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网】(MarketWatch-Robert Schoreder)周一(10月22日)晚,奥巴马和罗姆尼将进行第三场辩论,在这最后一场辩论中,金融话题和对外政策将成为重点。
这场90分钟的终场辩论包括一个名为“中国的崛起和世界的明天”的话题,该话题必将凸显两位候选人在对中国人民币汇率和贸易关系上不同的立场。另一个未定但可能的独立话题的是欧债危机,以及二人对美国在其中角色的看法——在这一点上,奥巴马和罗姆尼至少在公开场合发表的观点惊人地相似。
但在中国的问题上,就不是这样了。今年8月,美国对中国的贸易逆差为287亿美元。罗姆尼承诺,如果他当选总统,将在就任第一天将中国列为汇率操纵国。奥巴马则又一次忽略这种指责,而倾向于温和施压。
在10月16号的第二次辩论中,罗姆尼称,“中国连续多年一直在操纵汇率。”他表示,正式将中国定性为汇率操纵国可以允许他对中国的商品加收关税。这种言论在制造业占主导的俄亥俄州和密西根州,非常受到当地工人的欢迎。
奥巴马反驳称,他已经对中国进行施压并取得了成果。在16号的辩论中,奥巴马表示,自他出任总统以来,人民币兑美元已经升值11%——这是2010年6月以来经通胀调整后的估计数字。
美国制造业联盟执行主席保罗(Scott Paul)认为,两人在中国问题上都很激进,这一点和选民相关。不过保罗想质问罗姆尼将中国列为汇率操纵国后具体会采取何种措施,而奥巴马则应该被质问人民币仍然被低估和中美之间巨大贸易逆差问题。“整体局面看起来仍不乐观。”保罗说。
如果主持人希弗(Bob Schieffer) 将问题转向持续近三年的欧债危机对金融市场和美国人钱袋子的影响,辩论也可能火花飞溅。
伍德罗-威尔逊国际学者中心(Woodrow Wilson International Center for Scholars)的“美国和全球经济项目”主席休斯(Kent Hughes)表示,“如果希弗不问欧债危机及其对美国经济的影响,那将很令人惊讶。”
罗姆尼会如何反应?他会说,让欧洲人自己处理去吧。
这位前任马萨诸塞州州长在去年6月接受CBS的采访时,平静地说,“我们不打算给欧洲送支票,也不打算援助欧洲的银行。”
奥巴马则更为微妙,已经从最初含糊承诺美国将协助变成停止援助,只差没有同意罗姆尼了。2011年11月与欧洲领导人会晤后,奥巴马曾说,“我向他们表示美国随时准备尽最大努力帮助他们解决难题,这对我们的经济意义重大。”
但是在他最近的言论中,这种施以援手的措辞已经消失。
“G20和联合国都无法解决欧洲所面临的挑战。”今年6月20号,奥巴马在墨西哥G20峰会后的一场记者招待会上说,“要由欧洲的领导人和人民来讨论和决定解决方案。”
在欧洲问题上,两人都面临难题。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全球经济态度项目主管斯托克斯(Bruce Stokes)表示,美国人可能认为对西班牙或希腊的贷款是“有去无回”。
斯托克斯还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一些美国国会议员中不受欢迎为例指出,“对两人来说,政治气候不允许他们在欧债问题上有太大作为。”
中国对美国人的触动则更直接得多,对中国态度强硬可以得到更多政治支持。但是,如果过于强硬,可能会使美国与一个主要贸易国和外交伙伴的关系复杂化。比如2011年10月,参议院通过了允许对中国和其他国家商品增加关税的法案,这激怒了北京方面。对16号的辩论,中国政府也做出愤然回应。
在第三次辩论中,奥巴马和罗姆尼将必须权衡哪个更加重要——继续以激烈的措辞招惹一个重要合作伙伴,还是抨击中国来笼络仍在犹豫的选民。
第三场90分钟辩论被安排在弗罗里达州博卡拉顿的林恩大学(Lynn University),预定于美国东部时间周一晚上9点开始。■
(财新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