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行业专题研究:汽车“缺芯”如何解?

(报告出品方/作者:兴业证券,朱玥)
核心观点
全球车企陷入停产潮,汽车芯片交付周期+33%,核心算力芯片紧缺。目 前超过 15 家车企的 34 家工厂已经出现“缺芯”停产;芯片代工厂的平均 量产时间已经从 2020 年的 12.5 周快速增长至 2021 年 3 月的 16 周;53 家 芯片厂发布了涨价及调价公告,调价幅度在 5% - 30%不等。目前汽车最 紧缺的芯片主要为应用在 ESP、ECU、空调控制器等控制器的 MCU 芯片。
原因:疫情下多因素导致的供需错配。
需求端:2020 年 Q1 疫情影响下汽车销量下滑,车企需求预测降低引起芯 片订单减少;全球经济复苏下 PC 和通信行业的复苏早于汽车行业,提前 占用芯片厂产能。
供给端:2019、2020 年芯片销量连续下滑使芯片企业对扩产规划持谨慎 态度;汽车芯片主力 8 寸晶圆代工厂建厂较早,设备老旧,扩产耗时耗资, 造成产能释放速度远落后于行业需求复苏势头。
预测 1: 供应周期和芯片产能释放调节下,“缺芯”现象或将在 2021 年 Q3 开始逐步缓解。2020 年底芯片进入紧张期后主机厂提升需求预测,按 照正常交付周期 4 - 6 个月测算,汽车芯片短缺的情况会在 2021 年 Q3 开 始逐步得到缓解。同时在扩产有限的情况下,当下芯片厂商逐步将排产向 汽车芯片倾斜有利于汽车“缺芯”快速缓解。
预测 2: 双积分拖底效应逐步显现,全球“缺芯”潮对电动车的影响较小。剔除 2020 年疫情低基数效应,“缺芯”使得 2021 年 Q1 燃油车产销同比 2019 年下滑 10%、8.5%,而新能源乘用车产销分别逆势上涨 88%、109%。 新版双积分政策下,短期考核压力的增加以及中长期补贴政策的接力将引 导电动车渗透率提升。我们预计,2021 年国内电动车销量 240 万辆,2025 年国内电动车销量 552 万辆,2020-2025 年 CAGR 约 34%。
1、应用广泛,芯片成为汽车发展基石
1.1、车规芯片性能卓越、应用前景广
芯片是对半导体元件产品的总称,在电子学中是一种将电路小型化并制造在 半导体晶圆表面上的集成电路,按照应用场景可分为民用级、工业级、车规级与 军用级四类,在工作温度、错误率等技术要求上存在明显差异。
汽车芯片广泛应用于汽车的车身、仪表及信息娱乐、底盘、动力和自动驾驶 领域,按照功能可分为四类:
1)负责算力的功能芯片,2)负责功率转换的功率芯片,3)传感器芯片, 4) 其他芯片,如储存器芯片、互联芯片。
图片
1.2、车规芯片工艺复杂、生产周期长
芯片的制造过程是点沙成金的过程,工艺复杂,耗时耗资,可分为半导体硅 的制备(石英砂变为半导体级硅)、硅片制备(晶圆制备)、前道工艺、后道工艺。
晶圆可以制造的芯片数量通常为几十至上千不等,主要与晶圆的尺寸和芯片 的制程相关。目前芯片行业的主流晶圆主要有 6 英寸(150mm)、8 英寸(200mm) 和 12 英寸(300mm)三种,分别对应生产不同制程的芯片,其中 8 英寸和 12 英 寸晶圆合计占比 85%,智能手机、PC、平板主要使用 12 英寸晶圆,汽车芯片则 主要使用 8 英寸晶圆。
芯片制程是指芯片晶体管栅极宽度的大小,数字越小对应晶体管密度越大, 芯片功耗越低,性能越高。目前制程是衡量芯片公司或代工企业生产能力的重要 指标,具有龙头集中性,目前具备 14nm 及以下量产能力的企业仅为台积电、三 星、英特尔、格罗方德、联华电子和中芯国际。
图片
1.3、车规芯片市场广阔、集中程度高
全球半导体市场在 18 年冲高后回调明显,行业增速放缓;汽车半导体市场在 2012-2015 年处于低位增长,2016-2019 年间市场规模显著提升,19 年达到 465 亿 美元,同比增长 11%。受全球新冠疫情下汽车销量下滑的影响, 20 年全球汽车 芯片市场规模小幅下滑至 380 亿美元。未来在全球经济复苏的背景下,叠加电动 车渗透率逐步提升、自动驾驶和移动互联的普及,预期汽车芯片持续保持高速增 长态势。展望 2021 年,我们预计全球半导体收入预计将增长约 8~12%,其中汽 车电子的拉动作用最强,增速高达 15%,远超其他应用领域。
从半导体的下游需求来看,目前汽车芯片占比不足 10%,市场规模少于通信、 计算器、消费,但未来增长空间巨大,占比会逐步提升。2024 年全球芯片 35.5%将用于计算机,34.8%用于通信、12.5%用于消费电子、9.7% 用于汽车电子。
目前全球汽车芯片的市场集中度较高,2019 年行业 CR4 为 43%,CR8 为 63%。 恩智浦占全球汽车芯片市场的比重最大,达 14%,英飞凌仅次于恩智浦,占比达 11%。
由于汽车芯片对安全、可靠性要求高,因此细分市场基本被芯片巨头垄断, 进口芯片占比 90%以上。
从产业格局来说,汽车芯片的上游材料、设备及晶圆生产,中游芯片前后道 生产和下游零部件及终端客户均具备高技术瓶颈,因此竞争格局稳定,产业全景 图清晰。
从经营模式来说,芯片供应商主要采用 IDM 模式和 Fabless 模式。IDM 模式, 是指集芯片的设计、生产、封装和检测多个产业链于一身的供应商,目前只有英 特尔、三星、德州仪器等极少数几家企业能够独立完成设计、制造和封测的所有 工序;Fabless 模式则是指专注于芯片的设计研发和销售,没有晶圆厂的芯片设计 企业,这些企业将晶圆制造、封装测试等环节外包给代工厂来完成,大部分芯片 企业例如华为、联发科、高通等只从事芯片的设计,台积电、联电、中芯国际等 为晶圆代工厂。
图片
2、供需错配,芯片短缺影响汽车产能
2.1、缺芯形势严峻,全球车厂陷停产风波
从需求端看,自 2020 年 12 月初大众因为大陆和博世的 ESP 芯片短缺停产开 始,“缺芯”问题陆续影响全球车企,大众、沃尔沃、通用、福特、丰田、本田、 日产等跨国车企陆续表示,因半导体供应紧张而暂停部分工厂的生产计划,涉及 到多款热销车型。
从供给端看,汽车芯片出现了交付周期不断加长的现象,目前芯片代工厂的 平均量产时间已经从 2020 年的 12.5 周快速增长至 2021 年 3 月的 16 周。
图片
从现状分析,目前最紧缺芯片为 MCU 芯片,约占到汽车芯片总量的 30%, 依赖 8、12 英寸晶圆,制程普遍为 45-130nm,主要应用在 ESP(车身电子稳定系 统)、ECU(电子控制单元)、空调控制器等控制器中,但目前主要是大制程的芯 片较紧缺,此外模拟芯片、逻辑芯片、传感器芯片等多种芯片也非常紧缺,会应 用在胎压传感器、雷达、速度传感器、电子助力转等所有汽车电子件中。
从价格角度分析,受供应链日益紧张、晶圆以及封装资源稀缺且费用大幅上 涨、投产周期延长等因素影响,截至 4 月初,已有 53 家芯片厂发布了涨价及调价 公告,调价幅度在 5% - 30%不等。
2.2、疫情影响复杂,供需错配成缺芯主因
疫情下多种因素导致的供需错配是本次芯片短缺的主因,从需求端分析:
1) 2020 年 Q1 疫情影响下车市萎靡造成汽车芯片订单减少。各大车企纷纷 下调全年产能预期,新增汽车芯片订单减少,芯片排产降低;相反,疫情影响下 居家办公对计算机和消费电子芯片需求增长较快,促使芯片厂将剩余产能让渡给 紧缺行业。
2)2020 年 5 月起中国引领全球车市快速反弹,连续 8 个月实现同比正增长, 平均增幅达到 8.6%,各大车企纷纷加派芯片订单以满足市场需求,然而芯片排产 通常需要提前 26 周,而 Q3 芯片排产已接近饱和,大量的计算机、消费和 5G 芯 片订单还在生产当中,无法满足当下的新增需求,加之汽车芯片本身交付周期长, 由此在年底行业开始出现普遍的“缺芯”现象。
从供给端分析,扩产谨慎叠加设备限制影响了供给端产能的短期扩充:
1) 全球芯片市场在经历了 2018 年的高速增长之后, 2019 年受到中美贸易 战带来的经济压力以及消费终端需求不足等影响,全年半导体市场规模下挫 12%。 2020 年上半年受到疫情影响,芯片销量进一步下降,考虑到行业回调态势以及疫 情可能带来的全球经济影响,芯片企业未制定近期的扩产规划。同时芯片生产对 环境和设备要求高,车规级芯片需要在通过认证的产线上才能生产,成熟工艺改 造至少 1 年,先进工艺要 2 年以上,扩产属于远水难解近渴,无法解决燃眉之急。
2) 设备短缺制约 8 寸晶圆产能扩张,产能受限在 550 万片/月。由于汽车芯 片主要为 8 英寸晶圆对应的成熟制程芯片,而 8 英寸晶圆代工厂建厂较早,运行 时间大多长达 10 年以上,部分设备老旧且难以修复,产能爬坡有限。同时由于 12 英寸晶圆作为晶圆主力产品占据设备厂大量的生产投入和资源,降低了 8 寸晶 圆设备生产的积极性,受此影响全球 8 英寸二手设备供应量由 2009 的近 5800 台 下降至 2020 年的 500 台左右。
2.3、产销受到拖累,缺芯影响正逐步显现
汽车芯片短缺直接导致主机厂减产和停产,2021 年 1 月、2 月、3 月全国乘 用车产量受到“缺芯”拖累,同比 19 年分别下降 4%、1%、6%, Q1 乘用车总 产量下滑 4.2%。对比销量数据,21 年 1 月受益于剩余库存,在产量同比 19 年 4% 下降的基础上销量达到了 204.5 万辆,同比有 1.2%的小幅增长。而随后的 2 月、3 月,随着库存消耗以及产量持续下滑,销量也受到抑制,同比降幅分别达到了 3.5%、7.2%。在 2020 年下半年开始车企产能恢复的大趋势下,我们可以看出汽 车缺芯是造成 2021 年年初产量下滑的主要原因。
3、加紧布局,“缺芯”预计 Q3 缓解
3.1、厂商排产调动充分,缺芯问题有望得到缓解
自 2020 年 Q3 以来,全球半导体销量开始逐步攀升,连续 3 个季度实现正增 长,21 年 Q1 销量更是有望达到 1200 亿美元,同比 2019、2020 年分别增长 19.5%、 14.8%,市场对半导体产品的强烈需求,很大一部分原因来自于汽车芯片。
放眼未来,考虑到供应周期和芯片产能释放的影响,我们预计“缺芯”现象 会在 2021Q3 开始逐步得到缓解。从供应周期来说,20 年底芯片进入紧张期,主 机厂开始提升未来需求预测,按照正常周期测算,汽车芯片的交付周期 4-6 个月, 因此我们预测汽车芯片短缺的情况会在 21 年 Q3 开始逐步得到缓解。从产能释放 角度来说,2021 年 1 月 28 日,每年出货量约占到全球出货量 70%的台积电已表 示,缓解车用晶圆的供应对汽车产业造成的影响是公司的当务之急,公司已与客 户合作确认关键需求,正在加速生产相关车用产品,同时正重新调配产能供给以 增加对全球汽车产业的支持。在扩产有限的情况下,芯片厂商逐步将排产向汽车 芯片倾斜是解决芯片短缺问题的有效方式。
图片
3.2、双积分现拖底效应,电车芯片需求优先释放
虽然芯片引起 Q1 乘用车同比 2019 年 4.2%的下降,但对新能源车和燃油车 的影响差异较大。2021Q1 燃油乘用车产量同比 19 年下降 10.0%, 其中 3 月产量下降 14.1%,Q1 新能源乘用车产量同比 19 年上升 101.3%;销量方 面,Q1 全国燃油乘用车销量同比 19 年下降 8.5%,其中 3 月销量降幅 12.8%,Q1 新能源乘用车销量同比 19 年上升 100.5%。
我们认为,在“缺芯”环境下,电动车的需求相较燃油车将会优先释放,主 要基于以下判断:
第一,国内双积分政策约束下,CFAC 放大效应鼓励新能源车生产。在企业、 车型、目标油耗、实际油耗和产量相同情况下,电动车具有的优惠倍率使得燃油 车和新能源车一起生产可获得的积分更多,因此,CAFC 积分放大效应鼓励传统 能源车企生产新能源车,同时促进传统车企与新能源车企合作生产。
2020 年国内传统燃油乘用车生产 2017 万辆,假设 21-23 年增速分别为 3%、 5%、5%,单车积分按照 2.5、2.6、2.7 测算,满足新能源积分所需电动车产量为 105 万、121 万、138 万辆,中国新能源车销量预测为 225、280、350 万辆,满足 新能源积分所需电动车产量分别占预测销量 46.67%、43.21%、39.43%;若 2021 年要维持 2020 年的 256 万的新能源积分,则对应电动车产量为 216 万,对国内电 动车市场构成强约束。
第二,短期来看:测试方法切换更严格,考核压力进一步增加。2021 年将全 面转向更严格的油耗、续航 WLTC/CLTC 测试方法,预计车企 CAFC 积分压力将 进一步放大。当前积分交易价格从最初的 300~500 元已经涨至 2500~3000 元。我 们测算,假设电动车单车平均积分 2.8 分,积分价格 2500 元,则双积分压力下, 电动车车型可接受成本上涨幅度约 7000 元,因此车企将加快推出节能车型或新能 源车型。
第三,中长期看:补贴政策接力,托底效应逐步彰显,看好在双积分政策引 导下实现中长期电动车渗透率提升目标。从 2020 年积分情况来看,双积分引导汽 车产业节能减排已取得初步成效。预计后续车企将加速推进低油耗、节能车型, 如混动、插混、纯电等。参考欧洲碳排放法规、美国 ZEV 政策等对行业的驱动,我们认为后续双积分政策将起到行业发展托底作用,引导行业平稳、健康发展。 我们预计 2021 年国内电动车总销量 240 万辆。2025 年国内电动车销量 552 万辆, 2020~2025 年 CAGR 约 34%。
图片
3.3、芯片影响总体有限,国内电车销量持续增长
从车企来说,尽管受到全球“缺芯”的影响,蔚来在 3 月底引发了 5 天的停 产;Tesla 在 2020 四季报交流会上指出芯片紧张;小鹏、理想也不同程度出现芯 片紧缺的现象,但电动车企在 Q1 淡季叠加春节影响下表现抢眼,同比涨幅均超 过 100%,环比 Tesla 和蔚来还实现 20%和 16%的正增长。
从行业来说,新能源车已经进入以产品获取竞争力的时代,在热销车型的带 动下,新能源乘用车销量有望持续走高,尽管芯片短缺会短期抑制产量,但双积 分政策的进一步实施以及新能源车小体量优势的带动,叠加草根调研的中游和整 车排产数据我们分析在行业最艰难的时期,芯片对新能源车的影响依然小于 5%, 我们预计 2021 年 Q2、Q3、Q4 国内新能源乘用车销量会分别达到 54、56、66 万 辆,从而实现全年销量 225 万辆,同比增长 88%。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精选报告来源:【未来智库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