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935个账号代抢火车票赚31万!被控倒卖车票,二审将宣判

春节临近,许多热门线路的火车票依旧是一票难求。虽然12306早于2019年年初就已开通了“候补”功能,但是归家心切的人们还是会尝试多种方式,包括使用第三方抢票软件和黄牛代买。
近日,江西南昌铁路运输法院公开审理了一起倒卖车票案件,公诉机关指控被告人刘金福注册935个12306账号,通过抢票软件替实际购票者抢票,构成了刑法中的倒卖车票罪。从一审到二审,刘金福对案件事实部分的认定并无异议,但是对在实名制购票的背景下,他的行为是否构成倒卖车票罪,持续存在争议。二审法官表示将择日宣判。
1月7日,刘金福的代理律师张进华告诉南都记者,其已接到通知,该案将于1月9日宣判。
图片
男子注册935个12306账号加价帮人抢票获刑一年半,一审不服后上诉
2019年9月10日,南昌铁路运输法院一审开庭审理此案。南昌铁路运输检察院起诉指控,2017年7月,刘金福以1500元至4500元不等的价格在网上购买抢票软件,以30元/万个的价格购买“打码”,以2740元的价格购买了12306网站实名注册账号935个,用于在12306网站上进行抢票操作。此外他还购买了两部手机,用于接单和打广告。抢票成功后,刘金福根据所抢购火车票的车次、乘车时段及运行到达车站等不同情况,向购票人分别收取50元到200元不等的佣金。从2018年4月至2019年2月,刘金福先后倒卖火车票3749张,票面数额123万余元,获利31万余元。
一位网络工程师向南都记者解释,刘金福所购买的“打码”能自动跳过购票软件的图形验证码,用以加快抢票效率,“这个验证码的人为操作很容易出错,机器自动填写就更难了,所以需要用深度学习去训练。”
据公开庭审视频显示,刘金福对自己抢票和收取服务费的情况供认不讳,但表示在此之前他并不清楚自己的行为涉嫌违法犯罪:“我不知道网络代抢票是不是属于违法犯罪,我就希望法院依法判决。”
江西赣中律师事务所曾庆鸿作为代理律师为刘金福做无罪辩护:“我的观点就是在实名制下的代买火车票、收取劳务费这种行为是一种民事代理。与我们刑法规定的倒卖是有本质的区别。”
而检方认为,刘金福抢到票以后,12306网站会自动生成火车票的电子订单,再交给实际购票人之前,刘金福实际控制了这一电子凭证的所有权。同时,刘金福通过购买专业抢票软件,多账号登录,不间断进行抢票行为,侵害了国家对火车票的管理秩序,具有社会危害性,破坏他人的公平购票权,增加了12306网站负担。
最终一审判决刘金福犯倒卖车票罪,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六个月,并处罚金124万元,没收犯罪所得31万元,手机和电脑等作案工具。刘金福对判决不服,提起上诉。
二审围绕刘金福收取佣金的代购行为性质及其是否构罪等问题展开
2019年11月30日,南昌铁路运输中级法院二审公开审理此案。
在庭审中,审判长归纳了诉辩各方争议的焦点:一是被告人刘金福代为他人购票以后,收取佣金的行为,是代办铁路车票并非法加价牟利的行为,还是正常的民事代理行为。二是被告人刘金福使用抢票软件的行为,对国家对铁路火车票销售管理秩序是否有侵害,是否具有社会危害性。
图片
刘金福被抓获现场。
出庭检察员认为,刘金福没有出售火车票的资质,他应当遵守12306网站上对于售票业务相关规定,如代售点只能收取手续费5元的规定。刘金福在抢票过程中使用了抢票软件,并收取费用牟取经济利益,具有倒卖车票的主观故意。此外,刘金福实施了倒卖车票的客观行为。虽然生活中常见的倒卖车票是先倒入车票,但倒入只是表面的构成要件,卖才是本案的实行行为,其核心就是高价变相加价。出庭检察员坚持认为刘金福加价抢票行为属于倒卖车票罪要规制的行为,要求维持原判,驳回上诉。
刘金福辩护律师仲若辛则表示,实名制下代购车票的行为不具备法益侵犯性。倒卖车票行为的危害在于行为人每取得一张车票其他旅客就失去一次以正常价格购买的机会,但问题是火车票实行实名制,使得这些代购行为无论如何不会侵犯车票售购的秩序。
辩护律师仲若辛认为,结合到本案中,刘金福的代购行为首先必须得获得其他旅客的身份信息,之后再以获得的他人身份信息去登录12306网站,以一名普通旅客的身份去和其他旅客一样不停地刷屏竞争,才有可能买到车票。此外,刘金福自始至终没有取得火车票的所有权,不符合先买后卖的倒卖火车票含义。
二审庭审持续了两个半小时,法官表示将择日宣判。1月7日,刘金福的代理律师张进华告诉南都记者,其已接到通知,该案将于1月9日宣判。
专家观点:第三方抢票软件为不合理交易
据中央广电总台中国之声12月29日7时许消息,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12306技术部相关负责人表示,为了保障用户权益,他们已经屏蔽了多个抢票软件的渠道。不过,南都记者近日实测发现,多款抢票软件仍可正常使用,如果不留心避开默认选项,很容易就下单5元至40元的高速抢票服务费。几款软件需要先开通自动支付,才能享受抢票服务。
南都记者在“黑猫投诉”搜索关键词“抢票软件”,共出现2401条结果,大部分投诉者表示在支付抢票费后,并没有成功抢到票,但也无法退回先前支付的费用。
“因为被12306限制,抢票软件无法起到加速功能,但仍宣传这一功能并收费,已属于虚假宣传,误导消费。”北京市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学会常务副会长邱宝昌告诉南都记者,软件提供加速服务的抢票行为,原本就是概率性问题,现在更是误导了消费者,已侵害了消费者的知情权、选择权和公平交易权。
陕西恒达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赵良善在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表示,虽然目前我国法律未对第三方抢票平台的行为性质作出明确界定,但是这是一种“不合理交易”,“第三方平台利用抢票软件为抢票乘客提供抢票服务,收取抢票乘客的服务费,从而造成未委托第三方平台抢票的购票人购买不了票,第三方平台与抢票乘客之间的这种交易则是不合理交易,损害了其他购票人的利益。”
采写:南都见习记者 诸未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