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中国教育整体规模迅速膨胀壮大,但同时中国教育改革却越来越偏离既定的轨道,教育的本来面目和传统内涵被各种力量严重扭曲,学者们曾经设想的“教育产业化”在中国出现了“南橘北枳”的现象。中国的高等教育掀起扩招和高收费的狂潮,上大学对考生学习成绩要求越来越低的同时,对其经济承受能力要求却越来越高。
中国人民大学行政管理学系主任毛寿龙教授指出,在教育领域过分强调市场化的情况下,教育的公共性和专业性往往会被市场性和经济利益所淹没,对教育本身造成伤害。其结果是,教育的数量和规模虽然增长和扩大,但是教育的个人支付成本越来越昂贵;各级教育的发展达到了历史上的最好水平,但同时,教育价值失衡,教育行为失范,教育品质恶化。
不仅仅在高校,在基础教育领域,许多中学、小学都存在着收费高昂、品质恶化的现象,学费开支,成为许许多多家庭难以承受之重。这一切,都在挑战着“教育公平”的底线。教育事业,行走在危险的边缘。
“据测算,现在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杂费已经比1978年上涨100倍以上,实行收费制的高校,学费上涨更加迅猛。特困生、贫困生上学难成为一个越来越突出的社会问题。”(CCTV)
“吃剩饭”这样在传统社会中的“佳话”,在今天,已经成为教育公平的丑闻。
【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