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何纹是几何图案组成有规律的纹饰,有龟甲、双距、方棋、双胜、盘绦、如意等形式。
青铜器上的几何形类纹饰是一些点、线、圈、角的集合。几何纹的渊源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的陶器纹饰,是在人类艺术的童年时代即常出现的纹样。
这些抽象化的纹饰最初也应是取形于现实生活中某些具体的、常见的事物,将其形态特征加以提炼,线条化并加以某种变形构成的。
由于造型上的高度抽象,今天已难以确切说明其本源。
青铜器上的几何形纹饰的表现形式由青铜铸造工艺与青铜装饰艺术的特点所决定,一般比陶器的几何形纹饰要规整和细密。
几何形纹在青铜器上亦是最早出现的纹饰形式,在二里头文化类型的铜器上已可以见到较简单的这类纹饰,例如实体的连珠纹。
连珠纹鼎
与动物形纹一样,几何形纹的类别亦较繁多,在不同时代风行不同的纹样,有着比较明显的时代特征。
从总体看,在青铜器上几个纹中有少数常被用为主纹饰,但其中多少是作为各种陪衬纹饰而被应用的。
几何纹在其它纹饰衰退后,成为青铜器的主体纹饰。
几何形纹按其形状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一、圆圈纹
圆圈纹有三种情况:
空心,仅一周圆圈突起。常排列成带状,所以也叫“联珠纹”。
突起的一周圆圈中有小点。
实心,作乳突状,通称“乳钉纹”,亦常排列成带状。
菱格乳钉纹鼎
二、涡纹
涡纹的共同特征是,在圆形微凸的曲面上,沿边饰有数条(四至八条)作旋转状的弧线,中心有一圆圈。
涡纹是传统装饰纹样的一种。有的学者认为涡纹是最早出现在我国青铜器上的一种纹饰,又称火纹。顾名思义,近似水涡,故为涡纹。
青铜涡纹鼎
商代早期的涡纹是单个连续排列的,商代中晚期至春秋战国时期,一般与龙纹、目纹、鸟纹、虎纹、蝉纹等相间排列。涡纹多用于罍、鼎、斝、瓿的肩、腹部,它盛行于商周时代。
三、云雷纹
云纹和雷纹在商周青铜器中是出现率最高的几何形纹饰,其最常见的形象是由细或粗线条构成的连续的螺旋形。
螺旋形作圆形者,通称为云纹,其作为方形者通称为雷纹,但实际上由于方、圆的区别并不明显,或方、圆兼用,故有的著作即称之为“云雷纹”。
云雷纹觥(gōng)
但云纹和雷纹除上述常见形象外,还有一些独特的形象,下面分别说明:
1、云纹
云纹在青铜器上使用时,有时成为动物纹的一部分,但在多数情况是独立使用的。
2、雷纹
雷纹区别于云纹的最大特征是线条在旋转或弯曲时均出方角。因作为其最基本形式的方螺旋形与《说文解字》“雷”的古字形的一部分相近,故有雷纹之称。
云雷纹盛行于商代和西周,春秋战国时期仍见沿用。在粤系的铜鼓上,云雷纹是作为主导纹饰应用的,常见密布于鼓面中心太阳纹的周围,象征太阳与云雷共存于天际。
四、四瓣目纹
四瓣花纹又称“四瓣目纹”,为青铜器纹饰之一,是中国传统装饰纹样。
四瓣目纹以一个兽目居中,四角附有四个等大的花瓣形纹样,每瓣中间均凹入,故称两岔状。
四瓣目纹觯( zhì)
四瓣花纹中心为方形的丁,周围组成四个花瓣,有的四周填以雷纹。一般构成二方连续图案,作边缘装饰。多见于商代。战国时期仍有,纹形略有变异。
这种纹饰约始见于殷代中期偏晚。至殷代晚期,四瓣变成月牙状,四角亦多加上螺旋形的云雷纹,亦多余圆涡纹共组成纹饰带,此种形象延续到西周早期。
五、三角纹
三角纹是中国青铜器纹饰之一。外廓做成三角形,中填以云雷纹,故名。一般构成二方连续图案,作边缘装饰。通行于商和西周初期。
三角纹鼎
根据统计分析,三角纹主要包括四类:交错三角纹、立三角纹、倒三角形纹、垂叶三角纹。
六、菱格纹
菱格纹在战国以前的青铜器上使用的并不广。殷代晚期与西周早期器物,菱格纹多在每个单元菱形格中,再套以小菱形组成纹饰带施于卣或簋等器物口下作主纹饰,或施于卷龙纹的龙体上。
四凤菱格纹镜
至战国时期菱格纹在器物上仍可见,但往往在其内外填以其它形式的纹饰,或在线条交界处增加圆卷纹,构成较复杂的几何图案,摆脱了单纯菱格纹的单调感。
七、弦纹
弦纹是古代陶器及青铜器装饰纹样之一。纹样是刻划出的单一的或若干道平行的线条,排列在器物的颈、肩、腹、胫等部位。是古器物上最简单的传统纹饰,在青铜器上呈现为凸起的横线条。出现于新石器时代,商周普遍流行。
弦纹簋(guǐ)
弦纹一般为凸起的线条,可以为一道,也可以有并列的两道、三道,甚至更多。单独使用,或作为其他纹饰的边框。
八、瓦纹
瓦纹是由平行的凹槽组成,形式如一排排仰瓦,故名“瓦纹”。西周中期新出现瓦纹,盛行于西周后期至春秋时期。
瓦纹青铜盨(xǔ)
瓦纹又称横线纹,陶瓷上也称弦纹。它组成一条条平行的横条,如同屋上的覆瓦。这是周代装饰中最朴素的一种,多用于铜簋(guǐ)的腹部。
近期热文:
神秘的符号:青铜器上的动物纹饰
老北京三百六十行(五)
为什么说汤武革命是历史的必然
良渚人心中的圣地——祭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