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我们讲了胸痛的常见原因《胸口突然痛一下,是不是心脏有问题?怎么办?》。有很多读者在问:胸闷、总觉得喘不过气是为什么?今天我们就来说胸闷的常见原因。
当一位患者主诉“胸闷”,或者“气短”“憋气”“气不够用”“吸气吸不到底”“呼吸急促,浅快”“呼吸粗重”等等,转化到医生的专业语境中,都代表“呼吸困难”。
当然,从实际的严重程度上来说,的确不是都很“困难”,有时只是呼吸不适的感觉。
呼吸的过程可不只是吸气和呼气的动作,还包括了很多环节,除了大家都能想到的口鼻、气道、肺部,还有心脏、血液、推动呼吸运动的骨骼肌肉以及全身消耗氧气的每一个细胞都参与其中,并且还需要大脑和神经系统协调控制整个呼吸的过程。
呼吸困难是一种主观的呼吸不适感,呼吸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出现问题,都有可能引起呼吸困难。
常见的病因主要是以下几大类问题:与呼吸道相关的问题、与心血管相关的问题、与代谢/血液相关的问题、与肥胖、缺乏锻炼相关的问题及心理方面的问题。
No.1
与呼吸道相关的问题
既然叫“呼吸困难”,呼吸道相关的疾病当然是罪魁祸首。呼吸系统的功能主要分为两个主要部分,通气过程和气体交换过程。
通气过程主要是指气体吸入和呼出的过程。
影响气体吸入的疾病
一些上呼吸道疾病,比如感冒,鼻窦炎,鼻炎等,引起严重鼻塞或鼻咽部阻塞的时候,就会有“喘不过气”,不得不“张口大口喘气”的感觉,相信大家都体会过。
而下呼吸道疾病,比如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或者气道内的异物、肿瘤,也会带来“胸闷”,“吸气吸不到底”或者“呼气费力”的感觉,呼吸看起来可能很深,显得非常费力。
包被在肺部表面的胸膜如果出现异常,比如因气胸,胸腔积液而使肺被压缩,或者胸膜炎粘连使肺不能正常扩张,也会引起通气异常。
另外,如果神经肌肉相关的疾病使呼吸肌没有力气(如重症肌无力,肌炎,渐冻症等),或者肋骨,脊柱等骨骼问题(如脊柱侧弯)引起胸廓畸形,也会让肺部不能充分扩张,降低通气效率,给患者带来呼吸困难的症状。
影响气体交换的疾病
气体交换过程主要发生在肺泡和肺泡周围的肺血管之间。
累及肺泡的疾病,比如各种病原体引起的肺部感染,肺部肿瘤,肺气肿以及间质性肺疾病都会阻碍气体交换的过程。累及肺部血管的疾病,比如肺栓塞,肺动脉高压等,同样会影响气体交换。
这类疾病都会因为直接导致低氧血症,感觉空气不足而出现“呼吸急促”、“呼吸频率快”等呼吸困难的表现。
No.2
与心血管相关的问题
心血管系统的主要作用,是把富含氧气的血液输送到全身,再把气体交换后的富含二氧化碳的血液运回肺部,把二氧化碳排出体外。所以,所有影响到心脏动力的疾病,都可以出现胸闷、气短等呼吸困难症状。
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时,心肌收缩力因为缺血缺氧而受限,就会出现胸闷;缺血缓解以后,胸闷就会好转。
所以,心绞痛并不像它字面的意思一定会有疼痛,也不是绞着痛的意思,胸闷也是心绞痛非常常见的表现形式,尤其是在老年和女性患者中,很多冠心病患者并没有疼痛,而是以胸闷、气短为主要症状。
另一个更需要引起关注的心血管疾病,是心力衰竭。
顾名思义,心力衰竭时,心脏没有力量推动血液在循环系统中流动,一部分血液会淤积在肺部,降低气体交换的效率,患者会出现非常严重的咳嗽、胸闷、喘息,甚至不能平卧,一躺下就咳嗽憋气,要坐着喘气。
因为表现为严重的咳嗽和喘息,一些老年人的心力衰竭有时也可能被误诊为“肺炎”。
No.3
与代谢/血压相关的问题
一些全身疾病,会导致血液中的成分异常,从而影响了正常的呼吸过程,或者影响呼吸功能的调节。
严重的贫血时,血液中能够运送氧气的血红蛋白不足,也会表现为“气短”,“气不够用”的感觉。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尿毒症、妊娠时高孕激素或者服用了黄体酮等情况,血液中的异常代谢废物,激素或药物直接作用在呼吸中枢,会导致呼吸功能的调节异常,可能表现为“浅快”的呼吸,也可能出现总想“长出气”,“深呼吸”等症状。
除了前面说的这些疾病方面的问题,其实还有很多“非疾病”的原因,让很多“健康”人群深受胸闷,气短困扰。我们也可以一一来盘点一下。
No.4
与肥胖、缺乏锻炼相关的问题
肥胖也是呼吸困难的重要原因,这一条咱们必须拿出来单独说。
肥胖的患者,尤其是腹型肥胖,腹部脂肪堆积会造成腹部腔对胸腔的压力增加,导致胸腔容积减小,肺部受压,并且呼吸肌的肌力往往也比较差。
所以,肥胖的患者即使在没有任何疾病的情况下,肺通气量也比体重正常的人更低。而他们体重过大,全身的耗氧量又比其他人高,因此很容易出现胸闷、气短的症状。肥胖的患者还更容易出现睡眠呼吸暂停、支气管痉挛(哮喘)等问题。
尽管有些肥胖者的血压、血糖、血脂这些代谢相关指标并无异常,但仍然会增加各种疾病的发生风险,因此:
“健康的胖子”是不存在的,肥胖本身就是一种需要治疗的疾病,这也是很多现代人需要直面和勇敢解决的问题。
除了肥胖以外,缺乏锻炼也是没有疾病的人群出现“呼吸困难”的另一个原因,也叫做“去适应性”。
运动对于改善呼吸功能也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运动可以训练心脏推动更多血液流动,诱导毛细血管生长,以增强氧供和组织利用氧气的效率,提高“适应性”。
而如果长期是久坐的生活方式,会逐渐“去适应性”,依赖无氧代谢,降低呼吸过程的整体调节能力。即使在没有疾病的情况下,也更容易出现“呼吸困难”的症状。
No.5
心理方面的问题
一些与情绪相关的心理问题,如:惊恐发作、焦虑、抑郁、愤恨及创伤后应激等等,都有可能诱发过度通气,表现出“气不够用”、“胸闷”等症状,但其实并没有前面叙述的原因,有些人的表现会看起来很严重。
以往我们也写过相应的文章《中年老母亲,你为什么总是叹气》。
No.6
关于呼吸困难的评估
看了前面的内容,大家一定已经看晕了,没想到呼吸困难居然有这么多可能的原因。实际上,很多患者可能不止其中一种病因。
大多数持续超过4周的慢性呼吸困难患者,最常见的病因是以下5个问题: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间质性肺疾病、心力衰竭和肥胖。
当您和医生交流时,有以下呼吸不适的特点,尤其需要您仔细和医生描述:
01
呼吸不适发生的场景:是不是在一些可疑的诱因下发作,如接触过敏原、感冒、运动;是白天还是夜间出现?
02
呼吸不适发作和缓解的速度:比如是在几分钟,几个小时内迅速发生,还是在很长一段时间慢慢出现?
03
呼吸不适的严重程度:能够耐受多大量的运动(上楼、慢跑、走路、洗澡、穿衣吃饭等),呼吸的频率是否真的加快?
04
在呼吸不适发生时,还有其他什么伴随症状:比如胸痛、咳嗽、鼻塞、水肿、肌肉无力、关节肿胀等?
医生会根据您的年龄、病史、症状特点等等信息,建议您完善一些必要的检查,例如血红蛋白、血糖、肝肾功能、甲状腺功能、心电图、胸片、肺功能、NT-proBNP(筛查心力衰竭)等等,再综合所有的信息判断可能的原因。
最后,要提醒大家,如果突然发作(在几个小时内)出现严重的呼吸困难,通常需要尽快去医院就诊。尤其是出现下列情况时,一定要尽快急诊就诊评估:
心率>120次/分、呼吸频率>30次/分、喘息而难以说完整句话,喘鸣(喘息时有吹哨样声音)、大量出汗以及口唇发绀(发紫)。
参考文献:
https://www.uptodate.com/contents/approach-to-the-patient-with-dyspnea?search=%E8%83%B8%E9%97%B7&source=Out%20of%20date%20-%20zh-Hans&selectedTitle=2~150来源;zhuozhengkepu
来源:卓正科普
凡未注明“来源:健康界”的文字/视频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自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健康界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健康界力求内容的完整性和准确性,但无法保证已发表内容及所引用材料的适时性、完整性和准确性,因此只做参考使用,不建议读者以此做决策依据。
查看原图 525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