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青海湖360公里“垃圾之战”

国庆的青海湖格外秀美,蓝天白云,宝石蓝的湖面,金黄的草原,起伏的沙漠,还有成群的牛羊,袅袅的炊烟。青海湖常年不绝地吸引着大量外地游客。然而,无节制的旅游开发和保护措施不到位,青海湖生态已日渐严峻,尤其是大量游客涌进后,产生大量垃圾,由于处理技术跟不上,给当地居民带来危害,生态带来危机。

组图上传区域

摄影手记

文字/陈杰

国庆的青海湖格外秀美,蓝天白云,宝石蓝的湖面,金黄的草原,起伏的沙漠,还有成群的牛羊,袅袅的炊烟,吸引着大量游客到访。

 

其实,如果作为外来游客,初到必然感叹自然给予青海的慷慨馈赠,而居住在青海湖的人们,尤其中老年人,他们痛惜的是,青海湖周边生态的一步步恶化。一位50多岁牧民说,年轻时,沿湖分布着很多湿地,草木茂盛,夏天的时候各种五颜六色的花儿像地毯一样铺满大地。现在,这样的地方几乎难以寻觅。无节制的旅游开发和保护措施不到位,青海湖生态日渐严峻。尤其是大量游客涌进后,产生的大量垃圾,由于处理技术跟不上,给当地居民带来危害,生态带来危机。

 

义务清理垃圾

2015年10月5日,记者跟随青海湖著名民间环保人士南加的环保志愿者团队,在共和县倒淌河镇湖东洱海湿地义务清理垃圾。这片湿地距离青海湖大约500米,旁边是湖东洱海生态旅游度假村。

 

南加告诉记者,自从这一带发展旅游后,垃圾处理没有跟上,旅客产生的大量垃圾遗弃在沙地和草原上,一些白色垃圾随风飘进了湿地。

 

记者从地势较高的公路俯瞰一片上百亩的水域,到处漂浮者白色和彩色的塑料垃圾。此时即使强烈阳光下,气温大约在8度左右。由于大量垃圾漂浮在水面或沉到水底,有的随着泥沙裹挟到泥层。所以,清理垃圾,必须下水,而且,清理水下和水面垃圾最为迫切。因为这些垃圾混淆泥土后,沉入水底,积累到一定的量,就会堵塞泉眼,使得湿地水量逐渐减少,让周边不断推进的沙漠有机可乘,最终湿地消失。

南加告诉记者,这些年,消失的一些湿地,垃圾是罪魁祸首。

 

南加带领6名志愿者和自己的11岁儿子桑杰挽起裤腿,每人提着一个编织袋,有的沿着岸边浅水区捡垃圾,年轻的涉水到齐大腿深的水中清理漂浮的垃圾,水下的垃圾,能看见的就清理出来。

为更好的记录,记者也淌水开展拍摄,不过,水的温度显然比地面温度低很多,停留不到一分钟就感觉到寒冷刺骨,不得不时上岸缓和下,然后下水继续拍摄,而几个藏族小伙和姑娘在水中每次一待就是一个多小时。一个多小时,一片数十亩的湿地,7个大人1个小孩,捡起了大约300多斤的垃圾,易拉罐、方便面快餐盒、塑料袋、手提袋、饮料瓶、各种食品包装袋、锡纸等等……

 

垃圾往哪儿运?南加告诉记者,我带你去看看就知道了。10分钟车程,汽车进入一个村庄,顿时感觉一股垃圾臭味涌进鼻孔,经过几排牧民的房子,几乎在村庄中间有一个深数米的大坑,面积约半亩,里面堆积着大量生活垃圾。

 

南加告诉记者,村民和附近旅游点的垃圾最后都倒在这里。尽管垃圾散发恶臭,村里的一群小孩在垃圾坑旁却若无其事的玩耍着,不时追逐着跑进垃圾坑内。

南加说,现在旅游开发村民并不知道垃圾的危害,而且,这样的现象在环青海湖非常普遍。

 

环湖探访节后垃圾现状

 

为进一步了解实情,记者联系了环湖几个县的多名知情人,并于2015年10月6日清晨,从共和县出发,环湖360多公里,实地了解沿湖一些景区和县乡的垃圾处理情况。

 

在共和县江西沟乡,记者找到距离居民聚集处不过二百米的一处土坑垃圾场。村民阿扎西告诉记者,这个坑是4年前建筑取土留下的,后来开始倾倒垃圾,近年旅客每年翻番,餐饮和生活垃圾遽增,垃圾都倒到这里,草原风大,一旦起风,垃圾袋漫天飞舞,飘到牧民家、飘到田地里、飘到草场,常有牛死亡,剖开肚里,发现胃里有很多垃圾。牛为什么吃垃圾,阿扎西说,因为厨余垃圾味道附着在白色垃圾上,牛就会吃下肚子。

 

记者随后在江西沟乡一处标有“直通青海湖”的牌子指引下,行驶一公里多,来到青海湖边,碰见牧户彭毛多杰在自己紧挨青海湖的草场清理垃圾。他说,节前这里干干净净,这几天数百亩草场到处是自驾游旅客遗弃的生活垃圾。“尽管草场有网围栏,也阻挡不住喜欢草原的游客。”

 

在共和县黑马河乡,记者经过的环湖公路看到不远处一处处网围栏上挂满从垃圾场飘来的白色污染。跟随越来越浓的气味,记者找到了黑马河乡垃圾处理场,垃圾处理场内堆放着数十亩生活垃圾、医疗垃圾等。稍稍起风,白色塑料袋四处飞舞,垃圾场周边草坪山坡网围栏上挂了许多白色垃圾。爬到山坡,目光所及的数百米远的网围栏同样挂着许多白色垃圾。垃圾场外的观测池恶臭的渗滤液已经溢出,流入草场,下游不远是直通青海湖的黑马河。渗滤液除了正常的高浓度COD,氨氮等污染物外,危害最大的是亚硝酸盐,是强致癌物。依据《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垃圾渗滤液要经过达标处理后排放。否则会严重污染土壤,地表水和地下水,具有较大的环境风险。

 

记者在刚察县城,找到位于县城东侧的垃圾处理场,结果垃圾处理场大门紧闭,里面堆着几个土堆,没有看到生活垃圾。

 

随后,记者在县城西侧,315国道旁先后看到两处大坑垃圾场,大坑底部没有做任何处理,大量生活垃圾直接倾倒。

 

傍晚,记者来到海晏县金沙湾,此时,早已游客离去,留下一堆堆垃圾,记者在几十米范围内发现有四处这样的垃圾堆。一位晚归的牧民告诉记者,每逢节假日,这里是自驾游游客最密集的地方,往往,游客走了,原本干净的沙滩留下了大片的生活垃圾。

 

环湖360多公里,记者走访了旅游景点、拥有大量客栈的乡村、县级垃圾处理场。尤其靠近公里和濒海的旅游景点一片狼藉,没有规范设置的乡村垃圾场垃圾生产量较平时急剧增加,而县城垃圾场仍有诸多环境危害隐患。

 

环湖一圈后,青海湖给我初见的宝石蓝印象蒙上阴影。青海湖沿途地区,落后的,而且脆弱的垃圾处理能力,在短暂的旅游接待高潮中暴露无遗。而记者在环湖中看到,青海湖畔沿湖到处在大兴土木,旅游开发势头正劲。


征稿启事

【鹅眼】是腾讯图片推出的一档主打超清视觉欣赏类栏目,征稿首先是图片需具备足够的精度,长边至少3000像素以上,我们主要关注的内容包括新闻事件现场、风俗地理、旅行笔记、异域见闻和创意摄影等,希望职业摄影师和摄影爱好者不吝赐稿,如果被选用,我们将根据稿件的质量给予不同档次的稿费。

来稿请发送邮件至:qp_eyan#qq.com(#改成@),图片需配上充分的文字说明和您的联络方式,腾讯覆盖全球数以亿计的用户群,将是展示您作品的最佳平台,谢谢您的支持!


本期投票

全部评论 >