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航空工业起步较晚,早期以战斗机为主满足部队急需,随着空军建设步伐加快包括侦察、打靶,以及配套防空导弹、空空导弹研制等需要。开始从苏联引进无人机,这其中最经典型号就是拉-17无人靶机,后续国产无人机研制也以其为基础展开,包括仿制的长空一号以及后来美国送上门的BQM-147“火蜂”。
拉-17无人靶机由苏联拉沃契金飞机设计局研制,1954年定型,最大起飞重量3.1吨,载重495千克,采用一台РД-900亚音速冲压发动机。最大飞行速度905千米/小时,最大航程900千米,由图-4战略轰炸机作为载机平台(一次带两架)。
拉-17无人靶机
上世纪50年代末期引进我国,作为无线电遥控中、高空两用高亚音速靶机,主要用于空空、地空导弹武器研制试验和鉴定,也可用于部队常规打靶。当时成为我国地空导弹首次实弹射击目标,也成为空军首次空空导弹实弹射击目标,曾创下发射61枚K-5M击落7架拉-17记录。
图-4携带两架拉-17
进入60年代后,由于苏联支援全线撤出导致部队可能陷入无机可用,然后就由南京航空学院进行测绘仿制拉-17。1969年CK-1(长空一号)首飞,1977年10月设计定型,名称改为无人驾驶-5甲型飞机(无-5甲)。苏联50年代技术产品,直到70年代后期才研制成型,确实在该领域差距还是相当大的。
长空一号无人靶机
除了长空一号这款定型产品外,还有一款长虹-1(无侦-5)无人机也是大家所熟悉的,这款机型1969年开始研制。1972年首飞,1980年定型服役并正式装备,时间上相对长空一号稍晚。不过这款机型来源更加神奇,上世纪60-70年代越南战争期间,美国派出BQM-147G“火蜂”无人侦察机多次侵入我国领空,执行侦察任务。
“火蜂”无人侦察机
“火蜂”无人侦察机战术运用和拉-17类似,先由C-130运输机带到6000米高空投放,然后无人机根据预设任务自动飞行。在执行完侦察任务后回到预定地点,由C-130用特殊挂钩或降落伞回收,不过这款无人机最大飞行速度1176千米/小时,最大飞行高度18300米,最大航程1282千米。
“火蜂”无人侦察机
正是这种高空性能,让当时以歼-6为主力拦截起来有点困难,1964年“火蜂”开始频繁侵入侦察。在多次尝试甚至付出机毁人亡代价后,歼-6以极速跃升的方式进入17500米高度,在极短时间内近距攻击才取得成果。
截止1970年,共击落“火蜂”无人机21架,特别是1970年2月10日,1架“火蜂”无人侦察机被击中尾锥整流罩,无人机直接在空中开伞。然后飞机完整着地,相当于无意中完成回收任务,带来的完整机体自然可以获得更多技术资料,修复后成功进行了投放。
“火蜂”无人侦察机
恢复完成的BQM-147H无人机
有了前期击落残骸再加上完整成品,北京航空学院开始进行测绘仿制,然后于1972年完成首飞,1980年通过设计定型,成品就是“长虹-1”(无侦-5)无人机。
性能上和“火蜂”类似,是一款高空、高亚音速无人驾驶侦察机,可以完成昼间高空摄影侦察任务。由图-4或运-8在高空投放,以降落伞方式回收,巡航速度800-820千米/小时,最大航程2500千米,实用升限17500米。
无侦-5无人机
空军手中有限的图-4战略轰炸机,在进入喷气式时代后还承担起各种试验任务,下图这造型和上面挂着拉-17方式差不多。
无侦-5无人机
后期随着图-4的老旧退役,类似工作就由运-8开始承担,同样一次携带两架无侦-5起飞高空投放。
运-8E挂载两架长虹-1无人机
无侦-5在研制成功之后,曾经执行过出境作战任务,1986年对越反击战中曾出境侦察十分钟。侦察发现越军西线指挥所等200多个军事目标,为后续作战胜利提供极大保障,这次任务也成为我军唯一出境参加实战的无人机。随着应用需求改变,无侦-5逐步改为高速靶机,虽然已经过去了几十年,但无侦-5仍然是我军正式装备无人机中最大速度和高度记录保持者。
无侦-5 出境作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