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好贺州历史文化故事
助力贺州文旅东融发展
上期小编介绍了我市八步区桂岭镇出土的国家一级文物春秋时期“夔纹雷纹陶釜”出土和发现的传奇经历。本期小编将为大家介绍我们贺州一件顶级国宝——麒麟尊,它的出土却是因为一只白狐托梦给一位老汉而发现的,够神奇吧?本文还将介绍麒麟尊在全国的“兄弟姐妹们”,让它们来一场国宝大PK。
一、麒麟尊的发现
1989年春,贺县沙田镇龙中村村民陈海贵在村子东面一座叫红珠山的山腰上开荒种地。到了夏天,地里的花生被野生动物多次糟蹋,他几次夜里巡查均无所获。陈海贵和小儿子陈盘有顺着动物的足迹寻找,终于在红珠山地里不远处的乱石堆中发现一个小洞穴,洞穴前动物的足迹很明显,于是,父子俩在洞穴口布置了铁夹子,但狡猾的狐狸一直没踏入陷阱。因为花生多次被糟蹋花生,陈海贵于是放弃了在红珠山开辟的荒地。
龙中村红珠山
出土麒麟岩洞
虽然庄稼不种了,但奇怪的是,陈海贵会经常做一个怪梦,梦见一只毛色雪白的狐狸跑进那个洞穴里,每次,那只白狐还狡黠地看着陈海贵。在农村,这种梦跟金银财宝有关,梦见白色的动物就是银子,梦见黄色的动物就是金子。于是,陈海贵悄悄把自己的梦告诉了大儿子陈盘松,说那个洞可能藏有土匪的金银财宝,陈盘松决定去探一探。
岩洞
1991年7月23日,当天是农历六月初二,在农村是节日,大家不下地干活。陈盘松邀请同村的陈裕锋、陈庆忠两人到此寻宝,他不敢告诉两人父亲的怪梦,怕两人笑话。只是说这个洞穴可能很深,藏有野物。三人来到陈海贵做标记的乱石堆前,撬开洞穴几块乱石后,发现了一个幽深的岩洞。陈盘松慢慢爬入洞中,洞内宽阔幽深,他走了约5米,狐狸没有发现,却在洞内第二层岩石顶上发现一个有头有角、闪着绿光的怪物,岩石层离地面高约1.5米,岩层很干燥。借着昏暗的手电筒光,怪物闪着幽幽的绿光。陈盘松胆怯了,他慌忙爬出洞外,说:“洞里有怪物。”陈裕锋和陈庆忠听了,两人也爬了进去,两人也发现了那闪着绿光的怪物,两人连忙爬出洞外。
龙中村
三人回到村里,找来陈盘有、陈南先、陈德兴、陈运山、陈庆义、陈刚、陈石友7人,拿来手电筒和铁钎等工具。10人经过一番努力,撬开岩洞口上面堆集的大量乱石,众人进入洞内,用手电筒仔细查看,发现怪物是一件似铜似铁的器皿。陈盘松等人用手小心挖掘,这件东西很快被挖了出来,怪物有家里养的一只狗那么大。大家抱起这件沉重的宝贝,兴奋不已。
龙中村门楼
龙中村古道
随后,众人用手在土里又陆续挖出了一批青铜器和贝类、陶器,共33件文物。众人把这些宝贝搬到陈南先家统一保管,准备寻找买家。龙中村发现宝贝的消息不胫而走,一些文物贩子蠢蠢欲动,前往龙中村淘宝,这批文物的价钱也节节攀升。贺县文化局和公安部门也很快接到了群众报告,知道村民发现了文物,立即派人前往调查,并向群众积极宣传文物保护法,动员群众上交。
陈盘松等人在文物部门和公安部门的宣传动员下,把这批文物全部上交给当时的贺县博物馆。为了奖励村民,贺县博物馆给陈盘松等10人每人颁发了证书和每人200元奖金。
岩洞
国家青铜鉴定权威人士杜迺松等人受国家文物局委托为这批出土文物进行鉴定,为春秋末期战国早期文物。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一致认为出土的尊属于东周时期侯王级的器物,尊的牺首为有犄角的怪兽,神似古人传说的麒麟,耳朵像鹿。尾部立有攀附的凤头,虁龙作尾。背部盖上有浮雕盘蛇,以突出高昂蛇首作为盖钮,蛇是古越族图腾,尊周身刻满夔纹。青铜尊是目前我国唯一发现集麒麟、龙、凤三大神兽于一身的青铜器皿,后定名为麒麟尊,鉴定为国家一级文物。通高53.7厘米,长48厘米,腿高13.4厘米,重21.5千克,是2500多年前春秋战国时期侯王级的珍稀精品。
麒麟尊头部
麒麟尊尾部凤鸟
麒麟尊背部蛇头
时任国家文物局局长的张德勤认为:“神兽麒麟尊形体硕大,造型移植自西周的同类器物而具有地方风格,麒麟尊在广西出土,说明商周青铜文化的余韵在东周百越地区尚未绝响,是华夏民族文化和百越文化相互交融的见证。”
贺州市博物馆馆长胡庆生认为,麒麟尊是中原文化、百越文化和楚文化交融的历史印记。它的四肢是古代苍梧国一种叫狌狌图腾的脚,狌狌是贺州这一带独有的动物,也是古代苍梧国独有的图腾,主要生活在今天贺州市的桂岭镇,像狐狸一样是人面兽身,伏型善走。
狐狸没见踪影,却发现了一批珍贵的国宝级文物,于是当地就有了这样的传说:“那只狐狸不是普通的狐狸,是一只狐仙,是麒麟尊变的,它特意托梦给陈海贵,指引村民叩开这座埋藏两千多年的宝库。”
在国家博物馆展览
1993年,龙中村出土的文物在国家《考古》杂志第四期上刊登后,引起了我国考古界的极大关注。1993年,麒麟尊被选送到上海参加国家文物局主办的“中国文物精华展”,后随其它选送文物到挪威、日本及英、意等十多个国家展出,为传播中华文化作出了积极贡献。2001年,国宝麒麟尊被复制放大,矗立于贺州灵峰广场,成为贺州市独一无二的文化符号和象征。
2003年,国家邮政局发行的《东周青铜器》特种邮票,麒麟尊荣登邮票发行,成为家喻户晓的“国家名片”。
2010年12月16日,麒麟尊作为岭南地区文化的代表性文物在中国国家博物馆进行了为期9年的展出。2019年8月,麒麟尊借展到期,从中国国家博物馆出发,跨越两千多公里路程,耗时两天,途经河南省博物院、湖南省博物院,于8月1日下午14点40分抵达贺州,重新回到贺州故里。
2017年,我市以麒麟尊为原型,开发了贺州萌哒哒的形象大使“麒大宝”。
二、国内同类的文物
尊始见于商代甲骨文及商代金文,其古字形像双手捧酒樽,表示进献,本义为一种用以盛酒的礼器,是古代祭祀时使用的重要礼器,这些礼器受到神圣的尊重。根据各种动物制作出来的尊叫牺尊,是古人用于祭祀神灵的重器,一般只有贵族王侯才有资格拥有,用来祭祀祖先,祭祀天地。在我国出土过不少类似麒麟尊的礼器。
1.鹿牺尊
2013年,陕西宝鸡石鼓山商周墓地出土两件超萌的青铜礼器牺尊,似鹿似羊,憨态可掬。两件牺尊以鹿为主体形态,头部长着鹿角、面部像羊,长着小翅膀,背部布满精美的各式纹饰。牺尊头部似食草动物,而四足却长着食肉动物的利爪。一对鸟翼从腹部伸出,综合了诸动物特征而成。鹿牺尊与麒麟尊一样,浓缩了多种动物形态,鹿牺尊与麒麟尊两件文物的头部耳朵和角极其相似。
2. 邓仲牲尊
1984年,陕西省长安县张家坡出土一件西周中期青铜尊,整器作神兽形,似羊非羊,似鹿非鹿,原器通高38.8厘米,通长41.4厘米。牺尊形体似马驹,却又头生双角,腹有双翼,似古人的“天马神驹”。同时驹颈上立一虎,驹尾上有一条龙,驹前胸有一兽,似龙又似虎,驹尊盖上立有凤鸟。兽背铸有椭方形尊口。器腹及盖内有相同铭文二行六字,记邓仲作器。邓仲牲尊头上的双角与麒麟尊相似。
3.凤鸟纹兕觥
凤鸟纹兕(sì)觥(gōng)为西周早期文物,1954年江苏省镇江市丹徒烟墩山出土,形似四足兽,兽身为圆角长方形,上有兽纽盖。腹饰对称的凤鸟纹,云雷纹地。“兕”为上古瑞兽,状如牛,苍黑,板角。凤鸟纹兕觥头部的角与麒麟尊极其相似,麒麟尊的角或许也有兕的特征。
4 兽面纹觥
1976年山西灵石旌介出土,通高15cm,宽20cm,重0.72kg。盖前作兽首形,额顶有小龙沿脊而下。盖饰兽面纹,后端浮雕兽面纹。鋬上铸一兽首,高圈足。沿下饰龙纹、鸟纹,腹饰兽面纹和夔纹,圈足饰鸟纹。通体以雷纹为地纹。
尊是古代重要的祭祀礼器,我国还出土过不少牛尊、驹尊、猪尊、鸟尊、鸭尊等以动物形状铸造的青铜尊,有的收藏在国内,有的流失在海外,这些文物大多数是商周时期的文物。
牛尊
猪尊
兔尊
貘尊
驹尊
鸭尊
鸟尊
牛尊
文/阿志
图/图片来自贺州市博物馆及网络
编辑/小纯
查看原图 22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