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老校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图片
北京汇文中学金帆合唱团用一曲《追寻》拉开研讨会的序幕
图片
北京汇文中学郭杰校长做主旨报告
图片
图片
图片
2021年,在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之际,北京汇文中学(以下简称“汇文中学”)迎来了建校150周年。学校诞生于中华民族濒临危亡的历史时期,在“西风东渐”的影响下建立,始终根植、成长于中华大地,把自身前途与国家、民族命运紧紧相连。可以说,孕育在血脉里的红色基因让学校茁壮成长。
如今,汇文中学已发展成为一个有着光荣传统、充满生机活力的教育集团。150年来,约有五万余名毕业生从这里走出,成为国家建设的中坚力量,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做出巨大贡献。
承百年文脉,育时代新人。作为汇文人,该如何肩负未来的使命与责任?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时期。立足新发展阶段,我们将汇文中学作为“微观样本”,探寻其发展历史与成长规律,既有独特价值,又有深远意义。
“大公”精神育栋梁
丹心从来系国家
2021年9月1日,国家领导人在中央党校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共产党员为的是大公、守的是大义、求的是大我。结合办学实践,回顾汇文中学150年育人求索之路,一辈辈汇文人遵循规律、坚守本心、躬身笃行,以富有创造性的教育实践奉献于社会、国家和民族。
可以说, “为大公、守大义、求大我”同样是汇文中学的价值坚持与目标追求。
何谓“大公”?“大道之行,天下为公。”所谓“大公”,就是国家利益,也是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爱国重德成为学校的五大传统之首。培育国之栋梁,是汇文中学延续至今的育人目标。
在中华民族遭遇最为黑暗、屈辱的时期,面对国家的满目疮痍与列强的无理欺压,汇文学子迸发出无限责任与勇气。在五四运动中,汇文中学是北京13所主要参与的学校之一。其后,年轻师生的身影先后出现在“三一八”惨案、“一二·九”运动、抗日战争以及解放战争中。
在汇文校史馆的英烈墙上,悬挂着25名出身于汇文的烈士照片。这其中有汇文中学第一任党支部书记、被毛泽东同志誉为共产党人好榜样的彭雪枫将军;有在“三一八”惨案中为国牺牲的唐耀坤、谢戡,有学生运动领袖于子三,他曾是浙江大学学生会主席。
救亡从未忘复兴。“科学报国”时时刻刻激励着汇文人。在汇文中学走出的学生中,仅两院院士就已超过30名。863计划倡导者光学家王大珩,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神经外科专家王忠诚,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成就奖”获得者、石油专家王德民等,均是优秀学生代表。
丹心从来系家国。回忆汇文中学1931年版校歌,有这样几句令人热血沸腾的歌词——“我汇文重自强,宏造就做栋梁,尔我兄弟齐奋发,扬祖国之荣光”。可见,这是汇文师生自觉承担历史使命的写照。历史洪流奔腾不息,百余年来,为“大公”办学、育人,为“家国”书写、拼搏 ,已成为凝聚汇文人精神的核心。
值得一提的是,汇文人守“大义”。我们的“大义”是“一切为民者,则民向往之”。立足新发展阶段,汇文中学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履职为民、勇于担当的实际行动,为国家、为民族培养适应未来挑战和社会发展的人才,促进教育公平、均衡与高质量发展,这是我们当今教育工作者肩负的“大义”。
代代师生“求大我”
优质均衡初见成效
思绪回到十年前。汇文中学建校140周年前夕,我随前任校长陈维嘉先生拜访老校友王忠诚院士。一见面,老先生就拉着陈校长的手说:“汇文对我有恩呐!”
当年,由于家庭经济困难,王院士被迫从汇文中学辍学,只身到烟台乡下任职小学教师。时任校长高凤山先生得知此事后,立即吩咐人免除王院士学杂费,通知他第一时间返回汇文继续学业。后来,王院士被北京大学医学院录取,成为我国神经外科领域的一代名医。在我看来,这就是汇文精神中的“大义”,为了学生,更为了国家发展培养人才。
大战大考炼真金。如今,我国基础教育获得长足发展,但目前发展仍不均衡、不充分,与“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还存在一定差距。为了满足群众对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迫切愿望,作为传统优质校的汇文中学,可谓责无旁贷。
2016年,汇文中学教育集团成立。目前,集团内共有5所学校和5所联盟校。集团校由汇文中学校长担任法人,在校学生共4900余人,教职工560余人,分布在东城区和朝阳区的4个学区。
2021年9月1日,位于永外街道的汇文南校区如期开学,获得属地居民和社会各界的良好反响。今年,汇文各校区初一年级共计招生942人,是2013年初一新生人数的4倍多。招生规模迅速扩大的同时,汇文中学的教育质量依然保持着高水平。汇文实验学校、汇文垂杨柳分校的成绩明显提高,弘善等新建校区成绩基本与汇文本部保持一致。各校区德、智、体、美、劳等亮点频出,尤其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方面,突出的成绩赢得多方好评。近年来,汇文中学坚持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在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方面已初见成效。
千磨万击,愈加坚劲;风雨兼程,行稳致远。
从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德高望重的前辈师长,到新中国第一批特级教师阎述诗先生,直至后来以高文会、裴新生等十几名特级教师为代表的师德高尚、学识广博、业务精良的汇文教师群体,不断保持和传承为师者的初心。他们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教之以事而喻诸德,以人格魅力引导学生心灵、以学术造诣开启学生的智慧之门;以赤诚之心、仁爱之心投身教育事业,奉献着自己的光和热。守护教育“大义”,一代又一代的汇文教师展现出的师者精神,就是我们砥砺前行的力量。
汇文人秉承着“求大我”的精神。“大我”,不仅指宽广胸襟、无私气度,更是一个大写的“人”字,一个摒弃“小我”、超越“自我”、心系人民、胸怀天下的“人”字。
这世界,正因为有了大写的“人”字,世界才充满生机和希望;这时代,正因为有了为民造福的信念,才会让真诚、热血、实干赢得荣光与骄傲。现下,师生们面临着各种挑战,我们更要引导“汇文人”自觉把“小我”融入“大我”,让青春在拼搏奋斗中闪光,让梦想在乘风破浪中升华。
塑教育大格局
全人理念贯穿办学历程
历史上,汇文英雄辈出。在汇文校园的绿草丛中、玉兰花下、纪念碑前,处处闪现着英雄的身影,时时回响着“英雄班”的名号。
1954年,汇文中学第一个英雄班——“吴运铎班”诞生。至今,学校已经命名了149个英雄班。以英雄精神为坐标,让反映时代价值的英雄激励万千学子,引导师生树立坚定的政治信仰,根植浓厚的家国情怀,肩负起为祖国繁荣富强做出贡献的使命担当。
乘风破浪需要“求大我”之气度胸怀。古人说,格局定荣枯。“融汇天下文化之精华”是汇文中学的核心文化理念,我们追求的是一种有包容度、塑造开阔人生大格局的教育。严格要求下的较大自由度,是促使学生自主与创新能力跃升的关键。学校创新教育手段,提升教学效率,循循诱导学生们增强自主学习能力,为创新型人才的培育奠定坚实基础。
近期,国家“双减”政策落地。我们认为,“双减”政策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以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本的价值追求。
1926年,从时任校长高凤山先生提出“全人教育”的办学宗旨开始,到1998年,时任校长李仲秋先生在“全人教育”思想基础上提出“以人为本、重在发展”的办学理念,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的办学理念贯穿汇文中学的办学历程。
近年来,汇文中学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自觉摒弃实用和功利主义所追求的分数至上、升学率至上,关注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可持续发展,形成以核心素养培养为导向的小、初、高相互衔接贯通的课程体系和培养模式。
国家“双减”政策出台,更加坚定了汇文办学理念、办学模式的信心,学校迅速行动起来,在保质保量地完成“双减”工作的各项规定动作之外,进一步加大校本教研工作力度,扎实推进以提升课堂和作业质量效率为目标的系列措施。
百年大党的恢宏气度、盛世中华的万千气象、伟大民族的自信自强,让人民教育事业站在新的起点。回顾汇文历史,我们仰视那些不朽的名字,正是一个又一个“为大公、守大义、求大我”的英雄们。无论革命先烈还是国家院士,都是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真正“信一辈子、守一辈子”,历经沧桑而初心不改,饱经风霜而本色依旧。为人师表,汇文人更应把这份赤诚坚持好、发展好。
汇文中学治校办学的“郁郁乎文哉”,其本质就在于历代“汇文人”接续对前人成功经验进行总结提炼和拓展创新,牢记历史淘洗下来的思想精华,并结合时代发展的现实要求,不断充实和丰富这些根本性内容,不断形成适应不同时期发展的主导文化。如斯理念,深厚而凝重,历久而弥新,贯穿了汇文150年的征程,并熔铸为汇文人对国家、对民族、对社会的使命感、责任感与价值观。
文/郭杰(北京汇文中学校长)
供图/北京汇文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