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育种技术已经很难突破天然的瓶颈,农业育种的游戏规则也许很快将被生物技术改写。
“这个政策太好了,它将种子产业提升到国家战略性核心产业的地位,对生物技术育种也是一个巨大的支持。”在电话的这一边,可以感受到深圳创世纪公司总裁杨雅生的兴奋。
让杨雅生激动的,是4月18日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这一意见指出,要“整合农作物种业资源,加大政策扶持,增加农作物种业投入,全面提升我国农作物种业发展水平”。
而在这一文件中,也提到了要“加大对生物育种产业的扶持力度”,这对于占据了中国转基因棉花大部分市场份额的创世纪公司来说,不啻于一剂强心针。
种业待整合
在新颁布的《意见》中,国务院要求制定现代农作物种植业发展规划,加大对企业育种投入,实施新一轮种子工程,建立和完善创新成果评价和转化机制,鼓励科技资源向企业流动以及实施种子企业税收优惠政策。该文件明确提出,对符合条件的“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的种子生产经营所得,免征企业所得税。
在农业部随后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副司长马淑萍指出,中国已经有了8700多家种子企业,然而其中只有100多家具备了“育繁推一体化”的能力。
“长期以来,种子市场很混乱,加上研发和培育新品种需要的时间很长,大部分企业不愿意在上面投入。”北京东方艾格农业咨询公司的高级种业咨询师马文峰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