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罕见的旱情面前,一场抗大旱、保民生的保卫战在西南大地打响。
前些天,我们报道了云南宣威市家俄村村民有八个月没在家中喝到山泉水,村民们翻山越岭开山引水的事儿。今天引水工程进入最后攻坚阶段。
本台记者 康辉:为了应对持续的旱情,贵州省的国土资源部门已经向黔西南州等重灾区派出了17支由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的打井抗旱队伍。去全面的勘察地下水源,进行打井作业。
康辉:打这一口井大概能满足您这儿多大一块地的需要?
贵州兴义市丰都村村民 黄昌友:大概5到6亩左右。大概要花7千左右,政府补助1千。广西受旱的村子大都在深山的山坳里,在东兰县鸾坡村一位叫兰海周的村民想出了钢索运水的办法,在200米的悬崖边架起生命水道。
本台记者 宋大珩:支撑钢索运水的平台就是由木头和岩石垒起来的,简易得不能再简易了。因为要想把水直接地运到鸾坡村里,钢索运水的平台只能建到悬崖边上。
[责任编辑:ronyzha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