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2001年7月13日22时09分,时任国际奥委会主席的萨马兰奇先生在莫斯科用铿锵有力的声音念出了一个城市的名字——北京!
刹那间,北京申奥代表团成员全都兴奋地跳了起来,雀跃声、欢呼声响彻发布厅。前排他国代表纷纷回头,用略显遗憾和惊奇的目光,看向了这些手舞足蹈的中国人。
如今,还有不到一年,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即将来到中国。待到2022年,让我们把世界的时间,再一次调整为「北京时间」。
文 / 付宇同
「中国什么时候能派运动员参加奥运会?中国什么时候能获得奥运会金牌?中国什么时候才能举办奥运会?」
百年前流传下来的「奥运三问」,深深地刺痛了每一个中国人的心。
彼时的中国积贫积弱、内忧外患。在动荡的年代参加奥运会已是难上加难,更不要提斩金夺银。想要举办奥运会,那更是天方夜谭。随着百年的更迭和国家的复兴,中国人也慢慢向世界递交出了一份自己的答卷。
1931年,日本关东军多次威逼利诱刘长春,希望他能够代表伪满洲国站在世界舞台。刘长春愤然高呼「苟余之良心尚在,热血尚流,又岂能忘掉祖国,而为傀儡伪国做马牛。」
1932年第10届洛杉矶奥运会,仅有6人的中国代表队第一次登上奥运会的开幕式,而刘长春是4万万中国人唯一的代表。
由于旅途奔波和对环境的不适应,刘长春的参赛成绩其实并不理想。但是在当时的大背景下,这件事早已意义非凡。
1984年第23届洛杉矶奥运会,中国射击运动员许海峰以566环的成绩摘取了第一枚金牌,实现了中国奥运金牌0的突破。这是中国对「第二问」的回答。
从1908年「奥运三问」的提出,到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落幕,中国人等待了一百年。在这百年道路上,「申奥成功」无疑是重要的里程碑。
01
中国坎坷的奥运申办之路
中国的奥运会申办之路,其实比想象中的还要困难。在2001年申奥成功之前,我们也曾经因为「一票之差」而被拒之门外。
1993年,在争夺第27届奥林匹克运动会主办权的评选过程中,只有北京和悉尼两个城市走到了最后。
第20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国际奥委会评估报告》
时任国际奥委会主席的萨马兰奇先生在宣布主办城市前,分别感谢了五个候选城市。其中北京排在第一,这也让很多人认为奥运会的主办权非北京莫属。
意想不到的是,第四轮结果出炉,北京却以43比45的票数输给悉尼,「另一票」也引起了很多的猜疑。因为前三轮的投票中国全部领先,只要「另一票」投给中国,在第四轮票数持平的条件下,也能够保证我们胜出的优势。
第27届奥林匹克运动会投票结果
在争夺奥运会主办权的背后,其实也存在着国家之间的政治博弈。除了对于国家举办奥运会能力的客观评价以外,国家之间也往往因为利益的关系,出现「站队」的情况。
申奥结果公布后,时任中国奥委会秘书长的魏纪中表示:「我们当然很失望,但是悉尼的做法符合体育精神,我们为他们高兴。」
北京2000年奥运会申办委员会新闻发布会
申奥失败后,我们并没有立即提交下一届奥运会的申请,没有去抱怨投票的结果,更没有去鼓吹所谓的阴谋论。而是把重心放到国内,进行经验上的总结。
1998年6月,中国重新进行申报奥运会的可行性研究。同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办公厅同意了申办的决定。11月,中国共产党政治局常委委员会确定,由北京申请举办2008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
时任北京市市长的贾庆林在人民大会堂向中国奥委会主席伍绍祖递交《北京承办2008年奥运会申请书》,标志着北京市人民政府正式宣布申办此届奥运会。
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投票结果
按照严格的申办流程和评选流程,北京终于以绝对的票数优势夺得2008年奥运会的主办权。
02
奥运会的申办条件和过程
北京能够夺得2008年奥运会的主办权,究竟需要达成哪些条件?什么样的国家和城市能够进行申请?回答这两个问题之前,我们不妨先了解一下「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历史。
很多人认为奥林匹克运动会有着上百年的历史,其实再往前追溯,时间跨度能够达到千年。
奥林匹克运动会最早起源于古希腊,是城邦之间公开较量的「角斗场」,也因为举办地在奥林匹亚而得名。但由于当时信奉基督教的罗马皇帝禁止奥运竞技,奥运会停办了近一千五百年。
直到19世纪末,奥林匹克的遗迹被后人发现。在顾拜旦等人的努力下,才真正创立了我们所熟知的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
如今,奥林匹克运动会作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综合性运动会,吸引超过200个国家地区的参赛选手和数以亿计的体育爱好者。
奥运会在世界政治、经济、文化、艺术、历史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了一个世界文化交流和融合的舞台,存在意义超越了体育本身。
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基本信息
如果申办奥运会的国家本身包容性不够强,没有足够的文化和底蕴,想要把世界舞台在一个城市承接下来,几乎是很难完成的。
这无疑是对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考验。包括但不限于经济实力、政治稳定、体育类和非体育类基础设施的建设等等。
虽然奥林匹克运动会是国家层面的竞技赛事,但奥运会并不是以国家为单位,而是以城市为单位提交申请的。如果有意向,一个国家甚至可以有多个城市同时提交申请。
目前,申奥规则也在进行调整。在2019年6月的国际奥委会第134次全体会上,美联社称「未来的奥运会举办将不再限定在一个城市,而是可以多个城市甚至国家/地区联合举办。」
这也是新的经济大背景下,国际奥委会根据实际情况来做的积极应对,以此来减轻国家或地区承办奥运会的各方面压力。当然,规则会发生改变,但是申请的流程依旧严苛。
想要申办奥运会,就必须要经过这四个步骤:
1)提交《初期城市申请文件》;
2)提交《候选城市申办文件》;
3)评估委员会实地考察;
4)通过投票,决定最终举办城市。
以北京申请2008年奥运会的《初期城市申请文件》为例,其中就包含了:动机和概念、未来候选委员会、政府支持等22个详细组成部分,以及相关的附件地图。
北京提交的《初期城市申请文件》
城市通过了初期审批之后,就会进入到候选大名单当中。这个时候,城市需要在规定的时间内提交更为复杂的《候选城市申办文件》。
其中包括:国家、地区及候选城市特点;法律;海关和入境手续;环境保护与气象;财政;市场开发等重要信息。
北京提交的《候选城市申办文件》
为什么提交的《候选城市申办文件》需要包含这些重要信息呢?这就不得不提到国际奥委会的《主办城市合同》。
在近300页的文件当中,明确标明「住宿;任命授权;到达和离开;奥运会的品牌、身份和外观」等40项需要考虑到的因素。
《主办城市合同》目录,2018年6月版
仅「城市和生活场所」一项,《主办城市合同》中就明确提到:
城市活动(如庆典、娱乐、现场活动等)是否应该施行,需要事先提交国际奥委会并经过批准。本方案应包括主办城市或者东道国的地点安排。
《合同》中,对「城市和生活场所」的要求
这还仅仅是考虑因素的1/40。如果你觉得很抽象,没有概念。不如回忆一下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三个字背后所涉及到的方方面面,以及鸟巢的庆典盛大场面。
2008年北京奥运会,共有参赛国家及地区204个,参赛运动员11438人,设置302项(28种)运动,涉及60000多名运动员、教练员和官员。
为保障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顺利开展,直接服务于北京奥运会的志愿者总数约为7万人,服务于北京残奥会的志愿者总数约为3万人,共计约为10万人。
这10万志愿者的数字,还是经过筛选之后所保留下来的。这就意味着没有庞大的人口基数作为支撑,也无法申办起这样一场赛事。
在赛事期间,短时间内会涌入大量人口,让城市进入超负荷运转的状态。这对城市交通、餐饮、住宿等基础设施和服务来说,都是巨大的考验。
因此,想要申办奥运会,需要事无巨细等多方因素的考量。这也就意味着申奥的背后离不开强大的国家政府,以及支持和保障团队。
03
如何进行城市评估和最终投票?
完成《候选城市申办文件》的提交后,就会进入到评估环节。国际奥委会会组成专家小组对其城市的质量和奥运主办可行性进行分析,考量维度也是多方面的。
在项目维度上,共有包括「住宿、环境条件和影响、举办大型赛事的经验、一般基础设施、政府支持和公众舆论、奥运村、总体概念、安全、体育基础设施和交通基础设施」等10个影响因素。
每个影响因素,也有不同的权重。如「住宿」和「一般基础设施」为5分,占比最高,而「政府支持和公众舆论」和「举办大型赛事经验」的占比却很小,仅为1分和2分。
国际奥委会专家小组对2008年奥运会申办城市的质量和可行性评分
奥林匹克运动会作为世界影响力最大的综合性运动会,为什么会把「举办大型赛事经验」设计成2分的低权重?
对于本级别的赛事,在整个赛事项目的推进过程中,往往都会吸纳各个国家最顶级的职业体育经理人,来保障赛事的顺利进行。
只要有配套的设施和强大的支持,办赛经验相对来说就不算是太大的问题。
为了城市评估更加客观和公平,还会设置最高分和最低分的打分方式。只有综合评分在平均分数之上,才会进入到下一轮的评选。
国际奥委会工作室给予2016年申办城市的质量和可行性评分,能够看到标准和权重发生了改变,「总体项目和遗产」也成为了值得关注的标准
进入到「第二轮」的评选之后,国际奥委会评估委员会代表团会按照顺序依次到各个国家进行为期4天的考察,日程安排由国际奥委会制定。
此时的评估,最重要的就是在技术层面进行考察。考察期间,评估委员会将听取申办城市的主题陈述,并进行现场勘查,通过问答、交流等方式深入了解。
最后,由国际奥委会召开全体大会,以不记名投票的方式,最终确定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主办权到底「花落谁家」。
其中,代表申奥城市所在国家的委员,在其所在国申奥城市被淘汰之前无法参与表决。也体现了评选的客观和公平。
北京获得2022年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主办权
想要从众多国家当中杀出重围,不比一场真刀真枪的战役要轻松。毕竟,「体育就是和平年代的战争」。
把时间倒回到20年前,北京申奥成功的那个夜晚。当中国代表团成员振臂高呼时,前排他国代表团用略显遗憾和惊奇的目光看向这些手舞足蹈的中国人。
他们可能永远无法理解,申办奥运会对中国来说有着怎样的意义。更不知道中国人为何一直执着于这场奥运赛事。
在我们综合国力不如他国的时代,唯有靠赛场上运动员们的拼搏,甚至是以牺牲健康为代价,才能换回国际社会的认可。我们不惜用8年,甚至更长的时间,筹备这短短16天的奥运「战役」。
其实,在中国伟大复兴的道路上,永远不乏「体育」的力量。从刘长春的「单刀赴会」,到中国女排的时代精神,再到北京奥运会的盛典。
那一年中国以奥运为舞台,通过51块金牌、21块银牌、28块铜牌的优异成绩登顶世界之巅,为百年前的「奥运三问」写下了自己的答案。
在体育之外,我们也给出了更多的回答:
我们国家稳定、经济发展、文化繁荣;我们北斗升空、蛟龙入海、航母远航;汶川地震时,我们众志成城,疫情蔓延时,我们团结抗疫。中国,早已不是一百年前的中国了。
还有不到一年,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即将来到中国。待到2022年,让我们把世界的时间,再一次调整为「北京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