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字数3469,预计阅读时间5分钟。
今天分享的书籍是《HBO的内容战略》。
作者小比尔·梅西,作家、编剧、剧作家。他曾在HBO核心部门工作27年,离职后任教于缅因大学,教授剧本写作,著有惊险小说《提倡者》,以及电影剧本《绝命末路》。
电视有两个时代:有HBO的时代与没有HBO的时代。1972年HBO开播,一个全新的娱乐时代来临,电视进入了有HBO的时代。HBO改变了一切,从电视产业本身到电影业的版图,从家庭录像带到网络电视,在1972 年之后发生的所有变化几乎都与HBO 的成功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
1
HBO重塑电视产业
电视有两个时代:有HBO的时代与没有HBO的时代。在有HBO以前,看电视免费,而有了HBO之后,付费频道开始出现并流行起来。HBO改变了电视产业的格局,能在人人免费的时代里成功推行付费。那么,为什么HBO以前的电视不能收费呢?为什么HBO就能收费呢?
1、没有HBO的时代
电视的发展,最早是无线电视。电视节目的信号,是通过无线的电磁波来传播的。这时的电视信号有两个问题,一是强度会随着传播距离的增加而衰减;第二,就是容易被遮挡和干扰。所以在无线电视时代,电视台需要先投资建立很多信号中继站。同时,还需要建立电视塔,防止信号被遮挡。这两样事都需要很多资金来推动,所以在无线电视时代,想开电视台,那门槛是相当高。
美国的无线电视,当时被三家所垄断,分别是NBC、ABC和CBS。三家都是做广播公司起家的,一是他们的广播事业还在持续赚钱,可以用来培育电视产业;二是他们的广播信号也是无线电磁波,这样原来的设备升个级换个代就够了。可以说,当时如果没有广播公司多年积累的资金和设施优势,就没法做电视台的事。而且无线时代的电视机,只要买回来,竖起天线,就能收看节目,天然免费。
那无线电视台靠什么养活自己呢?广告。对于无线电视台,广告几乎就是收入的全部。所以,对无线电视台来说,最重要的就是有多少人在看电视,也就是有多少人在看广告。无线电视台会非常在意“收视率”,在乎节目的受众面。
2、有HBO的时代
从HBO开始,出现了新的商业模式,那就是向观众收费。为什么HBO能收费呢?因为有线电视的发展,看有线电视不需要电视上有天线,而是需要付费给服务商,安装“机顶盒”。电视信号通过电缆传送,相对稳定,因此在郊区和偏远地区特别受欢迎。服务商也因为传输电缆完全封闭可控,可以向观众收费。
而HBO就是在这一点上发现了商机,HBO作为付费的有线电视台,横空出世。后来,HBO还率先开通了卫星电视,把节目信号通过卫星传输给签约的有线电视服务商。这样,信号传输的速度和覆盖范围也大大提升,得以迅速向整个美国铺开业务。因为速度快、传播广、信号稳,HBO开局非常顺利,迅速占领了市场。HBO很大程度上推动了现代电视时代的诞生,甚至极大影响了现代家庭娱乐的格局。
2
HBO如何提升竞争优势
我们知道,一个商业模式成功之后,很快就会有同业竞争者。只要假以时日,竞争对手很容易就可以做到和HBO差不多的水平。所以,HBO还必须解决“为什么要付费看HBO”的问题。怎么办呢?
1、开拓细分市场
为了吸引更多用户,HBO探索开辟了附属频道。主台播放综合内容,附属台则针对专门市场。HBO的第一个兄弟频道是Take 2。该频道在1979年4月开播。当初的思路就是一些偏远的潜在郊区市场因为HBO的价格和内容而无法收看该频道。Take 2频道就是HBO的低价、PG级版本。
还有一个就是全天不间断播放电影的Cinemax。而且Cinemax和HBO打包提供,还可以有优惠,当然,单独购买也可以。这一招除了附属台笼络了更多观众之外,也让HBO主台更受追捧。当时很多人甚至把HBO的竞争对手Showtime也当成了HBO的附属台,买了HBO主台之后才考虑购买Showtime。
2、增加播放时长
曾经的电视,每天的节目只有几个小时,其他时间只能看一张七彩的待机图片,其实美国也是这样。而HBO则率先开始了24小时播放节目。这对电视台的运营能力是巨大的挑战,但HBO觉得是早晚得做的事,不如早点做。当然其他竞争者也只能跟进,如今24小时播放已经是惯例和常识。
3、比拼速度
也就是同一部电影,我比你早放映。要转播同一场比赛,我比你早开场。
4、买断播放权
如获得了三项奥斯卡奖的电影《金色池塘》,HBO就买断了它的播放权。这需要大量资金支撑。有效的策略,一定会引起竞争者的跟进。
比如,大片《星球大战》,当时片方约定,各家电视台的最早播出时间,是某个工作日的凌晨六点。工作日凌晨六点,谁会看电影呢?而HBO更激进,为了能抢个“比你们还早”,又加钱多买了六个小时,零点一过就开播。
再加上24小时连续播出,需要大量节目资源。当时的HBO主要依靠向电影制片厂买片子,制片厂会把好影片、普通影片和大量烂片打包在一起卖。HBO只能照样播。时间长了,用户就很不满意。
5、直接投资电影制作
HBO这时候的自制节目,以投资电影为主。HBO成立了专门的电影部门,开始介入了电影制片业。从1972年到1984年,HBO收入增速达到平均每年80%。而当时市场老二Showtime的收入,还不足HBO的一半。
3
HBO面临的危机
后来随着发展,出现了录影带VCR。录影带租赁店越开越多,只要家里买一台播放器,想看的片子租回来想看多少遍,想什么时间看都随意。这对HBO来说是一场突如其来的打击。整个视听产业都将面临重新洗牌,重新布局。要应对挑战,HBO就必须有新的策略。
HBO分析了卡式录影带的市场,认为录影带至少有两个弊端,而电影行业也会跟着改变。未来应该在录影带和电影做不到的地方升级、迭代、下功夫。录影带有哪两个弊端呢?
第一,拷贝深度不足。录像店能上架的某部电影的拷贝数量,是不足以让人们想看就看。因为制片厂会把录影带的价格定得很高,而出租的价格又比较低。所以,录像店要先预测能成功租出多少次,再决定哪部电影买多少拷贝。
第二,资源越来越多,选择会越来越困难。录影带技术导致好节目和坏节目都多了,选择困难会成为一个越来越明显的问题。以前观众能看的资源少,所以看到的烂片也少。现在选择多了,看到烂片的概率也会逐渐增大。所以精品化的节目还是会有市场。那么HBO是怎么做的呢?
1、重新组织播放的节目类型和内容
HBO的节目主要有这么几大类:赛事、综艺、电影和纪录片。调整之后,赛事节目将只播最受欢迎、最受关注的比赛。综艺方面,全民关注的节目为主,没有特色的节目不播放,综艺节目要少而精。电影、纪录片能够提升竞争力,也有助于树立电视台形象的节目,除了要进一步精选,减少重播,还要把自制节目提到战略的高度上来。正是从1984年开始,HBO开始全面向自制节目的付费频道转型。
2、自制节目的题材
就是做大众节目基本不做的题材。比如涉及政治问题的,探讨社会话题的,追溯民族和历史、文化的题材。
比如,拍一个反映纳粹对犹太民族大清洗、大屠杀的节目,但里面不可能不涉及反犹太言论。对此,HBO的态度是,既然不回避,就把这些内容做到该有的样子,做得值得,做成精品。
比如,纪录片《艾滋病》、传记电影《曼德拉》以及《基督最后的诱惑》等,都是既深刻却又引来不少争议的节目。但HBO坚持不怕题材敏感,只要节目精彩。这为HBO赢得了声誉,也吸引了高水平的导演和演员。
3、主动拥抱新市场
之后HBO将自制的节目也发行了录影带。小比尔·梅西形容这一点是“如果你不能打败他们,就和他们成为一伙”。录影带不过就是个媒介,HBO也有一帮喜欢刷剧,喜欢一次看个够的观众,所以录影带是HBO的帮手而不是敌人。到后来进入DVD时代之后,这个帮手的效应就更加明显。很多HBO自制节目的DVD都大卖特卖。甚至很多在播放时并不被看好的节目,后来发行的DVD都获得了丰厚的收入。
比如,迷你剧《兄弟连》,只有10集,篇幅很短,不容易培养观众。同时题材也比较窄,虽然有斯皮尔伯格、汤姆·汉克斯的加持,首播的时候却是叫好不叫座。但是《兄弟连》的DVD销售额已经超过了2.5亿美元,成了HBO的创收大户。
从1995年开始。HBO的发展方向又做了一些调整。那就是将自制电视剧作为最重要、最具战略意义的节目。HBO在这之前也曾经制作过一些电视剧,培养出了不少追剧的观众。但剧集质量参差不齐,评论界和观众的评价也都褒贬不一。积累了经验和教训,又提升到战略高度后,自制电视剧开始大发展,HBO的黄金时代也开始拉开帷幕。到1998年开始,HBO的电视剧开始呈现出“HBO独有的特色”。
最后的话:
1972年,HBO开播。一开始,作为电影频道的HBO通过购买电影版权来为用户提供独一无二的内容。在激烈的竞争中,HBO寻求突破,将内容重心转向原创内容,随后稍稍转向,专注于原创自制剧。经过10年的尝试和酝酿,最终有了《黑道家族》《权力的游戏》与一系列优质的原创自制剧,为美剧制作树立了一个标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