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o Said What:音视频的专属“天眼”

日期 : 2017-09-01
79
编者按 事实核查员联手新科技,让假消息无处可循。

真相还在穿鞋,谣言却早已跑在路上。面对假新闻的肆虐,苹果、Google、Facebook都纷纷出手整治。增加核查工具;联合大数据与算法;加强新闻监督......最近,事实核查员又有了个新帮手,但,真的好用吗?

谁?说了什么?

Who Said What是一个使用人工智能技术,帮助识别音频和视频中引用内容的工具,旨在帮助记者和事实核查员核对相关信息的真实性。

今年6月,该工具获得了奈特基金会(Knight Foundation)5万美元的拨款。成立于1950年的奈特基金会,一直关注着新闻业并且为各种创意项目提供资金支持,比如和谷歌新闻实验室共同合作打造360度视频项目(Journalism 360)。

此外,为了让使用者能搜索私人收藏或公开可见的音频或者视频片段,Who Said What还与互联网档案馆(Internet Archive)进行合作。

互联网档案馆是一个非盈利性的数字图书馆,由布鲁斯特·卡利创办。该档案馆提供大量音乐、电影以及网址的数字数据,以及数百万的网络免费数字资源。

聚焦简化查证流程

通过Who Said What,记者和事实核查员能够搜索出一些特定片段,然后进行相关比对。例如上网核查某句话是否真是某人所说,又或者找出某句话的真正出处。

Delip Rao,是人工智能初创公司 Joostware的创始人和Who Said What团队中的一员。2016年美国大选期间,网络假新闻呈猖狂繁衍之势,也就是从那时开始,Rao就一直致力于解决“假新闻”的问题。

随着音视频内容的生存过程变得更加简易,海量信息呈现在事实核查员面前,于他们而言,要从巨大的信息洪流中找出自己所需要的信息,不得不说是个很大的挑战。

Rao说:“我们从没站在让事实核查进程自动化的立场,我们只是想提供一些实用的工具,让事实核查员的工作流程尽量简化,从而提高他们的工作效率,这至少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能处理音视频内容的工具并没有很多,而记者和事实核查员面临的一个既定事实是:音视频中含有大量的虚假信息且亟待处理,但他们没有适用的工具。”Rao同时说道。

提供经济的解决方案

从奈特基金会募集来的资金只有部分用于Who Said What的研发和维护成本。Rao解释,音视频内容分析工具将会被Joostware用于商业用途,以此带来额外的收入,这也是为了确保此工具对记者和事实核查员来说经济实惠(价格免费或者至少是不贵)。

与研究科学家Dean Pomerleau的合作中,Rao也一直致力于研究“假新闻挑战”项目(Fake News Challenge)。这是数据科学界为应对假新闻而设立的一个比赛。主要目标是探寻人工智能技术,特别是机器学习和自然语言处理如能能否击败假新闻。聚集了来自AI社区,记者行业和事实核查机构的900名参与者。

对于事实核查员来说,了解其他新闻机构对某个主题的观点很重要。因此,该活动的第一场就是邀请世界各地的团队检验新闻立场。具体来说,就是对同一个主题的两篇文章的立场或观点进行对比,得出的数据可以用于建立一个由人工智能辅助进行的事实核查渠道。

该工具的第一版的使用期限为2016年11月到2017年6月。初始版本目是为了检测事实核查员在使用过程中是否出现问题以及潜在的技术障碍,而且世界范围内的用户都可以提出解决方案。

面对假新闻的甚嚣尘上,虽然各家招数倍出,但一条虚假消息的传播速度还是远快于其被核查的速度。给事实核查员配好“武器”可以解决部分问题,但纠错机制能从源头上扼制假消息的滋生和蔓延吗,或许,这是更应该思考的问题。

本文系腾讯新闻旗下媒体研究平台全媒派原创稿件。授权转载请联系全媒派小助手(微信号:qmp_001)。欢迎关注微信公众账号“全媒派”(ID:qq_qmp),阅读更多精选文章。

关注全媒派公众账号及时查看最新文章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腾讯微博 分享到QQ 分享到空间 分享到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