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围绕转基因技术的争议从未停止过,但是生物技术在过去十几年、甚至几十年内的存在,是任何国家和社会都无法忽视的。
“个别的一些地方和单位有一些不允许大规模种的,悄悄在种植。没有得到批准可以在小规模种的,他也在种。”7月份,由植保(中国)协会生物技术分会在北京召开的“2011生物技术作物经济与环境影响报告”为主题的座谈会上,国家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委员、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研究员黄大昉向外界透露。针对这种情况,“我知道的是农业部现在已经在采取一些措施。”
2009年转基因水稻和玉米的安全证书得到批准,但“那个也只是从安全性角度批准了。它进一步的生产还要有品种审定、销售许可等等。所以现在农业部也还在走这方面的程序”。黄大昉说,至于出现上述情况,如果“发现了,不仅要给非常严肃的批评,公开的批评,而且要给予一定的惩罚”。
尽管围绕转基因技术的争议从未停止过,但是生物技术在过去十几年、甚至几十年内的存在,是任何国家和社会都无法忽视的。
专注于分析农业新技术影响的英国独立顾问公司PG Economics公司所做的调查报告《生物技术作物的全球影响:1996~2009年经济和环境影响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所得出的结论认为,生物技术作物的采用,有助于减少农业温室气体的排放,减少农药使用,并显著提高农民收入,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农民收入。
“我在独立的第三方顾问公司任职,我不受雇于任何生物技术公司。”《报告》合著者Graham Brookes向外界透露。他同时指出:“在增加作物产量、降低风险、提高生产力和推动主要作物全球化生产等方面,该技术也做出了重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