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上云,CB Insights中国一文解读金融云产业现状

7 月 10 日,腾讯云和深证通合力打造的深证通新一代金融云正式发布。助力深交所集团、证券金融机构和监管机构金融科技创新,加速数字化转型升级。
6 月 1 日,中华保险集团与阿里巴巴集团签署全面合作协议,阿里云将为中华保险集团旗下中华财险构建新一代全分布式保险核心系统,项目总金额接近 7 亿元,是国内金融云领域迄今为止的第一大单。
5 月 18 日,腾讯云与中国银联就“银联云”建设项目正式签约。据银联早前消息,“银联云”项目金额达到 3.86 亿。
金融云市场大动作的频繁出现,预示着中国金融云市场即将迎来爆发期,也印证了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的迫在眉睫
长期以来,金融行业 IT 建设成本高、周期长、系统体验差是业内普遍存在的痛点。随着数字化转型的深入及分布式、云原生架构在金融行业的成熟落地,金融行业对于安全合规的弹性 IT 资源以及 AI 能力的需求越来越强烈
海量“特殊”数据存储和处理的需求,使得金融行业成为当前云计算技术应用需求的一类特别的行业用户。以大数据和计算力等为代表的新兴信息技术与金融业务深度融合,既为传统金融行业数字化转型带来了新的动力,也对金融机构抵御风险、保护金融信息安全提出了新的挑战。
什么是金融云
云计算技术的核心理念在于资源共享与弹性调配。金融行业是当前中国云计算技术应用需求最为迫切的领域之一,金融信息系统每天需处理和分析海量信息数据,云计算因具备强大数据运算与同步调度能力,具有天然优势,“金融云”的概念应运而生。
金融云,是指专门面向银行、券商、保险等金融机构的业务量身定制,集互联网、行业解决方案、弹性 IT 资源为一体的云计算服务。具体而言,是指金融机构通过利用云计算的运算优势,将自身的数据、客户、流程及系统通过数据中心、客户端等技术手段发布到“云”端,以改善系统体验,提升运算能力、重组数据价值,为客户提供更高水平的金融服务,降低运行成本,最终达到精简核心业务,扩充分散渠道的目的。
金融行业对于云计算架构的高可用性和数据安全有着特殊的关注和要求。同时,金融行业不同细分领域之间的上云需求和监管要求事实上存在差别。
例如,对于银行业金融机构来说,监管层面对于商业银行业务的连续性和灾备能力提出了高标准、严要求,是必须遵守的红线;同时,移动银行、直销银行频繁遭遇黑客攻击,网络安全面临挑战。因此,安全稳定是银行业金融机构选择云计算部署模式和云计算产品的首要考虑。
而对于证券基金行业,除了安全可靠以外,证券基金交易量受行情影响,系统波动大,IT 资源利用率较低;但相对的,证券基金业务对数据时效要求高,数据变化快速,系统压力波动大,需要实时监控系统压力及业务变化状况。因此,云计算部署模式能够实现动态扩容,资源按需分配、弹性伸缩,并能实现实时监控系统压力及业务变化状况对证券基金行业尤为重要。金融行业不同细分领域的上云需求和监管要求差异,也使不同细分领域、不同类型的金融机构作出了不同的技术选择。
综合来讲,金融机构使用云计算服务最主要的目的是缩短应用部署时间、节约成本和确保业务升级不中断
图片
图|金融机构运用金融云的目的(数据来源: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CB Insights China 整理)
金融云的分类
按照金融云部署模式分类
根据使用金融云平台的用户类型、云资源归属和控制方的不同,金融行业云计算部署模式主要分为公有云、私有云、行业云
因业务需求、资源可得性、投入产出要求等方面诉求不同:规模较大、技术实力较强的大型金融机构由于传统信息化基础设施投入大、专职技术人员多、安全要求更加谨慎等原因,大多采用私有云模式,通过合作研发或技术外包方式完成私有云平台建设;而中小金融机构由于自身技术实力偏弱、人才储备不足、资金投入有限等原因,一般更倾向于选择专为金融机构服务的行业云,以同时满足监管合规和控制成本的需求;金融科技公司自身则更倾向于使用公有云模式,主要通过与第三方公有云厂商合作,实现自身业务的快速扩展。
按照金融云供给端主体分类
过去多年以来,中国金融 IT 解决方案市场一直由金融垂直行业传统 IT 解决方案商主导;随着金融机构上云进程的不断深入,市场角逐重心逐渐转向金融云解决方案,各类服务商纷纷进场,互联网系云服务商、金融机构系子公司、金融垂直行业传统 IT 服务商三类构成了金融云解决方案市场的初步格局。
纯互联网系服务商,如阿里云、腾讯云,此前一直做 B2C 业务,现在转型金融行业首先要转换为 2B 思维。通常情况下,互联网系服务商会将之前面向互联网行业的公有云技术直接移植到金融云中,这种标准化做法的优点是速度高、成本低,标准化输出能够帮助客户快速搭建 IT 架构,但缺点是面对金融业特有的复杂问题时往往会力不从心,难以快速响应客户的需求。
金融机构系服务商,如招银云创、兴业数金等银行系金融科技云平台,优势在于作为行业中从业多年的玩家,熟悉监管要求,拥有很多落地经验,设计产品可以更有针对性,解决不同的问题。但缺点是普遍缺乏定制化能力,客户的不同需求得不到个性化满足,这也是金融机构系云服务商最大的软肋。
传统 IT 服务商,如用友、恒生这些传统 IT 厂商的金融云服务,帮助金融行业客户扩展和建立金融生态,这些服务商的模式主要是 IT 外包,缺乏构建大规模云服务的经验,因此他们的云服务缺乏具体的应用场景,目前的主要客户还是集中于小微金融企业。
图片
图 | 金融云按供给端主体分类(来源:CB Insights China)
金融机构对金融云技术的要求
与众多上云企业相似,缩短应用部署时间、节约运营成本也是金融机构业务上云的目的之一。然而,相比一般上云企业,金融机构对业务数据的可靠性、安全性,业务连续性以及安全风险防控有着更高的要求。相应地,金融机构对于云计算服务商的系统与服务可用性与灾难备份,数据安全防护与信息保密义务以及持续、高质量的系统运维能力等也有着较一般企业更高的要求。
由于金融行业对数据完整性、内容真实性、操作可问责性的要求较高,服务安全性和可持续性是金融机构应用云计算技术的主要关注点。
图片
图|金融机构对金融云技术的要求(数据来源: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CB Insights China 整理)
开源与闭源技术的选择
出于对技术可持续性、开发与运维能力、专业人才储备等因素考虑,超过七成的金融机构选择开源与闭源技术相结合的应用方式。
图片
图 | 开源与闭源技术的选择(数据来源: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CB Insights China 整理)
金融机构对于云计算开源解决方案主要考虑的风险是技术的可持续性、人才储备和审计风险。
图片
图|金融机构应用开源技术的顾虑(数据来源: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CB Insights China 整理)
金融云平台的安全要求
金融机构运行、管理的网络设施和信息系统,一旦遭到破坏、丧失功能或者数据泄露,将严重危害国家安全、国计民生和公共利益。在 2016 年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及其配套法规监管体系下,中国在实行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制度的基础上,对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实行重点保护,并对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运营者,从保障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免受干扰、破坏或者未经授权的访问,防止网络数据泄漏或者被窃取、篡改的角度,提出了具体要求。
作为承载金融领域信息系统的基础平台,金融行业云计算平台信息系统的安全要求应不低于承载业务系统的安全要求,在满足国家对于信息系统安全基本标准的基础上,还应满足金融行业的特殊要求。
中国已经发布的金融行业重要业务系统安全的主要监管指引包括:
图片
中国已经发布的金融行业对于重要业务系统安全的主要行业标准包括:
图片
金融行业的特点决定了金融机构每天都将处理大量客户敏感信息。客户的个人身份信息、个人征信信息、账户信息、鉴别信息、金融交易信息、财产信息、借贷信息等个人金融信息,既有金融机构在提供金融产品和服务的过程中积累的重要基础数据,也有个人隐私的重要内容。个人金融信息一旦泄露,不但会直接侵害客户合法权益、影响金融机构的正常运营,甚至可能会带来系统性金融风险,侵害公众利益、社会秩序甚至国家安全。因此,加强客户身份、账户等重要电子信息的保护,综合运用多因素认证、访问控制、边界防护、泄密检测、密码算法和技术、数据脱敏和安全审计等手段,切实提高客户身份认证和验证强度,防范敏感数据泄露、篡改、丢失和非授权访问等风险一直是金融监管机构的监管方向和金融机构的工作重点。
金融机构在选择云计算服务商前,应当预先了解云计算服务商机房和信息基础设施的设置地点,充分审查、评估云计算服务商保护个人金融信息的能力。例如,《网络安全法》要求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运营者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运营中收集和产生的个人信息和重要数据应当在境内存储。《保险公司信息系统安全管理指引(试行)》要求保险公司建设的机房应设置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不包括港、澳、台地区)。而《证券公司网上证券信息系统技术指引》也要求证券公司网上证券信息系统应部署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满足技术审计、监管部门现场检查及中国司法机构调查取证等要求。
此外,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等金融行业监管部门,也颁布了多项数据保护要求。值得重点关注的是,2020 年 2 月 13 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个人金融信息保护技术规范》(JR/T0171-2020),对金融机构在个人金融信息的收集、传输、存储、使用、删除、销毁等生命周期各环节提出了具体安全防护要求。
图片
中国金融云市场规模
图片
图 | 金融云市场架构
据 IDC 中国数据显示,2019 年中国金融云市场规模达到 33.4 亿美元,同比增长 49.6%。其中,金融云基础设施与云解决方案市场基本保持同步增长,增速分别达到 50.0% 和 48.6%。
金融云已经成为行业 IT 解决方案市场的新动能,在整体金融行业 IT 解决方案市场中占比已超过 10%,增速达到整体市场的两倍以上。
金融云基础设施市场规模
2019 年,金融云基础设施市场规模达到 23.5 亿美元,其中:
公有云基础设施部分:阿里、腾讯、百度、华为和中国电信占据 84.5% 的市场份额;
私有云基础设施部分:华为、浪潮、新华三、戴尔和联想占据 77.4% 的市场份额。
图片
图 | 金融云基础设施市场份额(数据来源:IDC 中国,CB Insights China 整理)
虽然私有云基础设施仍然是当前金融机构的主要选择,但公有云基础设施市场增速更高,有望成为未来市场增长的重要驱动力。
金融云解决方案市场规模
2019 年,金融云解决方案市场规模达到 9.8 亿美元。
按照派系(关联公司:融信云是由京东数字科技与神州信息共同投资成立;宇信被百度战略入股;文思海辉被中国电子收购;长亮被腾讯入股)云解决方案市场份额为:阿里 12.2%、腾讯(长亮) 9.9%、百度(宇信) 9.5%、中科软 8.1%、京东数科(融信云) 7.2%、华为 5.2%、文思海辉 3.4%。
图片
图 | 2019 年中国金融云解决方案市场厂商市场份额(数据来源: IDC 中国,CB Insights China 整理)
从当前来看,云服务商和金融垂直行业解决方案商分别主导平台解决方案和应用解决方案两个子市场,双方合作大于竞争。从长远来看,两类厂商也会不断扩大和深化业务发展,难免渗透到彼此的优势领域中,产生更明显的竞争关系。
值得注意的是,在金融云解决方案市场上,前十名厂商中没有国外厂商出现,这跟传统金融解决方案市场由国外厂商主导的市场格局,形成了鲜明对比。
云平台解决方案市场,阿里、华为、腾讯、百度、京东数科等云服务商主要从底层分布式架构、数据库、开发平台、API 平台等入手,并依托大数据与 AI 技术优势强化对平台市场应用场景的掌控能力。
云应用解决方案市场,中科软科技将云应用从互联网端拓展至核心业务系统,逐步形成保险全业务上云服务能力,服务了若干新成立的保险公司,云解决方案覆盖财险、寿险、车险和再保险云核心和周边系统。
宇信科技、文思海辉、南天信息、融信云等面向股份制银行、城商行、农商行、村镇银行等,在云服务总线、互联网核心、互联网移动业务等热点解决方案方面持续发力,逐步完善 SaaS 托管服务能力,并实现商业合作模式创新。
从底层 IT 基础设施,到上层平台和应用解决方案,中国金融机构全面朝云端运算架构转型已成必然,金融业作为传统行业资讯科技应用的领头羊,正成为既互联网行业之后云化转型的排头兵。
中国金融云产业现状
根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最新调查数据显示,中国近九成金融机构已经或计划应用云计算技术。
图片
图 | 中国金融机构云计算使用情况(数据来源: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CB Insights China 整理)
云计算及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在金融 IT 解决方案中的融合应用,将金融行业监管与竞争压力推向新阶段,基础设施云化、流程数字化、业务数据化、场景智能化逐步成为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的核心内容。
客服、风控、营销、认证等智能化云应用,移动应用开发、AI 开发、API 开放等云平台,作为渠道与管理系统升级换代的重要选项,正在从互联网金融向银行、保险、证券全面推广。
自 2019 年 8 月中国人民银行发布首个金融科技发展规划以来,监管规则体系不断完善,试点范围不断扩大,彻底扫除金融机构对云计算及相关技术应用的顾虑;另外,中国地方政府紧跟中国人民银行步伐,北京、上海、深圳、重庆等地相关政策密集落地,以“真金白银”助推金融科技产业发展。
受到有利政策、产业挑战、技术创新三个增长驱动因素影响,金融云市场正在阔步前行。随着大量的金融机构开始应用云来承载应用和处理高并发业务,云计算技术正在与金融行业快速结合,在金融行业快速发展。银行、券商、基金、保险等金融机构纷纷涉足云计算,拉开了金融信息和数据管理创新的帷幕,给金融云厂商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平台。
中国金融云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云计算在中国金融行业的应用尚处于起步阶段。由于金融行业监管合规要求高以及采用云计算试错风险较高,传统金融机构因为旧有系统的积累和模式的成熟,对技术和综合方案能力要求高,上云面临着无数的兼容性适配问题。金融机构通常采取从外围系统开始逐步迁移上云的实施路线,先将辅助性业务系统等安全等级较低的业务先上云。目前,安全性和可用性仍是金融云市场竞争的核心。
因为金融业的特殊性,对 IT 系统的稳定性有着相当高的要求。虽然金融行业已经出台了相关政策支持金融机构上云,但云计算相关政策和标准尚未完善,具体落地实施的监管合规要求仍不够明确。
云计算在金融行业的应用存在数据安全和网络性能双重压力。金融行业一直把数据安全放在第一位,虽然云计算为存储数据提供了无限的空间,也为数据的处理提供了无限的计算能力,但是用户对托管其加密数据的云计算运营公司能否确保数据的安全仍存在质疑。二是网络性能面临巨大挑战,用户使用云计算服务离不开网络,但是接入网络的带宽较低或不稳定都会使云计算的性能大打折扣。
中国金融云产业未来发展趋势
根据 IDC 中国统计数据显示,2019 - 2023 年中国金融云解决方案市场复合增长率为 40.2%,2023 年市场规模预期达到 35.9 亿美元。据 IDC 中国预测,到 2022 年,中国金融云市场容量将超过 38 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达到 40%。
图片
图 | 2019-2023年中国金融云解决方案市场规模及预测(数据来源: IDC 中国,CB Insights China 整理)
对于现在的金融机构来说,让它们在短期内完全离开 IOE 是很难的,但是新技术的应用确实又带来了意想不到的价值,比如说在确保数据安全和企业业务连续性等基本问题上起到的积极作用。
所以,面对数字化转型的要求,不少金融机构的优先选择是在保障传统IT架构稳定运行的基础上,最大程度借助云计算的优势,逐步实现云化数据中心
目前,人工智能已经运用于包括银行服务、理财投资、信贷、保险、监管等在内的众多金融对象,由此还衍生出了智慧银行、智能投顾、智能监管等应用场景。
以银行为例,人工智能的应用已经渗透到智慧网点、智能客服、刷脸支付、智能风控、智慧营销和智能化运营等各个方面。这些极具创新意识的云应用在行业中的认可度正不断攀升,更多的相关研究和实践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
在 6 月 29 日 CB Insights China 发布的金融科技榜单中,我们曾提到,科技正在重塑整个金融行业生态,这不只体现在科技对金融机构的未来发展趋势、业务场景、运营模式的影响,更在于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的变革。
过去,金融产业的发展速度曾受金融资产、融资规模、交易量等因素的影响,但相信在未来,创新科技、数据智能、"云+Fintech" 等金融新基建的进程,将引领未来金融行业走上数字化转型的快车道。
- End -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