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强:用改革最大红利让广大人民受益
──记国务院总理李克强
3月15日,57岁的李克强就任国务院总理。此时的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李克强是第一位出生在新中国、并同时拥有经济学博士和法学学士学位的总理。
过去5年间,作为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在发展经济、改善民生、深化改革等方面攻坚克难,出手不凡。其敏锐的判断力,直面问题、专业果敢的工作作风深得各方赞许。
今天的中国,经过30多年快速发展,已经进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同时也进入了矛盾增多、爬坡过坎的关键时期。把超过13亿人带入科学发展的全面小康时代,这是人类历史上具有史诗意义的创举。在人民大会堂,面对近3000名人民代表的掌声,李克强沉静地致以微笑,深深鞠躬,传达出一位大国总理对责任的担当,也表现出成熟政治家坚毅、睿智的力量。
“改革是中国最大红利”
外界认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坚持市场化改革,无疑是李克强重要的施政理念。今年初,他在包头市现场调研改革时提出,要把市场的手、政府的手和人民群众的手紧紧握在一起,聚集更大的力量。
中共十八大闭幕后的第6天,李克强主持召开改革专题座谈会。在这次会上,李克强提出“改革是最大的红利”。他强调:“当前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改革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不干可能不犯错,但要承担历史责任。”在综合国力稳健提升的今天,正视前进道路上存在的矛盾和困难,主动推进改革,体现出中国人由来已久的忧患精神和中国共产党人的使命感。
十八大以后推进的第一项重大改革就是行政体制改革。李克强作为《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文件起草组组长,力主将国务院组成部门缩减到25个。精简高效,体现出李克强的行事风格。改革要从自身做起,但“割自己的肉”谈何容易,以致每一次机构改革都是一场艰苦的革命,都会遇到诸多阻力和风险,这次改革也不例外。
在研究机构改革方案之初,李克强就明确提出,改革不是简单地减少机构数量,而是要把职能转变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该由市场做的要多放给市场,社会能办好的就交给社会,政府减少对微观事务的干预。正是出于这些理念,这次改革方案与以往不同,第一次将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在方案名称中并列。
在李克强领导下,文件起草组深入部门、地方、企业,开展大量调查研究,多次召开座谈会,广泛吸收专家意见,专题研究、协调重点难点问题。
在国务院工作期间,李克强深感多个部门管一件事程序之繁、协调之难。食品工业的产业链从田间延伸到餐桌,有十多个部门监管,责任往往难以划清。海上执法涉及多个部门,维权力量分散,常被称为“五龙治海”。李克强力主创新变革,改变铁路长期政企不分的状况,整合食品药品、海洋等管理机构,优化一些职能交叉的管理机构,使一些延续多年的问题开始得到解决。
企业创业创新是李克强高度关注的事。在这次机构改革中,他力推减少和下放投资审批事项,减少和下放生产经营活动审批事项,减少资质资格许可和认定,减少行政事业性收费。很多人反映企业工商登记繁琐,李克强下决心改革,将“先证后照”改为“先照后证”,将注册资本实缴登记制改为认缴登记制。工商业者拍手称快。
李克强很关心电煤市场化改革的推进。去年四季度,有关方面报送电煤并轨方案。李克强看后指出,方案中市场化改革的原则很好,但具体措施中还存在计划色彩。既然都并轨为市场煤,为什么还要对数量和价格作许多限制?这一方案被退回重新制定,修改完善后已出台,有力地推动了电煤改革。
习近平阐述中国梦 李克强答记者问
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生活在我们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详细]
- [新政]习近平已推出数项重大举措 媒体称新政已见雏形
- [改革]李克强答问29次提改革: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
- [揭秘]新一届国家领导人产生过程披露 胡锦涛主动卸任
- [反对票]中国人大6决议表决结果:最高法报告605票反对
- [独家]上海书记韩正 新疆书记张春贤 甘肃书记留言
- [十年]呼吸新鲜空气还要多少年 二胎政策何时全面放开
- [互动]“我的十年”终结辑:信念篇 老照片新记忆
- [百科]教育成本十年考 大部制改革方案 别了,铁道部
网友评论
共0条评论,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
最热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