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游戏
无障碍

1

评论

收藏

20

手机看

微信扫一扫,随时随地看

这片地下,藏着“世界之最”的神奇工厂

图片
在建中的高档数控机床集成控制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外部画面(朴峰摄)
距离黄海10公里,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后老虎沟,四面环山、看似平淡无奇的地下,隐藏着正在建设中的全世界最大的恒温恒湿地下厂房,也是我国数控机床及研究领域的第一个国家工程实验室。
高档数控机床是实现智能化制造的核心和基本单元。建立高档数控机床集成控制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将打破国外垄断,推动我国装备制造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中国之声系列报道《在新春的建设工地上》今日聚焦“世界之最”的神奇工厂。
Thumbplayer Poster Plugin Image
播放
下一个
打开循环播放
00:00
/
00:00
倍速
3.0X
2.0X
1.5X
1.25X
1.0X
0.75X
0.5X
语言
多音轨
AirPlay
0
静音播放中,点击 恢复音量
画中画
网页全屏
全屏
error-background
你可以 刷新 试试
视频信息
1.33.6
播放信息 上传日志
视频ID
VID
-
播放流水
Flowid
-
播放内核
Kernel
-
显示器信息
Res
-
帧数
-
缓冲健康度
-
网络活动
net
-
视频分辨率
-
编码
Codec
-
mystery
mystery
-

按住画面移动小窗

X
鸟瞰世界最大的恒温恒湿地下厂房顶部
陈虎:“这里头会给人感觉就是搞工科的人刀枪棍棒什么都有,就是我们想造什么、想做什么样的实验工作,它都有这样的空间、装备和环境。”
刘德川:“最喜欢这个工厂厂房视野开阔、干净,工作能施展开。”
卢连虎:“我喜欢安装这个机床,而且特别喜欢这个工作氛围。”
探秘世界最大的恒温恒湿地下厂房
图片
跟随记者走进神奇工厂
25万平米的厂房有多大?面积相当于30多个标准足球场。建造地下工厂挖出的土石方如果堆成1米宽、3米高的土墙,能从大连垒到西安。绕工厂走上一圈,得一个小时。
拍摄工厂内部照片需打开手机全景功能
对于高档数控机床集成控制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主任陈虎来说,这个世界最大的恒温恒湿厂房将实验室和车间结合,能满足制造航空航天等大型零件的需求。
记者:“为什么要建这么大的一个实验室?”
陈虎:“我们面向的领域,航空,航天零件尺度都比较大,设备也会很大。你把航空、航天、船舶用的各个工序在这个区域内能够研发设计制造,能耍得开的话,它本身就需要空间比较大。”
Thumbplayer Poster Plugin Image
播放
下一个
打开循环播放
00:00
/
00:00
倍速
3.0X
2.0X
1.5X
1.25X
1.0X
0.75X
0.5X
语言
多音轨
AirPlay
0
静音播放中,点击 恢复音量
画中画
网页全屏
全屏
error-background
你可以 刷新 试试
视频信息
1.33.6
播放信息 上传日志
视频ID
VID
-
播放流水
Flowid
-
播放内核
Kernel
-
显示器信息
Res
-
帧数
-
缓冲健康度
-
网络活动
net
-
视频分辨率
-
编码
Codec
-
mystery
mystery
-

按住画面移动小窗

X
镜头里的厂房尽头有种深不见底的感觉
机床被称为“工业之母”,再先进的人类工业产品,其零部件生产都离不开高精度机床。陈虎说,25万平米的实验室搭建在地下一块完整的岩盘上,可以避免设备所在地面沉降,保持水平。
陈虎:“直接把这个干到岩石层,这个设备会非常稳定。第二点就是地下杜绝了和外头做热交换的机会,减少建筑周边的空气对流。”
记者:“所以我看这实验室也没有一扇窗?”
陈虎:“没有。阳光直射的话会有辐射热量带进来,1米长的金属每升高1度会伸长12个微米,而我们在精密制造过程中就用1、2个微米来说话的,所以在整个制造过程中特别讲究环境温度的稳定性。”
高端制造五轴机床的中国方案
图片
陈虎(左)正在指导工人刘德川调试设备
从2015年3月动工,到今年春节,地下实验室经过五年的建设已经完成了土建主体部分的竣工验收,正在进行局部设备的安装调试。
陈虎:“怎么样?好拆吗?”
刘德川:“还行,这一层一层,专门一层才能打下。”
陈虎:“一层层拆,需要多长时间?”
刘德川:“估计拆也都今天一天。”
陈虎:“找着问题,争取明天能装上。过年回家吗?”
刘德川:“回家,自己开车两个小时。”
图片
用于大型飞机结构件高效精密加工的“翻板铣”机床
33岁的装配工刘德川,在装配行业已经工作了十多年。他正在调试的是被叫作“翻板铣”的机床,专门用于大型飞机结构件高效精密加工。对这些堪称“巨无霸”级别的机床零件,刘德川像对自家孩子一样呵护有加。
刘德川:“今天的工作就是检修它,看看打开之后它的内部一些零件的性能,达没达到它那个标准。”
记者:“我看你刚才还用布在这擦。”
刘德川:“对这上面可能有一些铝屑,在我们检修过程中外表必须得处理干净,要不然它会影响到内部那个结构。”
Thumbplayer Poster Plugin Image
播放
下一个
打开循环播放
00:00
/
00:00
倍速
3.0X
2.0X
1.5X
1.25X
1.0X
0.75X
0.5X
语言
多音轨
AirPlay
0
静音播放中,点击 恢复音量
画中画
网页全屏
全屏
error-background
你可以 刷新 试试
视频信息
1.33.6
播放信息 上传日志
视频ID
VID
-
播放流水
Flowid
-
播放内核
Kernel
-
显示器信息
Res
-
帧数
-
缓冲健康度
-
网络活动
net
-
视频分辨率
-
编码
Codec
-
mystery
mystery
-

按住画面移动小窗

X
大连光洋科技集团自主研发的多款产品
“翻板铣”是实验室安装的第一台完全自主研发的设备,将满足像C919、歼20等结构件的批量制造,是实验室主任陈虎和团队创造的高端制造五轴机床的中国方案。
陈虎:“国外没有这样结构的东西,所以我们实现的实际上是也不能叫弯道超车,但确实是叫“另辟蹊径”来实现这个功能。一方面我们有专利的保护,另一方面它有很高的技术门槛。”
因为有完整的技术和产业链条,研发体系将实现高端数控装备的替代进口,降低我国核心领域对进口设备的依赖。
陈虎:“我们走这条道路在很早以前看似很艰辛,但今天看是符合当前国际形势的。”
图片
袁坤和他的工友们正在安装调试设备
春节过后,八台和“翻板铣”规格相似的中型高端五轴数控机床将同时开工安装,刘德川和他的工友们会更忙,陈虎也会花更多心思在实验室里。
陈虎:“我们要花半年的时间完成所有细节,包括工艺试验,我们叫做型式试验,就是说你所有设计的性能指标有没有达到、达到什么水平然后把这些设计指标、样机,过程中所有技术手段转化为生产资料。那么转化清晰了以后,就可以进入批量化的生产状态。”
记者:“在今年的五六月份?”
陈虎:“对,所以现在这个阶段是研发向产品转化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属于测试环节。”
提升国内制造业转型
打破国外高端数控机床垄断
图片
大连光洋科技集团董事长于德海接受总台央广记者刁莹采访
大连光洋科技集团董事长于德海希望,地下厂房不仅打破国外高端数控机床垄断,更能提升国内制造业转型。
于德海:“说你房子大没有什么含量,更主要的是将来你产业规模要上去。愿景就是要中国的高档数控机床不但在国内替代进口,更主要的是走向国际市场。”
图片
即使是开关灯的活,装配工卢连虎也需要骑着自行车完成
在25万平米的场地上,大家有各自心爱的交通工具。装配工卢连虎开关灯的时候要骑自行车,刘德川转运零件的时候会开车,更大的设备运送就得用棚顶的天车和地上的轨道车了。而陈虎喜欢用脚步丈量他的实验室,一圈走下来,用工科男的词汇说,“基本可控”。
记者:“对于你们学工科的来说,基本可控是很高的一个标准了。”
陈虎:“基本可控还是可以接受的。”
记者:“这个25万平的实验室里面会怎么布局呢?”
陈虎:“我们还是会分区域使用,因为整个面积太大了。2020年整个全年,我们会陆陆续续一个一个功能区地启动这些工作,2020年底,我想我们基本上所有类型的五轴数控机床都会在这个实验室内开展研发工作。”
记者:“你觉得这个实验室实现了你的理想吗?”
陈虎:“从年龄跨度上讲应该也是承载三代人的理想,我们的设备都是国内的首台套,作为中国装备的代表,我们开启了一个新的时代,就是由过去依靠国外进口到现在实现我们自主可控。”
图片
在不久的将来,这里将实现高端数控机床的新突破
25万平米的“地下工厂”满载运行后,可以容纳3000名科研人员、工程师和工人同时在这里工作,满足航天、能源、汽车等多个领域的设备需求。
而在25万平米的地下厂房之上,填土后种植的两万棵果树,也将在春天迎来枝头新绿,静待春华秋实。
图片
在这希望田野下种着机床人的梦想
潘世青:“新年愿望,就祝父母身体健康。”
刘德川:“希望咱收入越高,自己工作状态越好。”
陈虎:“希望我们今年研发的这些新的五轴机床能够在市场上崭露头角,为用户实现更大的生产效能。”
主创人员
总监制:蔡小林、高岩
总策划:任捷
编审:谢磊
记者:刁莹、张四清、贾铁生
航拍:朴峰
视频剪辑:贾铁生
新媒体:张乔雪
免责声明:本内容来自腾讯平台创作者,不代表腾讯新闻或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举报
评论 0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
查看全部0条评论
首页
刷新
反馈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