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游戏
无障碍

0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看

微信扫一扫,随时随地看

备受争议的“优生学” 1912年7月24 日

图片
英国博物学家弗朗西斯·高尔顿受表哥达尔文进化学说的影响思考“人类的进化”,他认为人类进化不完全是依靠本能和环境的支配,也受到人类文明的影响。他在《人类的才能及发展》一书中提出人类应当借助婚配和其他方法使种族得到优化的“优生学”思想,主要包括认识遗传特征的优劣和取舍、提出改进后代遗传素质方案这两个方面,由此成为“优生学”研究的创始人。“优生学”提出后,美国和德国所掀起的优生学运动,给其蒙上了一层抹不掉的阴影。
1912 年 7 月 24 日,第一届国际优生学代表大会在伦敦召开,这次大会所掀起的波澜,使对“优生学”的争执进入高潮。后来,美国的优生立法逐渐付诸实施,优生学变为对社会边缘、弱势群体及病人的惩罚措施,成为种族歧视的工具。在德国,优生学沦为纳粹法西斯的种族灭绝工具。优生学一开始就存在很大争议。由于担心世界人口剧增和“质量”的锐减,优生学备受社会的广泛关注。优生学可以分为对“遗传”和“环境因素”两方面的生育干预:一是预防有先天缺陷孩子出生的优生学,另一是所谓的为“完善后代”在人种、种族、社会层面的优生学。从人类进化和社会长远发展利弊的角度看,人类性状的判断标准存疑。目前没有任何成果或理论能把人群品性的“多态性”和基因“丰富性”相互包容,形成统一的评价标准。而偏见或基于遗传学发展水平的限制,容易导致“优生学”步入歧途。目前,预防性优生学比较容易得到理解和支持。
免责声明:本内容来自腾讯平台创作者,不代表腾讯新闻或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举报
评论 0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
查看全部0条评论
首页
刷新
反馈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