印预料的一样顺利,2006年-2007年,恒大向德意志银行、美林、淡马锡及瑞信融资到了8.3亿美元,部分外资贷款的利率接近20%。有了这些资金支持,恒大开始激进地扩充土地储备和项目,以期望上市后获得更高的估值和融资。
即使是在2007年10月国家开始宏观调控房地产之后,恒大仍未收手,逆势大量拿地。截止2007年末,恒大的土地储备达到4580万平方米,较2006年增加了近七倍。此时,恒大的总资产扩张至213.8亿元,总负债为205.3亿元,资产负债率高达96%。
为了上市,恒大在杠杆资金的帮助下,把估值和规模做到了最大。可是,人算不如天算,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的意外爆发导致恒大路演失败,公司于当年3月20日中止了上市计划,过度扩张带来的经营困难和海外融资产生了交叉违约,把恒大推到了悬崖之上。
关键时刻,许家印经营多年的朋友圈发挥了作用。那段时间,许家印其他的事情不干,专门前往香港四大家族郑裕彤家里打牌,借此还认识了刘銮雄、杨受成等一众香港大亨。
正是在郑裕彤等一众香港富豪的支持下,恒大从科威特投资局、德意志银行和美林机构处又拿到了5.06亿美元的融资,燃眉之急顿时缓解。当时传言称,那两个月里,许家印瘦了将近20斤。
度过危机的恒大,很快就等来了房地产政策的松绑。2009年国家大幅放松银根,房地产市场大幅回暖。恒大之前买的地价值又翻了翻,并借此机会重新公开招股,并在2009年11月完成在港交所上市。
经历了这次曲折的上市博弈,许家印加杠杆的豪赌又赢了,他赌对了市场,也赌对了调控终将松绑。从这时起,背上债务,用足杠杆,等待调控松绑就成了恒大打造万亿资产包的不二法门。
永续债狂奔
上市后的恒大,在资金的支持下蒙眼狂奔,每一次遭遇调控,反而成了恒大逆势拿地的冲锋号,许家印似乎很笃定,房地产永不落!
2010年,包括“限购”在内的一系列调控政策出台,信贷和融资渠道均被收紧。
但获得大量美元融资的恒大,则开启了一段狂飙之路,重仓布局三线城市。2010年恒大的合约销售突破5百亿元,2013年又突破一千亿元,其中三线城市的贡献超过50%。随着2013年国内房地产市场开始出现分化,恒大又提出了向回暖中的一、二线核心城市转型的战略。但是,钱从哪儿来呢?
好赌、善赌、敢赌的许家印为支持恒大转型,开创性地为房地产行业引入了一个新玩法——永续债。
图片
永续债顾名思义,是无固定到期日的债券,一般情况下投资方不具有对债券本金的求偿权,而发行方拥有赎回的自主选择权。因此,永续债在会计处理上可以被认定为权益,而非负债。
恒大将永续债设计为2+N模式,即在发行的前两年需支付10%-12%的利率,但若第三年未赎回利率就以30%的增长率跳升。显然这是一种极其诱人,但又足以致命的新“玩具”。
在2013 年,恒大共计发行了246亿元的永续债,2014年再次发行264亿元。依靠永续债的资金支持,恒大在北京收购了丽宫,建设了恒大华府等项目,快速完成了在京、津、沪、杭等一、二线城市的布局。
2016年,随着房价开始反弹,恒大的合约销售同比大幅增长了85.4%,以3734亿元的销售额,超过万科,首次成为当年房地产行业冠军。
不过,付出的代价就是恒大的资产包和负债包双双翻倍。
2015年末,恒大的总负债和总资产还分别为6149亿元和7570亿元,对应资产负债率为81.2%;到了2016年末就达到1.16万亿元和1.35万亿元,资产负债率上升至85.9%。
到了2016 年末,恒大的永续债累计余额已高达 1129亿元。若将这些永续债计为年报中的负债,恒大公司的实际资产负债率接近惊人的95%。
这样加杠杆地扩张自然伴随着大量质疑,发行永续债的做法也被海外机构认为风险极高。恒大在国际评级屡遭下调,在港股的估值甚至只有600亿港币左右。
此时,解决永续债等问题就变得刻不容缓,许家印再一次挥舞起“杠杆”那根魔棒,
终极一舞
只不过,这一次,时代变了。2016年,中央经济会议在12月召开,首次明确提出了“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至此之后,“房住不炒”成了房地产出台新政的核心依据。
耳聪目明的房企,这时便开始积极地降本增效,主动推进“去杠杆”改革。但习惯了“胜天半子”的许家印,显然不打算放慢恒大的奔跑速度。相反,为了应对债务,他选择了更加大胆,更加激进的计划——回A股上市。试图继续刀尖上跳舞,以融资打败债务。
图片
为了成功借壳上市,许家印采取了三步走方案,先是将恒大地产集团更名为“中国恒大集团”,以显示其多元化业务发展战略。并与深深房签署合作协议,计划将其地产板块(恒大地产)注入后最终实现在A股的分拆借壳上市。
其次,主动向地方政府示好。2017年开始,恒大便加大了捐赠扶贫力度,对毕节市进行整市帮扶,累计捐款100多亿元,并派出2000多人扶贫团队,帮助毕节市贫困人口脱贫,而毕节市正是深圳市的对口帮扶对象。另外,在“宝万之争”的关键时刻,恒大将其持有的万科A股以每股18.8毛的价格转让给了深圳地铁集团,帮助深铁成为万科第一大股东,以自己亏损70亿元的代价,解决了万科股权之争。
最后,在资本市场无所不用其极地提高恒大估值。包括集中释放利润;大手笔真金白银地回购并注销自家股票;拉牌友刘銮雄100多亿买入恒大股票等等。
图片
2017年6月底,恒大甚至主动赎回了1000多亿的永续债。到了2017年10月,恒大市值达到4280亿港元,许家印身价一度超过400亿美元,成为中国首富。
当时,许家印和恒大对于完成借壳上市A股都颇有信心,多次在媒体上放话,表示跟证监会一直保持着非常畅通的沟通,在这样的预期下,恒大还引进带有兜底协议的1300多亿战略投资。
在许家印与恒大眼中,只要顺利完成A股借壳上市,就可以获得大规模的股权融资,降低高企的杠杆。为此恒大不惜花费了大量资源向政府示好,大规模回购股票等等。
但是,许家印还是低估了这次国家限制房地产行业在A股融资的决心。2020年8月,国家提出“三条红线”的监管政策,对房地产公司控制负债提出了较高要求,恒大踩中了全部的“三条红线”。
2020年11月,恒大与深深房宣布重组终止。借壳上市最终没有获得证监会审批,恒大又无法在盈利上获得持续改善,当初为上市而做的一些列资本运作,如今看来,反而为恒大带来了全线崩盘的风险。
截止2021年12月14日,恒大的港股市值只剩下208.6亿港元,对比许家印做首富时的4280亿港元,已经是砍到了脚面。
关于恒大为什么会崩盘,各方面有很多猜测,有人说因为负债太高,被2万多亿债务拖垮;也有人说恒大资产流动性太差,手里的土地和资产卖不上价;更有人说是恒大项目不挣钱,盈利能力出了大问题。
但通过梳理恒大关键节点的发展史,我们发现,恒大的问题更多出自恒大自己。不相信调控的定力与决心,寄希望于调控松绑来逆风翻盘,才是恒大走向今天的最主要原因。
也正因为如此,各个部门针对恒大问题的定性与回应也高度一致——“自身经营不善、盲目扩张,”“是个案”,“对资本市场稳定运行的外溢影响可控”等。
网络上,有这么一份关于恒大的文件,名为《恒大集团各级领导客史记录总表》,文档中披露了许家印父子及一众恒大管理层穷奢极欲的生活细节,读一读这份文档,或许更能帮助你理解恒大为何会有如今的境遇。
文/北青-北京头条记者 李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