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女工成长史:从谋生到逐梦

图片1988年,深圳的打工妹。李振盛/视觉中国
2018年,一个曾经的“厂妹”——杨超越凭借一档选秀节目成为偶像明星。她的出身和在纺织厂当女工的经历给她带来巨大的关注和争议,也成为她独特的人设标签。
往前40年,无数个像杨超越一样的女性,从农业社会“挣脱”出来,闯入城市的大门。
打工妹,成为外来务工女性特有的名字……
如果说,7、80年代走出来的打工妹,还只是一个差异不大的模糊群像。今天,每一个打工妹都在试图寻找自身的时代坐标。
“萤火计划”特约
撰文/公众号“识广” 图片编辑/周维
出品/腾讯图片 篝火故事
(一)
图片1988年,江西井冈山组织上万名女工到深圳特区打工,在萍乡火车站准备出发的女青年。袁学军/视觉中国
1978年后,港台、东南亚等地大量制造企业涌入内地,纺织、制衣、电子等企业在东南沿海地区遍地开花。
细心、听话、好管理的年轻农村女孩,成为许多工厂招工的首选。她们成为改革开放后从农村进入城市的第一批打工妹。
图片1986,广州火车站广场,历经千辛万苦到达广州的外省打工妹先睡上一觉。
图片1985年,广东深圳,外来女工的宿舍。朱宪民/视觉中国
对她们而言,这算是与传统生活方式的一次告别。
那个年代,绝大部分的农村女青年,依然需要通过婚姻依附的方式,体现自身对于家族的价值。
改革开放之后,大量的农村女性“洗脚上田”,从湖南、四川等地涌入广州、深圳等城市。
等待她们的,除了老乡口中“高工资”,还有高强度的工厂作息、现代化的新知识和与乡村生活截然不同的高压管理。
图片1980年,广东开平,服装厂的女工们隔窗看热闹。安哥/视觉中国
图片1993年4月,深圳皇岗开发区,在工厂宿舍前洗头的外来女工。石宝琇/Fotoe-东方IC
图片1993年,深圳皇岗工业区,床上写家书的女工。石宝琇/Fotoe-东方IC
平均每过3-4年,大量女工就会因为健康、婚假等原因离开工厂。但繁忙的流水线上,还是会如期迎来一批又一批的“新鲜血液”。
一份工厂的工作,不仅能够赚到几倍于务农的收入,也让这些农村女孩拥有自食其力的尊严,这是许多女孩出门打工的诉求。
但关于职业、关于未来,社会似乎并没有给她们更多选择。
(二)
图片电视剧《外来妹》剧照。图片来自网络
1991年,一部全国热映的电视剧《外来妹》引发了全国热议。
该剧通过四个外来女工的命运,启蒙新一代女工对自我价值的思考。剧中由陈小艺演绎的赵小云,完成了从农村打工妹到乡镇企业负责人的跃升。这一独立自主的女性形象获得了观众的喜爱,也启发着那个年代的女工们。
图片1988年,第一批来广东深圳打工的发廊妹。朱宪民/Fotoe-东方IC
高压的流水线,依然是这一代女工的重要去向,但并不唯一。
这个时候,大城市的酒店、饭店、茶座已相当兴盛。饭店、发廊甚至酒吧等场所里的服务人员,成为了越来越多女孩的选择。
图片1992年,广东深圳,福田区车公庙美食一条街。时髦的打工妹是街边一道靓丽的风景。朱宪民/Fotoe-东方IC
改变不仅仅在职业的选择,同时还有穿扮上的讲究。
这个年代,女工们开始在乎穿着打扮。她们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撕掉身上农村标签,融入陌生的城市。
(三)
90年代开始的国企改制,引发数轮“下岗潮”。其中一部分下岗女工,涌入大城市谋生,加入打工妹的阵营。由此引发的一系列家庭纠纷、用工歧视等问题,一度成为了媒体关注的焦点。
图片2009年9月23日,广东深圳,富士康流水作业线上的一名女工。南方都市报郭现中/视觉中国
2006年,摩托罗拉天津工厂被曝出车间内的九名女工在没有防毒用具的情况下与有毒物质相接触而不幸中毒。由于中毒引起的并发症,其中有一名孕妇还不得不为此而堕胎。
长久以来,女工的劳动维权更多时候是一种“地下”行为。
尘肺病人、富士康跳楼事件、“吃手的机器”……2000年之后,劳工权益成为一个显性的社会话题。
打工妹群体已经出现了近30年,而直到这时,女工的权益才开始走向幕前被人关注。
这个时期,被人记住的打工妹形象,很多都在此列。
图片2008年3月6日,北京,人民大会堂上海厅,安徽籍一线打工妹朱雪芹当选全国人大代表。于文国/视觉中国
2008年,佛山新明珠陶瓷厂女工胡小燕、上海华日服装有限公司女工朱雪芹成为首批农民工人大代表。她们代表农民工群体正式走到台前,发出属于自己的声音。
图片2009年,登上《时代》杂志的四名深圳女工。晶报记者 张国防
2009年,四个来自深圳的女工代表中国3000万农民工登上了《时代》杂志,并被评选为2009年度世界人物。
“权益”、“保障”,对于彼时的女工而言,不再是遥远而缥缈的词汇。她们逐渐开始学会观察社会,关注自身权益。
(四)
图片范雨素。王攀/东方IC
2017年,一篇名为《我是范雨素》的微信文章让一名北京的家政工人意外走红。
文中,她讲述了自己毅然离别家暴丈夫、到北京高档小区当育儿嫂等经历,并不时提出自己对世界的思考。
在《我是范雨素》一文的开头,她写到“我的生命是一本不忍卒读的书,命运把我装订得极为拙劣。”富有冲击力的文字打破了人们对于一个普通育儿嫂的想象。
通过她轻盈而富有幽默感的文字,人们第一次走进了一个外来女工的精神世界。
图片《创造101》选手杨超越,在许多采访中讲述自己曾在工厂打工的经历。陈中秋/视觉中国
2018年,“全民锦鲤”杨超越通过一档选秀节目一夜成名,曾经的“厂妹”摇身一变成为了炙手可热的娱乐明星。
在这个年代,打工妹的形象,不再像上个世纪一样被限定为一个传统的体力劳动者。
图片依靠直播走红的90后女焊工沙沙。王振宇/嘉兴日报
尽管争议不断,千千万万的年轻女工通过直播、短视频、Vlog等方式,在工作之余操持起了副业,成为了生活舞台上的网红。这是当下娱乐经济的自然塑造,也体现了这一代打工妹对自己的多元定义。
中国女工成长史,既有早期无数闯入城市的懵懂个体,也有千千万万个像胡小燕、范雨素这样勇敢追求自身价值、为群体发声的榜样,未来还会有更多勇于走到台前的“杨超越”……
今天,依然有大量的年轻女性涌入城市,成为打工者。
曾经,谋生计是她们来到大城市的最初动力;如今,时代赋予她们的,还有每一个个体的追求和梦想。
图片
腾讯新闻《中国人的一天》&萤火计划,接下来将推出“女工成长日记——5个中国女工故事”报道。在离家打工的女性中,她们是千万分之一。她们有怕,有爱,也有梦。她们的名字是:段玉、范蒙君、嘉馨、阿英、刘书琼。
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