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性恋者收入是全国平均水平的5倍?

腾讯较真 | 熊婷婷 丁阳 2016.3.30 15:30

流传报道

一提到同性恋,大家的脑海里可能会浮现一个有品位、生活富足、受过良好教育的精英男士的形象。从台湾名嘴蔡康永到苹果ceo蒂姆·库克,这些出柜的名人无一不强化了这样的印象。甚至,有报道称,中国同性恋群体月薪是全国平均水平的5倍①。同性恋群体真的像传说中那样,收入远超普通人吗?《较真》为您查证。


网友看法

查证过程

“中国同性恋群体月薪是全国平均水平的5倍”是误读,同性恋群体收入高可能是一种假象

这个说法来自于2015年11月27日的参考消息网,转引自《华尔街日报》,报道称,据“同志商务”调查发现,“应答者月薪平均为10298元,是全国平均水平的5倍”。

报告说的是同性恋群体“家庭收入”是“平均10298.03人民币/月”报告说的是同性恋群体“家庭收入”是“平均10298.03人民币/月”

“同志商务”是一个面向中国的男女同志职场人士的非盈利性商业网络,查询其官网上的报告②,其实报告说的是同性恋群体“家庭收入”是“平均10298.03人民币/月”,而非该报道说的个人收入,所以报道显然存在严重的错误。从图上来看,同性恋人群个人收入的中位数大致在“4000元至6000元”的区间。而且考虑到“全国平均水平的5倍”这个说法比较的对象,大概率其实是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全国人均可支配收入”(约2000元/月)——这并不是一个适当的比较标准,那么这个调查所反应出的同性恋群体收入,其实比普通人群高不了多少。

ZANK的报告,从样本居住地分布来看,很难拿同性恋与异性恋群体的收入情况直接比较ZANK的报告,从样本居住地分布来看,很难拿同性恋与异性恋群体的收入情况直接比较

除了“同志商务”之外,一个叫“ZANK”的同志服务平台在其调查报告③中也公布了其调查样本的收入水平,而且还附带了与异性恋者的比较。按报告里的说法,“同性恋群体收入普遍高于异性恋群体”。但按图上显示的数据,不管是同性恋还是异性恋,其收入分布都不太符合正常的正态分布,高收入者明显偏多,而且从样本的居住地分布来看,同性恋者集中在北上广深等地区,跟异性恋者分布有很大差别,因此这个调查结果能否成立,也是值得疑问的。

从国外经验来看,同性恋群体收入高很可能是一种假象。据著名调查机构皮尤研究中心2013年针对美国LGBT群体的调查④(指女同、男同、双性恋、跨性别者的统称,可以理解为普遍意义上的同性恋),39%的LGBT家庭年收入在3万美元以下,全美所有成年家庭的这一比例则为28%,分析称,这可能与同性恋群体相对年轻,以及受到歧视有关。

同性恋者的消费能力比较强,也许可以成立

由于性取向与一般人群存在差异,同性恋者的消费习惯和需求也跟一般人群不同,因此产生了一个独立的消费市场,被称为“粉红经济”。有商业调查报告指出,在全球,虽然LGBT群体人口仅占总人口的4%~6%,却占据了全球消费市场的5%~10%,拥有3万亿美元的消费能力⑤。

而在中国,由于庞大的人口基数,同性恋人数可能达到了7000万,相当于全部的英国人口,也是一个巨大的市场,有商业调查报告认为中国LGBT消费市场已经3000亿美元。据ZANK的报告,同性恋群体在护肤、服装、旅行和数码产品领域的消费能力均高于异性恋群体。

ZANK的消费报告显示,在多个领域同性恋群体都有更强的消费倾向,上图是服装消费领域ZANK的消费报告显示,在多个领域同性恋群体都有更强的消费倾向,上图是服装消费领域

按理说,收入与消费密切相关,为何同性恋者收入不见得高,消费能力却显得比较强呢?不能排除商业调查报告有吹嘘的成分,但这个现象也确实有可以理解的原因。同性恋群体的特殊性意味着他们结婚、有孩子的概率要相对较小,那么可以动用的收入比例自然高于异性恋群体,因此在某些地方消费“更舍得”是很有可能的。

另外,“粉红经济”的市场潜力要被进一步兑现,还有赖于中国人对同性恋接受程度的提高,否则产业规模化、“粉红经济”在公共媒体上的宣传,都将成为其发展的阻碍。这需要同性恋群体享有更多权益,让普通大众更多地接受同性恋现象。不过在中国,这恐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同性恋者往往给人一种“精英”印象,实际上是聚光灯效应造成了“刻板印象”

在媒体的聚光灯下,我们看到的同性恋大多数是男同、某一领域的精英,高收入人群,我们由此形成了这样的“刻板印象”。“刻板印象”是一个心理学概念,指人们对某个事物或物体形成的一种概括固定的看法,并把这种观看法推而广之,认为这个事物或者整体都具有该特征,而忽视个体差异。比如,提到法国我们的脑海中会形成浪漫、惬意、小资这样的印象。但是现实生活中的情况也许并不是我们往常所认为的那样。很多时候,媒体会营造一种虚拟的环境,用议程设置影响公众认知。另外,同性恋名人特有的“出柜”现象,会以进一步夸大人们的“刻板印象”。

而前述提到的针对中国同性恋群体的调查,一方面存在方法论上的缺陷,一方面也确实存在调查方面的困难。因为愿意透露自己同性恋身份的,大多都是较富裕、受教育程度较高、集中居住在一二线城市的人,他们也更愿意参与相关的调查,但其他的同性恋者,往往对参与LGBT的社会调研没兴趣,基本是“隐身人”的状态,有人打比方称,这部分人就像物理概念里的“暗物质”一样,很难观测却很可能会左右最终的研究结果。

美国CMI团队针对中国做的LGBT情况调查,参与者的年龄分布与真实的分布有很大差别⑥美国CMI团队针对中国做的LGBT情况调查,参与者的年龄分布与真实的分布有很大差别⑥

所以,整体来说,目前对这个群体的数据调查无论从样本选择还是统计方法来看,都还处于不成熟的状态,一些调查报告实际反映的是“相对精英化”的同性恋群体的情况。而那些“底层同性恋者”、尤其是因各种压力而惧怕“出柜”的同性恋者,到底是怎样的生活状态,是需要深入调查才能知晓的。

结论

“中国同性恋者收入是全国平均水平的5倍”的说法是媒体的误读,参考国外的经验,同性恋群体的收入水平比一般人群可能还要低。

参考资料

①《美媒:调查称中国同性恋群体月薪是全国平均水平5倍》,参考消息网

②《2015年度中国LGBT群体生活消费指数调查报告》,“同志商务”

③⑤《2015年第二届中国LGBT群体消费调查报告》,ZANK

④"A Survey of LGBT Americans",皮尤研究中心

⑥《首届中国LGBT群体生活消费指数调查报告》,CMI社群营销&视角

查看更多
更新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