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6月,马鞍山市纺织厂扩建厂房时,在一个比周围高出两米的高地下面,发现了一座古墓。经现场发现的木刺考证,这座古墓就是沉睡了1700多年的三国东吴名将朱然之墓。
这座古墓的发现,以其前所未有的重大考古发掘,既震惊了中国考古界,也引起了日本各界的浓厚兴趣。日本先后派出摄制组,专门赶赴马鞍山,在朱然墓园里拍摄了《三国万里行》和《中华五千年》两部纪录片。
那么,一座中国古墓的发掘,为何会引发日本的高度重视,在日本国内引起震动呢?
我们还是先从朱然说起。
朱然,字义封,丹阳故鄣人。本姓施,是毗陵侯朱治的外甥。朱治在东吴政权里,可是一位举足轻重的人物。他先后辅佐了孙坚、孙策、孙权等人,一生行事谨小慎微,即便后来春风得意时,也处处低调,颇受东吴历代英主的宠信。
但朱治一生没有子嗣,于是把姐姐家的儿子过继给自己做了养子,这就是后来的朱然。这一变故,也彻底改变了朱然的命运,注定了他后来辉煌的一生。
朱然从小就是孙权的伴读,“然尝与权同学书,结恩爱”,两人至此结下深厚友谊。孙权上位后,朱然迎来了自己的光明仕途,先后出任馀姚长、山阴令、临川太守,加折冲校尉等职。
公元213年,曹操兵犯濡须口。朱然临危受命,屯兵大坞及三关屯防守,被孙权拜为偏将军。从此,骁勇善战的朱然,一路协助孙权北抗曹魏,西拒蜀汉。
公元219年,37岁的朱然干了他人生中最为惊天动地的一件大事,他与潘璋在临沮生擒蜀国大将关羽,为后世瞩目。“建安二十四年,从讨关羽,别与潘璋到临沮禽羽,迁昭武将军,封西安乡侯”。
吕蒙死后,孙权又委以重任,将荆州交于他手。朱然凭借着过人的胆识和智慧,与陆逊合力击退了刘备的5万大军,迫使刘备退还白帝城。此后,朱然又打败了曹魏连续半年的围困与进攻,从此威名远扬。
由于朱然战功赫赫又忠心耿耿,最终成为了孙权的股肱之臣,官至吴国左大司马、右军师,和孙权建立了牢不可破的友谊。
在朱然晚年病重期间,孙权“昼为减膳,夜为不寐,中使医药口食之物,相望于道。然每遣使表疾病消息,权辄召见,口自问讯。入赐酒食,出送布帛”。
然而,朱然还是在六十八岁那年去世,孙权十分悲伤,为朱然“素服举哀,为之感恸”。
朱然的墓,坐落于今天安徽省马鞍山市的雨山乡,经过了1700多年后,终于在1984年重见天日。期间虽然屡遭盗掘,但考古专家们还是从朱然墓中出土了大量的珍贵文物。包括随葬的漆器、木器、青瓷器、陶器、铜器等,多达140余件,还有6000多枚铜钱。
墓中种类繁多的漆器,让考古专家特别惊喜。因为不但在其中发现了汉代文物中从未有过的漆槅和漆凭几,还出土了许多装饰有彩绘人物故事和动植物纹图案的漆器,非常精彩生动,从而填补了我国汉末至六朝时期漆器工艺的空白。
之所以朱然墓的发掘,会引起日本人的关注,最重要的原因,是他们对其中的漆器十分感兴趣。如木器饭盒、漆凭几、木屐和木刺等。因为在日本人看来,他们现在还在使用的这些日常用品,应该是在隋唐以后才从中国传过去的。但从朱然墓中出土的这些器具来看,与日本当今使用的物品更为相似。
据此,日本友人认为,他们的漆器技术似乎和1700年前中国三国时代的吴国相联结着。因为从世界范围来说,陶器工艺的翘楚非中国莫属,而漆器技术则首推日本。但没想到,在三国时期的中国,其漆器工艺竟然会如此先进。
最让日本人惊讶的是,朱然墓中出土了一双木屐,虽已风化破损,但大致仍可看出其式样。木屐呈椭圆形,长约20厘米,宽约10厘米,底板厚约1厘米,齿髙为3厘米。鼻钮带虽已腐烂,但尚有部分精美的残漆,可以看出这双木屐,应当是当初贵族使用的华贵漆木屐。
在日本,木屐是作为一种特有的民族文化而存在的,同和服一样被称为日本民族的传统服装,被日本人视作民族符号。据考古发现,日本的木屐最早发现于弥生时代。那时的木屐,被称为“田屐”,是用于稻田耕作的一种用具。与现今日本使用的木屐也不一样。现在的日本,国民仍然流行穿木屐,不过其样式和形状都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甚至出现了一些日本女子喜欢的圆屐。男子木屐颜色一般为淡黄色,妇女的木屐则颜色各异,色彩缤纷,并装饰有雕花纹。
由此可见,木屐确实已经渗透到了日本人的血液里,成为了日本独特的民族文化和符号。
不过,我国的木屐历史更为悠久。据文献记载,中国人穿木屐的历史,至少有三千多年。尧舜禹时期已有木屐。春秋时期晋文公脚上的木屐,距今也已有二千多年,《庄子》载:“介子推抱树烧死, 晋文公伐以制屐也。”
因此,日本人得知朱然墓出土了木屐后,异常惊讶,很多人想要前来参观,甚至邀请中国专家携带木屐到日本展览。1988年,朱然墓园对外开放后,已接待国外游客数十万人,其中日本人占大多数,这除了他们对中国三国历史的崇拜外,更多的是对我国悠久木屐历史的向往。
(参考资料:《三国考古的新发现》、《三国史话》)
查看原图 111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