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县域经济网平顶山讯:(孙苗苗 通讯员 吴丁玲 杨沛洁)“俺村现在成旅游景区了,大老远的人都坐着大巴车来这参观。”1月6日,在叶县叶邑镇段庄村的段庄革命老区纪念馆门前,围坐在一起聊天的村民高兴地说。
完善基础设施 改善人居环境
来到段庄村,就看到村口绿色的草地上坐落着一座党旗雕塑,上面写着“红色段庄”,为人们指引着道路。右侧巍峨耸立的门楼牌坊上“鹰城红色第一村”七个红色大字笔力雄劲,让人觉得时空交错,仿佛进入革命战争年代。
进入村内,水泥道路平坦笔直,路旁绿植和红灯笼交相辉映。村内墙体整洁,处处都是“红色历史”的墙画。小坑塘里一汪碧水,几只大白鹅在水里肆意游动。村文化广场的墙上写着《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歌谱,不少村民家门口还挂有“革命之家”牌匾,这些都昭示着这是个革命红色堡垒村,拥有着光辉灿烂的红色历史。
“以前俺村可不是这样的。”今年69岁的老党员段占华说。作为该村土生土长的村民,他是看着村子里逐步变化的。段庄村曾是贫困村。近年来,随着脱贫攻坚工作的不断深入,该村利用多种政策扶持,完善了基础设施建设,先后实现了全村道路硬化、电网改造、安全饮水户户通、天然气户户通,建成了党群综合服务站、文化广场、标准化卫生室、儿童之家等,不仅解决了村民最基础的生活需求,人居环境也有了新的提升。
偏僻村落“变身”红色景点
段庄村是革命老区村。1928年,平顶山辖区第一个农村党支部在这里建立。一大批革命家曾经在这里浴血战斗,为共产主义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在叶县的发展史上留下了厚重的一笔。为了传承红色基因,弘扬老区精神,叶邑镇政府决定依托这些历史,将红色段庄村打造成为该镇的一张名片。
在市老促会等单位的支持下,由县政府筹集近200万元,于2018年6月建成了270平方米的段庄革命老区纪念馆。馆内有人物雕塑、浮雕、投影厅、留言屏和革命者部分文物,全面系统地记录了段庄老区90年的峥嵘岁月。
“开馆那天是我们村的大喜事,邻村的村民都来看呢。”回忆起2018年7月1日开馆的盛况,段占华充满了自豪感。当时生病住院的他,专门坐车从县医院赶回来参加开馆仪式。
“现在每天有很多人来参观,最多的一天来了近600人。”该村村委会会计段国涛说。今年69岁的段国涛于2018年担任该村会计职务,但他还有个兼职——解说员。
每次有游客去参观,他就戴上“小蜜蜂”喇叭,开始为游客讲解段庄革命老区的历史、各位英雄前辈的事迹。尽管最多时一天要讲解20余次,但他从来不嫌烦,每次为游客讲解都慷慨激昂,充满感情,让游客仿佛亲历那段历史。
“纪念馆刚开始建时国涛叔还没加入村委会,但他义务到处搜集资料,整理文物,现在又每天为游客讲解,真是辛苦他了。”谈起段国涛为纪念馆的付出,该村村委会主任段德清感激地说。
作为重要的红色教育基地,2019年段庄革命老区纪念馆全年接待量已达到8万人次。近日,段庄革命老区纪念馆又被评为第二批全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示范点。
大量的游客来了,怎么让这些游客留下,成为带旺当地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力,又成了该村“三委”干部最为关心的事。
“接下来我们将以村集体的名义,成立餐饮服务有限公司和旅游服务有限公司,借助大量的人流发展红色产业。”段德清认为,发展民宿、农家乐、土特产商店等,形成红色旅游景点,让游客留下来、去消费,为群众带来收益,是很好的发展方向。
发展特色养殖 壮大集体经济
2019年8月,段德清听说洛阳养殖可食用白玉蜗牛已有20余年,收益很好,便专门跟村党支部书记段小五一起前去考察。当看到当地已形成孵育、养殖、烹饪产业链后,他们就心动了。回来后,他召开了村委会、村民代表会议,商议也要在村里以村集体经济的形式发展该项目。
“蜗牛养殖不挑场地、不占地方、不挑人,老年人、残疾人都可以干,便于将来大力发展。”段德清说。他将村里废弃的养猪场改成了200余平方米的养殖棚。又做了几十个高2米的木架子,每个架子用木板上下隔成10层,每层填入土垫起来,这样养殖蜗牛的地方就做好了。
在大家的精心养殖下,第一批买回的12000只种蜗牛60%都已产卵,4个月可长成商品蜗牛,每只可卖1元钱,并且蜗牛养殖基地全程跟踪服务,将来全部回收。
“4月、5月份天气暖和后可以露天养殖,我们已经准备了10亩空地,开春后就可以大量养殖了。”据段德清介绍,每名村“三委”干部可以借10万元无抵押贷款发展集体经济,该项目已投资的20万元就是这笔资金。将来若有风险,村“三委”干部自己承担;若有收益会给村集体分成,并且带领乡亲们一起养。
“等第一批蜗牛长成后,我准备去学习蜗牛烹饪技术。”段德清打算把蜗牛宴作为段庄村农家乐的一大特色。
去年,段庄村又整合了村内200余亩土地,准备发展中草药种植;村东头的村级集体经济标准化厂房内,已入驻一家制帽厂,带动30余名留守妇女务工。如今的段庄村实体经济发展遍地开花,乡村振兴的美丽图画正徐徐展开……
查看原图 106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