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我因为工作原因在茅洲河边住过半年时间,那时候河水跟墨水一样,河道跟‘石油’一样,垃圾成堆,臭味熏天,在河边走的时候,要么戴口罩,要么捂鼻子,窗户和门一天到晚不敢开,该通风的时候也不敢通风。”茅洲河干流监理单位现场负责人张星在2019年回到茅洲河的时候,却被眼前景象震惊:河道变得干净、河水变得清澈,鱼鸟成群、百舸争流。
茅洲河新生:曾如墨汁穿城过,今似绿带映美景
正如茅洲河今昔蝶变让张星惊叹不已一样,深圳水环境4年间的“脱胎换骨”也获得市民认可、称赞。深圳市水务局局长张礼卫曾在公开场合直言,2016年初的深圳,用“有水皆污、有河皆黑”来形容毫不夸张。严重的水环境污染,成为这座全球经济中心城市最大的环境问题和发展短板。
现如今,深圳水环境治理已经取得历史性突破,159个黑臭水体、1467个小微黑臭水体全部实现不黑不臭,包括茅洲河在内的五大河流考核断面水质全部达标,被国务院评为重点流域水环境质量改善明显的五个城市之一。
纵观深圳治水的奋战之路,前瞻深圳治水的2.0版,茅洲河是当之无愧的主战场、试验田。
“母亲河”在哭泣:水污染成为“深圳脸上的一道疤”
干流全长31.3公里的茅洲河,是深圳第一大河,被称为深圳的“母亲河”。发源于羊台山北麓的她,流经深圳市光明区、宝安区和东莞市长安镇,最终汇入西部海域。流域总面积388平方公里,干流全长31.3公里,一级支流33条,其中深圳侧24条,东莞测9条。
40年来,深圳经济在高速发展的同时,环境承载力不堪重负,茅洲河水污染问题更是触目惊心。在茅洲河展示馆,一组共和村断面2002年至2015年的氨氮指标数据揭示了茅洲河当年的污染严重程度:氨氮指标最高的一年达33.70mg/L,远远高于8mg/L的黑臭标准。
“不知是河,只当是臭水沟”“家里都不敢开窗,尤其是夏天,气温又高,河流的腥臭在热浪的蒸腾下异常刺鼻”“河水还会变色,今天泛黄,明天泛绿,后天泛红,最终汇聚成墨黑色”……连年恶化的茅洲河污染被媒体接连曝光,一时间,“母亲河”已然成为“深圳脸上的一道疤”。
2014年2季度至2016年2季度,广东省发布重点河流水质监测报告9次,茅洲河污染严重程度全部位居全省第一。2014年2季度,茅洲河综合污染指数比排名第二的练江高1倍。可以说,茅洲河曾是广东省污染最严重的河流。
“假如茅洲河会说话,我们该如何回答她的质问,‘是谁把往昔的清澈变得污浊,是谁以伤害回报自然的馈赠。’”茅洲河展示馆内醒目的话语叩问着每一个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
难难难:大河治理面临正本清源等棘手难题
高密度建成区拆迁难、污染企业管控难、感潮河流治理难、底泥污染处理难、深莞跨界河协调难、污水收集难、污水处理难、正本清源难、暗涵整治难……在茅洲河展示馆,一个接一个的“难”字述说着深圳治水人的艰辛。
污水收集难:污水管网建设滞后、覆盖率低,部分污水干管长期未发挥收水功能,2015年宝安片区已建的152公里污水收集干管中,仅48.3公里发挥了作用,加上缺乏维护,部分已建设管段破损、淤积问题严重,存在不同程度的功能性和结构性缺陷,导致污水收集困难。
正本清源难:茅洲河流域城中村和商住企业混杂,城中村外来人口密集,施工牵涉面较广。加上居住密度大,道路狭窄,施工难度大。沿街商铺、小企业大量污水排入雨水排水系统,雨污混流情况比较严重,分流改造工作量极大。
污水处理难:污水处理设施不完备、污水处理厂处理能力不足,2015年茅洲河流域内4座已建成的集中式污水处理厂均处于超负荷运行状态,沙井污水处理厂服务范围内污水量达35万吨/日,但其设计处理能力仅有15万吨/日。
污染企业管控难:资料显示,茅洲河流域深圳侧的电镀、线路板、印染等重污染企业曾经高度集中,2015年该区域的污染企业多达3.87万家。废水偷排、漏排、超排现象普遍,沿岸排污口密布,很多“散乱污危”企业混杂在居民区中,污染企业管控难度极大。
茅洲河风光
向水污染发起攻坚:下笨功夫 想新办法
如何让“母亲河”停止“哭泣”,重新焕发生机,是摆在深圳治水人面前的最大课题。短时间内补齐历史欠账,打赢水污染治理攻坚战,不仅考验着治水人的决心、毅力,也考验着能力和智慧。
“2013年,深圳市水务局对茅洲河中上游进行整治,沿河20公里100多个支流口和排水口,全部截到截污箱涵,然后送到污水处理厂。”深圳市茅洲河流域管理中心河道管理一部部长胡海涛说,2014年茅洲河氨氮指标依然在20mg/L徘徊,2016年便降到10mg/L,这一阶段的治水成果给予治水人巨大信心。
治水人深知,河道黑臭问题在水中、根子在岸上、关键在截污、核心在管网。截污系统在治水第一阶段的投入使用为日后更为核心的源头治理、管网建设争取了时间。
住宅区仅有一条雨污合流系统,房屋后面排水暗沟污水横流、臭气熏天,临街商铺没有安装隔油池、油水分离器等设施,油污直排入暗沟,造成沟内淤积严重,失去排水功能……这是位于宝安区新桥街道万丰社区的万丰旧村以往的常态。
茅洲河风光
而如今的万丰旧村,临街商铺污水管道已全部接驳进市政污水系统,餐厨垃圾收运全面落实,乱排污水行为遭到严厉打击,小区达到预处理设施百分百全覆盖,雨污分流全覆盖,万丰旧村住宅区已成为繁华熙攘、文明典雅的示范小区。
万丰旧村的变化是深圳治水人下“最笨”的“绣花”功夫、全面推行全流域雨污分流的缩影。2016年至2019年,在茅洲河流域中,共投入344亿元,完成小区、城中村正本清源改造2628个,新建雨污分流管网2008公里,超常规推进补齐污水管网历史缺口。
针对污染企业管控难题,深圳坚持依法治污、铁腕治污,开展“利剑”系列环境执法行动,4年查处环境违法行为3286宗,整治“散乱污”企业4299家,淘汰重污染企业77家,执法力度位居全国前列,推动高排放企业入园管理、环保升级、集聚发展。
针对污水处理难题,茅洲河流域新建成沙井二期、松岗二期、光明二期等3座水质净化厂及2座分散式处理设施,总规模达136万吨/日,其中125万吨/日实际出水水质均达Ⅳ类。水质净化厂再生水每天向25条支流补水96万立方米,推动实现流域内碧水长流。
茅洲河碧道试点段洋涌河水闸
值得一提的是,茅洲河流域治理还首创“央企+地方”的“全流域治理”模式。打破以往分段分片、条块分割的传统做法,采用EPC和EPCO总承包方式,以流域为单元将所有项目捆绑打包,招选一个大型企业实行“大兵团作战”,实现项目质量、效率大幅提速。高峰时期一线施工人员超过3万人、施工作业面1200多个,最高单日敷设管网4.18公里、单周敷设24.1公里,均创纪录。
旧貌换新颜:从臭河滩到乐游园 皮划艇队也回来了
再次回到茅洲河畔,张星在河边欣赏了许久,这是他第一次切身感受到“翻天覆地”的变化,茅洲河的新景象让他内心感到震撼。“以前河不像河,水不像水,现在水是清的,两岸是绿的,干净整洁,附近的居民都愿意到河边来。”张星还向记者透露了这样一组数字,今年五一假期,茅洲河畔的燕罗湿地公园人流量达到7000人次。
走进燕罗湿地公园,潺潺流水声沁人心脾,大片大片的荷花大有“接天莲叶无穷碧”的气势,芦苇、芦竹,杨梅、木棉,各色各样的植物让人目不暇接。从上空俯瞰,燕罗湿地犹如一轮弯月,旁边是清水西流的茅洲河水。难以想象的是,就在两三年前,燕罗湿地公园还是一片臭河滩。
发生在茅洲河上的喜事还有不少。6月15日,深圳体工大队20位皮划艇健儿在茅洲河上训练正酣,“只有皮划艇队划起来,茅洲河才有灵魂,茅洲河的河水才会灵动起来。”深圳体工大队大队长夏哲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
深圳皮划艇队成立于1994年,以前深圳缺乏训练水域,这支队伍长期在外地依托广东省船艇中心、肇庆国家水上训练基地开展训练,如今随着茅洲河治水成效的显现,深圳皮划艇队即将结束在外流浪的日子,回到深圳自己的“家”。
“深圳皮划艇队将在8月份正式回家。”夏哲顺说。据悉,目前,深圳市水上运动训练中心已经在茅洲河畔挂牌,皮划艇专用码头、艇库、运动员公寓、食堂、物业等等基地配套工程均已在推进当中。
深圳市茅洲河流域管理中心工程师廖卓谋告诉记者:“我们还将打造赛艇学校,不仅把这片河道给赛艇运动员用,也把河道还给市民,目前有一栋楼已经设想用来当做学校宿舍使用。同时,建立赛艇学校以后,随着人流的增加,还能带动周边区域经济发展。”
茅洲河风光
治水2.0版本:打造深圳千里碧道的茅洲河样本
根据计划,深圳还将陆续建设集安全的行洪通道、健康的生态廊道、秀美的休闲漫道、独特的文化驿道、绿色的产业链道“五道合一”的千里碧道。张礼卫说,计划到2020年底,全市开工建设茅洲河、观澜河、光明湖、大鹏海堤等多个碧道项目,在各区打造一批水清岸美的碧道典范。
茅洲河碧道试点段全长12.9公里,其中茅洲河碧道试点段建设项目(宝安段)全长6.1公里,已列入广东省“1+10”碧道试点建设项目。如今,茅洲河碧道试点段建设项目(宝安段)已完成2.1公里碧道建设,啤酒花园、洋涌河水闸、亲水活力公园、茅洲河展示馆已经面世。
漫步在啤酒花园,空气里仿佛可以闻到啤酒花的味道。“啤酒花园是结合临近的青岛朝日啤酒厂打造的一个碧道节点,我们和青岛朝日啤酒厂配合,计划在这里建设啤酒屋,售卖啤酒,如果进展顺利,我们还将学习‘青岛啤酒节’的模式,打造属于深圳的、属于茅洲河的节日。”廖卓谋说,以啤酒花园为例,碧道建设不仅仅是打造公园、慢行步道,而是与周边特色企业和文化相互结合、相互促进,共同提升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文化知名度。
俯瞰茅洲河碧道试点段啤酒花园
廖卓谋边走边向记者介绍,即将建成的“碧道之环”是他见过造型最独特的建筑,形状像是一个蛋壳,蛋壳上面铺有草坪,人们在上面可以欣赏茅洲河风光,一楼是咖啡馆和书吧,人们可以在这里“充电”。“碧道之环”旁边还设置有水田景观,将污水处理厂中水引来,打造漂亮的跌水景观。
“以前河道管理不鼓励市民进入河道,河道最重要的功能是行洪,现在要打开河道、还河于民,成为市民的休憩、公共空间。碧道落成之后,对广大市民来讲,周末添了个好去处,可以带小朋友看绿地,看碧水;平时上班辛苦,周末约朋友在夕阳下喝杯啤酒、聊聊天,工作烦恼能少大半。”廖卓谋说,而且茅洲河治理以及碧道建设还在带动周边产业更新,对环境要求比较高的企业也愿意来落户了。
据悉,通过水环境整治,茅洲河流域释放出15平方公里土地,拓展了重大产业项目、重要基础设施的布局空间,天安数码城、长江股份等一批高新技术产业和上市企业相继入驻,逐步成为片区产业转型发展的“新引擎”。茅洲河畔全至科技创新园通过改造升级,吸引180多家科技企业进驻,年产值由原来的1.2亿元增加到80亿元。
【见习记者】张大川
【摄影/视频】余之乐、深圳市茅洲河流域管理中心
【视频剪辑】王抒
【作者】
深圳河长
查看原图 242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