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群人围观下的三个月女婴死亡,到底是谁的错?

图片
这几天一直在做有关周年庆的各种工作,直播到嗓子都哑掉,深夜结束工作回家,却被网上的一则新闻震惊到说不出话来,心痛的感觉无以复加!
4月16日,汕头的一位妈妈,因为参加了所谓的某睡眠培训机构的课程,导致自己仅三个月大的宝宝窒息身亡。
图片
而这个小婴儿从开始挣扎到哭泣,直至窒息死亡的过程,被一群人集体围观。
在这个过程中,婴儿的妈妈,就在隔壁!
图片
根据这位妈妈在群里的聊天记录可以看到,在将近两个小时的时间里,她通过监控看到宝宝的头朝下趴在床上,疑似发出“扯着嗓子吼的哭声“,并且有脸闷到床上的声音,她虽然担忧,但并没有进到隔壁的卧室去查看情况,而是在这个付费的睡眠训练群里询问其他的妈妈和”老师“。
图片
直到孩子没有了声音,妈妈还以为已经“解锁了趴睡技能”,群里一片欢声。
图片
三个月大的婴儿,用了一个多小时的哭声,解锁一个技能?!
然而真相是——
从下午1:05开始哭,到后面2:11妈妈发现没有声音,从小声哭,到扯着喉咙哭,这一个多小时的垂死挣扎,最终都没能等来妈妈的救助,宝宝最终窒息身亡。
据妈妈说,进屋去喂奶的时候,宝宝的口鼻,都有血迹,流淌在床单上。我看到照片,整个心都就在一起,那个时候的宝宝,该有多疼!多无助!
(原谅我,真的不想贴上那张遗留着宝宝血迹的照片)
直到现在,我敲击键盘的手还在发抖,心里一阵一阵难受。
我心疼这个才刚刚三个月大的宝宝,还没经历所有世间的美好,幼小的生命就因为愚钝的母亲而戛然而止。
我更愤怒于这个所谓睡眠训练群的“引导师“以及其他妈妈的错误引导!!
这个机构是何方神圣?!
我特别明白新手妈妈在面对宝宝的各种hold不住的状态时候的抓狂,没人苛求一个女性生来就会做妈妈。
但我们不会的东西可以去求助靠谱的机构和科普文章,每天翻翻书也成啊,为什么要去相信这些专门以盈利为目的的根本没有专业背书的所谓机构?!
如同这个妈妈,在最需要妈妈陪伴和保护的那个瞬间,仅凭“芝士小馄炖”的完全没有科学性的“指导“,所有人就坦然看着这个幼小生命的逝去!
这还是人干的事吗?这到底是个什么鬼机构?
在微博上,这个“芝士小馄炖”也被扒出,曾有宝宝被水烫伤躺在床上哇哇哭,而妈妈也在所谓机构的引导师的指导下,“不被允许”去陪伴照顾孩子!
图片
趴睡宝宝快要窒息的哭声,和这个烫伤宝宝疼痛的哭声,居然都被这个育儿机构明令不用、不必去干涉,任凭宝宝撕心裂肺,得不到妈妈的一丝一毫的爱和照顾。
想想都不寒而栗。
他们在2019年开始,就有了自己的培训机制。比如:
● 一对三提供咨询,10天时间收费上千元,贵的甚至要六千元以上;
● 只要介绍朋友入群进行付费学习,就会得到高回扣;
● 在这个机构做过付费咨询学习之后,就可以有机会变成引导师,去指导新的付费会员。
第三条,细思极恐。
这个“芝士小馄炖”作为一个母婴自媒体,在微信公众号、知乎、小红书等平台都有自己的账号。
知乎的账号认证信息是这样的:
图片
很神奇有没有,只是一个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却在做着医疗健康的内容指导!
下面这张图,是他们在2019年10月18日知乎上的一篇文章,里面介绍了他们的业务范围。
图片
但事实上,这家“文化传播”公司,今年3月12日经营范围才新增了“健康咨询服务”和“母婴用品零售”的业务,而之前的公司性质,连最起码的培训资质都没有。
而所谓的有美国红十字会背书的“权威认证”和各种高级证书,也完全不需要任何测试或者只需要极其简单的测试,交钱,经过几个小时的“学习”即可获得。
就是这样一个没有专业医疗健康背景,毫无培训资质可言的平台,却创造了一套完全不考虑婴儿年龄的趴睡理论,而且引导妈妈们“不是大哭就不干预”!
图片
多么冰冷的世界!
美国儿科学会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都曾反复强调,对于还不会实现自由翻身的(180度)的婴儿来说,最安全的姿势,只有仰卧!
根据美国儿科学会公布的数据显示,每年大约有4000名婴儿死于婴儿猝死综合症(简称SIDS)这个症状又称“童床猝死”,国际上的定义为:婴儿突然意外死亡,死后虽经尸检亦不能确认其死亡原因。
而趴睡引起的窒息,正是极有可能导致SIDS症状发生的重大因素!
为此,美国儿科学会还曾发布过一篇专题文章,呼吁年轻父母们一定不要掉以轻心,避免让不会翻身的宝宝趴睡。
图片
所以,这个机构打着所谓的“提前解锁趴睡技能”,完全就是在瞎扯!
关键是,这一群看客中,还有其他的妈妈!
但凡有一个人站出来提议,能不能去隔壁看看,哪怕看一眼,也能清楚地知道宝宝的安全状况。或许,就不会发生后面的惨剧。
然而没有!所有的人都在暗示:去干预了就前功尽弃!
而这所谓的“不大哭不干预”正是脑残版的早已被diss了无数回的睡眠“哭声免疫法”!
妈妈的爱是技能,还是本能?
去年我写过一篇文章《心理学最残忍的实验:原来我们习以为常的这一点,才是母爱的本质》,里面提到过美国行为心理学家华生的哭声免疫法。
华生在《婴儿和儿童的心理学关怀》里提到了倡导行为矫正式儿童养育体系:“给我一打健全的婴儿,把他们带到我独特的世界中,我可以保证,在其中随机选出一个,训练成为任何我所选定的任何类型的人物——医生、律师、艺术家、商人,或者乞丐、窃贼,不用考虑他的天赋、倾向、能力、祖先的职业与种族。”
“要把孩子当作机器一样训练和塑造:得像对待成人那样对待孩子,尽量不要亲吻和拥抱孩子,不要让孩子坐在母亲大腿上,不要轻易地满足孩子,就算孩子哭泣,也决不能心软,以免他们养成依赖父母的恶习……”
图片
在他看来——
“孩子对爱的需求,源自于他对食物的需求,满足了他对食物的需求,就满足了他对爱的需求,所以母亲只需要给宝宝提供足够食物就可以了。”
“母亲不能和孩子过度亲密,过度亲密会阻碍孩子的成长,使孩子在成人后非常依赖母亲,从而难以独立、难以成才。
这就是之前风靡过一阵的哭声免疫法,延迟满足法,婴儿独立睡眠法等等一系列所谓的科学育儿法则的核心思想。
而这个理论提出后,另外一位行为心理学专家提出了质疑,并用恒河猴代替儿童来完成了一系列的行为心理试验,以此证明华生的这些行为矫正理论是错的,他就是哈洛。
哈洛用了跟人类基因相似度高达94%的恒河猴做了被誉为心理学史上最残酷的实验,以此证明,母爱的本质,正是拥抱、运动和陪伴玩耍。
再回过头来看当时担心孩子和母亲过于亲密的心理学家华生。他在自己的三个孩子身上分别做了行为矫正试验。不允许跟母亲有任何“过度亲密”的接触。
图片
三个孩子成年后全部都患有郁郁症。大儿子自杀了,二女儿自杀未遂,剩下小儿子居无定所,靠父亲的接济勉强度日。
训练孩子的独立,绝不是刻意孤立孩子。
小小婴儿的他们,只能用哭声来表达需求,找寻最基本的保护,和父母的关爱。
被刻意孤立起来的孩子,他们的内心一定充满了疑惑和委屈,即使长大成人,也绝不会有足够的安全感。
真正独立的孩子,只存在在完满的爱中,他被爱着,被关怀,被拥抱着,所以什么都不怕。妈妈给予孩子的这种爱,也会由孩子成长后,延续下去。
而婴儿幼时与妈妈的亲密关系,就是这份爱的根源。
不是所有错误,都有再来一次的机会
再来说说这位痛失爱女的妈妈。
我的心情很复杂。
可以看得出,她爱自己的宝宝,也深知她在面对宝宝“趴睡训练”突发事件时候的恐慌和质疑,但我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她宁愿相信一群陌生的老师和网友,也不愿意去相信自己身为母亲最基本的本能。
原本我都不愿过多去苛责这个妈妈,因为宝宝睡眠有问题而病急乱投医的妈妈,不只是她一个。或许她原本想的很好,宝宝通过训练,有好的睡眠,自己也能多享受片刻安静。
可在事发之后,她居然还会在群里问,结扎之后,还能要二胎吗?
图片
我真的不能理解,世间会有如此心大的妈妈!如果说芝士小馄炖的荒谬理论是这起事件的起因,那么这位妈妈,绝对是害死自己宝宝的帮凶!
我也是个做育儿分享的公众号,从2015年开始,写了1000多篇分享育儿和教育心得的文章。
但在科学育儿方面,我特别谨小慎微,每一天都在学习国内外最新的内容。因为我知道,孩子的每件事都没有小事,一个不小心,就可能酿成大祸。
另外,所有的科学育儿的前提,是妈妈要尊重自己做母亲的本能。
什么是本能?就是孩子在有危险的那一刹那,当妈妈的根本无需思考,本能的就会冲过去保护自己的孩子。
可是她明明就在隔壁,明明听到她仅仅三个月大的宝宝“扯着喉咙吼”的那种绝望的哭。
虽然她也在犹豫,在质疑,但她犯的最大的错误,就是违背了一个妈妈的本能,没有进去,哪怕只是看一眼她的宝宝。
现在说任何话都晚了。
如果上天真的能再给一次机会,我特别希望,时间倒流回到4月16日的午后1点钟。
在她听到孩子哭声的时候,能够有一点本能的反应,去看一眼自己的宝宝,看到她正在生命的边缘拼命挣扎,赶紧抱起宝宝,轻声安抚着说:不哭了宝宝,别怕,妈妈在这。
然而,不是所有的错误都有“如果能再来一次”的可能。
她才刚刚三个月大,她生命的最后一刻,没有等到妈妈的到来,心里该是多么的灰暗,孤独,无助和恐惧。
她永远都不会再醒来。
这个话题很沉重。但我不得不再次敲下这4000多个字,只为告诉看这篇文章的所有人:
我们是父母,是孩子唯一的信赖。他们的任何哭声,都值得我们放下手中的东西,去给予最及时的关爱。
我爱碎碎念,在这个公号写了那么多篇文章,已经满五年了。
我也从最开始只是热爱分享的妈妈,成长为一个愿意去提升自己,学习更多育儿知识的妈妈。
但有时候,我们在面对很多育儿理论的时候,并不能分清楚,到底什么最适合自己和孩子,但遵从内心的直觉,就一定没有错。
因为没有人比一个母亲更了解自己的孩子。
暖暖刚出生几天的时候,我也曾因为不间断的喂奶导致无法入睡崩溃过,看着这个粉嫩的小孩,我甚至从心里产生了非常可怕的抗拒感,我觉得我的生活从此改变了,再也没有办法享受专属于自己的时光,再也无法享受一个完整的睡眠,我真的崩溃过。
但成为一个母亲,就是要照顾自己的宝宝,包括生理的养育,和心理上的关爱。
我看着暖暖一点一点长大,会坐会爬会说话,会撒娇,会耍赖哭,直到现在已经是一个快八岁的小女生。
图片
那种带娃路上的辛酸苦辣,早已经变成我心里的温柔铠甲。
我深知,成为妈妈的成就感,不是最终养育出一个什么样的孩子,而是,所有成长路上的欢笑和泪水,孩子一天天长大,都是点滴的勋章,足以慰藉我,让我更加勇敢地前行。
而所有的育儿理论,也从来都没有一个孰对孰错的定论。
一个孩子要长大,需要的或许不是各种各样的育儿知识,而是我们完满的爱。
谨以此文,跟所有人共勉。
(部分图片来自于网络,版权属于原作者)
———— / EN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