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从人们的回答和问候中看到征兆。我们注意家禽的鸣叫和乌鸦的飞翔,并从中总结出预兆。我们研究梦境,相信它们能够预示未来……就是这些罪孽,以及其他的类似罪行,使我们应得上帝的惩罚。【1】
——约瑟夫•布里恩尼奥斯,14世纪拜占庭作家
预言、启示和罪孽:围城战进入了五月的最后几周,君士坦丁堡的人们陷入了宗教的恐惧中。拜占庭人一向迷信征兆。君士坦丁堡的建立就是由于神迹的感召:一千两百四十年前,君士坦丁大帝在米尔维安大桥的关键战役前夕目睹了十字架的幻象。人们积极地追寻和阐释各种预兆。随着帝国不可阻挡地日渐衰败,这些预兆越来越与深度的悲观主义如影随形。有一个流传甚广的说法认为,拜占庭帝国将是地球上最后一个帝国,它的最后一百年于1394年前后开始。人们记起了早期阿拉伯人攻城时留下的古老预言书,广泛地诵读着它们晦涩玄妙的诗节:“七山之城,当第二十封信在你的城墙上宣示时,灾难将降临在你头上。你的陷落和你的君王们的毁灭就不远了。”【2】拜占庭人把土耳其人看作世界末日的民族,标志着最后审判,是上帝惩罚基督徒罪孽的工具。
在这种气氛下,人们持续不断地审视有可能预示帝国末日(或者世界末日)的征兆:疫病、自然现象、天使降临,等等。君士坦丁堡的古老超越了居民们的理解力,城市本身笼罩在传奇、古老预言和超自然寓意中。城内那些历经千年的古老纪念碑的最初意义已经被人遗忘,被人们认为是魔法密文,隐含着对未来的预示:公牛广场雕塑基座上的雕刻檐壁据说包含着密文写就的关于城市末日的预言,而查士丁尼大帝指向东方的巨型骑马像不再表示对波斯人的自信满怀的统治,而是预示着最终摧毁城市的敌人前来的方向。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随着围城战一天天继续下去,人们对末日审判的预感越来越强烈。有违常理的天气和持续不断炮击造成的恐怖让东正教信徒们确信,末日将在爆炸和黑烟中降临。敌基督将以穆罕默德二世的形象逼近城门。城内广泛流传着预示未来的梦和征兆:有个小孩看见守卫城墙的天使抛弃了自己的岗位;有人打捞到了滴血的牡蛎;一条大蛇越来越逼近,蹂躏大地;对城市造成破坏的地震和冰雹清楚地宣示“全世界的毁灭越来越近”【3】。所有迹象都表明,时间已经不多了。在圣乔治修道院有一份预言文件,分割成方块,显示了历代皇帝,每个方块里有一位皇帝:“随着时间流逝,方块逐个被填满,他们看到,只有一个方块仍然是空着的”【4】,也就是即将由君士坦丁十一世占据的那个方块。拜占庭人有种观念,认为时间是环形循环和对称的。第二个关于皇室的预言更印证了这种观念:建立和丧失城市的皇帝都叫君士坦丁,他们的母亲都叫海伦娜。的确,君士坦丁一世和君士坦丁十一世的母亲都叫做海伦娜。
在这种狂热的迷信气氛下,市民的斗志似乎在瓦解。城内各处不断举行代祷礼拜。不论白天黑夜,教堂内一直有人在持续不断地祈祷,只有圣索菲亚大教堂一直空空荡荡。涅斯托尔—伊斯坎德尔看到,“所有人都有聚集在上帝的神圣教堂内,哭泣、抽噎、举起双臂向苍天呼吁,恳求上帝的恩典”【5】。对东正教徒来说,祈祷也是城防工作的关键部分,和每天夜里搬运石头和树枝去修补工事一样重要。祈祷能够支撑起环绕城市的神佑的能量场。更乐观的人记起了一系列相反的预言:圣母马利亚亲自保佑着君士坦丁堡,而且真十字架的遗迹就在城内,所以它永远不可能被攻破;就算敌人打进了城,他们也顶多能前进到君士坦丁大帝的柱廊前,天使就会手执利剑,从天而降,将他们驱散。
尽管有这这样的心理安慰,威尼斯双桅帆船在5月23日带回的坏消息还是让大家对世界末日的恐慌更加强烈,这种恐惧在满月之夜持续增强。满月之夜可能就是第二天,即5月24日,但具体的日期无法确定。在君士坦丁堡市民的心理中,月亮有着一个特殊地位。月亮会从圣索菲亚大教堂的铜制穹顶上升起,照耀着金角湾风平浪静的海面和博斯普鲁斯海峡。自古代以来,月亮就是拜占庭的标志。每天夜里,月亮就像是从亚洲群山上挖出的金币,高高悬挂;月圆月缺象征着城市的古老以及它曾经经历的无止尽的时光轮回——波动沉浮、永恒而不祥。人们认为地球在最后一千年中将由月亮统治,“生命将转瞬即逝,财富变幻莫测”【6】。到5月底,人们有着一个特别的恐惧:在月亮渐满过程中,城市绝对不会失陷;但在24日之后,月亮要开始亏缺了,凶吉难卜。这个日期让群众心生恐惧。君士坦丁堡的整个预言的历史似乎即将抵达一个关键点。
因此,人们在等待5月24日黄昏时的心情是非常沉重和焦灼的。在一整天的狂轰滥炸之后,夜晚突然变得万籁俱寂。各方面的记载都同意,这是一个美丽的春夜,君士坦丁堡最美丽的时节,最后一缕暮光仍然在西方闪烁,远方传来海浪拍击城墙的声音。“空气清新,没有云彩,”巴尔巴罗回忆道,“天空纯净得像水晶。”【7】但在日落之后的第一个小时,月亮渐渐升起,城墙上的瞭望者看到了一幅非同寻常的景象。月亮原本应当是一轮完整的金盘,他们看到的却是“只有三天的新月,几乎看不见”【8】。一连四个钟头,月亮一直阴沉苍白,只露出极小的月牙,然后才“一点点艰难地恢复整个圆盘,夜间的第六个小时,才形成了完整的圆形”【9】。这次月偏食让守军感受到了预言的力量。新月难道不是奥斯曼人的标志吗?穆罕默德二世军营上空飘扬的旗帜上就有这个新月标志。据巴尔巴罗说,“皇帝以及所有的王公贵族对这个迹象都非常害怕,但土耳其人看到这个迹象,在营地内欢呼雀跃,因为胜利似乎属于他们了”【10】。对正在竭力维持民众士气的君士坦丁十一世来说,这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次日,君士坦丁堡朝廷(可能是在君士坦丁十一世的鼓动下)决定再一次直接向圣母求救,以鼓舞民众。人们对圣母的超自然神力笃信不疑。她的最神圣的一幅圣像——“指路圣母像”,被认为具有神力。据说福音书作者圣路加本人创作了这幅圣像,它在历史上曾多次在成功保卫君士坦丁堡的战争中扮演了光荣的角色。626年,阿瓦尔人攻城时,守军就抬着这幅圣像在城墙上游行。据说在718年阿拉伯人兵临城下的时候,它再次拯救了城市。于是,在5月25日早上,一大群人聚集在存放圣像的神龛处——科拉神圣救主教堂(就在城墙附近),向圣母求援。指路圣母像被放在木制托盘上,由圣像协会的成员扛在肩上。悔罪的游行队伍按照传统顺序从陡峭狭窄的街道走下:最前方的引路人举着十字架;然后是摇动香炉的黑衣教士,最后是俗家信徒,男女都有,还有儿童,大家很可能是赤着脚走路的。赞礼员引导大家咏唱圣歌。令人魂牵梦萦的圣歌的四一拍音律、人们的哀恸之声、焚香的烟雾、以及向佑护世人的圣母发出的传统祈祷,都在这个清晨冉冉升起。市民们一次又一次重复对神力保佑的强烈恳求:“请拯救你的城市,如你所知和所愿。你就是我们的武器、我们的壁垒、我们的盾牌、我们的统帅:为你的人民而战吧。”【11】据说这次游行的具体路线由圣像自己发出的力量决定,就像占卜法杖的牵引力一样。
在这种充满恐惧和虔诚的紧张气氛中,发生了一场突如其来的严重灾难。圣像突然间无法解释、“毫无缘由、不受任何有形力量干预地从人们手中脱落,掉在了地上”【12】。人们不禁毛骨悚然,狂喊着冲上前去,要把圣母像捡起。但它紧紧贴在地上,怎么也拿不起来,就像被铅块压在地上一样。教士和扛圣像的人叫嚷着、祈祷着努力了很长时间,想把圣像从泥地上捡起。最后圣像终于被捡了起来,但所有人都被这个不祥之兆震惊了。更糟糕的事情还在后面。人们战栗着重新组成了游行队伍,还没走多远,突然下起了雷暴雨。一时间电闪雷鸣,倾盆大雨和冰雹狠狠敲打着狼狈不堪的队伍,人们“既不能站直身子,也无法前进”【13】。圣像摇摇晃晃地停住了。洪流从狭窄的街道上猛冲下来,势头非常凶猛,几乎要把街上的孩童卷走:“跟在后面的很多孩子都面临被可怕的洪水卷走和被淹死的危险,好在有人迅速抓住他们,艰难地把他们拖出了奔涌而下的洪水。”【14】人们不得不放弃游行。人群作鸟兽散,心里带着对此次困境的明白无误的解释。圣母拒绝听取他们的祈祷;暴雨“一定预示着万物迫在眉睫的毁灭,就像凶猛的洪水一样,它将把万物都彻底摧毁”【15】。
次日,人们一觉醒来,发现城市被浓雾吞没了。一丝风也没有;空气沉寂,大雾全天笼罩着城市。一切都影影绰绰、沉默、无形。这诡异的气氛让人们更加歇斯底里。似乎天气也在和守军作对,消磨他们的意志。这样不合常理的大雾只有一个解释。它表明“上帝离开了城市,彻底背离和抛弃了它。因为上帝隐藏在云雾中,偶然露面,旋即再次消失”【16】。将近黄昏时,空气似乎越来越浑浊,“一片黑暗开始在城市上空聚集”【17】。还有人目睹了更奇怪的事情。最初,城墙上的哨兵看到君士坦丁堡被火光照亮,似乎敌人正在放火烧城。人们惊恐万状地跑去看个究竟,大声叫嚷,这时他们抬头去看圣索菲亚大教堂的穹顶,发现它屋顶上闪烁着一种奇怪的光。生性容易激动的涅斯托尔—伊斯坎德尔如此描绘他亲眼所见的景象:“一大团火焰从窗户顶端喷涌而出;它环绕教堂的整个颈部很长时间。火焰成了一体;它发生了变化,其光亮无法描摹。它一下子飞向天空。看见它的人都惊呆了;他们开始哀嚎,用希腊语喊道:‘上帝宽恕我们!光明飞向天堂了!’”【18】信徒们认为,上帝显然已经抛弃了君士坦丁堡。在奥斯曼军营,不自然的大雾和诡异的光亮对士兵们也产生了类似的影响。奥斯曼人看到这些奇异景象,同样手足无措、惊恐万状。穆罕默德二世在营帐内辗转反侧,无法入眠。他看到城市上空的光亮时,起初感到非常不安,于是召唤毛拉们阐释这个预兆。他们应召而来,宣称这些征兆对穆斯林的事业大吉大利:“这是一个伟大的神迹:君士坦丁堡的末日快到了。”【19】
次日(可能是5月26日),教士和大臣们派出一个代表团去觐见君士坦丁十一世,表达了自己的不祥预感。他们描述了神秘的光亮,试图劝说皇帝去寻找一个更安全的地方,对穆罕默德二世进行有效的抵抗: “陛下,请考虑关于这座城市的所有传言。查士丁尼皇帝在位时,上帝给了我们这光亮,用来保护伟大的神圣教堂和这座城市。但在今夜,它离开了城市,飞往天堂。这表明,上帝的恩典和慷慨已经离我们而去:上帝想要将我们的城市交给敌人……我们恳请陛下离开城市,免得我们全都灭亡!”【20】君士坦丁十一世情绪非常激动,再加上过于疲劳,昏倒在地,失去知觉很长时间。他苏醒后,仍然坚持己见:离开城市将令他的名字永远蒙羞;如果形势无望,他宁愿留下,与臣民共存亡。此外,他还命令他们不得在群众中传播沮丧的言论:“不要让他们陷入绝望、丧失斗志。”【21】
其他人作出了不同的反应。 5月26日夜间,一名叫做尼古拉斯·朱斯蒂尼亚尼的威尼斯船长(他与守军的英雄人物乔万尼•朱斯蒂尼亚尼没有亲戚关系)驾船从铁链处溜走,在夜幕掩护下逃走了。还有一些较小的船只从马尔马拉海的海墙沿线的几个小港出航,避开了奥斯曼人的海上封锁,驶往希腊人控制的爱琴海的港口。一些比较富裕的市民躲在金角湾内的意大利船只上,认为如果最后的浩劫降临,待在意大利人的船上能给他们最好的生存机会。还有的人在城内寻找安全的避难所。大多数人对战败的后果都不抱任何幻想。
在中世纪充满神秘主义的大环境下,天象的预兆和不合情理的天气变化沉重地打击了君士坦丁堡市民的斗志,被认为是上帝意志的清晰表现。其实,这些恐怖现象的真正原因在遥远的太平洋,能与人们对世界末日大决战的最骇人的想象匹敌。大约在1453年初,澳大利亚以东1200英里处一个叫做库威岛的火山岛发生了大爆炸。八立方英里的熔岩被射入平流层,其爆炸力是广岛原子弹的两百万倍。这是中世纪的喀拉喀托[1],对全世界的天气造成了影响。火山灰被全球暴风裹挟到世界各地,造成气温下降,对从中国到瑞典的农业收成都造成了毁灭性打击。中国的长江以南地区的气候原本和佛罗里达一样温和,却连续下了四十天的雪。在英格兰,当时对树木年轮的记录表明它们的生长严重受挫。来自库威岛的富含硫磺的颗粒物很可能就是1453年春季困扰君士坦丁堡的不合情理的寒冷以及反复无常的大雨、冰雹、浓雾和降雪的罪魁祸首。悬浮在空气中的颗粒物还造成了耀眼的落日以及奇怪的光学现象。在5月26日笼罩圣索菲亚大教堂铜屋顶的可怖的光带很可能就是火山灰颗粒物造成的,或许还有圣艾尔摩之火(大气放电造成的闪光)的影响。就是这个奇异现象让守军以为上帝抛弃了他们。(1883年,喀拉喀托火山爆发导致的耀眼光芒令纽约人同样惊慌失措,但他们生活在一个科学更发达的时代,他们更容易误以为那是失火所致,所以去呼叫消防队)
[1]喀拉喀托是爪哇和苏门答腊之间巽他海峡中心一个岛上的火山。1883年喀拉喀托火山大喷发,造成历史上最严重的灾难。澳大利亚、日本和菲律宾都能听到爆炸声,大量的火山灰洒落到80万平方公里的地区。它引起海啸,浪高36米,造成爪哇和苏门答腊3.6万人死亡。喀拉喀托火山于1927年再次喷发,至今仍在活动。
查看原图 235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