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监测、检测,最初仅是国家行为。公众可以通过环保部门发布的数据了解环境,如空气质量日报。公众也可以根据《环境信息公开办法》(试行)向各级环保部门申请信息公开。
但这已经无法满足社会获知环境状况的需求。一些科研机构、商业机构等也都开始提供环境监测服务,为一些没有监测技术和设备的个人或单位提供专业的环境信息。一些关注环境爱好科技的居民和民间组织也开始自购设备进行检测。
非环保部门公布的数据,尤其是居民自测的数据往往在检测方法、检测设备和准确度等方面受到质疑。环保部2009年《环境监测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中,预示着未来对检测资质和公布条件可能的规定。
本次讨论会将从法律、监测、公众参与的角度,对空气质量信息公开进行探讨。
【相关链接】
主题:空气质量信息公开的法律困境
时间:2011年12月11日(周日)13:30-15:30
发言人:安翔 公益律师(现行环境法规中环境信息公开的困境)
李晨 北京市理化分析中心(国内不同环境检测机构和单位的职能)
安雪峰 中美大气环境研究专家(美国空气立法中的公众参与)
地 点:达尔问自然求知社会议室
乘车路线::
1.乘坐104电车,108电车,117路,124电车,426路,758路,90内环,90外环,快速公交3区间,快速公交3支线,快速公交3线,到五路居下车;十字路口的西南角。
2.乘坐104电车,108电车,117路,124电车,18路,387路,426路,90内环,90外环,985路,特11路,到安贞里下车;往北约100米十字路口的西南角。
3.乘坐地铁10号线,到安贞门下车;向南约200米十字路口的西南角。
联系人:王秋霞,13401168598,lovelyivyq@qq.com
活动说明:
1.本活动无需报名,直接到指定地点参加。
2.本活动对所有人开放,不收取任何费用。参与活动者可活动免费环保书籍与资料。
3.活动现场提供桶装水和水杯,建议少用瓶装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