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候我真的怀疑Mercedes-Benz里面的工程师都是些什么人?
或者说,一向给人作风严谨的德国人,是不是总在那种循规蹈矩的环境下压抑得太久,偶尔给他们一个放风的机会就会一发不可收拾呢?
故事还得从90年代初开始说起.......
1992年,在W201的基础上、基于190E 2.5-16 Evoluiton,他们打造了Evolution II,堪称是那个年代技惊四座之作,加上Mercedes的金字招牌、混合一点儿1992年横扫DTM赛场、夺得16胜的气势下,此车已经成为车坛的一代经典,或者说已经到了“只要你肯放、敢叫价,一定有人接盘”的热度,一款车能做到这个份上,夫复何求呢!
1989年时的190E 2.5-16 Evoluiton DTM赛车。
1993年,由Roland Asch(罗兰·阿舍)和Bernd Schneider(伯德.施耐德)驾驶Evo II赛车分获年度车手亚军和季军。
1994年,换上W202 DTM赛车,依然由Klaus Ludwig(克劳斯.路德希)拿下车手冠军及车队冠军;
1995年,DTM被ITC取代,Bernd Schneider(伯德.施耐德)拿下年度车手冠军及车队冠军。
1996年,Bernd Schneider还是用W202 DTM赛车拿到了ITC(International Touring Car Series)车手冠军及车队冠军;
1997年,ITC结束,Mercedes将注意力转向FIA-GT,Bernd Schneider驾驶CLK-GTR拿下六个分站冠军,年度车手车队双料冠军。
1998年,由Bernd Schneider和Klaus Ludwig分别驾驶CLK-GTR,在全年分站获得十站全胜的破纪录战绩。
2000年,DTM复赛,车队改用CLK-DTM赛车,由Bernd Schneider再度夺得车队总冠军;
2001年,这一年虽然遇到了Audi和Opel的夹击,但依然凭借CLK-DTM赛车的强大战力,让Bernd Schneider再度成为车手总冠军。
2002年,前F1车手Jean Alesi加盟,驾驶CLK-DTM再度登上车队总冠军;
2003年,Bernd Schneider驾驶新的CLK-DTM表现出色,以68分夺得车手冠军,并以大比数抛离Audi及Opel车队荣登车队总冠军。
1992年的190E 2.5-16 Evolution II赛车,注意,车架依然保留着,只是避震塔顶已经重建,跟民用车在操控上已经是两个世界。(关于这台车的文章,关注我们的公众号,键入W201即可回看)
1994年用到1996年的W202 DTM赛车。但这已经跟民用车没有什么关联了,也是大灯、车壳的线条等还有些相近而已。引擎则使用V6,不再是过去的直列四缸。
2000年开始投入使用的CLK-DTM(C208)赛车,外观上虽然还是CLK那副憨厚的样子,但其实全新的DTM已经全面“核弹化”,它的车架底盘来自CLK-GTR,只是一个MR、一个FR。
2003年开始投入使用的C209 DTM赛车,同样夺得该年度的车队及车手总冠军。
好多铺垫,无非就是要给此次介绍的车型作背景铺垫,毕竟这类因为赛车而生的限量版车型,如果没有个辉煌的背书,你敢出来造个限量版吗?相信没哪间车厂这么傻。而此种做法,在汽车业界并不罕见,无论法拉利、本田都这么干,无非就是要给它的车主和车迷知道:老子的可不是花拳绣腿,咱们这个品牌真能跑!在基于代号C208那对大灯的基础上推出的CLK-GTR,也就是大灯跟C208拉上点儿关系那个意思,这就可以冠以“CLK-GTR”这个车名了,你说德国的工程师们还有什么造不出来呢?而到了给C209这一代推出限量版时,DTM绝对是个极佳的素材,已经连续两年用“新大灯设计的新车”跑赢DTM了,还等啥?
这算是一种娱乐:标准德国出租车的米白色,挂上个出租灯,车牌上还给蓝宝音响做个广告,还有两个座位让车手载着女友上赛道体验吗?
认识CLK DTM之前,首先要弄清楚CLK是个什么车系?
CLK是1997年才出现的新名词,或者叫新车系名称吧,它的前身是E-Class(W124)里的双门硬顶或者开蓬型号,第一代CLK的硬顶称为C208、开蓬称为A208,其外观设计基础来自E-Class的W210系的设计语言,但其车架底盘则来自于C-Class(W202),也就是说,用E级的外观套用在C级底盘上,只有两个车门可供选择,要么硬顶要么开蓬。而第一代因为借用了CLK-GTR这台完全不是CLK的CLK打下的名气,一下子CLK这个车系在欧洲及美国日本等地打下了坚实的高端人群基础,包括有钱的、包括喜欢赛车的、包括改装人群等,都知道了CLK是台什么车,曾几何时,包括笔者在内,只认为CLK-GTR就是CLK。
我们经常会调侃说:这台CLK-GTR就是借用第一代CLK-Class的大灯设计出来的超级跑车,因为除了大灯跟第一代C208相似外,还有什么是CLK的?
2002年6月,Mercedes推出第二代的CLK-Class,车架底盘部分均来自当时新一代的C-Class(W203),此代C级的两大革新也被CLK继承:前悬挂采用三连杆布局和转向结构终于改用了主流的齿条齿棒式,而不再使用那个虚无缥缈的循环球式了。而同年推出的除了基本的CLK200、CLK240、CLK320、CLK500等型号外,当时已经拥有绝对控股权的AMG,也推出了当时最高动力性能的CLK 55 AMG型号,使用M113E55引擎,最大马力362匹/5750转,最大扭力52公斤米/4000转。但很明显地,这台CLK 55 AMG几乎就是跟新车同步发布的车型,充其量也就是一台高性能版而已,它并不会成为旗舰型号的。
虽然拥有跟E-Class相类似的设计语言,但其实CLK骨子里就是一台C-Class,两者的轴距同为2715mm,而且连悬挂设计等各种底盘细节也几乎一样。
C209项目的最后外观设计模型,其最大的特色就是无B柱的Hardtop式车顶设计跨度非常大,开过这代CLK的车友相信会深有体会,但这也是四门轿车改成Coupe的传统之一,小门小窗的话不如买Saloon。
.
2002年与普通CLK同时发布的还有AMG出品的CLK 55 AMG型号,但作为一款在欧美地区都非常受欢迎的纯种Coupe车型,它还是深得多金用家们喜爱的。
普通版CLK使用黑底白字蓝光仪表板,而AMG则是白底黑字蓝色背光,而且表板上有AMG字样更容易辨认,曾经也有一些CLK咨询过能否改这款表板,但一听价格后,大多不了了之,这个Parts可不是一般的贵。
2006年CLK 63 AMG发布,改用M156E62引擎,最大马力475匹/6800转、最大扭力64.2公斤米/5000转,仅担当了一年的准旗舰车型便让位。
2007年,CLK此时已经进入“款尾”期,因为之前就有CLK DTM的出现,所以普遍认为这台“黑色系列”只是将DTM的一些设计元素继续“发挥余热”而成,只是M156再次调升至507匹、继续使用7G自动变速箱,绞牙避震、LSD等装上,当然少不了宽体造型,但无奈地,即便如此,这台CLK 63 AMG Black Series依然还是次级旗舰。
新车推出的两年后,也就是2004年,真正的、当之无愧的旗舰型号伴随着DTM赛场的胜利欢呼而至,这就是CLK DTM AMG,即便在2006年还继续推出了CLK 63 AMG和2007年的CLK 63 AMG Black Series,依然跟这台CLK DTM难以并论。
首先是外观上,CLK DTM版的外观设计必须尽量地跟DTM Racecar在保证实际使用前提下无限接近,外观设计部分,以2003年版四届冠军车手Bernd Schneider(伯德.施耐德)的赛车作为参照,宽体车身并非今天那种无病呻吟的变态造就的所谓宽体和低趴,CLK DTM的前轮距为1569mm、后轮距为1580mm,而CLK 55 AMG只有1495mm和1474mm,由此可见,从后者的前宽后窄到前者的前窄后宽的设定,除了轮胎升级为前255/35R19(225/40R18)、后285/30R20(255/35R18)这个尺寸外,更关键的原因是强大扭力驱动导致轮胎抓地力的变化使然,能承受1.35g的横向加速度。除了更宽的车体,其轴距也稍稍延长了7mm达到2722mm,相信这个数字并非加长车架造成,而是AMG对悬挂设定使然,一般而言可以忽略不计。而其他外观覆件,则大量采用碳纤维材料制作,但造型没有赛车版那么夸张,反而更像CLK 55 AMG的放大、加宽修正版。侧裙部分虽然有了夸张的叶子板造型,但因为没有像赛车那样采用侧出排气,所以造型也稍稍收敛。至于尾部,一条桥式定风翼已经说明身份,配合双出排气,即便没有赛车版那套夸张的下扩散器又何妨呢?
CLK DTM中网部分依然保留了C209这代前期版的造型,也就是大标配四杠,而后期版车型则是三杠(2005年后)。保险杠及前气坝没有采用赛车的单口式造型,更没有前翼刀,毕竟它还是一台街车,用CLK 55 AMG放大一下便是,无需太过夸张。
侧裙部分,因为要考虑到驾驶者的进出,所以也没将侧出排气管搬到街车上,也不要切门,工程量没这么大。车尾部分只有一条不算巨大的桥式定风翼,但为了保留尾箱的实用性,支撑位在行李箱盖上而非如赛车那样从后沙板进入直插车架大量的形式,所以,CLK DTM的尾翼,造型作用大于实际效果,也算是一种“忠于原著”的设计。
克劳斯.路德希是一位德国知名赛车手,生于1949年10月5日。曾活跃于欧洲F2方程式、24小时利曼、WTCC等赛事,而让他真正成名的是参加德国房车赛(Deutsche Tourenwagen Meisterschaft),1989年加入AMG车队,开始驾驶车型为190E 2.3-16V,1992年驾驶190E 2.5-16 Evo II夺得冠军、1994年在AMG Mercedes D2车队驾驶W202 DTM赛车再次夺冠。
底盘部分,Mercedes虽说将此车定义为街道用车,但实际上又会有哪个车主会天天开着CLK DTM这么稀有的车天天在欧洲的大街小巷里溜达,即便是不上纽北也起码是用来刷无限速高速路段的,所以,避震机部分天生就用上了方便特殊调整的绞牙产品,还配有方便调整倾角的鱼眼上座,至于哪个公司出品,这里只能说是一家德国改装品牌的出品,是谁就自己猜吧,就几家而已。除了避震机,防倾杆也更换了更为粗壮的产品以增加前后轮的循迹性。制动系统则来自Brembo代工,前轮360mm×32mm配六活塞卡钳、后轮330mm×26mm制动碟配四活塞卡钳,通过设计优化和新材料应用,这套刹车碟比同尺寸的其他产品要轻20%。至于轮胎,刚才已经提及,前轮圈尺寸为9J×19、轮胎尺寸为255/35R19;后轮圈尺寸为10J×20、轮胎尺寸285/30R20。经过各种轻量化举措,CLK DTM的车重最终定在了1748公斤,54%的车重荷载由前轴承担,这对于一辆FR布局、且变速箱还放在引擎之后的布局形式而言,这已经是相当了不起的配比了,至于今天用来作为商业推广用的什么“50:50”就是一个笑话,骗骗无知妇孺还可以,如果不将变速箱后移,即便是FMR布局也几乎不可能成为现实,除非刻意地前面用铝、后面用钢材来配重吧。
前制动系统,由Brembo代工的前六后四制动卡钳,前制动碟为360mm后碟为330mm,不过在后市场,前碟有380mm配八活塞的套件可供升级,制动效能进一步提升。
引擎部分,既然说到又是高性能、又是限量版、又是纪念车款,动力系统当然不能太过随便,基础依然是那台M113E55机械增压引擎,缸径97mm、冲程92mm,单缸排气量为679.88cc、总排气量为5439cc,配气机构为SOHC、每缸3气门,但区区362匹根本不够看,于是,活塞被换成了锻造材料,以迎合更强大的爆炸力;压缩比从9.0提升至10.5;排气门开启时间被延长,并重新设计一套不锈钢材质的排气量系统,而这么的原因除了增加了压缩比外,关键还是机械增压值从原来的0.8 bar提升至0.85 bar,重写过ECU程序后,进入气缸的压缩比空气量更大,喷油也越多,爆炸力更强大,如此下来后,CLK DTM的最大马力暴升至582匹/6100转、最大扭力更是达到了夸张的81.6公斤米/3500转,破百不用4秒即可完成,比CLK 55 AMG快了1.3秒;0~200kph加速也仅仅是10.6秒。至于极速,一般都说此车的极速是320 kph,但从其只有3.06的尾牙和0.83的第五档齿比看,估计是被电子限速了,不然保守估计应该能到330~340 kph之间。而传动部分,该车只使用与CLK 55 AMG相同的5G-Tronic自动变速箱,后差速换上了电子多片式离合差速器,加速锁止60%、加速锁止40%。
代号M113E55的V8机械增压引擎在当年是最为常见的AMG引擎,通过调整压缩比和机械增压力调整出多个不同的动力输出参数,从三百多到五百匹不等。
放到这么一台限量版车型上,即便是用G55 AMG那样的500匹设定也是不够看的,于是,根据所搭配的5前速自动变速箱,对引擎内部构件、压缩比、增压值重新调整后,获得582匹的惊人峰值,关键是,充分发挥了这台机械增压引擎强大的扭力输出实力,达到那个时代绝少看到的数值:81.6公斤米。
2006年,笔者有幸在ZIC举办的一场省港澳赛道日活动上成为此车的座上客,体会了一把CLK DTM在赛道上的神韵,老实说,它确实很快,但很安静,驾驶者是当时香港的车手,一边开他一边说,“好安静”、“好快”.......!
整个仪表台设计跟普通CLK布局一致,但使用了大量碳纤维装饰,包括车门饰板、中控台饰板等。短小的波棍是为了突出专注于驾驶的氛围,而档杆前的控制面板,分别是:启停、ESP开关、EDW防盗报警系统、换档模式选择(M/S)。
所有车型标配四点式安全带。这里有否留意两张座椅之间那个杂物槽上,有个小盖板?这是全车最匪夷所思的设计之一,里面竟然是一个定速巡航的十字杆式控制钮。
原本舒舒服服的四座位轿跑车,硬生生地被AMG改成了双门双座位跑车,后排完全被四点式防滚架占据。但必须说明的是,不是所有的CLK DTM都有这个防滚架的,例如卖到美国的车辆就没有,因为美国法律不允许装有防滚架的车上路。但没了防滚架后排因为有一条横置的B柱强化杆,后排位置依然不能坐人。
在CLK DTM AMG完成了限量100台硬顶版的生产任务后,2006年,CLK DTM又推出了限量80台的开蓬版型号,开蓬版型号从机械布局和设定上几乎跟硬顶版一致,但因为车架需要额外强化、加上那个能行进间(8 kph)电动开闭的软蓬的重量,令Cabrio版本的全重达到了1840公斤,虽然没有确切的数据在售,但软蓬机构落在后轴上方,根据开蓬车一贯的重量配比,开蓬版CLK DTM的前后轴配重应该会好于硬顶版一点点。
外观上,CLK DTM Cabrio与硬顶版车,在腰线以下基本是完全一样的,唯一不同就是中网,改成了三杠配大标,而Coupe则是四杠。
方形盘上的四颗按钮跟硬顶版一样,上面两颗用以控制“车速+转速”表内的行车电脑的菜单选项;下面两颗则是音响大小声控制。
档杆前的控制面板,多出了一个“SoftTop”的按钮,用以控制软蓬开合。其他几个跟Coupe一致。
被硬顶版嫌弃了两年的后排座椅又回来了,至于实用性有多高?一个谜。
CLK DTM AMG的总产量是180辆,100辆Coupe、80辆Cabrio,而其中有40辆为右驾车型,供应英国及其他英联邦国家。当年此车的售价从40~60万不等,但时至今天,二手价已经比新车贵,又是一辆“沦为”金融产品行列的车型,而且,卖出的机会非常低,毕竟其主要投放在欧洲及美国市场,数量也就区区百余台,当年有机会能买这个车的,大多是赛车圈子内的车手、AMG和Mercedes有关系的车队人事、各路演艺界名人、欧洲贵族等。虽然笔者2006年时曾与它有过一面之缘,但奈何因为当时无暇追着车主细问他这台车的来历,也算是爱车生涯中的一次不小的遗憾。但怎么说,也算是坐过、体会过它的速度感,全力在ZIC看台大直路上的加速感很是恐怖,而最关键的是:吹着冷气、安安静静地迎接恐怖的速度,才是最令人窒息的美好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