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网新闻中心总监李玉霄为获奖者颁奖
刘鉴强:我们还有6篇入围奖,这6篇入围奖原来不在我们的计划之内,因为我们的钱有限也是实验性的,但是作品出乎我们的意料,有太多好的作品,我们评委商量说不给奖觉得于心不安,但是我们又没有钱了,所以就设了6个入围奖。
六篇入围奖分别是:
杨大正,《南方日报》,作品《飞来“垃圾山”》。一个记者用一整夜的时间,跟踪运垃圾的卡车到非法倾倒处,揭开一个令人触目惊心的事实。
张瑞丹,原《财经》杂志,作品《汞污染阴影下》。穷尽对众多信息源的采访、对科学问题进行通俗详尽的解释,这篇报道是原《财经》杂志对新闻专业性高度要求的体现。
王鹏,《时代周报》,作品《无处可迁甘肃民勤生态移民调查》。在中国最著名的生态恶化区,几位当地年轻人在流沙上努力建筑他们的幸福家园。王鹏用一个悲凉的故事,给一个老话题以最人性的揭示。
吕宗恕,原《新京报》记者,作品《野象袭人背后的生态寓言》。云南狂热的橡胶林种植,令大批原始森林被毁。现南方周末记者吕宗恕用最独特的角度—野象失去家园而不得不与人类对立,来展现这个故事。
陈统奎,《南丰窗》,作品《给“绿色证券”装上牙齿》。对一项政策的解读,从来没有这样生动、鲜明,充满动感。
刘夏,《新知客》,作品《梭梭之死》。在这个人类贪欲控制一切的社会上,每天都有许多生物物种消失,但人类并不关心。刘夏跑到阿拉善的沙漠里,将梭梭,这个处于危险中的物种写出来给我们看,刺激人类的神经:瞧,我要死了,这是你们人类干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