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进口葡萄酒消费的不断增长,类似的“傍大牌”现象屡见不鲜。而“傍名牌”、伪造产地、虚标高价,已成为仿冒进口名庄葡萄酒的三大营销套路。
标榜为“拉菲”、“奔富”的名庄酒可能产自无名小庄;一些标注“原瓶进口”的葡萄酒实际上却是国内生产;“扫一扫”动辄几千元的高档洋葡萄酒,实际售价仅几十元……
分析认为,进口葡萄酒市场乱象丛生,不仅对真正的进口品牌造成伤害,还对市场秩序形成干扰,侵害消费者利益,亟待严格治理。
国务院修订通过《企业名称登记管理规定》,自2021年3月1日起施行。新修订的《规定》强化了企业名称登记事中事后监管,明确涉及“傍名牌”等企业名称侵权行为的,可以请求登记机关予以纠正,也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
将“对企业不合法、不合规、傍名牌、出售高价低质商品等违规行为进行铁腕整治,坚持严打重治,做到有案必查、有查必追、一追到底”,“对影响产区形象、参与以次充好、制售伪劣产品的企业,决不姑息,一律纳入黑名单”。
1.市场管理监督葡萄酒企不规范行为
5月14日,山西省市场监管局网站发布关于3批次不合格食品风险控制及核查处置情况的通告(2021年第3期),涉及清徐县某葡萄酒公司生产的葡萄酒。经检验,甜蜜素(以环己基氨基磺酸计)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检验结论为不合格。
清徐县市场监督管理局依法对清徐县某葡萄酒公司进行调查。经查,该批次葡萄酒共生产100箱,已全部销售,无库存。经排查,导致不合格的原因是生产过程中未将配制酒与葡萄酒所用称量器具冲洗干净。
整改措施:将配制酒与葡萄酒调配室及所用称重器具分开使用。清徐县市场监督管理局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一百二十四条的规定,对该企业作出没收违法所得6000元、并处罚款50000元的行政处罚。
2.整治葡萄酒行业“傍名牌” “擦边球”等乱象
葡萄酒品牌众多,真真假假让消费者挑花了眼。近日,苏州高新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浒墅关分局查封了一批涉嫌侵犯法国知名品牌商标权的葡萄酒,共计1909瓶。
日前,市场监管部门收到木桐商标权利人鲁斯切尔德菲力浦男爵有限公司的举报,称苏州某贸易公司销售带有“木桐”标识的葡萄酒,侵犯了该公司的商标专用权。据悉,“木桐”与拉菲等顶级酒庄齐名。执法人员了解情况后,第一时间前往现场检查。
经查,该贸易公司曾注册了“木桐宏杰”的商标。木桐商标权利所有人获悉后,向国家商标局提出申诉,“木桐宏杰”商标被撤销。于是,这批葡萄酒就成了侵权商品。在葡萄酒的保存地点,执法人员现场查封了1909瓶葡萄酒。
为了保障商标权利人和消费者的权益,在查封之后,执法人员立即针对当事人的葡萄酒进行调查。经查,该贸易公司所经营葡萄酒货值共39664.5元,该区市场监管局根据《商标法》第六十条第二款的规定,没收涉案葡萄酒并对该贸易公司处以25万元罚款。
市场监管部门提醒广大消费者,正规渠道进口的葡萄酒会有中文和外文双标签。按照《进出口预包装食品标签检验监督管理规定》要求,进口食品必须有中文标签,否则判定为不合格。中文标签上会含有进口商信息,消费者可以通过登录进口食品进出口商备案系统,查询货物进口商是否合法。
3.进口葡萄酒扫码价高,与实际价格差距惊人
记者发现,用正规软件扫码可见的葡萄酒价格为1399元/支,而买家实际购买却是11.5元/支。两个价格为何相差悬殊?相关销售人员称“这都是为了面子而已”。
这样“高扫码价低售价”售卖葡萄酒的商家不在少数。记者看到,酒庄给出的指导价格为6528元/12支,算下来是544元一瓶,然而实际购买是299元/12支,即不到25元一瓶,而微信扫码出来的价格却为1088元/支,比扫码价高出43倍多。
实际上,很多人买葡萄酒送人如果价格比较高就会觉得有面子,通过直接扫描瓶上的二维码,收到葡萄酒的人就会知道扫码价。商家正是利用这种心理,标高扫码价,拉低实际售价,这样可以多卖酒,也让请客送礼的人觉得很有面子。
另据调查,这种扫码价完全就是商家通过购买扫码软件的相关服务而随意标的,没有实际价值。但商家也可以利用这个扫码价,抬高实际售价,从而获得高利润。
还能不能好好喝红酒了?
咋就这么乱?
*内容源自葡萄酒网
葡萄酒智库
微信公众号:wineku
你都这么好看了,不给我个好看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